<strong>毛岸英</strong><h3><strong>導? 語</strong></h3></br><h3>下面是一封毛岸英于1949年10月24日寫給表舅向三立(楊開慧舅父向理卿之子)的信。</h3></br><h3>之所以提這封信,一方面是因為毛岸英的手跡比較罕見,另一方面,其中記述了毛岸英是如何回復自己的舅父楊開智要求在長沙謀一個廳長職位的要求:“我非常替他慚愧。”</h3></br> <h3>? ? ? 三立同志:</h3></br><h3>來信收到。你們已參加革命工作,非常高興。你們離開三福旅館的前一日,我曾打電話與你們,都不在家,次日再打電話時,旅館職員說你們已經(jīng)搬走了。后接到林亭同志一信,沒有提到你們的“下落”。本想復他并詢問你們在何處,卻把他的地址連同信一齊丟了(誤燒了)。你們若知道他的詳細地址望告。? ??</h3></br><h3>來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長沙有廳長方面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慚愧。新的時代,這種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極端落后的了,而尤以通過我父親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br></br></h3></br><h3>新中國之所以不同于舊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不同于國民黨,毛澤東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毛澤東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皇親貴戚仗勢發(fā)財,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多數(shù)人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靠自己的勞動和才能吃飯的時代已經(jīng)來臨了。在這一點上,中國人民已經(jīng)獲得了根本的勝利。而對于這一層舅父恐怕還沒有覺悟。望他慢慢覺悟,否則很難在新中國工作下去。</h3></br><h3>翻身是廣大群眾的翻身,而不是幾個特殊人物的翻身。生活問題要整個解決,而不可個別解決。大眾的利益應該首先顧及,放在第一位。個人主義是不成的。我準備寫封信將這些情形坦白告訴舅父他們。</h3></br><h3>反動派常罵共產(chǎn)黨沒有人情講人情,如果他們所指的是這種幫助親戚朋友、同鄉(xiāng)同事做官發(fā)財?shù)娜饲榈脑?,那么我們共產(chǎn)黨正是沒有這種“人情”,不講這種“人情”。共產(chǎn)黨有的是另一種人情,那便是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對勞苦大眾的無限熱愛,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親戚在內。</h3></br><h3>當然,對于自己的近親,對于自己的父、母、子、女、妻、舅、兄、弟、姨、叔是有一層特別感情的,一種與血統(tǒng)、家族有關的人的深厚感情的。這種特別感情,共產(chǎn)黨不僅不否認,而且加以鞏固并努力于倡導它走向正確的與人民利益相符合的有利于人民的途徑。但如果這種特別感情超出了私人范圍并與人民利益相抵觸時,共產(chǎn)黨是堅決站在后者方面的,即“大義滅親”亦在所不惜。</h3></br><h3>我愛我的外祖母,我對她有深厚的描寫不出的感情,但她也許現(xiàn)在在罵我“不孝”,罵我不照顧楊家,不照顧向家,我得忍受這種罵,我決不能也決不愿違背原則做事。我本人是一部偉大機器的一個極普通平凡的小螺絲釘,同時也沒有“權力”,沒有“本錢”,更沒有“志向”, 來做這些扶助親戚高升的事。至于父親,他是這種做法最堅決的反對者,因為這種做法是與共產(chǎn)主義思想、毛澤東思想水火不相容的,是與人民大眾的利益水火不相容的,是極不公平,極不合理的。</h3></br><h3>無產(chǎn)階級的集體主義——群眾觀點與資產(chǎn)階級的個人主義——個人觀點之間的矛盾正是我們與舅父他們意見分歧的本質所在。這兩種思想即在我們腦子里也還在尖銳斗爭著,只不過前者占了優(yōu)勢罷了。而在舅父的腦子里,在許多其他類似舅父的人的腦子里,則還是后者占著絕對優(yōu)勢,或者全部占據(jù),雖然他本人的本質可能不一定是壞的。? ??</h3></br><h3>信口開河,信已寫得這么長,不再寫了。有不周之處望諒。</h3></br><h3>祝你健康!</h3></br><h3>岸英 ?上 10月24日</h3></br><h3>毛岸英的信讓人肅然起敬。</h3></br>然而不幸的是,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抗美援朝中犧牲于美軍空襲,于風華正茂時血灑朝鮮戰(zhàn)場,長眠在異國的土地上。 ^毛澤東與毛岸英父子合影<h3> <p class="ql-block">毛岸英以自己年輕的生命實踐了父親的諄諄教誨,也為領導干部的子女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時,國家沒有忘記這位英雄——毛岸英榮獲“共和國最美奮斗者”稱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