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八十年代,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尋常百姓家中能夠擁有三大件:上海全鋼手表、永久牌自行車、紅燈牌收音機,那便是很派場、很時髦的事情了。我們在為此三大件“奢侈品”奮斗中,都有些親歷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上海手表,始于清末民初,是我國傳統(tǒng)的手表品牌,表造型精美,時間準確,受消費者喜愛。1968年,上海手表廠第一次突破年產手表100萬只大關,1970年又提高到228萬只,兩年翻了一番。從此,我國的手表消費開始擺脫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剛當兵那會兒,不需要掌握時間,部隊營區(qū)每天有軍號吹響,操課有哨音示意,隊列、生活秩序有班長口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后來上軍校時,家人為了鼓勵我順利完成學業(yè),過年前給我寄錢買了塊上海手表,我高興的晚上在睡覺時鉆進被窩里看著表偷著樂。但只是藏著掖著不敢戴在手上,因為學校有規(guī)定,學員不讓戴表,屬于奢侈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們一起當兵、一起又考上軍校的馮乃勤同學為了一塊上海表還受到了學校點名批評。他托朋友好不容易買到一塊上海手表,寄到學校后卻讓我們的中隊隊部給扣下了。指導員說,學員不讓戴表,寄來的手表暫時由隊部予以保管,畢業(yè)后再給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這哪行啊!上課戴表能夠方便掌握時間,好不容易買塊表,卻讓靜躺三年,太過分了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馮乃勤同學也技高一籌,到指導員辦公室說,寄來的表至少讓我看一眼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好,看吧!指導員將表遞給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馮乃勤接過手表,立正后啪的一個敬禮:“這是我的手表,還是我自己來保管吧!”轉身走出了隊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指導員一臉愕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孰對孰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認為,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能一概而論。戴手表是掌握時間的,不是戴在手上進行炫耀的,是我們在生活學習中最實用的物品,為何就不讓戴呢?這是當下極左思潮對人們的影響和禁錮,片面地強調艱苦奮斗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那時上海全鋼手表120元左右,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是一般人買不到而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由此可見,當時的上海表被列入高檔奢侈品,為國民所需的“三大件”的首件。一抬手,掃一眼腕表,是那時最瀟灑的標志性動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永久牌自行車,時價150元左右可以買上,但是要票。一般只是在過年時搞活動通過關系才能買上。因那時物資缺乏,許多高檔用品憑票才能買上,如果能搞上票說明你的章程大。所以要買一輛自行車,也是不容易的,氣派的程度不亞于一輛小轎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的一個部隊戰(zhàn)友,老婆未曾隨軍,一直在老家生活,只有兩年探一次家回去一個月才能團圓。后來老婆與地方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搞詐騙,揚言她老公是部隊的人,有辦法搞到永久牌自行車。這時正是馬上快要過年了,親朋好友聽說后,能在年前買上永久牌自行車多露臉呀!擠破頭紛紛交錢讓其購置。可這些錢財到手后,被戰(zhàn)友老婆的一撥人吃喝玩樂揮霍一空。當戰(zhàn)友回家探親尚未踏入家門,便被欠債的人們堵住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結果是顯而易見,戰(zhàn)友與老婆鬧翻了臉,連年都沒過好就離婚了。他的那一點工資是還不起老婆詐騙帶來的債臺高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那個年代部隊工資都不高,工資標準是根據級別發(fā)放,資歷越老,級別越高,工資相應的拉開檔次越大。那時不按職務大小發(fā)工資,也就是升官并不發(fā)財。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剛提干時是23級,工資是70.56元。所以在結婚后都是省吃簡用,勤儉節(jié)約,每一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節(jié)約每個銅板都是為了家庭事業(y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紅燈牌收音機剛上市時,我們是買不起的,也買不到的,在商店里往往只看到的是樣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但我有技術專長,因為是搞通信專業(yè)的,所以裝一部電子管收音機的能力還是綽綽有余的。所以當年我就計劃在年前一定要實現這個愿望。我利用平時積攢的一些電子元器件,到電子服務部購置了關健部件;用白鐵皮制成收音機底座,按照市售的紅燈牌收音機外殼形狀,用五合板鋸成相應的尺寸,打磨表面,涂上底漆;然后買上一塊帶金絲絨的裝飾布置于正面,一部惟妙惟肖的電子管收音機便做成了,其音質與外表與紅燈牌收音機相差無幾,這種用手工活做成的電子管收音機,在當時來說還是非常珍貴的,引起了周圍鄰居的一片羨慕。</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