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除了自己,沒人能打敗你</h3><h3>——讀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h3><h3><br></h3><h3>初次接觸海倫·凱勒的這本自傳,還是童年時通過家里僅有的一臺半導(dǎo)體收音機,那時,幾乎每天,我都會準時守候在收音機前,凝神靜聽大洋彼岸的這個陌生女孩傳奇般的故事。</h3><h3><br></h3><h3>許多年后的今天,我在“微信讀書”里又把這本書看了一遍,心情依然像剛經(jīng)歷了一場風(fēng)暴的大海一樣,久久不能平靜。</h3><h3><br></h3><h3>始終無法想象,一個完全失去視覺和聽覺能力的殘疾人,要經(jīng)歷多少磨難和失敗,要忍受多少煎熬和痛苦,才能抵達令健全人都只能望其項背的高度。</h3><h3><br></h3><h3>還是在一歲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使她永遠告別了光明,從此只能生活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更可悲的是,雙耳同時也再不能聽到一絲聲音,這又使她喪失了說話的功能。</h3><h3><br></h3><h3>但她沒有自怨自艾,在莎莉文老師的指導(dǎo)下,她很快學(xué)會了盲文,然后通過盲文“閱讀”了大量書籍,為自己積累了廣博的知識;她接觸一切可以接觸的人,不放過任何一個用唇語交流的機會;她不僅掌握了母語英語,還通曉法語、德語、拉丁語和意大利語;她去往任何一個能夠到達的地方,靠雙手觸摸去一點一點“認識”世界。</h3><h3><br></h3><h3>和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她的心里也有一個大學(xué)夢,但這又談何容易,每一個小小的進步,她都要花費比別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h3><h3><br></h3><h3>當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xué)畢業(yè)時,整個國家都被她感動了,她成了第一個獲得文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的聾盲人。</h3><h3><br></h3><h3>接著,她又開始學(xué)說話,眾所周知,由于耳聾的人聽不到自己的聲音,也就無法掌控說話的技巧和力度,所以耳聾者基本都是啞巴,只能偶爾發(fā)出幾個簡單的“啊”之類的音節(jié)。</h3><h3><br></h3><h3>但她又做到了,不僅能說話,成了一個聾而不啞的人,而且成了一個廣受歡迎的演講者,之后的幾年里,聽過她演講的觀眾達到了二十萬之眾。</h3><h3><br></h3><h3>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一邊盡自己所能自食其力,一邊還積極為美國盲人基金會工作,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為基金會募集到了大量資金,使大批盲人有機會參加培訓(xùn),以掌握至少一項職業(yè)技能,為就業(yè)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h3><h3><br></h3><h3>她好像忘了自己也是一名生活不便需要照顧的殘疾人,當其他殘疾人有困難、有需要時,她總會來到他們身旁,用自己無私的愛去喚醒一顆又一顆昏睡的心。</h3><h3><br></h3><h3>就這樣,一個原本需要幫助的人,竟成了一個時時去幫助別人的人,并且樂此不疲。</h3><h3><br></h3><h3>馬克·吐溫曾感慨道,十九世紀出了兩個了不起的人,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梢娝挠绊懥τ卸啻?,她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1964年,為表彰她對社會及他人的貢獻,她被授予總統(tǒng)自由勛章。</h3><h3><br></h3><h3>她優(yōu)秀的品質(zhì)和高尚的人格,受得起所有人的尊重,值得每一個人學(xué)習(xí)。</h3><h3><br></h3><h3>如果你正為身體的殘缺而懊惱,正為遇到的困難而畏縮不前,正為受到的委屈而愁眉不展,正為受到的打擊而一蹶不振,那么,請抽點時間讀一讀這本書吧,因為這本書里,充滿了愛和光明,充滿了希望和力量,它會讓你明白,沒有什么困難是克服不了的,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沒人能打敗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