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br>是自帶仙氣的城市<br>綽綽霧氣纏繞建筑<br>賦予煙臺飄飄欲仙的神秘氣質<br>煙臺也是淳樸的<br>果園里四季都在收獲甘甜<br>漁民市井里浸透海的微咸<br>這座城市千百年的故事<br>一直乘著翻涌的波浪<br>和海洋相伴共生<br>遠古先民在這里求索<br>海上絲路在這里啟航<br>商港開埠讓它開風氣之先<br>海洋工業(yè)讓它立時代潮頭<br>海風、沙灘、鮮果、佳釀<br>組成煙臺的愜意生活<br>自是一派仙境意象 煙臺月亮灣海濱風光 01 <br>東海如碧環(huán)<br>西北卷登萊<br>煙臺地處山東半島東北部<br>東連威海,西接濰坊、青島<br>南鄰黃海,北瀕渤海<br>與遼東半島對峙<br>與大連隔海相望<br>是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圈重要節(jié)點城市<br>“一帶一路”重點建設的港口城市 面朝大海 / 底圖來自高德 煙臺依山而建,向海而生<br>位于陸海角力的前線<br>冬季來臨<br>北方大陸的寒流南下<br>海水表層溫度降至-3.6℃以下<br>塑造出壯觀的海冰<br>海面被冰封,海浪被定格 芝罘島西口村漁碼頭,漁船凍在海冰中 海邊護鏈上掛冰結凌 待到春夏回暖<br>來自東南的暖濕氣流反攻<br>吹向相對較冷的海面<br>形成平流霧<br>乳白的濃霧悄無聲息地流淌<br>覆蓋海面、滲透城市 煙臺出現(xiàn)平流霧,城市在霧海之中若隱若現(xiàn) 而海水與大氣之間的溫差<br>使光線產(chǎn)生折射<br>形成海市蜃樓的幻象<br>又為煙臺增添一分神秘的朦朧美 牟平區(qū)上空出現(xiàn)海市蜃樓奇觀 風云變幻的海域<br>時而冰封海灣<br>時而霧鎖海峽<br>時而海市顯現(xiàn)<br>更令人震撼的景觀<br>來自黃海、渤海交匯處<br>浪潮由海角兩邊涌來<br>由于海底地溝運動<br>黃海呈現(xiàn)深藍色<br>渤海略顯微黃色<br>潮頭對立<br>構成一道涇渭分明的太極圖 長島縣長山尾,從山腳延伸入海里的卵石灘,由闊而尖,彎曲飄逸似長尾而得名 而海與陸的交界地帶<br>又是一番更強力的碰撞<br>煙臺1038千米的海岸線<br>迤邐蜿蜒<br>山脈延伸至海中<br>巖石直面風浪的洗禮<br>形成基巖海岸<br>海蝕地貌顯著 九丈崖 潮水晝夜不止地剝蝕、淘洗<br>海岸帶上的沉積物<br>被打磨得越來越細<br>形成大片的金黃色沙灘<br>坡緩水潔,沙質細柔 金沙灘海濱公園 海陸之間<br>散布著大小63座基巖島嶼<br>似顆顆珍珠鑲在海中<br>有的形如巨龜 崆峒島 廟島 海陽連理島 最大的芝罘(fú)島<br>以一線沙壩與陸地相連<br>環(huán)島臨海<br>是中國最典型的陸連島 芝罘島像巨大的蘑菇,“罘”是古代一種獵具,島的地形也正是圍獵好去處 散落海面的崆峒群島<br>和凸入海中的芝罘島<br>環(huán)抱形成芝罘灣的天然屏障<br>造就優(yōu)良海港 芝罘灣水深域闊,不凍不淤 陸地一側<br>煙臺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br>丘陵起伏和緩<br>溝壑縱橫交錯<br>山坡平緩,溝谷淺寬<br>一年四季林木蔥蘢,明艷如畫<br>春天,滿山蒼翠,花香襲人<br>夏日,郁郁蔥蔥,一片生機<br>秋季,果林紅葉,五彩紛呈<br>隆冬,銀裝素裹,玲瓏剔透 天崮山之晨 曉霧飄渺遠近山 昆崳山冰掛 昆崳山、牙山、艾山<br>羅山、大澤山<br>綿亙東西<br>形成“膠東屋脊”<br>也是市域內主要河流的分水嶺<br>五龍河、大沽河向南流入黃海<br>黃水河、界河向北匯入渤海 河道似一條金龍 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暴漲暴落<br>在溝谷內沖積<br>發(fā)育形成小平原<br>沙土層厚而肥沃<br>又有群山拱衛(wèi)<br>形成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br>非常適于果樹生長 棲霞蘋果 萊陽梨 煙臺北面臨海<br>在中國極為少見<br>在夏日<br>來自南太平洋的風<br>潮氣被膠東半島的崇山阻攔<br>到達煙臺時<br>只剩下涼爽和愜意<br>因此,夏日煙臺<br>比其他沿海城市更涼爽、舒適<br>是避暑納涼勝地 煙臺山燈塔 而當嚴冬褪去<br>冰川涌動<br>遼河、海河、黃河<br>匯集到煙臺北面海域<br>并帶來大量有機質<br>讓這里成為天然漁場<br>出產(chǎn)的對蝦、梭子蟹、黃魚<br>碩大肥美<br>而每逢大汛潮落<br>海岸的灘涂和礁石上<br>遍布蛤蜊、海螺、海蠣<br>滿足都市人的趕海樂趣 漁船競相出海 煙臺“耕海1號”海洋牧場,斑石鯛收獲<br> 萊山區(qū)海濱,市民們伴著朝霞,趕海拾貝 02 <br>到岸請君回首望<br>蓬萊宮在海中央<br>人類和海洋的互動<br>早在6000 年前<br>就在煙臺的海域上演<br>先民通過漁獵<br>開始了與海洋的博弈<br>白石村遺址中發(fā)掘出<br>鯛、鱸、紅鰭東方鲀等深海魚骨<br>可見祖先已具備深水捕撈能力<br>他們把魚骨精細打磨成骨針<br>用于縫制飾物<br>還利用骨笄束發(fā)<br>在石器時代已開啟對美的追求 白石村出土的魚骨器物 而在大連小珠山遺址<br>出土了部分陶器<br>紋樣和器型都與白石村非常相似<br>佐證了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br>在6000年前就有了文化交流<br>也是祖先對海洋的征服和向往 漁舟唱晚 夏朝時東夷族在此建國<br>商周、春秋時為萊國地<br>戰(zhàn)國時被齊所滅<br>直至秦橫掃六合,一統(tǒng)中原<br>據(jù)《史記》載<br>秦始皇三次東巡來到煙臺<br>“窮成山,登之罘”<br>“至芝罘,見巨魚,射殺一魚”<br>相傳御駕經(jīng)芝罘沿海東進<br>遙望一海島峰巒迭翠,草木蔥蘢<br>一群駿馬奔馳嬉戲<br>始皇便下旨在此地馴馬,專供御用<br>“養(yǎng)馬島”終成“東方夏威夷” 養(yǎng)馬島上駿馬雕塑 除了巡政、奉祀<br>還有帝王發(fā)自心底的<br>對長生不老的孜孜以求<br>在古人的認知中<br>煙霧繚繞的仙境<br>大抵就在陸地的盡頭<br>水霧彌漫的期盼中<br>“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br>亦真亦幻的《山海經(jīng)》<br>描述了三座仙山<br>蓬萊、方丈、瀛洲<br>仙山上有長生不老的奧秘 蓬萊八仙過海景區(qū) 養(yǎng)馬島度假區(qū)。仙境為虛,海島悠閑舒適的環(huán)境才是現(xiàn)代人真正的修仙圣地 在醫(yī)療落后的時代<br>永生是極大的誘惑<br>成為人們探尋仙境的原動力<br>中國最早的航海家徐福<br>出生在煙臺龍口<br>從瑯琊古港(今青島)啟航<br>率船隊入海求仙 龍口徐福鎮(zhèn)徐公祠 隋唐時期<br>登萊之地是膠東交通樞紐<br>北方最大的造船中心<br>對內是東吳運稻至幽燕的中轉站<br>對外是中日韓互使、貿易的重要商港<br>海上絲綢之路<br>東起登州港(今蓬萊)<br>沿黃海直至新羅(今朝鮮)、日本列島<br>大唐的瓷器、陶器和銅器<br>在登州裝船,銷往海外<br>各國使節(jié)、僧侶、客商<br>經(jīng)由海路在登州登陸<br>進行文化、宗教、貿易交流<br>絲路的繁榮<br>讓登州口岸蓬勃發(fā)展<br>與廣州、泉州、揚州齊名<br>“帆檣林立,笙歌達旦”<br>“日出千桿旗,日落萬盞燈” 萬家燈火 北宋時期<br>貿易的繁榮得以延續(xù)<br>大批商人前往高麗販運絲綢織物<br>登州港以其優(yōu)越的戰(zhàn)略區(qū)位<br>上升為當時北方最大的港口<br>與南方的廣州港遙相呼應<br>成為中央政權與遼東地方政權<br>以及朝鮮、日本聯(lián)系的紐帶 朝霞中的漁港 明初,中朝間貿易全面展開<br>而由各地至山東半島<br>再從登州出海的水陸兼行路線<br>是最快捷線路<br>據(jù)朝鮮《李朝實錄》記載<br>朝鮮每年從山東購糧<br>“少則數(shù)千石,多則幾萬石”<br>朝鮮商人出賣馬匹、木材、人參、藥材<br>又自登、萊沿海購得絲綢、火藥、糧食<br>商船所經(jīng)沿岸島嶼更是<br>“譯官、商賈輩買賣之路不絕”<br>洪武九年,登州行政級別升格<br>“改登州為府,置蓬萊縣” 1984年,古港小海清淤時出土宋元古船、明代紫檀木舵桿 海上絲路的繁榮<br>引來倭寇覬覦<br>日本海盜集團<br>頻繁侵擾中朝船只和沿海地帶<br>登州被迫轉型為海防城市<br>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br>明政府在此設奇山守御所<br>在北山筑烽火臺<br>又稱“狼煙臺”<br>煙臺由此而得名<br>修筑城堡、烽堠等防御工事<br>城市功能從一個東北亞的國際商港<br>向守衛(wèi)山東半島的海防軍港轉變<br>明中后期,出身登州的戚繼光<br>率戚家軍掃平倭患<br>也留下詩句以抒壯志<br>“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煙臺市京劇院新編歷史京劇《戚繼光》亮相山東梨園大戲院 清軍入關后<br>統(tǒng)治者為圍困鄭成功政權<br>實行更嚴格的海禁政策<br>又將沿海人民遷入內地<br>使海岸荒蕪成了廢墟<br>同時陸續(xù)在芝罘島等地修建炮臺<br>軍事作用越來越明顯<br>城市的經(jīng)濟功能<br>始終難以得到更大的發(fā)揮<br>不過,與海相伴的城市<br>命運也如海浪般顛簸起伏<br>清咸豐八年(1858年)<br>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失敗<br>清廷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br>應允增添十處沿海通商口岸<br>作為重要港口<br>1861年8月22日,煙臺開埠<br>成為山東第一個對外通商口岸<br>也開啟了近代化歷程 芝罘開埠之處 大批外國人蜂擁而至<br>“人煙稠密,隙地幾無”<br>昔日靜謐的煙臺山上<br>先后聳立起16國領事館<br>大批外國人前來筑屋定居<br>風格迥異的中西式建筑林林總總<br>構成城市的大街小巷<br>完全重塑了這座沿海城市的面貌 煙臺山西坡領事館<br> 今天的芝罘區(qū)天際線 自開埠以來<br>煙臺領山東乃至全國風氣之先<br>1868年,煙臺海關設立郵務辦事處<br>同時兼處理外使文件<br>被視為中國近代郵政的濫觴<br>九年后,清政府決議試辦郵政<br>煙臺和北京、天津、上海、牛莊(今營口)<br>一同入選<br>中國近代郵政的始祖郵票<br>首發(fā)地也選在了煙臺 19世紀大清及法、英、日和俄的煙臺郵局日戳 03 <br>煙臺商旅夜喧嘩<br>龍旆飄飄映紫霞<br>在19世紀后20年中<br>煙臺成為北方的重要城市<br>洋貨的入口及土貨的出口<br>在煙臺集散中轉<br>“自互市以來,船只輻輳,商品薈萃<br>每年進出口貨物,不下數(shù)千萬兩<br>貿易之興盛,尤推山東各口岸之冠”<br>彼時煙臺的貿易額曾超過<br>天津、牛莊兩大港口之和的兩倍<br>營運進出港船只數(shù)量和噸位<br>一直占據(jù)領先地位<br>頻繁的進出口貿易帶來無限商機<br>中外商人和資本向煙臺轉移<br>“各路巨商云集,頓添行鋪數(shù)百家” 清末民初的馬路 郵局集中的海岸街 以此為契機<br>近代機器工業(yè)迅速建立起來<br>1877年建立寶興洋行煙臺纊絲局<br>1886年德商創(chuàng)辦船舶修造洋行<br>到19世紀末<br>煙臺的外國企業(yè)達到26家<br>在如此環(huán)境中,民族資本得以發(fā)展<br>1892年,旅居南洋的華僑張弼士<br>在煙臺籌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br>葡萄栽培及釀造技術日臻成熟<br>酒類品種增多,產(chǎn)量增長<br>公司規(guī)模不斷擴大<br>1920年代初成為煙臺最大的工業(yè)企業(yè) 張裕拼裝制成的第一個橡木桶 今天的張裕葡萄酒生產(chǎn)線 1915年,寶時鐘廠成立<br>開創(chuàng)中國鐘表業(yè)的先河<br>之后十幾年間<br>瑞豐面粉廠、福利燭皂廠、三環(huán)鎖業(yè)等<br>民族企業(yè)相繼開辦<br>煙臺一度打破世界協(xié)會多項紀錄<br>創(chuàng)造一批世界之最<br>成為中國近代工業(yè)的發(fā)祥地之一 煙臺鐘表廠師傅?!爸袊姳碛蓄w星,就是北極星” 煙濰、煙萊、煙榮等公路修通<br>促成煙臺成為<br>山東工商業(yè)中心和交通樞紐<br>“貿易之興盛,戶口之繁多<br>較之省會仍有過之”<br>然而隨著德國強占膠州灣<br>主持修筑膠濟鐵路<br>煙濰鐵路的計劃受到阻擾而夭折<br>膠濟鐵路將煙臺的經(jīng)濟腹地攔腰斬斷<br>同時大大降低了青島的陸運成本<br>直接導致青島日盛而煙臺衰落 停泊在煙臺港內的外國船隊 此后又經(jīng)歷日偽政權的掠奪<br>和長達十余年的戰(zhàn)亂<br>煙臺工業(yè)基礎遭受重創(chuàng)<br>新中國成立初期<br>煙臺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為主導<br>直到1978年,一聲春雷乍響<br>又一次帶給這座城市勃興的機遇<br>1984年,伴隨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誕生<br>煙臺重回舞臺中心<br> 煙臺海濱煙花表演 鄉(xiāng)鎮(zhèn)工業(yè)和企業(yè)陸續(xù)崛起<br>煙臺開始向“工業(yè)立市”轉變<br>本土企業(yè)招遠輪胎制修廠<br>經(jīng)過改制變革、研發(fā)新技術<br>變身為玲瓏輪胎<br>成為輪胎行業(yè)龍頭<br>進入大眾、通用、福特等<br>品牌的供應鏈體系<br>并借由“一帶一路”<br>在塞爾維亞建立首個中國輪胎歐洲工廠 東岳北廠車身車間高密度機器人焊接 利用區(qū)位優(yōu)勢和產(chǎn)業(yè)基礎<br>煙臺從2000年起<br>將支柱產(chǎn)業(yè)調整為<br>機械制造、食品加工、電子信息<br>同時,通過合資合作<br>引進通用東岳、浪潮LG、富士康<br>培育壯大了汽車、手機、電腦<br>三大“千億級”產(chǎn)品集群<br>制造業(yè)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br>2004年,全市GDP實現(xiàn)<br>18.8%的高速增長<br>增速位居<br>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首<br>駛入發(fā)展快車道的煙臺<br>GDP總量也在同年躍升至省內第二 靚麗海岸線 進入新時期<br>煙臺進化為制造業(yè)強市<br>發(fā)力高端海工裝備<br>為挪威建造全球最大最先進的<br>三文魚深水養(yǎng)殖工船<br>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鉆井平臺<br>80%在煙臺制造<br>中集來福士研發(fā)的大國重器<br>“藍鯨1號”、“藍鯨2號”<br>在南海順利完成兩輪可燃冰試采任務<br>將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fā)能力<br>帶入世界先進行列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取“冰” 憑借港口的先天優(yōu)勢<br>煙臺進一步發(fā)展海洋物流運輸<br>貨物吞吐量達到3.86億噸<br>位列全國沿海港口第8位 煙臺港是全國第5個能夠???0萬噸級巨輪的港口 因海而生,因工而立<br>煙臺對海洋的經(jīng)略、開發(fā)、保護<br>從來沒有息止<br>在雙循環(huán)新格局下<br>巨大的海洋寶庫<br>將繼續(xù)伴著煙臺乘風破浪 煙臺海上世界 04 <br>哪一次我的思潮里<br>沒有你波濤的清響<br>煙臺不僅是物流運輸港口<br>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br>生在底蘊深厚的齊魯大地<br>又最早開埠納新<br>港口迎來送往<br>匯聚異鄉(xiāng)來客<br>各地文明的碰撞、羈絆<br>塑造了煙臺獨特的城市氣質 煙臺非遺剪紙 隋唐時,日本使團沿朝鮮半島西岸<br>一路北行<br>經(jīng)遼東半島,橫跨渤海<br>在登州靠岸<br>再走陸路經(jīng)洛陽赴長安<br>與我國進行友好往來<br>日本高僧圓仁隨遣唐使從登州入唐<br>游歷9年,學習佛法<br>期間在蓬萊開元寺居住3年<br>武宗廢佛后<br>攜帶佛教經(jīng)疏、儀軌、法器回到日本<br>對中國佛教東傳日本影響深遠<br>他旅居時撰寫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br>與玄奘的《大唐西域記》<br>和《馬可·波羅行記》<br>并稱“東方三大旅行記” 日本畫《東征傳繪卷》中遣唐使團踏浪圖 南宋,出生于棲霞的丘處機<br>在昆崳山師從王重陽學道<br>開創(chuàng)全真派<br>晚年西行萬里覲見成吉思汗<br>上諫“敬天愛民”“止殺保民” 棲霞太虛宮 19世紀中葉<br>中國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移<br>“闖關東”洪流澎湃<br>大批山東人因戰(zhàn)亂災荒<br>去往人煙稀少的東北討生活<br>煙臺與遼東半島隔渤海對望<br>蓬萊島到大連鐵山島<br>直線距離僅100公里<br>乘船一夜便可抵達<br>膠東村民在煙臺搭上小舢舨<br>在海浪的飄搖中<br>去往對岸的未知世界 漁燈節(jié) 曾經(jīng)從煙臺出發(fā)的方士<br>求取長“生”的仙丹<br>這時從煙臺出發(fā)的流民<br>才真的踏上一條求“生”之路<br>“安土重遷”刻在山東人的基因里<br>改革開放后<br>當年闖關東的后人<br>順著先輩的來路<br>又從煙臺登陸,重歸齊魯故土 膠東花餑餑 煙臺更有齊魯文化的忠義堅守<br>甲午戰(zhàn)爭后<br>北洋艦隊損失慘重<br>青島、威海、大連、旅順等<br>重要港口被侵占<br>只有煙臺港仍保留在國人手中<br>痛失天津水師學堂的北洋水師<br>急需重新組建海軍人才培養(yǎng)基地<br>新校址就選在煙臺<br>煙臺海軍學堂的首任校長<br>正是冰心的父親,謝葆璋 謝葆璋<br> 冰心在《童年雜憶》中曾寫到<br>“父親揀起一塊卵石<br>狠狠地向海浪上扔去<br>一面說:‘現(xiàn)在我不愿意去!……<br>威海衛(wèi)是英國人的<br>大連是日本人的<br>青島是德國人的<br>只有煙臺是我們的<br>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一個不凍港!’”<br>靠著不愿低頭的這股氣<br>短短幾年內<br>煙臺海軍學堂便趕超許多老牌軍校<br>為近代中國培養(yǎng)眾多海軍軍官<br>成為清末四大海校之首 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大學仍設在煙臺 隨著開埠,貿易興起<br>各地商人齊聚煙臺<br>在此地興修會館<br>福建船幫商賈按其風俗<br>修建天后宮<br>祈求航海平安<br>煙臺也成了北方媽祖起源地<br>這座道教宮觀風格的建筑<br>所用木材構件均由福建運至煙臺<br>時稱魯東第一工程<br>華麗秀美、風韻獨具<br>成為地標之一 天后宮(福建會館) 同時涌入煙臺的還有大批洋人<br>在奇山衛(wèi)所北面畫出租界<br>洋房、別墅紛紛建起<br>形成一條商業(yè)街<br>這便是今天朝陽街的前身 翻新的朝陽街 開放的城市<br>總是最先擁抱潮流<br>煙臺出現(xiàn)了各式近代娛樂場所<br>1865年,煙臺山下的Chefoo俱樂部<br>成為當時中國北方最好的娛樂場所<br>其中的保齡球館<br>是全亞洲最早的保齡球館<br>1932年,英商仁德洋行<br>創(chuàng)辦煙臺第一家影院<br>月宮電影院(新中國電影院前身)<br>放映時下流行的好萊塢影片 《西虹市首富》在煙臺蓬萊的文成城堡取景拍攝 彼時還有眾多傳教士生活在煙臺<br>美國出版巨頭亨利·盧斯<br>就出生在蓬萊一個傳教士家庭<br>后來創(chuàng)辦《時代周刊》《財富》<br>而祖籍蓬萊的吳佩孚<br>則是第一個登上《時代》封面的中國人<br>也是盧斯的“同鄉(xiāng)” 1924年9月8日出版的《時代》雜志,封面人物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 隨著工商業(yè)和交通的發(fā)展<br>新式商人和知識分子出現(xiàn)<br>雇傭工人也不斷增多<br>開埠改變了城市居民的觀念<br>新思想、新知識逐漸進入煙臺<br>煙臺作為山東最先開放的城市<br>最早接受變革的思潮<br>辛亥革命在山東首義于煙臺<br>孫中山先生在此歇腳<br>馬克思主義在煙臺海軍學堂傳播<br>膠東最早的共產(chǎn)黨員和小組也在此誕生 辛亥革命先驅徐鏡心 05 <br>魚蟹一時分付<br>醉里卻尋歸路<br>作為山東最早開埠的城市<br>煙臺從來都不落人后<br>精致時髦手到擒來<br>但煙臺又是保守的<br>恪守傳統(tǒng),顧家守業(yè)<br>樸實又精致<br>保守又開放<br>矛盾又和諧<br>這些復雜獨特的氣質<br>在煙臺并存 避風港 煙臺有山東城市的豪爽大氣<br>物產(chǎn)碩大飽滿、以大為美<br>五方雜處的年代<br>傳教士帶來美國的蘋果<br>在煙臺東南郊的農(nóng)田<br>與本地果樹嫁接、育苗<br>培育出更優(yōu)良的品種<br> 煙臺果園培育的超級蘋果 煙臺坐落的北緯37°<br>被地理學家奉為黃金緯度線<br>又有海洋與陸地的完美結合<br>造就煙臺溫潤的季風氣候<br>較大的晝夜溫差和充足的陽光<br>保障水果糖分的積累<br>丘陵眾多的煙臺<br>土壤呈微酸性<br>質地疏松,透氣性好 丘陵起伏 煙臺蘋果搭上“互聯(lián)網(wǎng)+”快車,線上銷售額過億 煙臺的果園還有都市人的輕奢水果<br>櫻桃<br>對于熱情的山東人<br>“大”是衡量一切的標準<br>櫻桃個頭堪比一元硬幣 美早櫻桃 作為“大櫻桃之鄉(xiāng)”<br>煙臺櫻桃品種繁多<br>紫色的美早<br>紅色的紅燈<br>黃色的水晶<br>個個珠圓玉潤,清甜多汁<br>絲毫不亞于進口車厘子 豐收樂 煙臺也有海洋城市的小資婉約<br>連市井之間都透露著精致<br>煙臺的海岸線上<br>除了碧海藍天、團團白云<br>還有忙碌的漁船和漁民 漁獲 漁獲 煙臺人對海鮮的挑選<br>也有一套苛刻的法則<br>每天清晨,人們便開始奔向魚市<br>餐館的采購員、退休的老爺子<br>下夜班的大叔、掌管全家伙食的主婦<br>拿著挎籃、拖著小車<br>涌入趕“早四兒”的人潮<br> 萊山區(qū)于家灘大集 上百個門市及攤位<br>擺滿了剛上岸的<br>魚、蝦、蟹及藻類食材<br>海螺、蛤蜊、扇貝<br>海膽、海參、鮑魚<br>從平價到豪奢<br>各味海鮮姿勢極盡妖嬈<br>誘惑著來客的挑選<br>魚市,是煙臺市井生活的靈魂<br>和漁船、漁港一起<br>共同塑造了煙臺的海岸線風景 煙臺海鮮市場人山人海 煙臺人對海鮮的烹飪也極富心得<br>以福山菜為代表的膠東菜<br>魯菜和海鮮的融合<br>追求清鮮原味<br>不同時令的不同食材做法不同<br>追求鮮味最大化<br>海參、鮑魚這樣的食材<br>講究保留原本的味道<br>經(jīng)典魯菜蔥燒海參<br>僅佐以爆香的蔥段<br>便能升華海參原本的鮮美<br>湯汁濃鮮,海參軟滑,蔥香味醇<br>在嘴巴里掀起一陣鮮味颶風 蔥燒海參 至于蝦,煙臺人對它的禮遇是油燜<br>煙臺對蝦,體型碩大<br>蝦黃飽滿,蝦肉緊實<br>在熱油中煸炒成漂亮的紅色<br>蝦油溢出,蔥姜參與調味<br>再轉小火燜制<br>蝦吸足了料汁<br>鮮香甜咸,相輔相成<br>趁熱剝食,油潤適口 油燜蝦 煙臺有諺語<br>“梧桐花開鲅魚來”<br>5月,春鲅魚陸續(xù)上市<br>這等新鮮海魚<br>打撈上岸后剁成肉糜入餡<br>是最好的歸宿<br>鲅魚餃子也成為煙臺人餐桌上的主角<br>制作過程是有講究的<br>要細細剔除魚刺和皮下的紅肉<br>只留白肉,加入切碎的韭菜<br>調味時加入少許啤酒<br>再絞打成餡兒<br>包入精薄筋道的餃子皮中<br>新鮮的海洋食材和小麥面皮結合<br>一個精致清雅<br>一個厚重樸實<br>像極了亦土亦洋<br>既開放又保守的煙臺 皮薄餡大的鲅魚水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