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小年,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小年,家家戶戶都吃餃子,寓意吉祥、平安,順利、健康。</p> <p class="ql-block">餃子,其實就是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元代、明代稱為“扁食”;清代則稱為“餃子”。餃子起源于東漢時期,為東漢河南鄧州人張仲景首創(chuàng)。當(dāng)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p> <p class="ql-block">漢末三國時期,餃子已經(jīng)成為一種食品,被稱為“月牙餛飩”。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jù)三國時期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餃子形狀有許多需要相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所以中國人吃餃子一是吃進健康,二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三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利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四是餃子和“交子”正好是諧音。而交子代表新舊年之間交替的時候,所以吃餃子代表新的一年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祝所有親朋好友牛年大吉大利,牛氣沖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