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ed2308">《在海那邊》第四輯 加拿大東部游記 16</font> 到達多倫多市,這一群和我們同游的老年人就算平安回到了家,我和兒子還要和三個陌生人,組成一個小團,第二天游覽尼亞加拉大瀑布。 導游在返程的路上,站在大巴車前面,面對著我們,說到這一路旅行,感慨的幾次哽咽,說不下去。他說自己原本是個藥劑師,在不忙的時候,偶爾出來客串導游。這次帶團出來一周,老年朋友給了他很多的建議,讓他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受益匪淺。有很多照顧不周的地方,這些老年人都不在意,寬容和體諒了他,讓他非常感動。說到激動時,他不得不停下來,坐回到座位上,讓自己克制一下。這個34歲的小伙子稍稍平靜了一下情緒,又站起來,面向我們,說了很多感謝的話??吹竭@里,我們對他一路上不介紹景點的事也就釋然了。他最后說,剛才司機師傅假裝咳嗽,其實他的眼淚也在飛。不錯,這一路上,最辛苦的是司機,我們7天走了5000公里,跨越5個省,平安到家,司機師傅功不可沒。在加拿大,司機每天只能開800公里,多了就是違規(guī)。有一次快到賓館時,車熄火了,車上的人正納悶時,導游說:“不好了,到800公里了,車自動停了?!避嚿系睦夏耆艘欢ê転殡y,那么多的行李可怎么搬啊。很快,車又走了,原來導游在開玩笑。 第二天一早,還是這個導游,自己開車來接我們,今天他身兼兩職:司機加導游。把我們放在麥當勞快餐店,趁我們吃早餐的時候,他去接另外三個人。這三個人有兩個是華裔母子,一個是美國人。盡管不認識,能在一個團共同旅游,也是緣分。我們很友好地打招呼、握手。 大約一個多小時,我們來到尼亞加拉大瀑布附近,這里有個很大的寬幅電影院,也是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展覽館。在這個電影院,可以全方位地觀看大瀑布,了解瀑布的歷史。雖然票價不菲,但我們既然來了,還是要看。 進到影院,果然是寬幅,長約十多米的屏幕掛在影院,看起來像一面很低的墻,沒放映之前,坐在那里沒感到特別。等電影開始以后,就不一樣了。水面浩瀚,波光粼粼,仿佛置身水上。更有意思的是,等到船來了以后,隨著船身的移動,自己的座位也跟著移動起來。我不自覺地抓住了坐椅的扶手,企圖保持身體的平衡。音響更不用說了,瀑布流水的聲音逼真得如同雷鳴,震懾人心。 影片介紹尼亞加拉歷史的同時,講了發(fā)生在瀑布的三個故事。 <br> 第一個故事是傳說,很難證實真實性,但是幾百年來,人們都相信是真的。故事發(fā)生在很久以前,一個印地安人的部落,人們正在忙著籌辦婚禮。畫面緩慢移動,定格在新娘的臉上。這是個少女,集中了所有東方女性的美。此刻她面無表情,等待周圍的人為她著裝、梳理她垂至腰際的黑發(fā)。 鏡頭再次移動,定格在新郎的身上:這是個膿腫的老漢,滿身滿臉的綴肉,褐色的皮膚,皮毛上衣不經(jīng)意露出胸口的黑毛,脖子后面還有兩根高大纖長的羽毛,表明他的地位顯赫。他滿臉堆笑,等待入洞房的時刻。不知為什么,當新娘來到新郎身邊的時候,新娘掉頭就跑。她穿過一層層的人群,來到郊外的一條河邊。那里有一條小船,也許是早已準備好的,這是我的猜測。新娘跳上船,狠命地劃起槳來。這么黑的夜晚,她要劃到哪里?很快就有了謎底。這就是尼亞加拉河,她義無返顧劃來的方向,就是大瀑布了。大概是傳說的緣故,故事并沒有交代追趕她的人,可能這不是主要的情節(jié)。 致命的情節(jié)像真的一樣攝人心扉:屏幕上的小船很快就到了瀑布的邊緣。這時候,映入眼簾的是瀑布,迎面而來的滔天大浪,讓我們這些坐著的人喘不過氣來。那是高幾十米的水墻,從上面看,是湍急的河面,看不出有什么危險。但是,很快的,這個寬闊的河面一下子跌下懸崖,水流頃刻間墜落的聲音,傳出很遠很遠,發(fā)出巨大的轟鳴。 <br> 現(xiàn)在,這個小船就到了懸崖的邊上,電影院里的人禁不住驚叫起來。 這是個遠鏡頭,小船從瀑布的上面像一片樹葉一樣,沿著水流落了下來。剛開始還能依稀看到小船的影子,很快,小船就被巨浪吞噬了。 激流,浪花,一片汪洋,哪里還有小船和少女的影子?過了一會兒,在瀑布的水簾下,出現(xiàn)了少女濕淋淋的頭發(fā)和身影。她站在水簾的后面,張開雙臂,像是慶賀自己的重生。她到底是活著?還是得到了永生?這只是一個傳說,無可考證。人們都說,她是第一個從瀑布上跳下來活著的人。 第二個故事:一位退休的老太太,大約有70多歲吧,這一天突發(fā)奇想,執(zhí)意要從瀑布上跳下來。大概家人的勸阻毫無意義,這些電影里都沒有交代。直接出現(xiàn)在屏幕上的,是一人高的大木桶,旁邊放著雙人床墊和一個枕頭。兩個男人把木桶打開,正要把枕頭放進去的時候,老太太跑過來,她大聲制止了先放枕頭的做法。指示這兩個男人先放床墊。在她的指導下,兩個男人把床墊豎著卷起來,放進木桶里。然后把枕頭放進去。老太太吃力地爬進木桶,一個男人拿起錘子,正要把木桶的蓋子釘上的時候,一只花貓跑了過來。等一等!老太太聞聲露出了頭。那只花貓敏捷地跳進了木桶。老太太抱著花貓,兩個頭貼在一起,一起縮進了桶里。男人吃力地用錘子敲打著木桶的蓋子,等他們確認蓋子牢固以后,兩個人把木桶推進了河流。 一切都是未知的。老太太命懸一線。其實,我挺佩服這樣的人生!反正已經(jīng)70多歲了,生命已經(jīng)走到盡頭,在最后的時刻,能讓生命閃光的事件少之又少。用這種方法證明一種假設,有什么不可以呢?即使不成功,哪又怎么樣?活了70多歲,證明一項試驗,值了。假如生還,無疑是壯舉,是英雄。 木桶開始在寬闊的河面上緩緩漂流,很快,進入了急流。 <br> 木桶來到了瀑布的上面。從畫面上看,那只是一個小小的黑點。 <br> 木桶跌下了瀑布,消失在浪花里。 岸邊站著一群人,有些焦急的人不自覺地走進水里,拿著繩子和工具。他們是尋找木桶的。突然,有人指著水面大聲叫喊:看見了!在那邊! 木桶離人們很近了,人們急忙把它推到岸邊,幾個力氣大的人吃力地把木桶抬到岸上。人們迫不急待地用工具打開木桶。 奇跡出現(xiàn)了!老太太的頭從木桶里露了出來。電影給了她一個特寫:頭發(fā)凌亂,臉上青一塊紫一塊的,額頭上一個雞蛋大的腫包清晰可見。人們攙扶著這個老英雄,讓她慢慢地從木桶里爬出來。這時候,那只花貓也探出了頭,很響亮地叫了幾聲。人們轟然大笑??磥?,貓咪一點也沒受傷。這是第二個從瀑布上跳下來生還的人,不,還有一只貓! 第三個故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家人坐著皮滑艇在河面上漂流。突然,馬達失靈了。爸爸急忙跳到馬達的旁邊修理??墒?,已經(jīng)晚了,皮滑艇已經(jīng)沖向激流,眨眼間就沖到了瀑布的邊緣。爸爸急忙把救生衣扔給孩子。孩子剛穿上,皮滑艇就沖下了瀑布。 又是洶涌的激流,一點也看不見人和皮滑艇。人的生命,在巨大的自然面前顯的這樣渺小和無能為力。 岸邊也是一群人,最先漂過來的是孩子,他們把他撈上來的時候,孩子只是受了點驚嚇和輕傷。 媽媽沒有跌下瀑布,她在一瞬間跳下了皮滑艇,眼看就要被水沖下瀑布時,被岸邊的人抓住了衣裳。 爸爸始終不見,過了很久很久,人們發(fā)現(xiàn)了他的尸體。大概他在最后的時刻,還在幻想能把皮滑艇修好,可是,他的幻想破滅了。這是第三批生還的人。 自此以后,也曾有人以身試水,是否生還,就不得而知了。世界上敢于冒險的人不少,肯定還會有人再次冒險,只是電影到此就結(jié)束了。 電影太逼真了,據(jù)說人們?yōu)榱伺臄z這部影片,同樣耗費巨資,也冒著生命危險。當我們走出電影院的大門,仿佛剛剛經(jīng)歷了一次生命的冒險,胸口咚咚地跳個不停。門口是個小小的展覽,陳列著跌下瀑布的木桶、皮滑艇,簡易的鐵船,這些沖下瀑布的遺跡,讓我們確信這三個故事的真實性。 隨后,我們乘電梯上到西恩塔頂。這個塔高553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無支架建筑之一。塔頂是空中樓閣,從外面看,像一個放在圓柱上的汽車輪胎。內(nèi)有旋轉(zhuǎn)餐廳,每隔一小時旋轉(zhuǎn)一周。 餐廳的外圍,是觀景臺,可以清晰地俯瞰尼亞加拉大瀑布、100多公里以外的美國。從這里眺望瀑布,清晰地看見兩支水流,從不同的方向,向懸崖流來,從高處往下跌落。平直且稍窄的瀑布,在美國境內(nèi);馬蹄形的這個大瀑布,在加拿大境內(nèi)。等一會兒,我們將下到瀑布跌落的尼亞加拉河,近距離觀看美國和加拿大兩個大瀑布。 隨后我們下到塔底,來到河邊。近看大瀑布,必須乘船。上船之前每人發(fā)一件雨衣,防止瀑布的水濺到衣服上。我和兒子穿上防水衣的時候,都大笑起來。跑了7000多公里來看大瀑布,原來是這副模樣啊。 輪船上很多人,一律穿著藍色的防水衣,很整齊,也很滑稽。輪船正在接近美國境內(nèi)的瀑布,明顯地感到濕氣加重,帶著水草的咸味。我?guī)е鄼C,但是無法拍攝,鏡頭很快被打濕。在近處看大瀑布和遠處看完全是兩碼事。在遠處,他像一幅畫,很抽象,也沒有水淋在身上的真切感受。當你在巨大的水流面前,被細小的水珠淋著,水霧讓你無法正常的呼吸時,你才能真切地感到頻臨的危險。雖然是在船上,保險措施萬無一失,但是危險就在身邊,是那么的近,人如果不小心掉到水里,生命隨時都可能消失。 在人們的驚叫聲中,輪船又向另一個瀑布駛?cè)?,兩個瀑布離有百米,更大更壯觀的就在前面不遠。輪船逆流而上,直朝瀑布沖去。大瀑布像個拉滿了的弓,水從高處流下來,濺起的水霧沖上天空,百米開外的岸邊,像是下著淋漓小雨。這是回到岸上,從另一個角度看瀑布的體驗。此時,輪船就停在馬蹄形瀑布的中間,水霧像一陣陣急風暴雨,刷刷地落在船上、人們的身上,船上的人驚叫著,拍打著身上的水珠。巨大的水流聲響徹天宇,完全覆蓋了輪船馬達的響聲。大約10多分鐘,人們也叫累了,衣服也濕的差不多了,輪船才離開。 尼亞加拉大瀑布是寶貴的水資源,也是豐富的旅游資源,每年約有3000萬人來這里旅游觀光,給當?shù)氐慕?jīng)濟帶來不菲的收入。 <h3> <font color="#167efb"> 家有孝子</font><font color="#ed2308">(代后序)</font></h3> 23歲那年,上蒼把一顆生命的種子放在我的身體里。沒有尋常女子的歡喜,心頭的陰云更加濃重:我被卷進一場政治風暴,前途黯淡,一切都像是走進了死胡同。人生就是這樣,風雨雷電,坎坎坷坷,只有經(jīng)歷過,才知道磨難使人成熟,經(jīng)歷即財富??僧敃r年輕,凡事都覺得排山倒海,欲活不能。“要死你死自己,不能拖累一個無辜的生命”一位阿姨級的同事洞悉我的心事,這樣力勸我。我腹中的那個小生命,就是我現(xiàn)在引以為自豪的兒子。 兒子的心跳,挽救和豐富了一位年輕的母親,是他讓我懂得母愛是無私無怨的給予,母愛是鋪天蓋地的饋贈。隱忍和等待,同樣需要勇氣和智慧,它和永不放棄一樣份量相等。也懂得了困頓時的相依為命、平凡生活中的相夫教子,同樣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像所有男孩子一樣,兒子小時候聰明、調(diào)皮,喜歡惡作劇,但我絲毫不懷疑他是個好孩子。不管個別老師怎樣貶低他,我總是鼓勵他,堅信自己是個好人。我說,你在下雨的時候給同學送傘;把沒有趕上班車的同學接到家里;中午不休息幫助老師干家務;心疼爸爸媽媽,孝順爺爺奶奶……這些都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優(yōu)秀品質(zhì)。還有寧肯犧牲自己,也要成全別人的義氣等等,也是不可多得的品德。他知道爸爸媽媽都是重事業(yè)的人,為了不影響我們的工作,從小學到高中畢業(yè),事情無論大小,都是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連出國簽證也是自己到北京辦理。 1998年,我身患重病,動了大手術(shù),他一夜間由孩子變成了大人,承擔著一個男子漢的責任和義務,跑前跑后的招呼家人,照顧安慰他的爸爸,半夜棼香祈禱。我在《午后的玫瑰》一書中寫到:很多天后我看到兒子房間的香火/灰燼中彌漫著一縷縷的憂傷/我想象不出一個19歲的青年/該怎樣向上蒼祈禱。他說一位老人告訴他/深夜子時天地交合陰陽轉(zhuǎn)換/此時焚香祈禱會給人帶來好運/從此每天深夜/他會準時醒來/在幽暗中悄悄點燃企盼/在靜默中瞌目傾聽。他希望母親從天上走下來/回到他的身邊/他希望那些風是潔凈的/雨都帶著神諭/推開母親生命的大門……我國著名詩人塞風看到這些詩句,來信寫道:“你們母子的親情,感天地,泣鬼神!” 2007年我第二次到加拿大,他已大學畢業(yè),有了收入。他把最好的房間騰出來,擺好寫字臺和電腦。床上所有鋪蓋,一律是新的,洗漱用品,全部準備齊全,連泡腳的盆和讀書時蓋腿的毛毯,都放的整整齊齊。加拿大春季干燥,他買來了加濕器,又怕加的時間長了,空氣濕度太高給人的關(guān)節(jié)帶來不便,他做成定時加濕,每天都來換水,加濕器在夜里每隔10分鐘噴一次霧,這樣,我就可以放心在房間寫作了。他是個男孩子,難為他想的這么細。他的同學來看我,我總想親手為他們做頓好吃的。除了包餃子,兒子一概不讓我下廚房,每次他們做好飯,再請我出來。他的同學都說:“楊波是個孝子,我們都知道,他是我們的榜樣?!边@本書很多地方寫到兒子,是因為朝夕相處四個月,經(jīng)常深夜長談,了解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事。雖然留學吃了不少苦,但他熱愛祖國、助人為樂、寬容克制、上進勤勉,是個有為青年。如果不是他給為娘我提供這么好的條件,怎能在短短的時間,寫下如許文字!因此上,我首先感謝上蒼:賜給我這樣好的兒子! 這本書第一、二輯,是2003年5月到加拿大寫的所見所聞。第三、四輯,是2007年5月第二次到加拿大參加兒子的畢業(yè)典禮寫成的。其中第一輯里“階梯”一文也是這個時候?qū)懙模驗槭侨R橋大學發(fā)生的事,為了保持事件的連貫性,放在了第一輯里。這兩次去加拿大,一次住在萊橋,一次住在卡爾加里,我對這兩個城市都很有感情,盡量保持原汁原味的描寫,其中寫的比較順手和有感覺的是“我在遼闊的卡爾加里”、“班夫——6億年的雪山”。寫這些文字的時候,詩神常常光顧思緒,忍不住也寫了對她的感覺。當然,也有寫的不如意的地方,回到國內(nèi),我立即投入工作,每天的事物撲面而來,再也沒有閑暇仔細地打撈心底的“黃金”。今年年底,兒子即將舉辦婚禮,我們家也將迎來如花似玉、溫良賢淑的新娘,我更沒有心思認真地修改以前寫成的文字,留些遺憾吧!不妥之處,倘蒙各位看官見教,撥亢批陳,不勝感激! 最后,我還有很多感謝:感謝報社給我這樣長的假期!感謝出版社給我出版的機會!感謝我的丈夫楊鋒先生給予精神與物質(zhì)上的支持以及他為培養(yǎng)孝子所付出的艱辛勞動!感謝我的家人和朋友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和照顧!<br> 2009年3月于鄭州<br> 2021年2月11日除夕,今天終于將多年前寫的《在海那邊》一書分16輯上傳到美篇。文字部分是原來的書稿,基本未動。增加了在加拿大期間拍攝的近400張圖片,全部是用相機拍攝,雖然技術(shù)不高,卻是真實記錄。<div> 此書曾在2009年兒子的婚禮上,作為獻給他們的禮物,由兒子兒媳首發(fā)。作者在婚禮現(xiàn)場簽名贈書給親朋好友。</div><div> 感謝美篇!讓我以這種方式讓時光倒流,在世界疫情尚未得到控制,就地居家過年期間重溫美好時光。</div><div> 祝各位美篇的朋友牛年順遂! 幸福安康! 萬事大吉!<br><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