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看了一篇文章,皮包里的花生米。作者細(xì)述了幼年時,常有一位祖藉山東的大叔,在探親歸來后,總會帶回一皮包當(dāng)?shù)叵∪钡幕ㄉ?,而在見到作者等一幫小朋友時,又常會從皮包里一把一把地掏出花生米,分給那些垂涎欲滴的小淘氣。這就使得年幼的孩子對他那個神奇的皮包產(chǎn)生了無盡的暇想,以至于很多年都會恍惚覺得花生米就是大叔的皮包里長出來的。<br><br>啞然失笑之余,就想起了自己童年時類似的情結(jié)。小時候貌似乖巧,其實也是個淘氣包,用時下流行的話說,就是悶淘型。這種孩子的特點就是哪也少不了,淘氣體現(xiàn)的類型多樣化。但一旦闖禍被逮,一定是爹媽的巴掌還沒上來,就已經(jīng)是頻頻認(rèn)錯,涕淚交加,時不時還賣友求榮。直到淚珠把爹媽的心腸泡軟,不再追究為止。不過這種人總是比較招人恨,用我三姐常說的話說,就是軟骨頭,賣國賊。不過罵歸罵,她們還是會常帶著我玩的。<div><br><h3>鄉(xiāng)下的院子大,家家戶戶都會在院子里種些樹,一來遮陽,圖夏天有個蔭涼處,二來也是圖結(jié)個果子哄哄孩子。我家院子里是兩棵核桃樹,兩棵樹還有講究,用當(dāng)?shù)卦捳f,一棵是夾核桃樹,一棵是mian核桃樹。不同點就是夾的那棵結(jié)的核桃個小,仁少,而且不好摳,但吃起來比較香。(想必是少了就好吃吧);mian的那棵結(jié)的果兒個大,仁大,而且好剝皮。</h3></div><div><br></div><div>也是有了這兩棵樹的緣故,小時候就是上樹能手。核桃樹桿比較滑,能經(jīng)常爬爬這種樹,練就出來的本領(lǐng)還真是不太一般。當(dāng)然苦頭吃的也不少,小時候?qū)掖卧跇渖铣鰻顩r,記得最清的兩次,一次是卡在兩個枝椏中下不來,一次是直接從樹稍上跌下,幸好機靈一點,抱住了最后一個樹桿,才算沒為這個世界添一個殘疾人。<br></div><div><br></div><div>不過對于小孩子來講,核桃的誘惑其實并不是那么大。倒是鄰居家有好幾種果樹,有棗樹、葡萄樹,還有一棵桑葚樹。一到秋天,那紅的、紫的、深紅的果子,讓我們這群小屁孩兒不得不時時跟饞蟲做艱巨的斗爭。直到忍不了的時候,跟表哥和姐姐他們在一個月黑天高的晚上,摸到鄰居門外從最好下手的葡萄樹下狂摘一通。鄰居家的看門狗早就熟的不行了,那時候當(dāng)然也是一聲不吭。<br></div> <p class="ql-block"><b>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聯(lián)系即刪</b></p> 不過除了葡萄之外,棗樹和桑葚就不是那么好下手了,個兒小,一個一個的,尤其是桑葚樹,葉子密且樹高,晚上實在不好下手,也只好作罷。但是那黑紅的桑葚著實讓我欲罷不能,抵不過我的軟磨硬泡,終有一天瞅著鄰居家里沒人的當(dāng)兒,姐姐率領(lǐng)一幫人沖進去,上樹后一通狂搖,而我和幾個小個頭則跑到鄰居墻外的麥田里撿那些搖下來的桑葚。那年風(fēng)大,快成熟的麥子大半被風(fēng)吹趴下了,我們跑進去的時候里面竟然已經(jīng)有一些被風(fēng)吹下來的桑葚果兒,有的還是淺紅的。那個下午我們就那么緊張且快樂地在麥地里跑來跑去,在倒伏的麥稈里撿著那黑紅的果兒。<br><br>多少年了,那一幕一直定格在腦海里,其后一見到倒伏的麥子,總會覺得那金黃的麥稈下面,一定會有黑紅的桑葚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