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媽媽們,要愛自己,要為自己的健康著想。</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茲心</b></p><p><br></p><p>一位相識多年的鄰居,在今年年初因為胃癌去世了。</p><p><br></p><p>她只有34歲,留下兩個孩子,大的6歲,小的只有3歲。我在年前去看她,原本有點富態(tài)的她,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樣。</p><p><br></p><p>因為持續(xù)胃痛,她已不知多久沒好好吃過東西,1米65的身高,體重只剩下85斤不到。當時的她連說話都很艱難,但還是再三叮囑我:人過了三十之后,身體就大不如前,不舒服千萬不要硬扛。她還說,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兩個孩子:老大就要上小學了,學校還沒定;</p><p><br></p><p>小的是過敏體質,不能吃、不能做的事很多;</p><p><br></p><p>只靠老公一個人,能把孩子好好帶大嗎……</p><p><br></p><p>我聽著,難過得不知該說些什么。</p><p><br></p><p>和大多數(shù)媽媽一樣,她是那么堅強能干,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奔走于家庭和職場。每天的日程就是6點多起來收拾,送孩子上學后去上班,下班回家陪孩子,哄完孩子睡覺又開始工作直到凌晨1、2點。</p><p><br></p><p>在公司,她經常會餓著肚子就忙到下午;在家里,她永遠是給孩子吃飽自己才吃……</p><p><br></p><p>她日復一日操勞,照料好一切,照顧好所有人,卻唯獨忘了自己。在生死面前,所有呼喊都是無力,所有遺憾都痛徹心扉。</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個女人,只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家庭。一個媽媽,只有身體健康,才能讓孩子幸福。</b>這么簡單的道理,還有多少人沒意識到呢?</p><p><br></p> <p>前兩年,一位患癌去世的復旦女博士,給很多人敲響了健康的警鐘。</p><p><br></p><p>這位女博士名叫于娟,被確證為乳腺癌晚期時才32歲,她還有一個14個月大的兒子。因為發(fā)現(xiàn)得太晚,癌細胞幾乎擴散到了全身。于娟不能手術,只能化療。她化療反應很大,嘔吐一直不停,一天幾十次。每次吐都會帶動胸腔震動,而她的頸椎和肋骨稍一震動,就疼得暈厥過去……</p><p><br></p><p>可即便被疾病、化療摧殘至此,她都沒有哭……她想活下去,她想回家。終于,六次化療結束,她回到了家,兒子土豆19個月了,開心地圍著媽媽轉來轉去。</p><p><br></p><p>奶奶說,土豆唱支歌給媽媽聽吧。土豆乖巧地趴在她膝蓋上,奶聲奶氣地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兒子還沒唱完,于娟早已淚流滿面:“也許就是差那么一點點,我的孩子,就變成了草?!?lt;/p><p><br></p><p>那一刻的她,多希望自己能和其他健康的母親一樣,陪著孩子長大,讓孩子成為有媽愛有媽疼的寶??墒?,她做不到……</p><p><br></p><p>有一天晚上,于娟喊醒身邊閉目養(yǎng)神的媽媽:“我去了之后,土豆每年生日的時候,帶他去看看我吧。”</p><p><br></p><p>她說:我最舍不得這個剛學會叫“媽媽”的胖滾滾的娃娃。</p><p><br></p><p>我甚至想,哪怕就讓我痛得不能動,每日像個癱瘓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罵萬人踐踏。</p><p><br></p><p>只要能看著爸媽牽著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愿意的。</p><p><br></p><p>可惜,于娟沒能等到這一天。和癌癥抗爭一年四個月后,于娟離開了人世。在生死的臨界點,于娟反省了癌癥找上門的四大原因。</p><p><br></p><p><b>瞎吃八吃:</b></p><p>從來不會在餐桌上拒絕嘗鮮,吃過很多不該吃的東西,野豬、鯨魚、河豚……</p><p><br></p><p><b>暴飲暴食:</b></p><p>吃東西最講究痛快,曾試過一天吃掉7個螃蟹;嗜葷如命:每頓都必須吃肉,一頓無葷就會興趣索然;</p><p><br></p><p><b>瘋狂熬夜:</b></p><p>十年來,基本上沒有12點之前睡過,早睡也基本上在夜里1點前,厲害的時候通宵熬夜。</p><p><br></p><p>這幾樣,哪一樣不是我們經常犯的呢?我們總以為身體不會那么脆弱,不會那么容易病倒,所以肆意妄為地放縱自己。</p><p><br></p><p>殊不知,正是因為這一次次放縱的疊加,讓我們的身體不堪重負。<b>這世上沒有后悔藥,我們越是糟蹋身體,離死神的召喚就越近。</b>它從不因為誰有年邁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孩子,就放過誰。</p><p><br></p> <p>曾有一位單親媽媽跟我講述她“九死一生”的經歷。</p><p><br></p><p>這些年,為了供孩子讀高價的貴族學校,為了給孩子多存點錢,她發(fā)了瘋一樣的工作。她試過四十八小時沒合眼只為了趕一個方案,也試過忙到一整天沒吃飯胃抽筋住院。</p><p><br></p><p><b>那時的她,覺得只要能讓孩子吃好穿好、享受最好的教育,自己再苦再累都無所謂。</b></p><p><br></p><p>直到有一天晚上,她沒有任何征兆地冒冷汗,后腦勺跟針扎了一樣的陣痛,伴隨而來的是后腦內的一陣暖意。她大驚:“完了!出事了!”她趁還清醒,趕緊給附近的朋友打電話,哆哆嗦嗦地叫來救護車。怕嚇壞兒子,她還要強撐著精神安慰他:“媽媽沒事,一會看完醫(yī)生就回家……”</p><p><br></p><p>當時的她,發(fā)覺比自己會死更可怕的是:孩子驀然回首,身后卻空無一人。給孩子留再多的錢又如何?她若不在,家就垮了。</p><p><br></p><p>最后,醫(yī)生診斷是“腦出血”。好在是多處毛細血管出血,主血管沒事,算是不幸中的萬幸。</p><p><br></p><p>我深知,每一顆父母心,總是要盡力為孩子做點什么才安穩(wěn)。<b>但我們拿命,給孩子拼生活、拼未來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孩子最需要的,其實是一個健康的媽媽。</b></p><p><br></p><p>前段時間,閨蜜參加公司組織的體檢,被檢查出體內有囊腫。我們都勸她盡快手術摘除,可她猶豫再三,還是選擇先把體檢報告鎖在抽屜里。她說:“做手術家里就亂套了,孩子怎么辦?老公在出差,婆婆身體也不好,到時誰來接送孩子,誰來給孩子做飯?”</p><p><br></p><p>她很無奈:“我也怕死,但我不能只考慮自己,還得先把家照顧好不是?”</p><p><br></p><p><b>有人說:中年人的身體不只屬于自己,它屬于你的愛人、孩子、父母……為了愛人、孩子、父母……我們硬撐著拿命拼??晌覀冇袥]有想過,為了他們,我們才更應該照顧好自己呢?</b></p><p><br></p> <p>網上曾流傳著一個問題:如果你現(xiàn)在就死了,是不是沒有任何遺憾呢?</p><p><br></p><p>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p><p>還有好多美食沒享受過;</p><p><br></p><p>還沒和伴侶環(huán)游世界,看遍風景;</p><p><br></p><p>孩子還沒長大成人……這么死了,實在是不瞑目啊!</p><p><br></p><p>趁一切都還來得及,好好愛惜身體吧,沒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話:</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 好好吃飯</b></p><p>不要再總是以忙為借口不按時吃飯了,事情再多也不會連二十分鐘都抽不出來吧?別為了減肥去節(jié)食,也別因為生活壓力就暴飲暴食,搞壞了身子受罪的還是自己。好好吃飯吧,身體好其他事才能干好。</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 不要熬夜</b></p><p>網上曾有一個問題: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熬夜?有一個回答是:</p><p><br></p><p>“只有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才可以卸下妻子、媽媽、員工的身份,放下壓力和焦慮,盡情地刷手機、看劇,做回純粹的自己。</p><p><br></p><p>我們雖然明白熬夜的危害,卻依舊沒法放棄深夜的時光?!?lt;/p><p><br></p><p>可是,你不停下,身體遲早有一天會罷工。<b>腦神經科學家Matt Walker曾提到過這樣一組數(shù)據:少睡一個小時,隔天早上心臟病發(fā)的人數(shù)就上升24%。</b>看到這樣的結論,你還覺得為了那短暫的自我享受,犧牲寶貴的健康,值得嗎?</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 放寬心</b></p><p>很多病,都是被“氣出來”的。</p><p><br></p><p><b>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有90%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b>我們自己也會有這樣的感覺:有時氣一上來,整個身子都發(fā)抖,感覺五臟六腑都在冒火,胃也不舒服。這其實就是身體在向我們預警:別再生悶氣了,真的會死的。</p><p><br></p><p>我見過婚姻不順天天以淚洗面的全職太太;也見過輔導孩子學習,氣到要吃降壓藥的媽媽;還見過工作家庭兩手抓,埋怨老公不幫忙的女白領。</p><p><br></p><p>女人到了中年,煩心事一天比一天多,忙老公、忙孩子、忙工作,就是沒時間忙自己。承受一切壓力、委屈,滿腔心事不知和誰說,總想著顧及別人,可誰來顧及你呢?到頭來,委屈的是你,生氣的是你,生病的還是你。何苦呢?</p><p><br></p><p><b>凡事兒想開一點,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兒。</b></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4. 定期體檢</b></p><p>不少人常心存僥幸:沒病沒痛為什么要體檢,多費錢???可等到你真的感覺痛了,或許就晚了!多少人,辛苦了小半輩子的積蓄,還不夠在ICU住一個月。</p><p><br></p><p>人們說“死亡是活著最好的老師”??墒菫槭裁?,我們總是要等到生病了,才能想開了呢?誠然,女人到了中年,可以不成功,可以沒錢,但不能生病,不能死去。</p><p><br></p><p><b>因為,你的身后,是一個家庭,有年邁的父母、親密的愛人、年幼的孩子。他們是最愛你的人,也是最離不開你的人。好好愛自己吧,永遠不要忘記,你的健康,才是家人最大的福氣。</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批注:</b></p><p>(1)一個快樂的媽媽,是一個家的福氣。而一個被丈夫呵護、關心的媽媽,是健康的,是充滿愛的,她會用這份愛,教育好孩子,孝敬好老人,成為丈夫堅強的后盾,給家庭一個美滿的未來。所以,要記得多給媽媽一份理解,別讓媽媽太累了。丈夫和孩子要好好地愛媽媽,體諒媽媽,為媽媽分擔,為媽媽排憂解難。</p><p><br></p><p>(2)身體上感冒頭痛,我們會去看醫(yī)生??墒菫槭裁丛诮洑v愧疚,失落,孤獨等心理傷痛時,我們卻不去就醫(yī)呢?</p><p><br></p><p>媽媽們應該重視自己的情緒,像照顧身體一樣,來照料自己的情緒和心理健康。因為情緒是也是自身的一部分,不用逃避它,要學會面對,學會排解,有問題就去解決,做好情緒急救。通過了解情緒而了解自己,這樣,媽媽們便能漸漸學會不被情緒左右,一點點進步,做更好的自己,這也是最好的愛自己。</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7678775&ver=2760&signature=j-i1to-15uP2c5OyLaVloPUQOJON8MOgjkgvKX2L1lJ*XAb4Tl45cW9ZE27fZbN-nd4F84h90NQRLK2KJPADGjSJ7HeqK3Xs0en2Mp7BO*3FHwwtyFz02Pv8Ied*JJaO&new=1"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