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談情說愛,于文字之間,訴世間百態(tài)……</b></p><p><br></p><p>人這一輩子,說起來七八十年,好像很長,但也很短,仔細劃分一下,也不過:少年、壯年、老年,年輕的時候,我們都一直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層次后,就要學著用減法生活。</p><p><br></p><p>我們這一生難免會有坎坷與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p><p><br></p><p>既然生活中的缺憾無法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事物的本身就尤為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p><p><br></p><p>當一個人回望走過的漫漫人生路,你會發(fā)現無論是在20歲、30歲還是50歲,也無論路上是否布滿荊棘,我們永遠銘記的是那些曾經幫助自己越過困苦的點滴恩情。</p><p><br></p><p>盧俊曾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因為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往往也對他人的痛苦沒有感知。</p><p><br></p><p>從一個流浪兒到一家資產千萬的企業(yè)老總,縱使嘗盡了人間冷暖,但依然感恩曾經拋棄他的三對養(yǎng)父母。</p><p><br></p><p>5歲時,他被一戶人家所收養(yǎng),三年的時光讓他感受到了親人的關懷,但好景不長,8歲的時候,養(yǎng)父母生養(yǎng)了自己的親生孩子,從此便受到冷落,最終把他送給你了別人。</p><p><br></p><p>8歲時,寄人籬下的日子依然過得艱苦,在這個家庭他也短暫地停留了5年,最后在養(yǎng)父母收養(yǎng)了親戚家的孩子后,他被第二次送走了,這年他年僅13歲。</p><p><br></p><p>到了第三戶人家以后,他悲慘的命運并沒有任何轉變,養(yǎng)父母對他沒有感情,僅僅住了一年,他又被趕來出來。</p><p><br></p><p>對于一個14歲的孩子,從無家可歸,到被人收養(yǎng),被無情地送走了三次,可想而知心靈的創(chuàng)傷對于他是多么的沉痛,嘗盡了人間的的冷暖,他徹底變成了一個流浪兒。</p><p><br></p><p>剛開始,他只能從垃圾桶里撿些剩飯吃,后來他結識了更多流浪兒,于是便跟著他們一起賣花,給人擦皮鞋,還四處撿破爛。困了就睡在打烊后的商店門口,第二天天不亮便被商店主人用腳踢醒。</p><p><br></p><p>過了6年流浪生活后,他去了一家建筑公司當泥水工,算是有了一份正當工作。他用那點可憐的收入報考了夜校。獲得自考文憑的那年他已經22歲,順利進入一家公司當起了推銷員。</p><p><br></p><p>工作上的兢兢業(yè)業(yè)為他打下了一步步堅固的基礎,升任部門經理,創(chuàng)業(yè),并且擁有了令人羨慕的物質生活,一路走來的坎坷,自己都默默的扛了下來,回望曾經他內心最缺的就是——親情。</p><p><br></p><p>他決定將他的三對養(yǎng)父母都接來與他同住,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完全能夠下來,他還叫他們爸爸媽媽,給他們好吃好住。</p><p><br></p><p>曾經跟他一起流浪過的助理說:“你瘋了,你的養(yǎng)父母曾經那樣對你,你還想給們們養(yǎng)老送終???他們拋棄你虐待你的事情,難道你都忘記了嗎?”</p><p><br></p><p>他說:“是的,我都忘記了,我為什么要記住呢?我的苦難已經夠多的了,我不想全都記在心里,我只知道,他閃曾經給過我一口飯吃,給過我睡覺的地方,我才沒有被餓死凍死。如果沒有他們,我很難活到今天!</p><p><br></p><p>他的名字叫王永忠。從粵北山區(qū)流浪到廣州,他成功地擁有了一家資產達千萬元的公司,他常說,自己是幸福的,別人只有一對父母,而他卻有三對,每天下班回家都能夠叫一聲爸爸媽媽,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幸福!</p><p><br></p><p>記住一個人的壞,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讓自己生活得不快樂,那樣只能讓自己整天生活在不快樂之中;記住他人的好,讓感恩時時裝在心里,你就能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p><p><br></p><p>生活中,對于那些對不起自己的人,不必耿耿于懷,原諒了別人,也讓自己釋懷了。</p><p><br></p><p>忘記別人的過錯,用一顆感恩的心回報一路走來讓自己得以成功的人,才能在成功進取的道路上大步向前。</p><p><br></p><p>如果說生命是一場旅行,那么你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過,將決定你活成怎樣的姿態(tài)。</p><p><br></p><p>人這一輩子,會有忙不完的工作,放不下的責任,經歷不盡的悲歡離合,甚至身邊人無意間的打擊與傷害。</p><p><br></p><p>如果總是將這些東西一一記在心里,不斷的為此糾結煩惱,那么所有的一切就會變成生命里的一種隱痛,一種負累。</p><p><br></p><p>懂得寬容,始終保持順其自然的心態(tài),不去強求,只用心感受當下,不去迎合,只從容的看自己的風景。</p><p><br></p><p>學著舍棄一些東西,這就等于給自己打開了一扇走出陰霾,通往光明的大門,這樣也就遠離了煩惱,也會讓自己的人生更具有光彩。</p><p><br></p> <p>時間在走,年齡在漲,來日并不方長,何不從容樂觀地活一回?</p><p><br></p><p>生活最大的苦惱,不是擁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p><p><br></p><p>有些事,盡心盡力去做過,結果依然不盡人意,就別再勉強;有時候,面對懷疑和誤解,實在解釋不通的就算了。</p><p><br></p><p><b>人生,要懂得用“減法”,做一個有氣度的人。</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