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秋的腳步雖已漸行漸遠,但冬的身影卻姍姍來遲,一切被沉淀下來的美好讓人更多了些時間去品味和思考。</p> <p> 每周五晚上的讀書會,我早早來到湛藍書房,坐在背靠書墻、可以環(huán)視四周的位置。陸陸續(xù)續(xù)走進書房的男士,讀書、談事、聊天成為今天最大的亮點。也有更多的年輕人步入這個書房,喝一杯咖啡,品一份甜點,讀一本好書,度一段時光。</p> <p> 提前來幼兒園接孩子走進書房的小劉老師,放下手中的歷史書籍,開始好奇于我們今天的讀書主題《認知覺醒》;書房管理員邱老師,放棄休息時間,再一次融入這個讀書氛圍;管理員劉老師為了參加今晚的讀書會,往返2個多小時,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到書房......</p> <p> 查理.芒格說過:“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一個都沒有?!?lt;/p><p> 近年身邊出現(xiàn)很多讀書打卡營,很多人都在炫耀自己一年能讀多少本書。但是有些人雖然能堅持閱讀,并且讀得極多、極快,一年讀上百本書,但唯獨不能讓他們滿意的是讀了那么多書卻沒有任何改變,甚至腦子更亂了。</p><p> 焦慮、迷茫、三心兩意、沒有耐心,讀了再多的書也沒有為自己帶來實質(zhì)的改變,諸如這些當(dāng)代年輕人的通病,《認知覺醒》都有給我們作出指引。 </p> <p> 主持人何荷老師,在讀書會開始之前,讓相鄰的兩人結(jié)合做游戲:一人握拳,另一人想辦法讓其松開。游戲一開始,各種場面馬上呈現(xiàn):有人強行用手掰開對方的手,但掰開一個手指,其他的手指卻又迅速合攏,費勁全力也沒能完成,還喃喃自語:這最近是偷偷在練內(nèi)功了??;有人拿起桌子上的水果友好遞給對方,對方緊握的拳頭輕松打開,愉悅接受;兩位相鄰的男士更有絕招,一方問,你怕?lián)习W癢嗎,對方說,怕,就松開了拳頭....</p> <p> 這個游戲恰恰說明:啟動主管認知的理智腦,很多問題方可迎刃而解。</p> <p> 《認知覺醒》是書房管理員韓老師的首秀,也是讀書會把讀者培養(yǎng)成主分享者的又一見證。她用輕松、簡練、風(fēng)趣、幽默的語言解讀了本書的核心內(nèi)容。</p> <p> 每個人首先要培養(yǎng)耐心才能跟焦慮和平相處。</p><p> “當(dāng)被焦慮感籠罩的時候,像一個落水者,被焦慮徹底包裹,仿佛在慢慢地沉入河底。看著河面的波光逐漸消失,我終于在一次感到絕望時想通了一件事:做總比不做強!”作者周嶺老師在《認知覺醒》書中描述他自己當(dāng)年面臨嚴重焦慮感時候的這種感覺,很多人感同身受,而且這種像落水者的感覺像影子那樣跟隨著你。</p> <p> 我們要直面焦慮,就要探求焦慮的根源:</p><p> 一是完成焦慮??偘炎约旱娜粘贪才盘珴M,時間根本不夠用。</p><p> 二是定位焦慮。錯誤對標,做個平臺對標馬云,做個主播對標李佳琦。</p><p> 三是選擇焦慮。選擇太多,比如突然有一段自由時間,什么事都想做。</p><p> 四是環(huán)境焦慮。不得不面對的外在環(huán)境的限制,比如自己想做事,但家庭限制。</p><p> 五是難度焦慮。比如書難讀,事難做,帥哥哥比姑娘還難追。</p><p> 上述五種焦慮根源,對號入座,哪個更像你當(dāng)前焦慮的根源?</p> <p> 究其根源,焦慮的本質(zhì)是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極度缺乏耐心。說白了,焦慮并不完全源于我們的主觀意識,而是來自我們大腦的生理結(jié)構(gòu)——人類天性。急于求成,想同時做很多事;避難趨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p><p> 王小波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切痛苦,本質(zhì)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這樣形容焦慮可能更直接、更貼切。</p> <p> 那么克服焦慮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反著來:</p><p> 一是克制欲望。不要讓自己同時做很多事;</p><p> 二是面對現(xiàn)實。看清自己真實的能力水平;</p><p> 三是要事優(yōu)先。想辦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p><p> 四是接受環(huán)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p><p> 五是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p> <p> 其次是培養(yǎng)耐心。</p><p> “很多人雖然嘴上說要保持耐心,但身體卻誠實地游走在即時滿足的邊緣??傊麄兿M蛔x了幾本書就能博學(xué)多識,堅持21天就能養(yǎng)成一個習(xí)慣,少吃幾口飯就能變瘦,讀完一篇干貨文章就能立即改變?!弊髡咴跁辛_列的這些想法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曾經(jīng)有過,而且總是以為自己已經(jīng)為了改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p><p> 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p> <p> 再者是保持專注力</p><p> 要保持專注一,就要找到分心走神的原因:</p><p> 一是覺得當(dāng)下太無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p><p> 二是覺得當(dāng)下太痛苦,追求更舒適的事情。</p><p> 因為身體受困于現(xiàn)實,只好讓思想天馬行空。</p><p> 下邊這段對話,是對專注最好的詮釋:</p><p> 一位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p><p> 老和尚說:“砍柴、擔(dān)水、做飯?!?lt;/p><p> 行者問:“那得道后呢?”</p><p> 老和尚說:“砍柴、擔(dān)水、做飯。”</p><p>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p><p> 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擔(dān)水即擔(dān)水,做飯即做飯?!?lt;/p> <p> 韓老師準備的內(nèi)容還遠遠沒有結(jié)束,但核心已深深觸動到大家。在后半時的溝通交流中,爭先恐后的分享了各自的收獲:</p><p> 被小編邀約半年之久,終于第一次走進書房的美女老總:走進書房,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這個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看到一群喜愛讀書的朋友,感覺特別美好;完整的讀一本書,好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來到這個環(huán)境中,是很幸福的一件事;第一次參加讀書會,雖然沒有做好準備,但韓老師的講解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語言簡練,貼近生活,自己收獲很大。</p> <p> 22年軍旅生涯,退伍后做了八年全職太太的魏老師:每天大聲讀書,受益匪淺;每天寫感恩日記,凡是發(fā)生,必有恩典;讀書和跑步是成本最低的成長之道。</p> <p> 被太太報名推到讀書會的辛先生:從事銷售工作,認知不足,取得一些銷售業(yè)績,很容易讓人步入誤區(qū),實際只是平臺帶來的能力,并非自己的提升;勤奮工作,實際也在舒適區(qū),容易放棄自我學(xué)習(xí),喪失了將知識轉(zhuǎn)化成內(nèi)在的能力。</p> <p> 書房的咖啡老師陳老師:自己剛看完李笑來的《財富自由之路》,“你永遠無法賺到你認知之外的錢”感觸很深;最大的焦慮源就是欲望,讓人無法看清自己,現(xiàn)在焦慮很少,能夠肯定自己,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把自己的短板通過和別人的長板合作予以彌補,在這種合作下解決一些問題;有時間學(xué)習(xí)是一種很痛的事情,但慢慢積累,就變成了“痛并快樂著”。</p> <p> 第三次參加讀書會的馬老師:“頂級的成長是靠感覺的”這句話對我觸動最大,但這種感覺只有積累到一定的量才能找到;七年成為一個專家,人不應(yīng)該被認知設(shè)限,一輩子可以干很多事,可以活成好幾個一輩子。</p> <p> 來接孩子第一次參加讀書會的小劉老師:渾渾噩噩活到30多歲,現(xiàn)在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在孩子和市場的逼迫下努力學(xué)習(xí)和工作,讀了不少書,深感國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平臺給我們帶來很多,而非自己的能力;可以接受失敗,但不能接受平庸。</p> <p> 小編觀點:從神經(jīng)科學(xué)角度講,當(dāng)我們的認知出現(xiàn)了錯誤解讀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焦慮癥。在應(yīng)激反應(yīng)中,焦慮是對威脅的自然反應(yīng)。大腦判定威脅后,交感神經(jīng)和下丘腦-腦垂體-腎上腺軸進入高速運轉(zhuǎn)狀態(tài),焦慮情緒產(chǎn)生。</p><p> 解決焦慮的方法:減少期待;用利他之心專注于當(dāng)下;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并堅持。</p><p> 道理都是“空頭支票”,改變才是“真金白銀”。干就是了。</p><p> 湛藍書房是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第68期《認知覺醒》意猶未盡,其下半部分將在第69期繼續(xù)呈現(xià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