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0~69 歲是一個危險期,這段時期各種器官衰退較快,是各種老年病的多發(fā)時段,常易出現(xiàn)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p><p><br></p><p>而進入 80 歲以后,這些疾病就會出現(xiàn)下降趨勢,精神和機體的健康有可能恢復(fù)到 60~69 歲年齡段那樣的水平。</p><p><br></p><p><b>因而,60~69 歲這一年齡階段被稱為“危險年齡段”。老年人想要獲高壽,60~69 歲這 10 年的保健是至關(guān)重要的。</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每天做到“十個一”</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平穩(wěn)度過“危險年齡段”</b></p><p><br></p><p>老年人在 60~69 歲時,不妨每天做到這“十個一”,平穩(wěn)度過“危險年齡段”。</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壺水</b></p><p><br></p><p>水是“最佳最廉的保健飲品”,這絲毫不夸張。專家指出,防治心臟病,3 個時段喝一杯水效果最佳。</p><p><br></p><p><b>第一杯:晨起空腹一杯水</b></p><p><br></p><p>起床后,可空腹喝一杯水,因為睡眠時我們的隱形出汗和尿液分泌,損失了很多水分,起床后即使不感覺口渴,但體內(nèi)仍會因為水分缺乏而導(dǎo)致血液粘稠。因此,起床后一定要盡快小口慢慢補充水分。</p><p><br></p><p><b>第二杯:睡前一杯水</b></p><p><br></p><p>當(dāng)人們睡熟時,呼吸,汗腺仍然在排出水份,當(dāng)體內(nèi)水份減少過多時,血液粘稠度增高,睡前一杯水,可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預(yù)防容易發(fā)生在秋冬凌晨的像心絞痛,心肌梗死這類疾病。</p><p><br></p><p><b>第三杯:運動后一杯水</b></p><p><br></p><p>適量的運動是長壽的基石之一,尤其是老人,更應(yīng)注意有效合理的運動。但在運動后,應(yīng)特別注意補充水份。運動時汗液帶走電解質(zhì),且消耗較多能量,若不注意,運動后極易發(fā)生低血糖,嚴重甚至引起暈厥。因此,運動后,建議老人們小口根據(jù)實際情況飲用淡鹽水,淡糖水。</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碗粥</b></p><p><br></p><p>想少生病,那喝碗粥吧!清代著名醫(yī)學(xué)家王士雄在他的著作中稱粥為“天下之第一補物”。</p><p><br></p><p>《中國日報網(wǎng)》刊登了一篇哈佛大學(xué)對 10 萬人進行長達 14 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喝一碗約 28 克全谷物熬成的雜糧粥,可降低 5% 的死亡率和 9% 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p><p><br></p><p>每位志愿者在 1984 年參與研究時身體狀況都良好無恙,但是在 2010 年的反饋調(diào)查中,超過 2.6 萬名志愿者已經(jīng)離世。</p><p><br></p><p>但經(jīng)常食用諸如麥片粥、糙米、玉米和藜麥等粗糧的志愿者似乎避開了所有疾病,尤其是心臟疾病。</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杯奶</b></p><p><br></p><p>牛奶被譽為“白色血液”,對人體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它的營養(yǎng)幾乎是全方面的,鈣、脂肪、蛋白質(zhì)等均較為豐富。</p><p><br></p><p>牛奶以及奶制品每日推薦攝入量是 300 克。就拿普通的 200 毫升的袋裝奶來說,每天喝一至兩袋也就足夠了。</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個雞蛋</b></p><p><br></p><p>雞蛋可以說是最適合人類食用的“蛋類”,人體對雞蛋蛋白質(zhì)的吸收率可高達 98%。</p><p><br></p><p>很多人在選擇雞蛋的時候,喜歡選擇價格較高的“土雞蛋”,其實,洋雞蛋營養(yǎng)更均衡,更適合老年人吃。</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中國食物成分表——2004年版</b></p><p><br></p><p>根據(jù)上表顯示,“土雞蛋”和“洋雞蛋”營養(yǎng)成分有顯著差異的主要是膽固醇的含量,土雞蛋的膽固醇含量是洋雞蛋的 2.3 倍,所以吃普通洋雞蛋似乎是更好的。</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個蘋果</b></p><p><br></p><p>現(xiàn)代研究認為,蘋果具有降低膽固醇、減肥、防癌、防衰老、增強記憶、使皮膚潤滑柔嫩等作用。</p><p><br></p><p>不同顏色蘋果的保健功效各有側(cè)重:</p><p><br></p><p><b>?</b>紅蘋果入心,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的作用更強;</p><p><br></p><p><b>?</b>青蘋果具有養(yǎng)肝解毒的功效,并能對抗抑郁癥,因此較適合年輕人食用。</p><p><br></p><p><b>?</b>黃蘋果對保護視力有很好的作用。</p><p><br></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個洋蔥</b></p><p><br></p><p>洋蔥營養(yǎng)價值極高,有多種功效,包括幫助降糖、降膽固醇、防癌、保護心腦血管,而且還能殺菌抑菌、防治感冒、補鈣健骨。一周至少吃個三四次,保健作用就有了。</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塊魚肉</b></p><p><br></p><p>營養(yǎng)學(xué)家曾形象地告誡: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沒有腿”的。</p><p><br></p><p>“四條腿”的,主要是指豬、牛、羊肉,這些肉類吃太多不利于減肥和降低血脂;</p><p><br></p><p>“兩條腿”的,主要是指雞、鴨、鵝等禽肉,是良好的肉類食品;</p><p><br></p><p>“沒有腿”的主要是指魚類和各種蔬菜,魚肉所含蛋白質(zhì)容易被消化、吸收,所含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飽和脂肪酸量大,對身體較為有利。</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公里步行</b></p><p>溫和的健步行走,有神奇的抗衰老功效,成年人只要堅持有規(guī)律地行走超過 12 周,就會達到體態(tài)端正、腰圍變細的效果,而且身體結(jié)實,不易疲勞。</p><p><br></p><p>此外,步行鍛煉還可以治療頭痛、腰痛、肩痛等,并可以促進睡眠。</p><p><br></p><p>專家們認為,每天散步 30 分鐘可以擺脫“成人病”的危險。每天走一萬步的人,患心腦血管病的機率會下降 60%。</p><p><br></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項愛好</b></p><p>有一項愛好,不管是養(yǎng)花、養(yǎng)鳥、集郵、釣魚,還是書畫、唱歌、下棋、旅游,都讓老年人保持與社會、大自然的廣泛聯(lián)系,無形中使老年人開闊了眼界,更加熱愛生活、珍惜人生。</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份好心情</b></p><p>老人保持良好的情緒,對于身體健康極為重要。就老人常見的慢性病而言,就與老人心態(tài)息息相關(guān):</p><p><br></p><p>許多冠心病患者,就是由于不良情緒的刺激而出現(xiàn)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導(dǎo)致突然死亡;</p><p><br></p><p>“壞”脾氣導(dǎo)致高血壓。嚴重可引發(fā)腦卒中、心力衰竭、猝死等;</p><p><br></p><p>“氣”出來的糖尿病。暴怒、焦慮、悲傷等情緒會使得血糖濃度升高,引起機體代謝功能紊亂。</p><p><br></p><p>由此可見,擁有一份好心情是多么地重要!</p><p><br></p><p><b>身體衰老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全身心投入生活,過好當(dāng)下的每一天,才是最明智的選擇!</b></p><p><br></p><p><b>覺得此文有用,就把文章放到朋友圈里,讓更多朋友看看~</b></p><p><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jBUK6s3_OhzG4qNKLOgTA"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