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一、陜西</b> <b> 1、榆林古城</b> 榆林古城至今已歷600余年滄桑,雖屢遭兵火,迭經(jīng)風(fēng)雨侵蝕,但大部完好,不失為塞上明珠。古代的榆林不但是軍事重地,也是邊疆貿(mào)易的中心和漢族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文化交會和交流的地方。歷史上榆林還是現(xiàn)北京的安全戰(zhàn)略屏障,榆林是唯一由皇帝欽定城墻高度可以超過皇宮的城市。 <b> 2、靖邊波浪谷</b> 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數(shù)百萬年的風(fēng)、水和時間雕琢砂巖而成的奇妙世界。沙丘不斷地被一層層浸漬了地下水的紅沙所覆蓋,天長日久,水中的礦物質(zhì)把沙凝結(jié)成了砂巖,形成了層疊狀的結(jié)構(gòu)。 <b> 3、雨岔大峽谷</b> 據(jù)考證約在千萬年前,這里發(fā)生過強烈地震,黃土高原上的山體出現(xiàn)一條裂縫,寬窄不等,經(jīng)過雨水的長期沖刷,地表漸漸地形成了奇特的峽谷地貌,呈現(xiàn)出美妙的波紋曲線。官方景區(qū)2019年初去過,這次由村民帶路去了未開發(fā)的蝴蝶谷和夢幻谷,景色不輸開放景區(qū)。 ▲ 中下部白色部分酷似一人臉<br> <b>二、寧夏</b> <p><b> 1、鎮(zhèn)北堡西部影視城</b> 集觀光、娛樂、休閑、餐飲、購物于一體的影視拍攝景區(qū) 。 由作家張賢亮于1993年9月21日創(chuàng)辦。</p> ▲ 明城-建于明弘治年間(公元1500年),是明代沿長城西北線所建的眾多軍事要塞之一。 ▲ 清城-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是明城被地震摧毀后奉乾隆旨意夯筑的另一個兵營,故名“清城”。<br> ▲ 鎮(zhèn)城之寶-硅化木,樹木的有機成分被礦物質(zhì)成分所取代,外形卻依然保留了樹木的形態(tài)。 <div><b> 2、西夏王陵</b> 西夏王陵又稱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歷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西夏文化遺址。</div><div> 西夏王陵分布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勛戚的陪葬墓,規(guī)模宏偉,布局嚴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縱長方形的獨立建筑群體,規(guī)模同明十三陵相當(dāng)。吸收自秦漢以來,唐宋皇陵之所長,又受佛教建筑影響,構(gòu)成中國陵園建筑中別具一格的形式,故有東方金字塔之稱。</div> ▲ 9座帝王陵墓現(xiàn)在僅開放了3號陵墓 <b> 3、賀蘭山巖畫</b>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shù)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有20多處遺存巖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巖畫,分布了2319組,5685幅巖畫。 ▲ 西夏文題刻與人面像 ▲ 大眼睛人面像 ▲ 符號與人面像 ▲ 圣像壁 ▲ 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 太陽神-賀蘭山里最出名的巖畫,也有說是古大禹部族的熊圖騰標志。不管是太陽神還是熊圖騰,都是人們崇拜的徽號。在賀蘭口巖畫中距地面最高處。 <b>三、青海</b> <h3><b> 1、東關(guān)清真大寺</b> 歷史上曾經(jīng)多次遭到破壞,又不斷修建,現(xiàn)存的建筑是1913年時重建,1946年時改建并擴建,1979年時又重修,是我國西北地區(qū)大清真寺之一,可以同時容納3000多穆斯林進行禮拜;殿內(nèi)和整個大寺處處都顯得古樸雅致,莊嚴肅穆, 富有濃郁的伊斯蘭特色。</h3> <b> 2、塔爾寺</b> 是中國西北地區(qū)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中國及東南亞享有盛名,歷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爾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對寺內(nèi)上層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號,清康熙帝賜有“凈上津梁”匾額,乾隆帝賜“梵宗寺”稱號。三世、四世、五世、七世、十三世和十四世達賴及六世、九世班禪和十世班禪,都曾在塔爾寺進行過宗教活動。<br> 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shù)三絕”,另外寺內(nèi)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歷史、文學(xué)、哲學(xué)、醫(yī)藥、立法等方面的學(xué)術(shù)專著。 <b> 3、雅丹地貌</b> “雅丹”是維吾爾語,意為“具有陡壁的小山包”,也叫“風(fēng)蝕林”,是一種奇特的風(fēng)蝕地貌。 <div><b> 4、大柴旦翡翠湖</b> 是大柴旦獨特的鹽湖風(fēng)貌,鹽湖由礦區(qū)資源開發(fā)后的鹵化物(水)和礦物質(zhì)(結(jié)晶物)組成。因含鉀鎂鋰等金屬元素和鹵化物,鹽床或淡青、翠綠或深藍交替、與湖里鹽花輝印調(diào)色成碧綠煥彩的翡翠田園,稱為翡翠湖。</div><div> 2019年5月曾來過,現(xiàn)在已建有門樓,景區(qū)設(shè)施也基本完善,但還未收費。 </div> <b> 5、茶卡鹽湖</b> 是天然結(jié)晶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之一?!安杩ā笔遣卣Z,意即鹽池。茶卡鹽湖因盛產(chǎn)“大青鹽”而聞名,其鹽粒晶大質(zhì)純,鹽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鹽。 茶卡鹽湖面積空曠、地勢平坦,湖面具有強烈的反射能力,如同一面為天空梳洗打扮而準備的鏡子,被稱為中國的“天空之鏡”。 ▲ 觀景棧道 ▲ 鹽雕 ▲ 觀景小火車 ▲ 廢棄的采鹽運輸軌道 ▲ 采鹽機械船 <b>三、甘肅</b> <b> 1、敦煌莫高窟</b> 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后歷經(jīng)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zhì)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shù)地,為中國三大石窟之一。 <b> 2、月牙泉.鳴沙山</b> 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br> <b> 3、嘉峪關(guān)</b> 號稱“天下第一雄關(guān)”,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guān)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guān)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guān)、中有鎮(zhèn)北臺、西有嘉峪關(guān))。 <b> 4、張掖丹霞</b> 由“七彩丹霞”和“冰溝丹霞”組成。其氣勢之磅礴、場面之壯觀、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斕,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可。不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險,而且更美的在于色。在方圓1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隨處可見有紅、黃、橙、綠、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種鮮艷的色彩,把無數(shù)溝 、山丘裝點得絢麗多姿。 <b> 5、金塔胡楊林</b> 為三北防護林體系的一部分,分布著大面積的人工種植的沙棗樹、白楊、紅柳等大西北特有的樹種。金秋十月的胡楊,綠色的樹葉逐漸變黃,在湛藍的天空下,在荒蕪的沙漠中如陽光一般明媚燦爛。 <div><b>四、內(nèi)蒙</b><br></div> <div><b> 額濟納旗胡楊林</b> 胡楊是生長在沙漠的唯一喬木樹種,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的銀杏樹相媲美。胡楊是一個神奇的樹種,它的生長總是和鳳凰與鮮血緊密相連;是一個多變的樹種,春夏為綠色,深秋為黃色,冬天為紅色;是一個生命力極強的樹種,“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它是大自然漫長進化過程中幸存下來的寶貴物種,古往今來,胡楊已成為一種精神而被人們所膜拜。 </div><div> 額濟納旗的39萬畝胡楊林是當(dāng)今世界僅存的三處天然河道胡楊林之一、是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北擴散的重要屏障,是中國西部生態(tài)的天然寶庫。</div> 內(nèi)蒙額濟納旗胡楊林與甘肅金塔胡楊林的不同之處一是種植方式不同,前者是大自然的杰作,后者是人工防沙的成果;二是欣賞感觀不同,前者具用蒼勁粗壯的自然美,后者則是婀娜纖細的青春美。今年因溫室效應(yīng),前者的黃葉推遲晚,國慶長假過后還沒有到最佳觀賞期。 <div> 大西北在原來的印象中是荒蕪、大漠,是衛(wèi)星發(fā)射、核武試驗的地理位置,此次自駕西北六省各地,璀璨的歷史遺產(chǎn)和文明印跡令人震撼,無敵的自然景色和產(chǎn)地美食令人垂涎。</div><div> </div><div> 大西北—中國的福地!</div> ▲ 乾坤灣旁車友露營聚餐 <div>感謝車友相伴!感激自然饋贈!感恩現(xiàn)代制藥!<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div><br></div><div>下篇預(yù)告:2020雨崩徒步行</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