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的自駕行計劃原本是歷時約2個月的新疆全境游,但7月中旬突如其來的新疆疫情不得不調(diào)整行程,經(jīng)車友們商量并由姚老師和江老師主導策劃了西北六?。ㄉ轿?、陜西、寧夏、青海、甘肅、內(nèi)蒙)自駕行計劃。從8月21日出發(fā)至10月10日凌晨到家,歷時51天,行程1.13萬公里。 <div> 行程的第一站是山西。山西是人類和華夏文明發(fā)祥的最早起源地和中心區(qū)域之一??脊疟砻鳎h古時代,山西南部是人類初曙的起源地?!笆兰o曙猿”化石的發(fā)現(xiàn),把類人猿出現(xiàn)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脊胚€表明:最早約在180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晉南地區(qū)繁衍生息,火燒骨的發(fā)現(xiàn)又把我國范圍內(nèi)發(fā)現(xiàn)的人類用火歷史向前推進了100萬年。約在45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經(jīng)成為當時諸多邦國的中心。陶寺遺址新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成果表明,這里是帝堯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國所在區(qū)域。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我國史前傳說的堯舜禹時代由傳說成為信史,中華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證實。<br></div><div> 山西也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博物館”,境內(nèi)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中國的70%以上。山西省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0多處。忻州五臺山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岡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岳恒山為中國五岳之一,懸空寺為國內(nèi)僅存的“儒、釋、道”三教合一寺廟,晉中平遙古城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皇城相府、王家大院、渠家大院、常家莊園、李家大院、喬家大院、申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孟門古鎮(zhèn)等為山西民居的杰出代表。</div> <div><b>一、政商宅院</b></div><div><b></b><br></div><div><b> 1、皇城相府 </b>(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jīng)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由內(nèi)城、外城、紫蕓阡等部分組成,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觀,斗筑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div> <b> 2、王家大院</b> 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jīng)明清兩朝、歷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王家大院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從低到高分四層院落排列,左右對稱,中間一條主干道,形成一個規(guī)整的“王”字造型。同時隱含“龍”的造型。堡內(nèi)88座院落各具特色,無一雷同。 <div><b> 3、常家大院</b> 常家大院是清代建筑風格的傳統(tǒng)民居建筑,從清康熙年間到光緒末年,經(jīng)過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車輞整整建起了南北、東西兩條大街。街兩側深宅大院,鱗次櫛比,樓臺亭閣,相映成輝,雕梁畫棟,蔚為壯觀。共占地一百余畝,樓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間,使原先四個自然村連成了一片。有諺曰:"喬家一個院,常家二條街。"常氏宅院的建設規(guī)模當時稱為三晉地區(qū)民居建筑之首。</div><div> 常家大院與其他政商宅院顯著不同的是院內(nèi)有江南風格的園林建筑。<br></div> <b> 4、喬家大院</b> 喬家大院又名在中堂,始建于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nèi)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三面臨街,四周是高達10余米的全封閉青磚墻,大門為城門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傳統(tǒng)民居建筑風格的古宅。 <div> 山西保留完整的大院有共同的特點:亦城亦堡,即在住宅周邊都建有高高的城墻,這可能與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為防外敵入侵,城墻上都有類軍事設施:藏兵洞、垛口、角樓、箭樓等?;食窍喔侵爻颊〈?,王家大院是富商宅第代表,而喬家大院則是商賈住宅代表。<br></div> <div><b>二、歷史名城</b><br></div> <b> 平遙古城</b> 平遙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qū)現(xiàn)存最為完整的古城。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 <div><b>三、宗教古剎</b></div><div><b></b><br></div><div><b> 1、五臺山</b> 五臺山以臺懷鎮(zhèn)為中心,周圍屹立著東、西、南、北、中五個山峰,高出云表,山頂無林木,如壘土之臺,稱作五臺。最高點北臺葉斗峰海拔3058米,被稱為“華北屋脊”。</div> ▲ 東臺山頂遠眺群山 ▲ 東臺望海寺 ▲ 南臺普濟寺 ▲ 西臺法雷寺 ▲ 北臺靈應寺 <h3>▲ 中臺演教寺</h3> <h3>▲ 中臺演教寺</h3> <div><b> 2、北武當山</b> 北武當山又名真武山,主峰香爐峰海拔2254米,北武當山集“雄、奇、險、秀”于一身,主峰四周幾乎都是陡壁懸崖,只有一條1450余級依山勢鑿筑的人造“天梯”可攀,最陡處達70度。凡險峻之處設有鐵索扶手。石階一線疊置,從下仰視,宛如“天梯”。沿著石階 ,奇松異石、廟宇石刻掩沒在蔥郁的山林植被之中,相間點綴,相映成趣。<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 山后通往主峰香爐峰的玄天橋<br> ▲ 主峰香爐峰上的玄天真武大殿 ▲ 主峰上觀日落 ▲ 北武當山星軌<br> <b> 3、恒山</b> 恒山橫亙于山西北部高原與冀中平原之間,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 ,因其險峻的自然山勢和地理位置的特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山間河谷處的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 ▲ 五岳真形圖,東岳泰山-青龍(右上),西岳華山-白虎(左下),南岳衡山-朱雀(右下),北岳恒山-玄武,又稱龜蛇(左上),中岳嵩山-廟內(nèi)住的土神(中) ▲ 通往山頂?shù)纳介T ▲ 恒山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的高程碑 <b> 4、懸空寺</b> 懸空寺原叫“玄空閣”,“玄”取自于中國道教教理,“空”則來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為“懸空寺”,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皯铱账隆苯ㄖO具特色,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 <div><b>四、名勝古跡</b></div><div><b></b><br></div><div><b> 1、八泉峽</b> 由于太行山大峽谷中的橋后山溝有八股泉水同出一地,自古以來民間就稱之為“八道水”,加之峽谷中部又有兩處泉群均為八個泉眼,三處泉水數(shù)量均為八,所以太行山大峽谷此處的景區(qū)被命名為“八泉峽”。</div> ▲ 玉皇宮-八泉峽景區(qū)最高峰<br> <b> 2、洪洞大槐樹</b>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民祭之地。從明洪武三年至永樂十五年,大槐樹下就發(fā)生大規(guī)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涉及1230個姓氏。經(jīng)過六百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后裔。 ▲ 據(jù)考古人員鑒定,此根大約生長在宋元時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备?.2米,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盤根錯節(jié),形象奇特,是一顆罕見的大型古槐真根。 <b> 3、晉祠</b> 晉祠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b> 4、雁門關</b> 雁門關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國古代關隘規(guī)模宏偉的軍事防御工程。向以關山雄固,北塞門戶著名,是中國長城文化、關隘文化之瑰寶。 <b> 5、釋迦塔(應縣木塔)</b>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是中國現(xiàn)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筑,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釋迦塔塔高67.31米,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nèi)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b> 6、鎮(zhèn)北臺</b> 鎮(zhèn)北臺是明代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zhèn)北臺、西有嘉峪關)”和“萬里長城第一臺” 之稱。鎮(zhèn)北臺據(jù)險臨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鎖扼邊關要隘,為古長城沿線現(xiàn)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b> 7、紅石峽</b> 紅石峽谷長約350米,峽內(nèi)榆溪河水穿峽而過直達城西。古代駐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將都喜好到紅石峽題刻以抒發(fā)邊塞豪情壯志,所以紅石峽又是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從題字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榆林古時“九邊重鎮(zhèn)”的地位。此外,還可以欣賞到宋元時期的石窟藝術。 <b> 8、云崗石窟</b> 云岡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其中早期石窟的16-20洞窟是精華,稱為曇曜五窟,由北魏高僧曇曜主持,揭開了云岡石窟開鑿的序幕。 ▲ 高僧曇曜 “華夏文明看山西”之說名副其實。山西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的文明,積淀了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其中既有以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文化遺產(chǎn),又有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了解中華文明的窗口。 ▲ 北武當山下車友集體照 <div>感謝車友相伴!感激自然饋贈!感恩現(xiàn)代制藥!</div><div><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div>下篇預告:2020西北六省自駕行-陜.寧.青.甘.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