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快樂的童年

Blue Sky

<h3><b>  一晃眼,我小學畢業(yè)已經(jīng)五十年了。</b><br></h3><h3><b><br></b></h3><h3><b> 幼兒時,我就讀于臺城第三幼兒園,幼兒園旁邊是臺城兒童樂園,對面是當時當?shù)刈罡呒壍暮I賓館,坐落在小城最美麗的人工湖畔。這所幼兒園,就是我求學的第一課堂。</b></h3> <p class="ql-block"><b>  讀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幾個女孩子很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小公主,憑我們小小的幼兒想象力給筆下的小公主添上各色各樣的頭冠、耳環(huán)、項鏈、服飾,盡心令自己的公主美輪美奐,然后在小朋友中互相交換。&nbsp;</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幼兒園小朋友睡午覺的臥室在二樓,每天午睡前,我們都要排著隊,雙手搭著前面小朋友的肩膀或扯著衫尾,一起唱著兒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嗚嗚嗚嗚,嗚嗚嗚嗚開火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轟隆隆隆,轟隆隆隆開飛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開火車,開飛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開到北京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見見毛主席。</b></p><p class="ql-block"><br></p> <h3><b>  大家邊唱邊走上二樓,紛紛爬上床睡午覺。好多時候我和好朋友小華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雖然我倆不是睡在同一張床,但總喜歡探著頭說悄悄話,伸著手交換小公主的圖片,若看見老師來了,趕緊不敢吱聲,縮回頭,閉上眼睛,詳裝熟睡,果然,很快就真的進入夢鄉(xiāng)了。</b><br></h3> <h3><b>  記得有一天我在午睡,夢里聽到老師在輕輕地叫我名字,迷糊中被老師抱起來了,我分不清是夢里還是夢外,仍然閉著眼睛任由老師把我抱到樓下大廳,我才揉揉眼睛睜開,看見外婆站在大廳,要接我去醫(yī)院拔牙,我好害怕??!每次拔牙都要家人和護士用盡全力按住拼命掙扎哭鬧的我,醫(yī)生才能操作。也幸虧我媽媽對我的牙齒很關(guān)注,從小就帶我不停看牙醫(yī),及時矯正牙齒的位置,才讓我擁有一口整齊健康的牙齒。</b></h3> <h3><b>  每天午睡醒來后,我們都可以喝到一杯牛奶。教室的一邊有一個架子,里面放著每個小朋友的杯子,那是一個個漆著墨綠色的小鋼杯。架子旁邊掛著每個小朋友的小毛巾,毛巾的一角縫著寫上名字的小布條當掛鉤。這些杯子和毛巾都是我們?nèi)粘:人?、洗手所用,我們睡午覺的枕頭被褥都是放在二樓的大臥室。</b></h3> <p><b>  讀了三年的幼兒園,那環(huán)境,那氛圍,讓我感覺很溫暖,很快樂。尤其是我每天在幼兒園喝的牛奶很香甜,有一種非常特別的味道,一直留在我的記憶深處。幼兒園畢業(yè)后,我再也沒有喝到過那種味道的牛奶了,非常懷念。</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嶄新的一頁</b></h1> <h3><b>  1963年6月,我剛滿7歲,考上了臺山實驗小學(以前是“臺城一小”)。在當時,這是臺山縣最好的小學,早年已開始實行新的教育改革十年制的試點學校,即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2年的十年制教育。我們這些孩子絕大多數(shù)是先通過幼兒園的考試,再由老師上門一對一考試,最后才被錄取的。我很記得老師來我家對我面試的那天,當時我正站在凳子上看媽媽在灶間做豬肉伴涼瓜,老師的造訪讓我們很意外也很高興,她對我提問了一些簡單的漢語拼音和算術(shù),我的回答讓老師非常滿意,因為我看到了老師親切又開心的笑容。我爸爸媽媽都是有文化、重知識的人,從小就鼓勵我認真讀書,尤其是我媽媽,我每天從幼兒園回家后,她都費心地給我準備一些適當?shù)募彝プ鳂I(yè),總在我耳邊嘮叨要我考上實驗小學。當然,那時候我還太小,根本不懂媽媽口中所說的實驗小學有多好,但我對學習還是蠻有興趣的,成績也不錯,所以,我如愿以償?shù)乜忌狭伺_山實驗小學。</b></h3> <p><b>  開學的第一天,我穿著新衣服,背著新書包,滿心興奮地跨入了這個將給我灌輸知識的搖籃。</b></p><p><br></p><p><b> 課堂上,一個個稚氣天真的小孩子安靜又端正地坐著,兩手相握放在身后,用一雙雙清澈明亮,純潔無瑕的眼睛望著我們親愛的李美星老師。這個班里,有好多是我的幼兒園同學,我們在讀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就曾數(shù)次帶我們到小學聽課,讓我們對小學生活有一些最初的了解。當我們真正的成為小學生坐在課堂的時候,我們就很自覺地效仿我們聽課時見過的學生坐姿??粗覀冞@班可愛的孩子,老師欣慰地笑著說:“我很高興做你們的班主任,也很開心看到你們坐得這么端正?,F(xiàn)在學生上課的坐姿已經(jīng)改了,學生雙手不再放背后,而是放在課桌上兩小臂交疊,這樣會舒服一些,你們試試看如何?” 孩子們輕松地笑了,紛紛地模仿著我們的老師。</b></p><p><br></p><p><b> 就這樣,小學生活的一頁就這么掀開了。我貪婪地吮吸著新生活中的新鮮空氣,我跳躍著,歌唱著,開心著,歡笑著,幸福著。</b></p> <h3><b>  入學不久,我第一批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組織,戴上了鮮艷的、讓我臉上綻放光彩的、讓我精神足以自豪的紅領(lǐng)巾。</b><br></h3> <h3><b>  我非常深刻地記得入隊宣誓的情景,我們穿著潔白的襯衫,一排排整齊地站在神圣的廣臺上,是我的學姐周婉蘭親手給我系上了紅領(lǐng)巾,當時我的心情異常激動,眼睛發(fā)亮,臉蛋緋紅,望著婉蘭學姐傻傻地笑著,只懂得說一句話:“春娜排在我后面幾行呢?!保梢娢铱偸怯浀梦业耐瑢W)。她笑著說:“我知道,先給你戴好,我再給她戴?!蓖裉m學姐是我在實驗小學的第一個朋友,而且是在老師的引導下認識的。在我加入少先隊之前,老師帶領(lǐng)我們低年級的小同學與高年級的大同學交朋友,讓他們幫助我們了解學校的生活,學習少先隊章程,指導我們?nèi)绾螌懭腙犐暾垥?,溫柔聰明的婉蘭學姐就是專門輔導我和春娜的朋友,雖然是老師分配的,但也因此成了我以后的好朋友。我在臺山一中讀中學時常常見到她,我永遠都記得我的婉蘭學姐。一個七歲女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的純凈啊,是婉蘭學姐給我幼小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美麗的窗戶,讓我看到了許多新鮮又向往的事物,就象我的大姐姐一樣引領(lǐng)著我成長。在過去那幾十年的歲月中,無論什么時候想起她,都會讓我的心里洋溢著一股濃濃的親切感,想念婉蘭!</b></h3> <h3><b>  因為胸前的紅領(lǐng)巾,我常常象著了魔似的在街上到處走,一見有解放軍叔叔,立刻跑上前,仰著陽光般燦爛的笑臉,舉起右手行了一個隊禮,用清脆甜美的童聲問好:“叔叔,您好!”叔叔高興又莊重地回了我一個軍禮:“小朋友,你好!”很多時候,解放軍叔叔會慈愛地摸摸我的頭,有的還會把我抱起來聊幾句。那時候在臺山的駐軍很多,小城里有不少軍人走動,一天里遇到十幾個軍人行隊禮是常有的事情。</b><br></h3> <h3><b>  從小學一年級起,我就知道了雷鋒的故事,他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高潮在全國轟轟烈烈地展開,雷鋒的事跡、雷鋒的日記,我們學了又學,讀了又讀?!叭说纳怯邢薜?,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边@是雷鋒崇高的愿望。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他無時無刻不在實踐著自己的理想。經(jīng)過了年復一年的宣傳和學習,雷鋒的一些名言早已深刻地印在我的心靈里。&nbsp;</b></h3><h3><b> “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nbsp;</b></h3><h3><b><br></b></h3><h3><b> “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于擠和善于鉆?!?amp;nbsp;</b></h3><h3><b> “但愿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amp;nbsp;</b></h3> <h3><b>  我7、8歲的時候雖然還很小,但在學雷鋒,做好事的高潮中是絕對不落后于人的。我每天晚飯后就約幾個同學出去做好事,我們?nèi)ミ^很多單位:在藥材店分裝藥材、切蓮子,在理發(fā)店捏煤球,洗毛巾,在新華書店整理書籍,在電影院帶位,在車站掃地,在飯店擦桌子,在雜貨店清理垃圾,在中旅社廚房掏爐灰……。但是,我們學得不夠徹底,雷鋒叔叔做好事不留名,而我們呢,每次做完好事,都要求單位領(lǐng)導寫一封表揚信讓我們帶回學校交給老師,老師就把所有的表揚信貼在學校教室的一個專欄上,誰的表揚信最多,誰就是學習雷鋒的積極分子。所以,每個孩子為了當這個積極分子,課余時間都在走街穿巷,到處去找事情做,甚至有的孩子把自己的一、兩分錢當作是撿來的而交給老師,就為了當個拾金不昧的好兒童。</b><br></h3> <h3><b>  逐漸地,隨著年齡的增長,讀書越來越多,懂得的道理也越來越深刻,雷鋒精神已經(jīng)根深蒂固地植入了我的骨髓,做好事再也不是為了圖表揚,而是滿腔熱情、誠心誠意地給人幫助。在很多事情上所想的所做的常常是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關(guān)心他人比關(guān)心自己為重。雖然我的付出會因此多了,但我的精神收獲卻是極大的,因為給予的快樂遠遠地大于受予的開心。</b></h3> <h3><b>  一年級入學不久,我們班轉(zhuǎn)來了一個隨軍的女孩子,名字叫李娟,白里透紅的臉蛋,清晰明亮的眼睛,長得十分秀氣。由于她家剛剛到臺山,部隊暫時沒有合適的房子安置他們。于是,臨時安排她家住在天橋旅館,那里離我家很近。因為她人生地不熟,老師囑咐我負責帶她上學放學,并叫我把之前學過的課文教給她。于是,我們倆每天形影不離,每天進出旅館幾趟,每天放學途經(jīng)兒童樂園都要進去玩一玩。</b><br></h3> <h3><b>  有一天放學后,我把她送回旅館的家,她媽媽從抽屜里拿出幾本新的作業(yè)本送給我,說很感謝我對她女兒的幫助,但我死活不肯接受,幾番推讓,我還是跑掉了。誰知道,第二天排隊放學時,李娟從書包里掏出昨天那幾個本子又塞給我,我硬是不接,結(jié)果,本子都掉到地上,我頭也不回地繼續(xù)走,沒辦法,她只好很無奈地把撒落在地上的練習本一一撿起來。我認為她褻瀆了我?guī)椭暮靡猓滞瓿刹涣怂龐寢尩膰谕?,我們?yōu)榇硕疾桓吲d了。</b><br></h3><h3><b><br></b></h3><h3><b> 那時候我覺得我做得很對,但現(xiàn)在我不這樣認為,我可以設身處地為對方想一想,收下一本,其余的留給她自己用,這樣就會皆大歡喜。因為在平凡的生活中,心情愉快是很重要的。 </b><br></h3> <h3><b>  上圖是我、小紅、李娟的合影,右邊的李娟是部隊子弟,與我們從一年級讀到三年級,然后隨部隊調(diào)防而離開了我們,她是我們班唯一一個至今聯(lián)系不上的人,真希望能夠找到她。</b><br></h3> <h3><b>  《一代一代往下傳》是我們班表演的一個大型舞蹈,曾經(jīng)在學校、文化宮、燈光球場等許多地方表演過多次,得到很多觀眾和各級領(lǐng)導的好評。這得歸功于我們的指導老師朱小玲,她是一位多才多藝、年輕活潑、溫柔又漂亮的好老師,無論是對歌唱或舞蹈都很有造詣,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她從選曲、編舞、服裝、道具等等無不全力以赴,加上我們的努力,所以,這個舞蹈在當時演得很紅火。</b></h3><h3><b> 表演出場的時候我是排在最前頭的一個,記得有一次在校務處排練的時候,朱小玲老師喊“開始” ,不知道為什么排第二的同學沒有準備好,導致后面的同學都沒動,只有我一個人高舉著火炬沖了出去,眼睛望著神圣的火炬,身子隨著歌曲中的波浪前后搖擺,動情地一浪推一浪,待聽到同學們哈哈大笑才醒覺過來,實在是太投入了,我覺得非常的難為情,所以,也就深深地記住了。那是多么天真爛漫、純潔美好的時光啊!</b><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流連忘返的樂園</b></h1> <p><b>  二年級開始的時候,教體育的岑植庭老師在我們班首先挑選了我和春娜同學參加學校游泳隊,隨后陸續(xù)又有很多同學加入。</b></p><p><br></p><p><b> 每天早晨,我們都集中在人民廣場訓練,因為我們學校就在廣場旁邊,得天獨厚,那里是我們經(jīng)常的運動場地。體育老師教我們做一些陸地上的體格訓練和游泳動作的基本要領(lǐng),比如讓我們的身體俯臥,把肚子壓在那一掌寬的長條板凳上,四肢騰空劃動。我的模仿能力較強,肢體也柔軟,經(jīng)常被老師拉出來給同學們做示范。當完成了陸地上的訓練,老師就把我們帶到游泳池做水上訓練。但我一看到水就發(fā)暈了,我不敢下去,我害怕潛水,淹沒在水中的窒息感覺讓我很驚慌很無助,我經(jīng)常找借口不下水,因為每次下水前老師都會問有沒有同學感冒或不舒服,而我一定會舉手的。那時候的小孩子很少有游泳衣,老師規(guī)定,三年級以上可以穿背心短褲下水,二年級只準穿褲衩,所以,我們數(shù)個只好光溜著上身,象一條條小白海豚鉆進水里,按照老師的要求訓練。</b></p> <p><b>  老師還鼓勵我們學跳水,我抬頭望著那高高在上的3米跳臺,頭發(fā)暈,臉蒼白,腿打抖,心狂跳,階梯都爬不上去,更別說要往下跳了,那還不要了我的命了,我是絕對不敢嘗試的。但是,好多隊員很勇敢,尤其是軍英、小紅、春娜等同學,她們咚、咚、咚地往階梯上爬,砰、砰、砰地往泳池下跳,跳進水里腳一蹬再冒出水面,只有我和曼青等幾個膽小鬼傻乎乎地站著發(fā)呆。由于我天性怕潛水,又缺乏堅強的意志力,不久,我就要求從游泳隊退出來了,雖然老師仍對我寄予期望,并指派曾參加佛山地區(qū)少年游泳比賽獲獎的學姐李愛玲專門帶我,后來我還是不再去了。我感到很愧對老師,老師真的選錯了我。但我卻因此而與學姐愛玲、月玲姐妹成了好朋友。這花朵似的姐妹倆我也沒見幾十年了,甚是想念!</b></p> <p><b>  雖然我怕潛水更怕跳水,但我卻很喜歡玩水,喜歡仰著頭游泳,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找寶的游戲,還喜歡潛在水中唱歌、猜歌名。而且,我們的體育課也常走出校門,到游泳池游泳。我從8歲起,就一直是游泳池的常客,每年的4月底就去醫(yī)院做體檢,辦游泳證,買月票,那時候每次游泳收費是2分錢,但是月票只需2角錢,可以游30天,如果每天游3次 (早、中、晚) ,一個月就可以游90次,多劃算??!我的學校離游泳池很近,我每天游2次是經(jīng)常性的,尤其喜歡中午去游泳,老想把皮膚曬黑,很不高興聽到別人說我的皮膚白白凈凈。</b></p> <h3><b>  一天早晨,太陽還沒升起,我?guī)е艿芎蜆抢锏膸讉€鄰居小朋友到游泳池玩水。清晨的泳池很安靜,只有我們幾個小孩。當我們玩得興起,忽然泳池的救生員喚我們趕緊上來,于是,我們都上來了,紛紛站在泳池邊,莫名其妙地看著那個人。</b><br></h3> <h3></h3><h3><b>  問:“你叫我們上來做什么呢?”&nbsp;</b><br></h3><h3><b> “剛才地震呀,這里動得很厲害呢,你們在水里沒感覺到嗎?”他滿臉疑惑地問我們。</b></h3><h3><b> “沒有啊,我們一點都感覺不到呢?!?amp;nbsp;</b></h3><h3><b> 我們在上面坐了一會,再沒什么事情發(fā)生,他就又讓我們下去了。游泳完了我們就回家,一走進城區(qū),就聽到滿城的人都在對早上的地震議論紛紛,還聽說在天橋飯店飲早茶的所有客人,不管吃飽還是沒吃飽的,全部跑了出來,沒人要交錢也沒人要收錢,逃命要緊。</b><br></h3><h3></h3> <h3><b>  我參加學校游泳隊不久,我叔叔在廣州給我買了一件粉紅色的露背吊帶游泳衣,非常好看,只是嫌太大了,我小小的身子穿起來松松垮垮的,但沒關(guān)系,把帶子拉緊一些就行,這樣,我就再也不用別扭地光著上身下水了。這件游泳衣的背帶由拉緊、放松、再放松,讓我穿了好幾年,伴隨了我童年的整個小學階段。后來,文革期間游泳池關(guān)閉,又改為水泥預制件工場,之后數(shù)年,我們的縣城沒有了游泳池。我們只能到通濟河、三角海、夾水等內(nèi)河游泳,到了70年代中,在石花山挖建了一個新的游泳池,我又光顧了2年。建這個游泳池我也曾出力,高中的一個暑假,我參加了建泳池的義務勞動,到那里挖泥兩個月。泳池從開工到竣工持續(xù)了五、六年之久,實在是漫長之極。</b><br></h3> <h3><b>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二年級發(fā)生的一件事,那天的少先隊活動是在通濟河的沙灘上打野戰(zhàn),結(jié)束之后我們幾個同學仍在沙灘玩,班長說他的照片掉進水里不見了,我們幾個愚蠢的女孩子就隨著水流幫他找照片,越走越遠,水越來越深,也越來越急,由小腿漫到大腿,再由腹部漫到胸部,最后都快到我的脖子了,根本無法站穩(wěn),個子小小的我拼命的攀附著身邊的高個子同學,幾個人都還不會游泳,只能緊緊地團抱在一起,拼命地努力地向岸邊靠攏,終于在快到橋底時,牽著一把長長地從岸邊伸出水面的草讓我們靠了岸。真是大難不死啊,想起來都后怕。為了班長的照片,我們幾個女孩子差點命喪通濟河,這個起因真是極幼稚、極愚蠢,卻又極可愛。班長啊,他的影響力竟然這么大!能讓幾個女孩子義無反顧地為他赴湯,不知在那以后幾十年的歲月長河中,是否有女孩子為我們的班長蹈火呢?</b><br></h3> <h3></h3><h3></h3><h3><b>  那幾年里,由于我常喜歡在水里撲騰,媽媽總是把我的頭發(fā)剪得短短的,而且是非常短,雖然我很不高興,但也沒有辦法。我多么羨慕我們班的小寧同學啊,長長的兩根辮子垂及腰際,走起路來一甩一甩的,辮子上的兩個花結(jié)就象兩只翻飛的蝴蝶,要多漂亮有多漂亮,真是神氣極了。 由于我們學校就在通濟河邊,所以我們的少先隊活動常在沙灘舉行,野炊、打野戰(zhàn)等等,我們常常玩得興致勃勃、樂不思蜀。除了玩水、捉魚、捉蝦、摸蜆,還把摸到的為數(shù)不多的蜆帶回家煮湯喝,放上幾片生姜,可美味了。那片潔凈的沙灘啊,還有那灣清澈的河水,簡直就是我兒時的天堂。</b></h3><h3></h3><h3></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我還喜歡與小伙伴們在草叢中撲蝴蝶,捉王美(蜻蜓),我們常唱的一首童謠是:</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王美美,</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有人來捻你,</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給楂米你呼呼飛。</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br></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我們也常在學校后門,通濟河畔的石凳底下的縫隙中找到幾個棕色的蟲蛹,下身圓圓,頭頂尖尖,象不倒翁一樣,我們稱它“東南西北”,玩它的時候,我們一邊用手輕輕捏著它的肚子,一邊輕輕地問它:</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東南西北,</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你媽到乃煞 (你媽在哪里) ?</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然后它的頭就會東南西北到處亂轉(zhuǎn),尋找它的媽媽。</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br></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我們還會在窗臺上捉“倒米筋杠” ,其飛蠅如蒼蠅大小,身體瘦瘦,兩腿特長,把它的兩腿捏住,它的上身就象農(nóng)村人常用的倒米堆一樣,上下不停地倒米,它的勤勞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對它唱的童謠是:</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你倒米,</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我放你;</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你吾倒米,</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我吾放你。</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br></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僅這幾種小動物,幾首歌謠,足見我們女孩子是多么善良,多么溫柔又有趣。</b></h3> <h3><b>  我童年時候的另一個樂園就是群山環(huán)抱的臺山人民醫(yī)院,那里安靜寬闊,風景優(yōu)美,周圍山連山,嶺接嶺,連綿起伏,翻過群山,就是石花山水庫。因為媽媽在人民醫(yī)院工作,我經(jīng)常在放學后回家牽上我心愛的小狗,帶著弟弟或同學,在醫(yī)院周圍的群山瘋跑,爬樹、摘果子、捉迷藏、翻山越嶺,遠至跑到石花山水庫的九孔橋那邊,真是猶如一個猴子般地滿山亂竄。這樣好玩的我在10歲后開始慢慢的安靜下來,醫(yī)院圖書室和新華書店成了我常常留戀不愿歸家的地方。</b><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好奇心趣事</b></h1> <h3></h3><h3><b>  我小時候好奇心很強,在書上學到的丁點知識總想實踐一下。</b></h3><h3><b> 比如造紙,我把撿來的樹皮樹葉和剪碎的布片放進一個罐子里,用水浸泡數(shù)天,再撈起來,放到一個磨盆里用磨棒把它們磨爛,然后鋪展在一個扁平的小竹筐上曬干,制成一張什么也用不了的、一掰就碎了的東西。</b></h3><h3><b> 入學不僅,在課堂上老師介紹了農(nóng)民種莊稼需要大量肥料,草綠肥就是其中的一種好肥料。于是,我按照老師講的方法,自己學習漚草綠肥。在每天上學的路上,途經(jīng)兒童樂園,公園旁邊種著一排茂密的、葉子肥碩的葵樹。我用木棍在樹下的泥土挖一個小坑,在周圍拔幾把草放到坑里,上面覆蓋上泥土,再做個記號,每天背著水壺上學,在那個地方倒上半壺水。一個月后扒開泥土一看,草還是草,沒有發(fā)酵腐爛,只是由青草變成了黃草而已,根本成不了肥。我想可能是材料太少,洞穴太小,泥土太淺而成不了發(fā)酵的氣候吧。</b><br></h3><h3></h3> <h3><b>  對于蠶繭的形成,我也懷著極大的好奇,尤其想看看它們是如何作繭自縛的。我有個鄰居大姐姐,我稱她瑞姐,她中專畢業(yè)后分配在南海大瀝工作,她告訴我那里很多人都養(yǎng)蠶,每年賣給國家很多蠶繭,我央求她下次回家一定帶些蠶蟲給我養(yǎng)養(yǎng)。果然沒讓我失望,她用紙盒裝回來十多條蠶蟲,還給了我兩張象砂紙般厚的卵如芝麻般大的蠶卵紙,我沒理這些紙,只是歡天喜地地捧著那個裝著蠶蟲的紙盒。在瑞姐的指導下,我把它們放到一個竹筐里安置好,拔腿就往人民電影院旁邊的公園跑,因為那里種有好多棵桑樹,我要馬上采摘桑葉喂蠶蟲。據(jù)瑞姐說,這些蠶蟲已長到中期了,大概還有兩個星期就可以吐絲了,我是多么期待啊。蠶蟲很懶蠕動,好吃又好睡,每天吃的桑葉還真不少,我常常聽到它們啃桑葉時發(fā)出的細細的聲音。一天放學后,我又去看我喂養(yǎng)的蠶蟲。嘩!真的!我看到了白白胖胖的蠶蟲昂著頭,搖頭晃腦地沿著竹筐的邊在吐絲做繭,一圈一圈又一圈,直至把自己團團圈住。過了幾天,我把其中一個蠶繭用剪刀剪開,發(fā)現(xiàn)里面的蠶蟲已變成蠶蛹,其它的約十多天后由蛹變成蛾飛走了,留下了十幾個雪白可愛的蠶繭。</b><br></h3> <h3><b>  我還喜歡學別人種菜,在通濟河畔,有好多人在裸露的沙土上種農(nóng)作物,看著這些作物一天天長大真不錯,我的心里就躍躍欲試。約了與我同桌的女孩子迎素同學,放學后我們沿著河邊一直走,希望能找到一塊適合的地方種植。找了很久,一無所獲,后來終于在橋底下發(fā)現(xiàn)一塊很平整的沙土,竟然還沒有人去開墾種植,我們象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興奮地歡呼了,趕緊向別人借了一把鋤頭就干起來,很快就整出一塊小菜地。星期天,我們到市場上買了一些小菜苗,興沖沖地去種菜了。之后,我們每天放學去給菜苗澆水,幾天后放學回家,用一只竹筐裝上尿壺,提到菜地上給菜施肥。但是勤勞歸勤勞,不代表一定有收獲,因為我們沒有實踐經(jīng)驗也缺乏種植作物的知識。十幾天過去了,菜苗一點不見長,反而越來越黃,這是怎么回事呢?很快,我就想明白了:萬物生長靠太陽。我的菜地在橋底,且靠著橋墩,很難見到陽光,根本就不是作物生長的好地方,難怪會沒有人光顧,只有我們這些笨小孩才當它是一快寶地。</b></h3> <h3><b>  后來,我又約了曾增和軍英同學(我們幾個都是醫(yī)院家屬的孩子)還有羞梅同學,在醫(yī)院病人廚房后面的山坡上開荒種豆,播上了黃豆和紅豆,每天放學就拿著小桶,把水提到山上給植物澆水,適時松土、除草、施肥,精心打理,隨著豆苗的茁壯成長,豆莢的逐漸豐滿,我們的心情被驚喜不斷地充盈著、激動著,終于在豆子成熟的季節(jié)里,我們收獲了我們的勞動成果----豆莢長毛的黃豆和豆莢光滑的紅豆,那是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情啊,我們快樂地分享著豐收的果實。</b><br></h3> <h3></h3><h3><b>  小時候我看到媽媽生病了,她總是自己給自己打針,因為媽媽在醫(yī)院工作,醫(yī)生給她開了藥,她就把針藥拿回家自己打。 每次看見媽媽自己扎針,我都很心疼地問:“痛嗎?” “不痛。” 媽媽微笑著輕松地說。</b><br></h3><h3></h3> <h3></h3><h3></h3><h3><b>  怎么會不痛?我實在難以相信。但媽媽那坦然的表情卻又令我不容置疑,她手不抖,眉不皺,拿起針管“嗖”的一下,針頭就戳進了肌肉里,看得我目瞪口呆,而媽媽卻泰然自若,仍然笑嘻嘻,就象剪指甲剪頭發(fā)般的無關(guān)痛癢,可那是有血有肉有神經(jīng)有感覺的肌肉呀,我對媽媽的勇敢佩服得五體投地。</b><br></h3><h3><b> 瞞著媽媽,我常常拿著針管往蘋果、洋蔥、紅薯上扎。后來被媽媽發(fā)現(xiàn)了,她見我那么一本正經(jīng)地玩扎針,就仔細地教我打針的要領(lǐng):首先要確定下針的位置,進針要快又要穩(wěn),注射藥劑不能太急,左手拿著的棉簽輕輕地搔著針頭周圍的皮膚,以此寬慰和安撫病人的緊張情緒,拔針的動作也要快和利索。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很快就學會了打針。從9歲開始,我就是家里的家庭小護士,給媽媽和弟弟打針。</b><br></h3><h3></h3><h3></h3> <h3><b>  臺山實驗小學有一個校辦農(nóng)場,位于岑邊山,即原來的陳宜曦銅像后面的山上(開放改革后,新銅像安放在臺西路口原臺山車站舊址)。在校三、四、五年級的學生每個星期都有一節(jié)課去農(nóng)場勞動。一天,勞動結(jié)束下山時,我的目光被一叢叢迎風搖曳的、軟柔輕盈的狗尾巴草吸引了,我想起了家里陽臺上我們養(yǎng)的幾對白鴿,它們孵育鴿子寶寶的窩是用稻草做的。我想,為什么不用這種松軟暖和的毛絨絨的狗尾巴草呢?這可是上好的做窩材料呀,我似乎已經(jīng)看到了那破卵而出的小鴿子了,它們多么感謝我為它們做這個舒適的窩??!于是,我就停住下山的腳步,在山坡上采摘了一大把美麗的狗尾巴草,興高采烈地一蹦一跳往家里跑。</b></h3> <h3><b> 回家后,我就忙不迭地把鴿子窩里原來的稻草扔掉,換上我采摘的狗尾巴草,再放上鴿子媽媽生的兩個蛋,嘩,多么溫暖舒適的小窩??!它們一定會很高興的,我滿腔的感動和期待,掰著手指天天算,每天去查看動靜,看著鴿子爸爸媽媽勤勞地輪流孵蛋。但是,大半個月過去了,毫無動靜,又等了一個星期,還是這樣。我非常不安,照往常,鴿子寶寶不會超過20天就破殼而出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百思不解,四個星期后,只好把蛋敲開,兩個蛋都壞掉了,我那滿腔期待的心情也壞掉了。是什么原因呢?我冥思苦想了好久,仍不得要領(lǐng),躺在床上一直翻來覆去,忽然腦子靈光一閃,我想起了我讀過的一本書,說雞蛋是會呼吸的,蛋殼不是絕對密封的,它有很多氣孔,里面還有氣囊,所以,母雞的體溫會使雞蛋里面的寶寶感覺到、體會到而慢慢成型長大,自己啄開蛋殼鉆出來。那么,無疑是因為狗尾巴草的絨毛把蛋殼的氣孔都堵住了,寶寶沒有了呼吸,怎么能存活呢?對,一定是這個道理。于是,我趕緊從床上翻起身,把燈拉亮,到陽臺上把鴿子窩重新?lián)Q上稻草。從此以后,我的鴿子又孵出了鴿子寶寶。我欣喜地看著窩里的小鴿子張著粉紅的小嘴,撲打著羽翅未豐的小翅膀迎接著它們的爸爸媽媽,看著鴿子的爸爸媽媽嘴對嘴地喂它們的寶寶,它們那種全心全意的期待與關(guān)愛,讓我多么的感動??!</b><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校園軼事</b></h1> <h3><b>  我們一、二年級的班主任李美星,是一位和藹可親、熱心盡責的好老師,她象我們的母親一樣,對我們每一個孩子都關(guān)懷備至,讓我們這班剛離開幼兒園的孩子迅速地適應了嶄新的小學生活。她的語文課教得非常好,為了讓我們更好地掌握語言,她要求我們不僅上課的時候講國語,甚至下課的時候也要多講國語。而我,又是個聽話的孩子,所以,我的漢語拼音至今記憶猶新,未曾忘掉,國語也講得很好,久而久之,我的閱讀、思維、寫作都是用國語,這要歸功于我的啟蒙老師。</b><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我敬愛的老師們</b></h3> <h3><b>  我們?nèi)?、四、五年級的班主任李奕民,是一位聰明英俊的年輕老師。雖然他有深度近視,但他的課講得很好,對我也很關(guān)照,所以,我喜歡這個蠻不錯的班主任。 有一個學期剛開學,老師要給我們編新的座位了,但他沒象往常那樣拿預先編好的座位表讓我們就座。 他說:“我今天給你們一個選擇的機會,你們可以先自己選自己喜歡的朋友同桌,選好以后,把名字交上來,在這個基礎上我給你們酌情安排,但不會是100%按照每個人的意愿?!?</b><br></h3> <h3><b>  剎那間,教室就象一鍋燒開的水似的,沸騰了起來,到處都是找朋友的邀約聲。我和我的同桌迎素同學都沒動,我們安靜地坐著,我們輕聲地說著,我們?nèi)匀贿x擇對方。于是,我用紙條把我們倆的名字寫好,起身正要拿上去交給老師,想了想,又坐了下來。</b><br></h3> <h3><b>  我跟迎素說:“只要我們倆在一起,坐哪里都無所謂,是不是?”&nbsp;</b><br></h3><h3><b> 她說:“是的?!?amp;nbsp;</b></h3><h3><b> 于是,我攤開紙條,再寫上一句“我們兩個都不是近視,坐哪里都沒問題?!?然后,我把紙條交給老師。老師把紙條打開,看了看,不知道是意外還是高興,反正,他望著我們開心地咧著嘴笑了,我也回了老師一個甜甜的、燦爛的笑容。結(jié)果是,除了個別同學,大家基本如愿,我和迎素還是原來的位子,只是兩個人左右對調(diào)了一下,我們滿心歡喜。</b><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我的老師們在學校操場上拍的照片,</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教學樓最左邊的樓上和樓下曾經(jīng)是我們</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讀一年級、三年級和五年級時的教室。</b></h3> <h3><b>  那時候,我們的老師正值婚戀年齡,在學校廚房做飯的阿姆的女兒看上了老師,真是好眼光。老師的房間就在我們教室的斜對門,有時候看見阿姆的女兒來房間找老師,教室里“嘩” 地一下子沖出去一群小孩子,擁族在老師的房門外,企圖聽到或看到一些什么,其實什么也沒有。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敲了敲老師的房門,老師隨即就把門打開了,我們看到一個漂亮的大女孩坐在老師的書桌前,外面圍觀的孩子們嘻嘻地笑著鬧著一哄而散,老師笑了笑,又把門輕輕地關(guān)上了。</b><br></h3> <h3><b>  小學生向解放軍學習最基本的方式是行軍。二年級的時候,我們打起背包,系上草帽,挎上水壺,雄赳赳,氣昂昂,從學校向溫泉進發(fā),一天來回,行軍18公里。不累,因為太興奮。更幸運的是,在溫泉療養(yǎng)院前邊的臺階上,岑植庭老師為我們四個小女孩拍下了一張很有意義的照片,照片上的我、曼青、小紅、李娟都穿著白襯衫,系著紅領(lǐng)巾,背著背包、草帽和水壺,迎著太陽燦爛地笑著。</b></h3> <h3><b>  在那個年代,由于美國對越南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并且入侵中國海南島和云南上空進行轟炸,隨時威脅著我們逐步安定的家園,所以,全民備戰(zhàn)的氣氛異常緊張。學校里經(jīng)常組織我們采摘樹枝做樹仔帽(用小樹枝扎成一個圈),演習的時候戴在頭上,大家排著隊,迅速地往臺山二中的牛山疏散,因為我們從學校到牛山最近。這種演習隔三差五就有,全民性的,如果在家,就得迅速跑向城外的山坡。我呢,從家里跑出去,不用10分鐘就可到達衛(wèi)生局后面的山坡。那個響徹云霄的防空警報汽笛聲啊,在我聽來是那么的恐怖和凄厲,每次響起,都讓我心臟狂跳,呼吸困難,神經(jīng)緊張,汗毛倒豎,死去不少細胞,不知道是演習還是敵機真的已在上空,這個“狼來了” 不管真真假假,我們都得趕快跑。我記得有一次正在學校上課時走警報,當我們跑到牛山,分散藏身于灌木叢或小樹林下,坐了很久才解除警報。在隱藏期間,不知是太無聊還是怎么,我班一個男同學竟然把口袋里的一盒萬金油全部吃掉,那種東西都能吃得下?真是讓我驚訝不已。</b></h3> <h3><b>  正是由于備戰(zhàn),所以我始終沒有離開我的學校和我一直居住的小城。因為之前我爸爸已經(jīng)調(diào)往佛山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家屬住房已租好,媽媽的工作單位和我的學校也已落實,但我老師跟媽媽說,希望讓我讀完整一個學期才轉(zhuǎn)校比較好,我媽媽也同意了。后來,鑒于當前形勢所迫,戰(zhàn)爭隨時會引發(fā),大城市已開始疏散人口。于是,我們的搬遷就擱下了,家屬繼續(xù)留在這個小城,只有我爸爸一個人在地區(qū)走馬上任。</b><br></h3> <h3><b>  五年級初,我們行軍去了開平。來回兩天,晚上宿在開平中心小學的教室。能有機會在校外活動兩天,真是令我們這些常年不邁出小城的孩子們歡呼雀躍,興奮不已。記得在到達荻海時,剛好是輪到我負責扛我們的隊旗,我們一路走來踏上了由木板做成的浮橋,橋上的風很大,我很吃力很小心地扛著隊旗,橋已過了大半,但我扛的隊旗還是被浮橋上的桅桿掛住了,手中只剩下旗桿,我驚叫了起來,大家也跟著叫開了,還夾雜著埋怨聲:“你不夠力就出聲呀,干嗎死撐呢?”&nbsp;</b></h3><h3><b> 我滿臉火辣,非常難過,覺得很對不起大家。還是我的班主任老師把隊旗取了下來,交給另外一位同學。</b></h3><h3><b> 老師安慰我說:“沒關(guān)系,橋上的風是太大了,你休息一下,走一段再扛吧,不用太難過?!?amp;nbsp;</b></h3><h3><b> 老師的話在我的心里激起了一股難以抑制的熱浪,我的視線模糊了,喉嚨梗塞了,我只好沖著老師點了點頭,我很感激老師能理解我的心情。</b><br></h3> <p><b>  文革初期,中學生、大學生到全國各地串連,我們小學生不能長期離家外出,只能跟鄰縣的小學生做些兩三天的互動。比如,我們行軍去開平縣中心小學后,開平縣的小學生也行軍來我們學校。老師和孩子們一天走路十幾公里是非常累的,每次有鄰縣師生到校之前,我們老師就組織本校學生從家里帶來小桶、小臉盆,等他們到達學校,我們就去學校廚房打上熱水,并放上適量的鹽,然后,一個個給對方師生泡腳并按摩,以此法去除疲勞。</b></p> <p><b>  由于這樣的互動,我交了一個開平縣中心小學的朋友,她叫張衛(wèi)珍(張如珍),我們一直保持多年的書信來往,但中學畢業(yè)后就失去聯(lián)系了。歲月匆匆?guī)资辏恢浪F(xiàn)在何方?很想念她。</b></p> <h3><b>  由小到大,我們都要向解放軍叔叔學習,學習解放軍叔叔崇高的思想品質(zhì),嚴謹?shù)能娂o作風,為人們服務的精神。有一段時期,我們除了每天的升旗、集會、早操都在鏗鏘有力的進行曲中列隊進入,學校還要求我們每天上學、放學也要排隊,處處向軍人學習,兩人成行,三人成列。不僅這樣,整隊時還要喊口號。</b></h3><h3><b> 領(lǐng)隊喊:“立正!”</b></h3><h3><b>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同學們齊呼。</b></h3><h3><b> “稍息!”</b></h3><h3><b> “時刻準備著!”同學們又呼。</b></h3><h3><b> 還有:向左看齊、向右看齊、向前看、向左轉(zhuǎn)、向右轉(zhuǎn)、向后轉(zhuǎn)、起步走等等,都有相應的口號。我不知道當時的軍隊是否這樣練兵,還是我們向解放軍的學習過了頭,比現(xiàn)役軍人還軍人。不管怎么樣,我們還是喊得無比興奮的。當然,班長是我們班當之無愧的領(lǐng)隊,我們每天已習慣了聽他的口令整理隊列,但在這種全民學軍的形勢下,三幾個人就成一支小分隊,加上我們?nèi)嗤瑢W的住家?guī)缀醣榧靶〕堑臇|南西北各方,光是排隊上學、放學的街隊就有十個八個,所以,相應的許多小領(lǐng)隊就因此而產(chǎn)生了,我也就成了其中的一個,努力模仿著我們的班長神氣十足地指揮著我的小分隊。</b><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這是老師們在學校的校務處門口拍的照片</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門前種有幾棵漂亮的紫荊花樹</b></h3> <h3><b>  在那些快樂的日子里,我自由自在地充分地吸收著生活和知識的陽光雨露,無憂無慮地跳躍著,有滋有潤地成長著。那時候,學校經(jīng)常從各個年級里選出一些較好的節(jié)目,組織我們上街頭宣傳,為市民們表演。這種街頭宣傳,一般是在晚飯后進行,地點通常是選在人群比較密集的地方,如天橋、牛屎巷、燕喜、湖濱、友好等地。每到一處,街上的市民紛紛駐足圍觀,我們就唱啊跳啊地樂不可支。我想,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表演欲吧。這種到處流動的街頭宣傳,讓我的衣服都丟了好幾件,常常是出門時穿上了,但回家時就沒有了,根本也不知道在哪里弄丟。尤其是我有件才穿了幾天的漂亮新毛衣,是我媽媽托人到上海買的毛線,媽媽精心編織的一件色彩鮮艷、款式別致的毛衣,也讓我不知丟哪里了,為此,我媽媽羅嗦了好久。別看我個子小小的,還蠻粗心大意的呢。 </b><br></h3> <h3><b>  我們學校的大操場有一個舞臺,那是各種活動的司令臺,平時如升旗、宣誓、集會、表演等等,那個司令臺是眾目所向的地方,是莊嚴又神圣的所在。我們讀五年級時的一個時期,學校把這個神圣的舞臺下放給我們,每個班每個星期可以用一天,我們班星期一,二班星期二,三班星期三,四班星期四。做什么用呢?就是利用每天中午的午飯后,下午上課前的一個小時,為學校的學生表演文娛節(jié)目。這么一來,可就熱鬧了,幾乎所有的女同學都傾巢而出(男同學也有,但不及女同學積極),投入排練,因為節(jié)目不僅要多還要好,才能讓那一小時的舞臺表演有聲有色。所以,一組組人數(shù)不等的同學都在抓緊排練不同的節(jié)目,鶯歌燕舞,興致勃勃,好一派娛樂升平的熱烈氣氛。</b><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我的老師們在操場舞臺前面拍的照片,</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他們身后就是學校操場上的大舞臺,</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舞臺旁邊有一棵綠蔭婆娑的鳳凰樹,</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我們升旗、集會、表演都在這里,</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舞臺上面是我們讀四年級時的教室。</b></h3> <h3><b>  學校主體教學大樓的樓梯下面是學校的體育室,里面有一些簡單的體育器材。有時候因為天氣的緣故,不能在室外上體育課,我們就會轉(zhuǎn)到室內(nèi)的體育室上課,打打乒乓球、跳跳山羊或翻翻跟斗。就說翻跟斗吧,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翻前卷翻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只是翻后卷翻比較困難,不容易掌握要領(lǐng)。老師一拖開地墊,一個個的小孩就相跟著咕嚕咕嚕地往前翻滾了去。這么簡單容易的前卷翻誰不會翻呀,可偏偏就有人不會,我的同桌迎素同學她竟然翻不了,怎么努力也翻不過來,再使勁地翻,也是東倒西歪,不是滾左邊,就是滾右邊,老師也教了她翻前卷翻的要領(lǐng),注意用后腦勺著地,但她仍然掌握不好。而令我驚奇的是,她翻后卷翻居然毫不費勁,一下子就翻了過去,而且很好,我都看呆了,那也太神了吧。</b><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瘋狂的玩樂</b></h1> <h3></h3><h3><b>  在工人文化宮里寬闊的水泥空地上,一群10歲、11歲左右的小孩子在猜拳,由“石頭、剪子、布” 定輸贏,一個一個贏出,最后那個輸者蹲在一個小鐵罐旁邊,閉著眼睛(也可能是眼睛望著地面) ,雙手抱著頭,口不喋聲地數(shù)著“1、2、3、4、5、6……100。” 從她數(shù)1開始,所有的小朋友呼啦一下四面八方散開,大樓內(nèi)外、樹上樹下、草叢中、石凳底、圍墻邊……,各自迅速地尋找可以藏身的地方,到那個守罐的孩子數(shù)至100時,她站了起來,場地上已沒有了所有夥伴們的蹤影,她必須憑著她的感覺和判斷去尋找那些隱藏起來的孩子,但還要不時回頭照看她所守護的鐵罐。</b></h3><h3><b> 走了不遠,她看到身邊的一棵樹在晃,抬頭一看,“思玲?!彼蠛耙宦?,隨即轉(zhuǎn)身往回跑。</b></h3><h3><b> 說時遲,那時快,思玲飛身從樹上躍下,也向著鐵罐狂奔,兩人速度不相上下,快接近目標時,冷不防在就近的草叢中竄出另一個孩子,上前飛起一腳把鐵罐踢翻,叮叮咚咚的鐵罐滾得老遠。</b></h3><h3><b> 完了,守罐的孩子輸了,她還得繼續(xù)守罐,除非她發(fā)現(xiàn)一個藏身的孩子,并跑在所有的孩子之前,親自把鐵罐踢翻,那么,下一個輸者就是那個被發(fā)現(xiàn)而又跑不快的孩子了。</b><br></h3><h3></h3> <h3><b>  這就是六十年代中異常火熱的少年兒童游戲“撞盅”,幾乎每個孩子都為之樂此不疲,每天傍晚都這樣瘋跑幾個小時,我們常去的地方是工人文化宮、工人球場、燈光球場、展覽館和人民廣場等地。</b><br></h3> <p><b>  當然,除了這個游戲,我們也常常玩踢毽子、扔沙包、打乒乓球、打飛機(這幾個游戲我玩到讀高中的時候還在玩,真是長不大。) 還有跳格子、跳橡皮筋、跳繩、抓子、挑竹簽、挑大海、猜東南西北、拋瓦片、捉迷藏、不許動(12345678910) 等等。 </b></p> <h3><b>  很記得在我讀五年級時的一天早上,我們?nèi)嗯瑢W在早操之前,從學校后面鉆進風雨球場,再進去燈光球場,玩起我們瘋狂的“撞盅” 游戲,忘乎所以,根本就不記得還有上課這回事,也可能在潛意識里不愿意記得上課。后來,李老師氣勢洶洶地找到燈光球場的地下室,把我們?nèi)w抓到,一個個跑得臉色痱紅,汗如雨下,大眼瞪小眼,不敢哭也不敢笑,排好隊,被老師押著回學校。另外一次,也是早上,我們?nèi)嗯瑢W在通濟河沙灘上玩,不回學校上課,被老師追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家撒腿就跑,甚至有的同學試圖要涉水過河。當然,毫無例外,又被老師全體抓住,又排著隊往回押。為什么是這樣呢?為什么每次都是全班女同學呢?因為那時候小朋友中有一種惡習:如果是幾個男同學先進入教室里,那么,里面陸續(xù)就座的將全部是男同學,女同學一個都不會進去的,反之也一樣,這就是孩子們中所謂男女授受不親的偏激行為。</b><br></h3> <h3><b>  還有一次是我們一班的一群女同學和三班的女同學不知道因為什么打群架,我和迎素兩個女孩坐在人工湖邊聊天,沒去打也沒去看。后來聽同學說誰誰誰很勇猛,誰又扯了誰的頭發(fā),誰又抓了誰的臉,誰又撕破了誰的衣服,喋喋不休、興致勃勃地說了好久。那時候的孩子是多么的無拘無束?。∮捎趯W校位置的得天獨厚,在廣場、球場、人工湖、游泳池、通濟河到處都灑滿了我孩童時的足跡。</b><br></h3> <h3><b>  在我的少兒時代,我們不僅常常在校園內(nèi)外瘋狂玩樂,還喜歡結(jié)伴上同學家玩。我有一個兩小無猜的好同學叫曼青,我每天上學要途經(jīng)她的家,幾乎每個中午我都會到她的家報到,在那里泡上一、兩個小時,然后一起牽手上學。曼青的媽媽、姐姐、妹妹都待我非常好,把我看作她們家的一員(至今我仍然很想念她們)。</b><br></h3> <h3><b>  有一天午飯后我很遲才出門,曼青的小表妹阿梅在家里竄來竄去地問了好多遍:&nbsp;</b><br></h3><h3><b> “為什么你的同學還不來呀?”&nbsp;</b></h3><h3><b> “你為什么總盼著她來呢?”曼青不解地看著她問。&nbsp;</b></h3><h3><b> “她來了她會給我香花呀?!?amp;nbsp;</b></h3><h3><b> “噢,原來如此,你是在等香花呢?!?amp;nbsp;</b></h3><h3><b> 那時候每逢白玉蘭盛開的季節(jié),街上就有人擺攤賣香花,用一片玉蘭樹的葉子折成一個小畚箕,里面裝著幾朵美麗淡雅,清香撲鼻的玉蘭花,兩分錢就能買到。因為我很喜歡白玉蘭,所以經(jīng)常買,口袋里常常有花,我是很樂意分給小表妹阿梅幾朵的,看著阿梅拿著香花那歡天喜地的樣子,我感到格外開心。 </b><br></h3> <h3><b>  我也常到其他同學家玩,在曾增、瑞娟、小平家里捉迷藏,尤其喜歡在曾增家廚房的柴堆里和小平家的椰衣堆里藏身,把圓溜溜的椰衣殼頂在頭上,就象戴著日本鬼子的頭盔,然后把細小的身子縮進如小山般的椰衣堆里,如果不亂動,是很難把人找出來的。</b><br></h3> <h3><b>  羞梅自小就是一個非常美麗又文靜的女孩,溫柔又隨和,可她也是跟我們一起常常瘋玩的喲。</b></h3> <h3><b>  我很記得在瑞娟的樓里也有好多小孩,其中有一個3、4歲大的男孩子仍吃他媽媽的奶,渾身散發(fā)著一股奶臊味,玩捉迷藏的時候,不管把他藏在什么地方,我們只要循著那股奶臊味就一定能找到他。</b><br></h3> <h3><b>  我們還常在曼青、小紅、春娜家樓頂連連綿綿的天臺上打飛機、扔沙包;并常常在小紅奶奶居住的天臺上的小屋徘徊,老想看看奶奶那雙三寸金蓮的小裹腳。因為奶奶非常重視她的小裹腳,任何外人都無法看到裹腳的真面目,這種神秘就不停地吸引著我們極大的好奇,有事沒事都往小屋跑。</b><br></h3> <h3><b>  我每天上電影院旁邊的公共廁所總會經(jīng)過若儀的家,貪玩的我常常會與若儀玩一會兒,要不就坐在門口大臺階上聊天,要不就一起跑到外面的花園玩耍。</b><br></h3> <h3><b>  我們喜歡在思玲家里煮菜肴,思玲有一套兒童廚具,而她的家長總不在家,我們就玩得特放肆。在小寧、迎素家里踢毽子、玩撲克;小寧家里有一個小陽臺,我喜歡扒在陽臺上看風景,迎素家里朝街的大窗臺又是我常喜歡爬上去坐的地方;碧青家里更好,不僅可以呆在安靜整潔的客廳玩,還可以下去臺城鎮(zhèn)三小的操場上瘋跑。</b><br></h3> <h3><b>  我也常去玉貞的家里玩,雖然她家里地方不大,但我對她家里的人很尊敬,因為她家是軍屬,她哥哥是人民的子弟兵,是最可愛的人,在我幼小的心靈里覺得軍人很偉大,軍屬也很了不起。在六十年代中,一次特大的水災襲擊汕頭,玉貞的哥哥為了搶救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英勇地犧牲了,我和她一樣感到非常痛心。之后她家就成了軍烈屬,少先隊活動常去她家慰問。</b><br></h3> <h3><b>  毫無例外,我的同學也是我家里的???。我記得在讀二年級時一個酷熱的下午,放學后麗云到我家來玩,由于天氣太悶熱了,我和麗云兩個傻瓜跑到陽臺,拿起自來水管就直接往頭上、身上噴水,成了兩只濕淋淋的水鴨子,玩得非常盡興。</b><br></h3> <h3><b>  除了這些瘋狂好動的玩樂,我也做一些安靜的、細致的、用心的手工。如剪紙、折紙、做樹葉書簽、繡花、織襪子、給布娃娃縫小衣服、用彩色膠線編織金魚、玉米等等。當然,我更喜歡看書、寫字、畫畫、唱歌、跳舞、拉手風琴(外公在香港買給我的兒童手風琴,只有十幾個鍵而已,非常容易拉。)</b><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維加同學曾經(jīng)這樣問我:“你記得我們以前上課之前,每次都把那節(jié)課的課本端正地擺放在課桌的左右角上方嗎?”</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br></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是的,我記得。”</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br></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那時候我們都很年幼,很好奇,因為你的課本封面包得很漂亮,不僅是我,還有不少男女同學都偷偷翻看過你擺在書桌上的課本,看見里面夾著許多美麗的卡片,有剪紙書簽、有樹葉書簽、有風景書簽、還有公仔紙、彩色糖紙,很美,很漂亮,給我印象很深?!?lt;/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br></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哇,還有這么回事?。∥覐男【拖矚g漂亮的書簽、卡片,但我不知道有人翻看我的書呢。“</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br></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小時候每個學期發(fā)新書,我媽媽都能找到漂亮的舊畫報或彩紙幫我包書,而且她給我包的書總是與眾不同,前后頁四個書角是加厚的,不易卷曲,彩紙的邊剪成流線弧形的,很美觀,很整齊,象一件藝術(shù)品。后來媽媽教會了我,以后所有的課本都是我自己包,做得也很不錯,還常為同學服務,幫好友包書。</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br></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夾在課本里的書簽幾乎都是自己制作的。比如樹葉書簽,原材料是香花樹(玉蘭樹)的樹葉,選葉子小的、老的最佳,用水泡上幾天,再輕輕刮去已經(jīng)腐爛變軟的樹葉表皮,邊刮邊洗,把樹葉雙面表皮都去掉,只留下經(jīng)絡清晰的葉脈,然后用紅墨水染色,晾干,在葉柄上系上一根彩線,就做成了一個漂亮的書簽。</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br></b></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nbsp; &nbsp; &nbsp; 還有剪紙書簽的制作也很有趣,首先是從一些舊的書報中或從高年級的同學朋友中找到剪紙的模板進行雕刻、復制,方法很簡單:把母模樣板平放,蓋上一張彩紙,彩紙的底面朝上,手握鉛筆,平向輕輕掃描后,整個圖案就黑白分明的顯示出來了,再把白色的部分用小刀或剪刀進行雕空,就成了一個很美的剪紙書簽,也可以只用白紙復制雕刻,再用彩紙托底,就襯托出色彩斑斕、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各種剪紙圖案,很被女孩子喜歡。那時候我常用的剪紙工具除了小剪刀和刀片,最喜歡用的是媽媽問同事拿的醫(yī)院手術(shù)室廢棄的手術(shù)刀,鋒利,小巧,特別好用。</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文革的無奈</b></h1> <h3><b>  四、五年級的時候,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我們就讀的臺山實驗小學被改成為臺城解放小學。我也由以前的學雷鋒積極分子成為當前的學毛著積極分子,三好學生變?yōu)槲搴脤W生。記得有次我被選為臺城鎮(zhèn)學習毛著積極分子,全校幾十個被選上的學生排著隊伍,舉著紅旗,敲鑼打鼓地到鎮(zhèn)政府報喜,鎮(zhèn)領(lǐng)導給我們每個人頒發(fā)了獎狀和獎品雄文四卷,那一刻的我真的覺得很光榮和自豪。</b><br></h3> <h3><b>  一個星期天下午,幾個同學來我家找我,一上樓梯就叫開了:“好消息,好消息,我們?nèi)ヌ彀查T照相吧!”&nbsp;</b></h3><h3><b> “什么?” 我以為我聽錯了。</b></h3><h3><b> 接著,她們七嘴八舌地告訴我,說照相館有一個新的天安門布景,有這樣的照片,也可代表我們?nèi)ミ^天安門了。她們的提議讓我也興奮了起來,好吧,終究是我們一直向往的北京天安門?。∮谑?,我翻箱倒柜找換穿的衣服,因為她們都穿著長褲,只有我穿著裙子,我的長褲和冬天的衣服都被媽媽收進大衣柜里了,我取不出來,而我夏天的衣服幾乎全是裙子。</b></h3><h3><b> “裙子就裙子吧,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大家都在催我了。</b></h3><h3><b> 咚、咚、咚地跑下樓,我們幾個說說笑笑的女孩子旋風般都卷進了照相館,紛紛拿起桌上放著的時髦道具----紅寶書,站在天安門前,神氣活現(xiàn)地照了一張劃時代的照片。</b><br></h3> <h3></h3><h3><b>  那時候,中學生到處串連、游行、寫大字報、散發(fā)傳單,我們這些小學生什么也不懂,我們的少先隊組織已被紅衛(wèi)兵組織(滯留在學校的六、七年級學生) 取代,取代就取代吧,由不得我們這些小孩子,小學的紅衛(wèi)兵組織很快又改為了紅小兵組織。但是,紅小兵組織不接納我,把我們幾個拒之門外,理由是我們的父親是當權(quán)派,是造反派斗爭奪權(quán)的對象,雖然我爸爸當時是在佛山中級人民法院,不歸臺山縣管,但紅小兵組織認為他是更大的當權(quán)派。所以,我們這樣的小孩只能是逍遙派。</b></h3><h3><b> 然而,小孩子總是好奇好動的。我家住在天橋附近,是城市中最旺、人群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每天都有很多不同派別的紅衛(wèi)兵在天橋上散發(fā)傳單,看著紛紛揚揚如雪片般飄飛的傳單,街上的人爭相擁搶,真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景觀。我住的樓里有好多個小孩,我是老大,其他都比我小。我們常常跑上街去搶撿傳單,無論什么內(nèi)容,不管什么派別的傳單,統(tǒng)統(tǒng)照收,撿回來集中放在我家一個大抽屜里,塞滿了就拿出來,每個小孩各拿厚厚的一疊,當然是五花八門的內(nèi)容啦,我們再把這些傳單從天橋上散發(fā)下去,看著別人在下面拼命的搶,街上各人手里拿著搶到的且內(nèi)容不一的傳單在對罵,吵得臉紅脖子粗,我們在天橋上面樂得直跳,真是幼稚單純,好動又好玩的小孩子啊。</b><br></h3><h3></h3> <p class="ql-block"><b>  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我和我的同桌迎素同學被我媽媽拉去她們醫(yī)院的文藝宣傳隊到城市各處表演,在她們的節(jié)目中插入我們的歌唱或舞蹈等兒童節(jié)目,很受大家的喜愛。所以我們也就經(jīng)常興奮得引吭高歌,手舞足蹈。</b></p> <p class="ql-block"><b>  1968年,文化大革命的持續(xù)深入就再也不好玩了,辯論、武斗、絕食、靜坐、打人、捉人、抄家、批斗、游街,甚至殺人,到處喊打喊殺,批倒批臭,工廠停工,學校停課,交通癱瘓,全城戒嚴,一片腥風血雨,人心惶惶。那些頭戴高紙帽,胸掛大木牌,剃著陰陽頭,衣衫襤褸,步履蹣跚,神情凝重,打著赤腳,敲著破鑼,罵著自己的當權(quán)派和臭老九們經(jīng)常被造反派押著在市中心游街。北京路(原臺西路) 是游街的必經(jīng)之路,每當游街隊伍經(jīng)過我家樓下,我就帶著兩個弟弟趴在陽臺上仔細地往下看,我的心里砰砰亂跳,唯恐在某一天我的父母會突然出現(xiàn)在那個怪異的、可怕的游行隊伍中。而我,也在這個時候小學畢業(yè)了。</b></p> <p class="ql-block"><b>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各個領(lǐng)域都處于非正常狀態(tài),我無優(yōu)無慮的生活也逐漸變?yōu)榭酀蜔o奈。我爸爸由佛山中級法院去了地區(qū)五、七干校,媽媽由臺山人民醫(yī)院去了大隆洞五、七干校,我這個剛滿12歲的長女就成了家里的小家長,除了操心家務還兼顧弟弟們的教育。而且我們68屆的小學畢業(yè)生不能直接上中學而被滯留家里,怎么辦呢?對于好學的我是不會讓自己停下來的。于是,我到新華書店買來初中的教科書自學,并且約了我的好同學迎素一起學習珠算除法和一些有趣的讀物,我還給自己制定一個日常的工作、學習作息時間表,把它貼在我的書桌上方,用以鞭策和約束自己,其中包括家務、自學教科書、閱讀課外書、練書法、身體鍛煉和玩樂等。(這個方法一直用到我結(jié)婚,只是階段性地變換內(nèi)容和更改時間而已。)</b></p> <h3><b>  那一年里,原來就很喜歡閱讀的我更是到了瘋狂的地步,我已不滿足于醫(yī)院的圖書室,常常流連于新華書店和縣圖書館,還有別人家里的一些藏書。</b><br></h3> <p><b>  臺山實驗小學,這個知識的搖籃,給了我許許多多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那里,我灑下了無數(shù)的歡聲笑語,度過了我生命中最純真最美好的五年。我是一個非常平凡的女孩,沒有天分,沒有美貌,更沒有才能,在孩子堆里一點都不起眼,充其量也只是班上的一個小組長,少先隊的小隊長而已。由于我的善良誠實、天真活潑,所以人緣還蠻不錯,與同學們都很要好,甚至還有一些好朋友是比我大的學姐和比我小的學妹。</b></p> <h3><b>  感謝淳樸的母校,感謝辛勤的老師,感謝友善的同學,感謝親愛的家人,這一切,讓我擁有了一個幸福快樂又燦爛美麗的童年,我實在是個非常幸運的女孩。</b><br></h3><h3><b><br></b></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此文發(fā)表在美國僑刊</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臺山人在美國》</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七期 —— </b><b>散文天地</b></div></b></h1>

我們

老師

同學

媽媽

學姐

幼兒園

每天

小學

蠶蟲

放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