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年休假,在假期到來之際才臨時決定走山西,只因女兒向往歷史悠久的地方。都說千年歷史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看西安,五千年歷史看山西(也有說看河南),其他幾個地方都看過了,所以了,買張機票就出發(fā)山西吧!</p><p> </p> <p>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三大偉人堯舜禹都曾在此建都立業(yè),商代山西是政治文化中心。周代晉國由山西崛起,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從山西起兵,之后宋、元、明、清都在此設(shè)郡。這里不僅有著勤勞的人民、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而且有著壯麗的自然風(fēng)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人文積淀。</p><p> </p> <p>第一站:朝拜五臺山</p> <p> 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傳說為文殊菩薩的道場。說實話,沒來五臺山之前,我一直以為五臺山就是一座山的名字。然而,五臺山并非一座山,它是由五座山峰環(huán)抱整片區(qū)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而得名五臺山。</p> <p> 菩薩頂寺廟整體金碧輝煌,絢麗多彩,是歷代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行宮,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清朝之康熙、乾隆、嘉慶帝曾數(shù)次朝拜五臺山,住宿于菩薩頂。</p> <p> 據(jù)說這門框上雕刻有龍的房間就是當(dāng)年皇帝來五臺山朝拜住宿的地方。</p> <p> 菩薩頂大雄寶殿前廣場上分別由康熙、乾隆和嘉慶皇帝親自豎下了三塊巨大的石碑。</p> <p> 這塊嘉慶皇帝立的石碑 ,據(jù)說不應(yīng)該在他祖師爺康熙立的碑左前方,且不應(yīng)該比之先輩高了些許,屬于大不敬 ,所以文殊菩薩顯靈,為了懲罰他 ,在他所立的碑上踩了一個腳印。</p> <p>菩薩頂山門外水牌樓上的“靈峰勝境”,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臺圣境”,是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p> <p>康熙皇帝御筆親題“靈峰勝境”四個鎏金大字,閃爍有光。</p> <p>顯通寺是五臺山最早的寺院,是五臺山佛教文化的發(fā)源地和發(fā)展中心。它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廟之一!</p> <p>穿過一重重大殿,后面隨山勢而建的高臺之上便是銅殿和銅塔,由于表面鍍金,因此金光 燦燦,光彩奪目。銅殿外觀為重檐歇山頂,共分兩層,上層四周各有六面門扇,下層四周各有八面門扇,每面門扇的下端鑄有花卉、松柏、鳥獸等圖案,銅殿內(nèi)壁四面鑄滿小佛萬尊,中央臺上端坐一尊大佛,故稱“萬佛如來”。</p> <p> 五爺廟殿內(nèi)供奉的五爺是五臺山文殊菩薩的化身,所以這里是整個五臺山香火最旺盛的寺廟。在萬千善男信女們的心目中,它幾乎成了有求必應(yīng)的象征,上五臺山燒香的人大部分都是沖著五爺廟去的。</p> <p>到五臺山就是來修行的,兩頓素食,看圖不說話??</p> <p>第二站:仰望懸空寺</p> <p> 懸空寺位于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cè)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這座寺廟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是國內(nèi)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p> <p> 懸空寺更是歷代文人墨客向往之處,古代詩人形象的贊嘆:“飛閣丹崖上,白云幾度封,蜃樓疑海上,鳥到?jīng)]云中”。公元735年,詩仙李白游覽后,在巖壁上寫下了“壯觀”二個大字,但仍覺得不夠體現(xiàn)自己激動的心情,便在“壯”上多加了一點。明崇禎六年,徐霞客游歷到此,稱之為“天下巨觀”。</p> <p> 從谷底遠望,懸空寺就像一座精美絕倫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層層疊疊的樓閣,只有十幾根顫顫悠悠的細長木柱在下面支撐,而寺院上方的巖石微微向前傾斜,仿佛就要塌下似的,讓人無不膽戰(zhàn)心驚。真佩服當(dāng)年建造寺廟的設(shè)計師們,是怎樣在這樣的深山峽谷上修建了一座獨特的寺廟來的。 </p> <p>第三站:聆聽釋迦塔</p> <p> 應(yīng)縣木塔,全稱“忠佛宮寺釋迦塔”,位于縣城西北佛宮寺內(nèi)。釋迦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p> <p>站在塔下,風(fēng)吹過塔檐的鈴聲,仿佛在訴說千年之前的歷史!</p> <p>第四站:探訪云岡石窟</p> <p> 云岡石窟現(xiàn)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shù)寶庫。</p><p><br></p> <p>兮妹如愿以償,終于看完了中國四大石窟!</p> <p> 曇曜五窟:開鑿于公元460-465年,是云岡石窟的第一期工程。五個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來佛像,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p> <p> 云岡石窟的五窟與六窟為一組雙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其主像釋迦牟尼像以17米之高成為云岡數(shù)萬石佛的第一高度,堪稱云岡石窟的萬佛之冠,正如元代詩人王度所寫“聳峰危閣與天齊,俯瞰塵寰處處低”。</p><p> 相傳此佛是北魏孝文帝為其父親獻文帝拓跋弘所雕鑿,面相清秀,細眉高鼻,雙目深邃,嘴角上翹,慈藹可親。第六窟是專為其祖母馮太后所祈福雕鑿,這組雙窟創(chuàng)下了云岡兩個之最,即最宏大和最華麗。</p> <p> 由于窟內(nèi)不能拍照,我好不容易在網(wǎng)上找到這幅照片,雖然照片沒有拍出這尊菩薩真正精美神秘的真容,這尊菩薩的雕像讓我印象最深刻,走進窟內(nèi),抬眼望去,黑瑪瑙鑲嵌成菩薩的眼睛閃閃發(fā)亮,散發(fā)著慈悲為懷的智慧光芒,讓人心生安寧和敬畏!</p> <p> 窟的四壁滿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cè),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已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yōu)美。特別是六窟雕出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guī)模宏偉,雕飾富麗,它以壯麗的皇家風(fēng)范造像成就了佛教藝術(shù)的最高典范!</p> <p> 這是第18窟的主佛,對應(yīng)的就是歷史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形象。他執(zhí)政時期,曾開展過滅佛運動,殺僧人無數(shù)!一個與佛家有著不共戴天之仇的人,竟然也在此立地成了“佛”?他手撫胸口的手勢,據(jù)說是有后悔之意,說明佛量無邊??!</p> <p> 走過一個個精美絕倫的石刻雕像,我仿佛穿越千年的時空,令人產(chǎn)生無比虔誠敬畏的心情,讓我想到一句歌詞:“精美的石頭會唱歌”,不得不贊嘆和佩服古代的能工巧匠們用高超的技藝,精雕細琢的匠心,給冰冷和堅硬的石頭賦予了精美的外形和柔美的神態(tài),傳承了幾千年中華文化的精髓,這難道不是一種最美的歌唱嗎!</p> <p>第五站:走進喬家大院</p> <p> 喬家大院,喬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祁縣喬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nèi)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筑群體,設(shè)計精巧、工藝精細,體現(xiàn)了中國清代民居建筑的獨特風(fēng)格。</p> <p> 喬家大院被稱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顆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當(dāng)年張藝謀導(dǎo)演在這里拍攝了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后,讓喬家大院名揚三晉,譽滿海內(nèi)外。</p> <p>這是一輛用紫檀木做成的轎車,堪比現(xiàn)在的勞斯萊斯!</p> <p>喜慶的婚房!</p> <p>第六站:我在平遙古城等你。。。</p> <p> 走進平遙,如同走進了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這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曾是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也是晉商的發(fā)源地之一,同時也是我國第一家現(xiàn)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的誕生地。 平遙古城的街道呈十字形,鋪面沿街而建,結(jié)實高大,檐下繪有彩畫,房梁上刻有彩雕,古香古色,民居全是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整座古城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時期市井繁華的風(fēng)貌。</p> <p> 走在古城小鎮(zhèn)的路上,仿佛我們正在穿越三千年的歷史時空,觸摸著古老的城墻和古老的民居,讓我們?yōu)楣湃说闹腔鄱鄯?,頻頻駐足,流連忘返。</p> <p>我在平遙等你,任憑時光老去。。。。</p> <p>協(xié)同慶票號的地下金庫,讓人見識了什么是金山銀山!</p> <p>匯一張銀票,喜提“黃金”五十兩!</p> <p>第七站:山西博物院</p> <p> 山西博物院主館4層方正規(guī)矩,逐層向外斜挑,體現(xiàn)了古人“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審美取向,被賦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豐收喜悅,“鼎”象征安定吉祥。</p> <p>山西博物院的鎮(zhèn)院之寶、院徽-鳥尊,出土于第一代晉侯燮父墓中。整體造型為佇立回首的鳳鳥形,鳳尾下彎成一象首,與雙腿形成三點支撐。器蓋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為晉侯宗廟祭祀的禮器。</p> <p>這個發(fā)型我喜歡??</p> <p> 在日本侵華戰(zhàn)爭中,日本不僅侵略我國的領(lǐng)土主權(quán),殘害人民生命,還對中國古老文明和歷史文化進行了掠奪和摧殘,導(dǎo)致中國大量無比珍貴歷史文物被掠奪流失海外!</p> <p>第八站:山西煤炭博物館</p> <p>山西是全國產(chǎn)煤大省,有著全國唯一的4A級煤炭博物館!</p> <p>煤有13個品種,根據(jù)煤的不同類別、不同等級用于不同的用途。</p> <p>煤海探秘,體驗一下現(xiàn)代采煤技術(shù)!</p> <p> 此次山西之行,參觀的全部是人文景觀,這注定了是一次燒腦的旅行,它不像壯麗秀美的自然風(fēng)光會令人釋放無數(shù)的多巴胺而愉悅心靈;屬于北方飲食的山西特色面食也不是我的所愛,無法令我垂涎;每天早起晚歸,長途跋涉,“上車睡覺,下車看廟”,每到一處,都會讓大腦高速運轉(zhuǎn)去聆聽、回憶和重新嚼讀歷史,走完這一趟行程,仿佛經(jīng)歷了一場大考,耗盡了我的洪荒之力而精疲力竭。</p> <p> 然而,人們都說山西好風(fēng)光,山西有著超乎我們想象的頑強生長力,一處處歷史悠久的古建筑,彰顯了厚重的中國歷史文化,它的壯觀、它的魅力,仍足以讓人屏氣凝神,默默欣賞,在夕陽的余暉里,那一抹古城還有那一抹你的身影,永遠留在記憶里,令人回味咀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