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技術要點: 拍攝民俗。民俗文化是一個民族深層文化積淀的產(chǎn)物,是一個地區(qū)集居的民眾所創(chuàng)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拍攝民俗活動是對其人文思想的記錄和表達。記錄和研究更有人情味的民間生活,回歸最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h3> <h3> 一、"華夏筆都"文港鎮(zhèn)有1000多年的毛筆制作歷史,從原材料到包裝,以及遍布鎮(zhèn)上的毛筆作坊和各大快遞公司的門店,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毛筆產(chǎn)業(yè)鏈條。其毛筆交易市場一直保有逢農(nóng)歷尾數(shù)一、四、七的日子便趕集的傳統(tǒng),集市當天,各家各戶都將自家的產(chǎn)品集中到這里交易,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也都云集于此。6月21日星期天,攝影學習小組起了個大早,從南昌驅車40多分鐘來到了文港毛筆交易集市。</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進一個復雜的拍攝場景,一時間覺得無從下手,那么首先是學習觀察,在不斷地觀察中可以先嘗試在場景內(nèi)尋找"對比元素"或者你覺得有趣的人來拍攝。</font></h3> <h3> 盡量靠近你的拍攝對象,"如果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的不夠近。"只要善意的親近你的拍攝對象,會讓你收獲更多。</h3> <h3> 拍人物關系。在拍攝人與環(huán)境關系的同時,要注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觀察環(huán)境、被拍攝者之間的關系與互動。</h3> <h3> 善于利用光影,嘗試用不同的角度拍攝。</h3> <h3> 練習瞬間捕捉的技巧。瞬間是轉瞬即逝的,應提前在家里練習好相機的功能。如果剛好有人從身邊走過,你卻沒能設定好光圈快門感光度,沒拍到就沒有了,進入一個環(huán)境,要立刻知道如何設定好參數(shù)。人文攝影"對上焦"很重要,安全快門可設定在1/80s以上。</h3> <h3> 二、李渡鎮(zhèn)是江西古鎮(zhèn),江南糧倉。大名鼎鼎的李渡酒廠擁有元、明、清酒窖中的窖泥和酒糟,使用這些古老的窖泥培育的酒窖和傳統(tǒng)的釀造方法生產(chǎn)的李渡高梁,擁有獨特的酒風味和高品質。傳說大文豪王安石、歐陽修等每過李渡必豪飲一番,享有"聞香下馬,知味攏船"的千古美譽。</h3> <h3><font color="#010101"> 李渡酒廠因擁有元代燒酒作坊遺址,打造出沉浸式體驗文化,廣迎五湖四海的嘉賓走進老廠參觀其依托古窖,用古法制酒的過程。釀造車間呈現(xiàn)的畫面如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font></h3> <h3> 釀酒工人們正在進行原料蒸煮</h3> <h3> 民俗攝影要求真實清晰,影調(diào)力求豐富而層次分明。普通勞動者身上充滿了戲劇性,普通人在某個瞬間會是一名最優(yōu)秀的演員,那個時刻,他們彰顯了勞動的尊嚴和對工廠的樂觀信心,那個時刻他們就是最美的。這些普通勞動者在講述自己的故事,足以讓我們感動。拍攝普通人,普通人就是所有人。</h3> <h3><font color="#010101">一杯消盡兩眉愁</font></h3> <h3> 三、安義古村由京臺村、羅田村、水南村三個古村群落組成。羅田村大多房屋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筑古樸而精巧,有一棵唐代傳下來的樟樹。水南村有個黃氏宗祠,前后兩進院落。京臺村有個古戲臺,是傳統(tǒng)榫卯結構,雕梁畫棟,基座在靠近觀眾外側有三個圓形花窗,巧妙地設計了擴音系統(tǒng)。</h3> <h3>唐代黃樟生機盎然</h3> <h3>黃氏祠堂書寫"忠信孝悌"</h3> <h3>墨莊的"養(yǎng)拙齋"(藏書室)、"守誠齋"(練習室),散發(fā)著濃郁的書香氣息</h3> <h3><font color="#010101">古戲臺</font></h3> <h3>"壽康"方井泉水甘冽</h3> <h3> 三座古村落成鼎足之勢,村間有長壽大道、祈福古道和豐祿大道相互連通。</h3> <h3><font color="#010101"> ''前街綢緞布匹,后街倉庫棧房,上街頭油鹽百貨,下街頭煙酒磨房,橫街茶館飯莊,街上糧油豬行。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羅田村的歌謠唱頌著當年店鋪林立、商賈云集的繁榮。</font></h3> <h3> 時間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事物的本質,我們欣賞古樹暗沉的顏色,麻石板路被磨損后的凸凹不平,感受千年時光的印記和古老的魅力。</h3> <h3> 擁有古村,意味著擁有根基。但是,把古村的房屋打造得外觀上看起來浪漫,人們卻不愿意真的生活在其中。"高科技,低生活",人們應該如何保留住歷史的東西,應該真正去思考適于居住的特質有哪些,生活的質量來源于何處。</h3> <h3> 對"古村、故鄉(xiāng)、民俗"的考究,更多是一種人對歸屬感的主動尋求,人們總是要回憶過去的生活,回憶生活該以怎樣的方式繼續(xù)。因為期待太高,尋求故鄉(xiāng)也可能產(chǎn)生悲傷的效果。那些我們民族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歲月,一定會以經(jīng)驗的形式,在我們靈魂深處留下印記。</h3> <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3><b>花絮</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