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6月12日,自駕大垴天路。</p><p> 大垴路東起車佛溝,西至大垴北洼村,全長十三公里,有效路面寬六點五米,呈十六個“之”字形,從山間盤繞直到山頂。共計投入資金和以工代賬糧棉布折合人民幣二十二萬二千元,投工十六萬五千個,開炸堅石二十六萬二千立方米。</p> <p> 大垴天路,俗稱林州最美山路,這條崎嶇的山道也是攝影人的青睞。都說這是最險、最美的路,他們形象地稱這里的路為“九盤十八路。</p><p>這是一條通過全村人4年的努力,整整挖了48萬土石方,用鐵鍬和鋤頭開辟了一條及其陡峭的山路。</p><p>這條奇險秀美的天路蜿蜒一直到大垴村,這里古稱九連山,四面均為懸崖峭壁。一邊是緊貼山體,一邊是懸崖。</p> <p> 大垴村也是自駕、摩托車、騎友最愛的路線。</p><p> 今天我們向大垴村出發(fā)。</p> <p> 進山路景,在森林里穿行,原始的鄉(xiāng)野氣息。</p> <p> 山間云霧繚繞,如同仙境。</p><p> 路邊野杏金黃,還有山核桃、梨子,我們停車準備摘果,可惜夠不到,只能遠觀。</p> <p> 野杏金黃,酸澀,難以下咽。</p> <p> 拍美景。</p> <p> 盤山公路陡峭,路面很窄,僅夠一車通行,偶爾有錯車的空間,錯車是非常困難和危險的。</p><p> 一邊是崇山峻嶺,一邊是懸崖峭壁,路邊有的用石頭壘了邊,有的啥也沒壘,萬丈懸崖的山路,看的頭發(fā)暈,小腿打顫。</p><p> 老司機才敢開車,我只敢坐車。</p> <p> 我忙著拍美景,領(lǐng)隊和隊友們上車后一溜煙開車跑了,任我大聲呼喊也沒停下,一會兒就不見蹤影。</p><p> 天哪,你們想把我丟在大山里喂狼嗎?</p><p> 上了后車追趕,追上后,看見領(lǐng)隊也停車了,終于發(fā)現(xiàn)把我丟了。</p><p> 要是獨自丟在大山里絕對是走不出來了。</p> <p> 上山途中,路遇山民問路。</p><p> 山中能遇到個人都是幸福的事。。</p> <p> 細雨蒙蒙,雨霧繚繞,看不見景色,汽車緩慢上山。</p> <p> 團員的車胎沒氣了,換胎。</p><p> 換胎成了歡樂插曲,車主高興歡唱,太喜慶了,大家樂的大笑。</p><p> </p> <p>留個紀念,有意思。</p> <p>路邊的野花不能采。</p> <p>看他高興的。</p> <p> 安徽自駕游的徐總和隨團導游大美妞 。</p><p> 一路辛苦駕駛,細心導游,完成了愉快的行程。</p><p> 謝謝兩位。</p><p><br></p> <p> 詢問山民—云中客棧在哪里?</p> <p>山路彎彎,崎嶇陡峭。</p> <p>到達云中客棧。</p> <p>這是大隊書記家辦的云中客棧。</p> <p> 云頂老宅。</p> <p> 高山關(guān)帝廟,濃濃的中國風。</p> <p> 關(guān)帝廟大門。</p> <p>門神貼起來,大鬼小鬼進不來。</p> <p>高山樹花,開的熱烈。</p> <p>石頭、泥巴老宅,滄桑的感覺,已經(jīng)廢棄不住人了。</p><p><br></p> <p> 石頭老屋和石碾。</p> <p>石碾,古老的農(nóng)具,只有在大山里才能看見。</p> <p> 老宅女主人,大隊書記的老伴,云中客棧女主人。</p> <p>山花和老宅。</p> <p>濃霧鎖山</p> <p>團友們登山。</p> <p> 隊友在山上尋的石豬兩個,是愛情??豬組合,惟妙惟肖,隊友如獲至寶,開心極了。</p> <p>山花爛漫。</p> <p> 下山回到客棧,女主人已經(jīng)做好飯了。</p> <p>河南亂燉。</p><p><br></p> <p>大垴村支書家吃燴菜,燴菜是河南特色土菜,所有的菜放在一鍋里燴熟,有肉、土豆、豆腐、粉絲、辣椒、包菜、豆角、蒜薹。</p><p>味道不錯,好吃,吃了兩碗,壓驚壯膽。</p> <p>吃的津津有味。</p> <p>自駕大垴天路,到達云中客棧,吃地道河南農(nóng)家大鍋一鍋煮燴菜。</p><p> 一排蹲好,大碗吃飯,只有村干部才能這樣吃飯嗷。</p><p> 香不香?噴噴香![呲牙]</p> <p>第一、第二是大隊書記和大隊長,后面是婦女主任。[呲牙]</p><p>大隊會計蹲的遠,不敢和書記平起平坐。</p> <p> 客棧女主人的婆婆,92歲了,身體很硬朗,大山里養(yǎng)人啊。</p> <p> 山頂遠眺大垴村。</p><p> 弄不明白為什么有人住在這么遙遠的高山里,祖先是躲避戰(zhàn)亂?亦或私奔?</p> <p> 大垴村是林州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也是最后一個通電、通訊最晚的村落。</p><p> 遠眺大垴村,網(wǎng)上查找了大垴村圖片。</p> <p> 云中山路</p> <p>登高俯瞰盤山公路。</p> <p>下山之路。</p> <p>驚險之路。</p> <p> 團友們合影,留下難忘回憶。</p> <p> 壯觀、危險的大垴山路,再看一眼。</p><p> 驚險的自駕之路。</p> <p>西北浮云卷暮秋,太行南麓照封丘。</p><p>橫峰側(cè)嶺知多少,行到燕山翠未休。</p> <p> “巍巍八百里太行,自北而南貫穿于中國大地的腹心,上接燕山,下銜秦嶺,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地理分界,也是中國第三階梯向第二階梯的天然一躍。被歷史地理學家稱為“天下之脊”?</p><p> 太行山的精神—愚公移山、艱苦奮斗精神!</p><p> 自駕四天,欣賞太行山美景,太行山精神永遠傳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