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一般而言,快門速度低于1/30秒的攝影稱之為慢門攝影。慢速快門能極大地增強鳥類照片的動感,故為許多攝鳥愛好者所采用。不久前,在與一位攝影達人的交流中,他力主慢門攝鳥,并為我提供了兩把鈅匙:一,小光圈十低感光度十慢門;二,追隨拍攝十搖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四月二十七日我來到像山白鷺基地試拍,實踐的結(jié)果讓我非常失望。追隨十搖晃,談何容易!一天下來,拍攝了數(shù)千張照片,一類片幾乎沒有,二、三類片也少得可憐!為了總結(jié)經(jīng)驗,現(xiàn)將存留的數(shù)十張照片,制作成美篇,請老師朋友們指教斧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備注:本美篇照片中標注的數(shù)字:第一個數(shù)字是快門速度的倒數(shù),單位為秒;第二個數(shù)字是光圈值;第三個數(shù)字是感光度,沒有標注第三個數(shù)字的,感光度為100。</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一,以下五張照片的快門速度都高于1/100秒。從中可以看出,晴好天氣,這個快門速度拍攝的鳥照,大多數(shù)的清析度是可以接受的,但羽翼虛化不夠,動感不強烈。假如拍攝的目的是追求白鷺頭部及羽翼的更高度清析,快門速度最好設(shè)置在1/200秒以上;假如既要追求白鷺的較高清析度,又要追求一定的動感表現(xiàn),那么用1/100秒左右的快門速度應(yīng)該是合適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二,所謂慢門也是相對的,跟據(jù)拍攝對象的不同,目標要求的不同,對慢速快門的要求差異很大。拍攝星光、霧化海水等需要30秒及以上的超長時間曝光,而對小白鷺的拍攝來說,我覺得1/100秒以下都可稱之為慢門拍攝。下面25張照片快門速度大多慢于1/100秒,大多數(shù)照片都表現(xiàn)出了較好的動感,但強烈程度差異很大。這說明,決定照片中白鷺的動感程度,不僅僅是快門速度,而與小白鷺飛行的速度、飛行的方向、及攝距的遠近,都有直接的關(guān)系。所以想要拍出一張動感強烈的照片,這些方面都應(yīng)該加以考慮。</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面這張照片中小白鷺的左翅模糊程度尚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下面兩張照片的快門速度都是1/125,但由于白鷺是由左向右飛行的,角速度與線速度都比較快,故白鷺羽翼模糊較好。</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面這張照片的快門速度是1/125秒,而且感光度達250,應(yīng)該有相當好的清析度,但這張照片把白鷺羽翼不僅拍成了羽絲狀,而且拍成了透明狀。好在白鷺的嘴喙及叨著的小樹枝隱約可見,屬于殘次品吧。產(chǎn)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跑焦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下面這張照片的快門速度是1/15秒,可以說是超慢門了,照片應(yīng)該非常模糊,但卻有較高的清析度,主要原因是小白鷺的飛行方向是朝我而來,角速度與線速度幾乎都為零,就與拍攝靜物差不多,故而清析度較高。</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面這張照片白鷺左翅羽翼變成了薄霧狀,可惜背景太雜亂。</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面這張照片中的小白鷺姿勢形態(tài)好,頭部及叨著的小樹枝非常清析,可惜兩翅羽翼虛化不夠到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面這張照片中小白鷺的羽翼變成了難得的絨狀,可惜頭部的清析度低了點。</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下面這張照片我認為是拍得比較好的一張照片。一是1/45秒的慢速快門速度,使得兩翅羽翼模糊冾到好處,產(chǎn)生了較好的動感;二是對焦比較準確,保證了頭部的清析度。</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三,下面14張照片是用,慢門十追焦十搖晃的方法拍攝的。由于白鷺的個體小,速度快,追焦難度大,成功率很低。但用慢門追隨法拍攝小白鷺的照片,因為能虛化背景,動感都非常強烈,所以很多攝鳥愛好者都樂此不疲。</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下面這張照片小白鷺頭部的清析度尚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面這張照片是使用后健對焦、向右下追隨,由于使用了1/30秒的低速快門,背景虛化尚可,小白鷺有如從高山上俯沖下來,勢不可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下面這張照片中小白鷺嘴里叨的小樹枝由園形拉成了薄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下面這張照片是使用后健對焦、向右上追隨,也是使用了1/30秒的低速快門,背景虛化,小白鷺逆勢而上,似有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下面這張照片中,小白鷺清析度尚可,背景虛化尚可,動感較強。</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下面四張照片由于背景的虛化,小白鷺拍成了戰(zhàn)斗機狀,其動感便顯現(xiàn)了出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面這張照片的敗筆有二:一是背景太干凈,顯現(xiàn)不出追隨拍攝的虛化程度;二是小白鷺頭部清析度太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四,下面七張照片是在夕陽西下,光線變暗的條件下,使用1/15秒的極低快門速度十最小光圈22十最低感光度100的設(shè)置,對著天空中快速飛翔的小白鷺拍攝的,目的是想拍出小白鷺飛行的拖影效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下面是存放在三門峽水庫檔案館中的兩張極寶貴照片。是攝影大師用慢門追拍水庫中的天鵝的拖影繪成的畫面,又稱天鵝繪影。據(jù)說成功率不到萬分之一。據(jù)介紹:拍攝這種照片,除了慢門兩秒十追焦拍攝以外,必須是白色的鳥類加深色的背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五,下面四張照片是多重曝光的照片。其實當時對焦的是一只小白鷺,通過相機中多重曝光的設(shè)置,使多張曝光的照片疊加成一張照片。這種攝影方法在技術(shù)上沒有太大難度,但對畫面的前期設(shè)計,是需要經(jīng)驗及美學基礎(chǔ)的,在這方面我還屬于門外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六,下面四張是夕陽下的小白鷺照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面這張是三重曝光照片。為了減少噪點,我用了350較低的感光度,而用了1/8000秒的極高速快門,才把黑云中的小白鷺的影子拍了出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