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對哈瓦那的最初記憶,源自六十年代在小學音樂課上學的一首歌,歌名就叫《美麗的哈瓦那》?!懊利惖墓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陽光照新屋,門前開紅花…”。這首歌曲旋律優(yōu)美,歌詞貼切,成為我們這代人少年時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歌曲。</p><p><br></p><p>這個與美國近在咫尺的國度,曾因美國的制裁與封鎖閉關鎖國半個多世紀,成了偏安一隅的港灣?,F(xiàn)在隨著冰釋的古美關系重現(xiàn)活力,對外國游客敞開了懷抱,可以去古巴旅游了??僧斈昴莻€會唱“美麗哈瓦那”的懵懂少年早已過了花甲之年直奔古稀了,那就以近古稀之軀去哈瓦那走走吧。</p><p><br></p> <p><br></p><p>2019年5月20日,古巴當?shù)貢r間下午四點,當我們乘坐的墨西哥廉航的飛機在乘客熱烈的掌聲中緩緩降落時,當我的雙腳穩(wěn)穩(wěn)踏上古巴的土地時,想到就要游覽這座半個世紀前就知曉的城市,心情難免有些許激動。</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頭上有陽光灑下,這是哈瓦那的藍天;臉龐有微風吹過,這是加勒比海的氣息。</span>走出何塞馬蒂機場T3航站樓時,回望這座知名城市的機場,藍天白云下,小小的航站樓如同鳥兒張開兩翼,要擁抱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p><p><br></p> <p><br></p><p>出機場先找到了兌換貨幣的地方,在航站樓外面,出門右拐,紅色的小房子就是。門口有警察把守,游客要在房子外面排隊,出來一個進去一個。如果是夫妻兩個人,只能一個人進去兌換,另一個人在外面等候。來之前就聽說如果用美元兌換古巴比索,要收取百分之十的手續(xù)費,用加元或歐元就不收手續(xù)費。被美國制裁了半個世紀的古巴,是不是用這種方式報復呢?答案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的是:<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目前古巴是不允許美國人來自由行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span></p> <p><br></p><p>我們用事先準備好的500歐元,換了538元的古巴紅比索,沒有手續(xù)費。</p><p><br></p><p>現(xiàn)在古巴的貨幣分為兩種:我們兌換的叫紅比索(CUC),供外國人使用;還有一種古巴人自己使用的白比索(CUP)。CUC兌換美元的比價是1:1;而CUC和CUP的比價大約是1:25。看來,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是古巴開放、搞活經(jīng)濟的一個重要來源。</p><p><br></p> <p><br></p><p>機場外面停著各種顏色的老爺車在等客人。我們走到一輛藍色的老爺車旁邊打聽去民宿的價格,司機要價30,我們講到25他就痛快地答應了,還高興地幫我們把行李放到后備箱。</p><p><br></p> <p><br></p><p>我們預訂的民宿在距離國會大廈不遠的華人街上,這里是哈瓦那的市中心。從機場到民宿半個多小時的車程,一路上司機很熱情地向我們說著什么,可惜我們一句西班牙語都沒聽懂,只能傻乎乎的點頭微笑。</p><p><br></p> <p><br></p><p>整個哈瓦那城區(qū)由舊城和新城組成,一條著名的普拉多大道將新舊兩個城區(qū)緊緊地連接起來。舊城至今保留著許多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這里也是總統(tǒng)府和哈瓦那全部歷史景點所在地,舊城就像是一座建筑藝術的寶庫,擁有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筑。1982年哈瓦那舊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新城與舊城遙相呼應,高樓林立的新式建筑和古老的歐式建筑相互融為一體,讓哈瓦那這座城市充滿了現(xiàn)代氣息和歷史的滄桑感。</p><p><br></p> <p><br></p><p>我們的游覽是從國會大廈開始的。從民宿步行到國會大廈,也就十幾分鐘的路程。古巴國會大廈效仿美國國會大廈而建,外形有點像。如今這里已成了博物館,我們去時正好趕上維修,博物館不開,錯過了一次參觀的機會。</p><p><br></p> <p><br></p><p>從國會大廈往海濱走,就來到了哈瓦那大教堂廣場,這是哈瓦那古城里最年輕的廣場。廣場上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哈瓦那大教堂,這是一幢巴洛克風格的建筑。清晨是參觀這里最好的時間,也可以把這里作為游覽哈瓦拉老城區(qū)的起點。 </p><p><br></p><p>哈瓦那大教堂的學名是圣克里斯托瓦爾大教堂,始建于1748年,是古巴最大的教堂。該教堂是為紀念哥倫布而建,里面曾經(jīng)存放過哥倫布的骸骨。 大教堂猛一看,是一個中規(guī)中矩的教堂,與歐洲的多數(shù)教堂在設計理念上基本一致。但仔細看,兩邊的鐘樓不對稱:一寬一窄。哈瓦那大教堂是整個哈瓦那老城里最令人注目的建筑,古樸的外觀既展現(xiàn)出歷史的滄桑感,又盡顯整座建筑的精致與壯觀。</p><p><br></p><p><br></p> <p><br></p><p>四大廣場之一的老廣場,也叫歲月廣場。廣場中央是一座噴泉,廣場上有一座花瓣形的雕塑以及一個人騎著公雞的雕塑。公雞在古巴是吉祥物,至于騎在公雞上的人是誰?為什么還扛著叉子?我至今沒有找到答案。廣場四周的建筑是巴洛克式建筑風格。這里聚集了哈瓦那很多不錯的餐廳,到了午后,不少店家都會在門口支起遮陽傘擺上桌椅,游客們在此吃飯喝酒聊天。廣場旁邊有一個咖啡博物館,古巴的黑咖啡豆又便宜又好喝,建議可以買點帶回來。</p><p><br></p> <p><br></p><p>武器廣場建于1519年,是哈瓦那老城的第一個廣場,在16世紀的時候曾經(jīng)是哈瓦那的市中心。武器廣場上有一座白色的塑像,這是古巴1868年至1878年第一次獨立戰(zhàn)爭時期的領袖、古巴共和國的國父塞斯佩德斯的塑像。所以,武器廣場也被稱作塞斯佩德斯廣場。武器廣場上最重要的建筑是建于1780年的上尉宮,曾經(jīng)是西班牙殖民者的總督府,這個總督是個上尉。古巴獨立后,上尉宮又作過總統(tǒng)府、市政廳,如今則是哈瓦那歷史博物館。</p><p><br></p> <p><br></p><p>圣弗朗西斯科廣場,面朝哈瓦那港口而建,坐落于老城最靠近海岸的地方,因廣場上的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而得名。廣場上石頭鋪路,四周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還有一個商品交易中心。這里商業(yè)繁榮,游客很多。</p><p><br></p> <p><br></p><p>圣弗朗西斯廣場上的這尊銅質雕像,據(jù)說摸摸老人的胡子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所以這尊雕像的胡須被游客摸的锃亮。</p><p><br></p> <p><br></p><p>哈瓦那老城區(qū)的四大廣場,距離都不遠,步行游覽半天時間就夠了。讓我感到驚奇的是:<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作為美洲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紅色政權,能把殖民地時期的建筑原汁原味的保存下來,實屬難能可貴!這也是哈瓦那老城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原因吧。</span></p><p><br></p><p>在哈瓦那整整三天的時間里,我們或步行穿梭于舊城的大街小巷;或乘坐旅游觀光大巴往返于老城與新城之間;或租輛拉風的老爺車在濱海大道兜風…</p><p><br></p> <p><br></p><p>旅游觀光大巴,始點和終點都在國會大廈門前的普拉多大道旁,每位十元,可以隨意上下,多次乘坐。行駛路線是從老城出發(fā),沿著海濱大道慢慢前行,途經(jīng)哈瓦那大學、新城區(qū)等停靠點,直到革命廣場下車游覽。</p><p><br></p> <p><br></p><p>革命廣場既是觀光大巴的終點,也是往回返的起點,車票一天之內都有效。你可以在廣場周圍隨意游覽,沒有時間限制,什么時候坐車返回都行。</p><p><br></p><p>革命廣場是哈瓦那最大的廣場,也是世界最大的廣場之一,其面積達 72000 平方米。革命廣場之于古巴如同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之于中國一樣,是許多政治活動的舉辦地,也是古巴領導人及其他政治人物在古巴經(jīng)常發(fā)表講話的地方。</p><p><br></p><p>廣場中央高109米的何塞馬蒂紀念碑高高聳立,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分外壯觀。何塞馬蒂是古巴詩人,民族英雄,也是著名的思想家。他從15歲起就參加反抗西班牙殖民統(tǒng)治的革命活動,42歲便犧牲在獨立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上,他短暫的一生完全獻給了爭取祖國獨立和拉美自由的事業(yè)?,F(xiàn)在的哈瓦那機場就是以何塞馬蒂的名字命名的,可見他在古巴人民心目中的地位。</p><p><br></p> <p><br></p><p>紀念碑對面左側內政部的樓上是切·格瓦拉的頭像,頭像下方用西班牙語寫著:“永遠向勝利前進”。</p><p><br></p><p>切·格瓦拉,1928年生于阿根廷,是阿根廷馬克思主義革命家、醫(yī)師、作家、游擊隊隊長、軍事理論家、國際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切·格瓦拉是古巴共產(chǎn)黨、古巴共和國和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古巴革命勝利后他突然辭去了一切領導職務,只身投身到非洲南美國家的獨立游擊戰(zhàn)中,直至最后被槍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留下的是最純粹的希望的種子,給我最珍愛的人們,我要把你賦予我的信念,傳播到新的戰(zhàn)線。</span>” 切·格瓦拉語錄。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guī)е鹁春透屑ぶ椋谶@位40年前倒下的獨一無二的戰(zhàn)士面前,低下我的頭。</span>” ---卡斯特羅。</p><p><br></p><p>我們在古巴哈瓦那和巴拉德羅的紀念品市場到處可以看到格瓦拉的頭像,可見這位斗士在古巴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p><p><br></p> <p><br></p><p>紀念碑對面右側電信部的大樓上是古巴革命領袖之一卡米洛·西恩富戈斯的頭像,下方也用西班牙文寫著:干得好!菲德爾。</p><p><br></p><p>充滿歷史滄桑的古巴大地,在兩位革命家的注視下已然走向勝利,越來越好。</p><p><br></p> <p><br></p><p>紀念碑后面的這棟樓是古巴前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辦公的地方。</p><p><br></p> <p><br></p><p>高大的紀念碑里邊是何塞馬蒂紀念館,從一樓坐電梯可以直接到紀念碑的最頂端,站在哈瓦那的最高點,俯瞰整個革命廣場乃至哈瓦那的城市風光。這個電梯是要買門票的,這也是我在古巴游覽唯一需要買門票的地方。</p><p><br></p> <p><br></p><p>當我站在革命廣場高達一百多米的瞭望塔上俯瞰整個城市風光的時候,我看到新城區(qū)寬闊整潔的道路,鱗次節(jié)比的高樓大廈和百廢待興的繁忙景象,還有遠處加勒比海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從舊城到新城,幾十分鐘的車程,而于我仿佛穿越了半個世紀的時光。改革開放與經(jīng)濟發(fā)展給古巴帶來了很大變化,隨著古美關系的破冰,必將要給這個閉關鎖國半個世紀的加勒比島國帶來前所未有的劇變。</span></p><p><br></p> <p><br></p><p>古巴的老爺車,是哈瓦那街頭一處靚麗的風景線,特別是《速度與激情8》在哈瓦那海濱大道取景之后,有越來越多的古巴人找來老爺車進行改裝、刷上漂亮的顏色,然后上路載客觀光。雖然發(fā)動機轟轟作響,有的車還冒著白煙,但這絲毫不影響游客乘坐的熱情。能夠在古巴坐一次老爺車兜風,應該是來旅行游客的一個重要行程吧。</p><p><br></p><p>我們花了40比索,大約兩個小時的時間,從國會大廈出發(fā),沿著海濱大道兜風,路線和觀光巴士差不多。粉色拉風的老爺車轟鳴著呼嘯而過,帶著加勒比海的氣息,帶著古巴人的熱情,把你從舊城拉到新城。有的景點司機會主動停下來,讓你參觀,幫你拍照。</p><p><br></p> <p><br></p><p>哈瓦那大學建成于1721年,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它是古巴最古老、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大學,也是拉丁美洲地區(qū)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自1964年起,哈瓦那大學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不少西班牙語及其它專業(yè)留學生。</p><p><br></p> <p><br></p><p>哈瓦那大學教學樓門口的阿瑪·瑪?shù)聽柕裣?。阿瑪·瑪?shù)聽柕裣瘢ɡ∥模篈lma Mater,直譯“有營養(yǎng)的母親”)起源于古羅馬指稱母親之神,后在中世紀代表基督教的圣母瑪利亞,在現(xiàn)代歐洲語言中是學術、大學的同義詞。阿瑪·瑪?shù)聽柷嚆~雕像是由藝術家馬里奧·科貝爾于1919年建成。雕塑的臉部是以學校解析數(shù)學教授何塞·拉蒙·比亞龍·伊·桑切斯16歲的女兒恰那·比亞龍為原型。</p><p><br></p> <p><br></p><p>哈瓦那大學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可以免費參觀。其實在哈瓦那,<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除了乘坐觀光車和紀念碑登頂要買票之外,好像沒有花過門票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r></p><p>哈瓦那大學附近有一個拿破侖博物館,展出的都是胡里奧·洛博的私人收藏品,胡里奧·洛博是拿破侖所有東西的收藏家。游客可以免費進去參觀,參觀時有工作人員在旁邊看著,里邊不允許拍照。</p><p><br></p> <p><br></p><p>有一位老人,在古巴家喻戶曉,甚至在全世界也大有名氣。古巴的雪茄、古巴的酒、哈瓦那的景點、哈瓦那的酒店、好像古巴的一切都與這位老人有關系。來到哈瓦那,不去他曾經(jīng)去的五分錢小酒館坐坐;不去他曾經(jīng)下榻的酒店看看;不喝一杯莫吉托;不買幾根雪茄;就好像沒有來過古巴。<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這位老人就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名著《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r></p><p>五分錢小酒館坐落在哈瓦那大教堂廣場不遠的一條小巷子里,上午十點才開業(yè)。九點多點,慕名而來,追尋海明威足跡的各國游客就等候在小酒館的外面。頭頂上藍邊黃底的牌子上寫著幾個西班牙文,門口有一位頭戴草帽,穿一身白衣服的古巴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走過去攀談幾句,方知老人是個老革命,和卡斯特羅合過影。老人興致勃勃地把合影拿給我們看,我們豎起大拇指的同時,也和老人一起拍了張合影留作紀念。</p><p><br></p> <p><br></p><p>小酒館外邊的一面墻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好幾種語言的簽名或留言,其中還有中文的“社會主義好”幾個字。</p><p><br></p> <p><br></p><p>上午十點整,店員打開了小酒館的鐵閘門,人們蜂擁而至,剛開業(yè)里面就擠滿了各國游客,外面還有排隊等候的。</p><p><br></p> <p><br></p><p>酒館的墻上掛滿了名人的合影照,最顯眼的是海明威與卡斯特羅的合影,吧臺上還擺放著海明威親筆題寫的西班牙文,大意是:我的莫吉托在五分錢小酒館,我的達伊吉里在小佛羅里達。</p><p><br></p> <p><br></p><p>我們第二個進去,還撈到一個座位。5比索一杯的朗姆酒要了兩杯,喝完后馬上把位置讓給別的游客。</p><p><br></p> <p><br></p><p>音樂聲在小酒館里響起來,剛才的白衣老人和幾個樂隊成員一起走進小酒館,狹窄的空間里人們一起唱歌跳舞,游客瞬間被感染,店內店外一片歡樂的氛圍。</p><p><br></p> <p><br></p><p>這幢粉色建筑就是海明威在哈瓦那入住的“兩個世界”酒店,酒店大堂里掛滿了與海明威相關的照片。1932年到1939年,海明威經(jīng)常住在這里的511房間,他在這里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學作品。</p><p><br></p> <p><br></p><p>走在老城區(qū)的大街小巷,特別是靠近國會大廈的地方,能夠看到有的樓房年久失修,顯得破破爛爛,與國會大廈形成鮮明的對比。有些雖然經(jīng)過粉刷,但是歲月的斑駁仍在這些建筑上留下了印記。<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這些有著好幾百年歷史的建筑,見證了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曾經(jīng)的滄桑,也說明古巴經(jīng)濟的現(xiàn)狀。改革開放是漫長的事,古巴尚未擺脫貧困和低效</span>。比如網(wǎng)絡,在古巴買上網(wǎng)卡需要排隊,上網(wǎng)需要到固定地點反復嘗試,而且網(wǎng)速還非常慢,我們在古巴自由行的日子里,基本處于失聯(lián)狀態(tài)。買日用品需要等國營商店開門,排大隊購買且品種非常有限。</p><p><br></p> <p><br></p><p>處于經(jīng)濟復蘇中的哈瓦那百廢待興,現(xiàn)在新城區(qū)就新建了好多高樓大廈,有的大酒店非常漂亮。比如靠近哈瓦那大學附近有一家網(wǎng)紅餐廳,我們去吃過兩頓飯,里面裝飾考究,菜品味道也很不錯。</p><p><br></p> <p><br></p><p>自由行的好處就是不用一個接一個的趕景點,也不用起早貪黑,喜歡的地方可以深度游,不喜歡的景點可以不去。我們穿梭于哈瓦那的大街小巷,住在普通百姓家里,看到了古巴老百姓真實的日常生活。比如小學校門口,也有去接孩子的家長;菜市場有賣各種蔬菜和水果;國營商店的貨架上空空如也,古巴的物資還很匱乏;老百姓排隊拿著小本本購買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早晨的海邊有來釣魚的當?shù)厝?;老城的街道上常看到叼著雪茄,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古巴大媽;還有的樓房上綁了好多大公雞…</p><p><br></p> <p><br></p><p>民宿是兩個多月前在“愛彼迎”網(wǎng)上預定的,價格還可以,每晚合人民幣二百多一點。哈瓦那酒店很少,價格又貴,大多數(shù)都是民宿,很有古巴風格,就是比較破舊一點。之所以選擇民宿,一是在某程網(wǎng)上幾乎看不到古巴的住宿酒店,二是想看看古巴老百姓真實的日常生活,看看這個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同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古巴現(xiàn)狀如何?</p><p><br></p><p>說心里話:民宿條件很一般,連空調都沒有,只有一臺電風扇。衛(wèi)生間很小,廚房也不大還挺亂,窗外狹窄的樓與樓之間掛著鄰居洗的各色衣物。早上打開門,能看見鄰里之間家長里短;走到樓下,能看到一群古巴小朋友說笑玩耍,彈玻璃球。當時我就在想,這不正是我們國家,五六十年代的我們,孩提時代生活的真實寫照嗎?</p><p><br></p> <p><br></p><p>民宿老板是古巴當?shù)厝?,看樣兒有五十多歲,長的有點胖,待人和藹可親。在后來的閑聊中,他告訴我們他已經(jīng)當爺爺了,孫子三歲了,兒子一家住在另外的地方,他一個人在這里打理民宿。事實上他只有這一個房間出租,他自己就住在我們隔壁一個小小的只能放一張單人床的小屋里,衛(wèi)生間和廚房與客人共用。</p><p><br></p> <p><br></p><p>住在民宿里,如果早餐想在民宿吃,可以提前和主人打招呼,每人5比索。第一天早上房東為我倆準備了煎蛋、牛排、面包、咖啡還有水果,分量足夠!第二天我和房主提出自己想做點大米粥喝,他欣然同意并給我們準備好需要的食材。民宿位置很好,去國會大廈、四大廣場和海邊都不遠。街坊們也都很熱情,見到我們都點頭打招呼。只不過現(xiàn)在的華人街已經(jīng)名存實亡,一個中國人都沒有了。華人街附近的餐館,雖然牌子上還寫有中國字,但服務員和老板都是古巴人,說著西班牙語,只會說“你好、謝謝”幾句簡單中國話。</p><p><br></p><p>我在這家民宿連住了三個晚上,從巴拉德羅回來又到哈瓦那大學附近住了一晚。<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住在民宿里的所見所聞所感,是住在酒店里無法體驗的,能最直觀的了解普通百姓的真實生活,雖然條件差點,但我覺得挺值!</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r></p><p>從殖民統(tǒng)治到被封鎖被制裁,從閉關鎖國到回歸世界,這個自由奔放的加勒比島國,歷經(jīng)滄桑卻依舊美麗,百廢待興仍從容不迫。</p><p><br></p> <p><br></p><p>加勒比海的浪濤輕輕拍打著海岸,我坐在海濱大道的防護堤上遠眺隔海相望的莫洛城堡,據(jù)說這座城堡至今已有超過500年的歷史,它見證了英國人與西班牙人在古巴領土上的戰(zhàn)爭?,F(xiàn)如今,這座拉丁美洲的第一座燈塔,依然守護著從北美大陸前往拉丁美洲大門的黃金位置。</p><p><br></p><p>每天晚上九點,城堡里都會鳴炮。身穿禮服的士兵會敲著鼓,踩著鼓點列隊來到城墻之上,面對哈瓦那舊城區(qū),點燃一枚禮炮,只聽“嘭”地一聲,禮炮鳴放,仿佛想要驅走黑暗,照亮哈瓦那城那一張張充滿幸福的笑臉。</p><p><br></p> <p><br></p><p>總聽有人說:前往古巴旅行要趁早,因為也許有一天,曾經(jīng)被進步遺忘的古巴會追上時代的步伐。那大街小巷的老爺車也許會不知去向;那慢騰騰的網(wǎng)路也許會被4G、5G取代;那封閉的貨幣也許會放開兌換;那“很古巴”的社會現(xiàn)象也許不復存在…。<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如果真有那一天,豈不正如我們所愿。</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