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山中歲時》,寫給大自然的情書

大嫚

<p><br></p><p>將項麗敏剛剛上架的散文集《山中歲時》拿到手時,首先吸引我的不是這本書精美的裝幀,而是腰封上的話:<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這是一個人寫給大自然的情書,也是關于二十四節(jié)氣的散文詩。</span></p><p><br></p><p>確實,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你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作者對大自然草木蟲鳥的摯愛之情。她將大自然視為親人、愛侶,呼吸著動植物們吐納的氣息,脈脈含情地觀察著它們,細致入微地描摹著它們,并把從大自然中得到的啟示與慰籍,用細膩真摯的文筆與情感滲透在了作品中,這些文字豈不就是作者與大自然的魚雁往來嗎?</p><p><br></p><p>在書的前言《父親的歷書》中,作者提到了寫這本書的初衷,那是為了實現(xiàn)一個愿望:寫一本和植物、節(jié)氣、農(nóng)事有關的書,獻給父母和家鄉(xiāng)?,F(xiàn)在,作者已得償所愿,她按照二十四節(jié)氣的時序,從立春開篇,到大寒結尾,將她的家鄉(xiāng)——黃山腳下一個叫浦溪河的地方的物候變化、鄉(xiāng)村風情,用絮語般的筆觸娓娓道來,仿佛在我們面前緩緩展開了一幅幅飽蘸田園風情的畫卷,讓我們不由得追隨她的腳步,徜徉在四季流轉(zhuǎn)中,去體驗大自然的美妙與神奇,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心靈悸動……</p><p><br></p> 與大自然相守相親 <p class="ql-block">巴金先生說過,<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span>《山中歲時》正是這樣一本“傾情”之作,作者觀察自然、書寫自然、感悟自然,皆是因了熱愛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了熱愛,在作者的筆下,天地萬物都被賦予了生命與靈性,與作者物我兩忘,渾然為一:“我”會嗅到在河堤上奔跑的風有晚香玉的味道;春的氣息撲面而來時,活像久違的老友一個突如其來的擁抱,將“我”緊緊裹住;雨聲是古老的天籟,是反復吟唱的安魂曲,帶給“我”可以信賴的內(nèi)心安寧;斑鳩“咕咕咕”的鳴叫,在“我”看來是用聲音在天空起伏有致地畫著線條;布谷鳥被“我”視為鄉(xiāng)村詩人,它站在高處朗誦著關于天籟、大地和莊稼的詩歌;豆角牽著纖細的藤,怯怯地抱著豆架的細腳;葉子是秋天思鄉(xiāng)的家書,一封接著一封地寄往大地;花花草草們一看到“我”,便欣喜地簇擁上來,與“我”敘舊,說些別來無恙的話,而“我”則擺出大姐的姿態(tài),舉著相機對它們說:站好,茄——子——,于是花草們?nèi)悸冻鼍聘C,笑出了聲,細腰亂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了熱愛,作者用一雙敏銳的眼睛,捕捉到了我們常人熟視無睹的四季物象的變化之美,對大自然的草木蟲鳥有了細致入微的描摹:如寫植物,<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芭茅花從青茅里剛抽出時是淡淡的青紫,迎著晨光看去,又覺得是絳紅,到了夕陽的光里再看,又變成金紅了。而雨天里看,則始終是土紅……”;</span>如寫生靈,<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蟬的歌聲是有顏色的,在清明前后是翠綠色,晶瑩通透。到了初夏,蟬歌就變成浪花白。到了盛夏,蟬歌又變成炫目的亮銀色。而秋天的蟬歌則是有些斑駁和暗啞的古銅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了熱愛,作者對自然萬物心懷憐惜、慈悲和尊崇之情。于是,她會把馬路上的小蝸牛撿起來,放到路邊的草地上,生怕來往的車輛會軋到它;她會不忍心踩到落在地上的玉蘭花瓣,寧愿選擇繞道而行;她會下意識地避開稻禾收割的場面,因為她目睹了稻禾的成長,不忍目睹它們的死亡……</p><p class="ql-block"><br></p> 大自然的感悟與慰籍 <p class="ql-block">還有那田野里盛開的金雞菊、野薔薇、打碗花,飯桌上應季的清明稞、雷筍、青菜薹,漿汁津甜的野櫻桃、覆盆子,夏日里的鳴蟬、豆娘、螢火蟲、紅蜻蜓,以及靜謐的湖水、冬日的暖陽、空氣中彌散著的草木煙香……這一切都是作者從四季自然的枝頭采擷的漿果,讓人甘之如飴,回味無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常人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對美好事物發(fā)乎天性的、不帶有功利色彩和世俗欲望的傾心?!渡街袣q時》一書印證了法國哲學家羅朗?古內(nèi)爾的名言:<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自然只對有心停下來傾聽的人展示它不為人知的一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不僅僅只是大自然的觀察者和記錄者,在與自然萬物的朝夕相處中,她由所見所聞引發(fā)的所感所悟,和來自大自然的心靈慰籍,更是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和心理共振。她的內(nèi)心在被迷霧籠罩、陷入怠惰和晦暗時,會因看到了露珠雖短暫但絢麗的生命而感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就連這樣細小脆弱的事物都能坦然面對生與滅,將生命之美從容呈現(xiàn),我又有什么理由讓自己的精神萎靡,在霧障中消沉?</span>在感慨于自然之美帶給她的震撼時,她寫道:<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無論世界變化得如何迅疾,讓人無所適從,匪夷所思,只要有一些東西始終不變,年年得以遇見,就還是能給人心以安寧與慰籍的,比如冬天的霜雪,春天的雨水,夏天的蟬鳴蛙唱,秋天的藍色天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將她誠摯的愛獻給了大自然,大自然也以自己豐厚的回饋滋養(yǎng)了她的心性,讓她找到了安放自己靈魂的家園,寫出了寧靜而有暖意的文字,向我們傳遞著生命的美好與感動。</p><p class="ql-block"><br></p> 我與這書撞了個滿懷 <p>作為讀者的我來說,之所以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大致是因為有這三個方面的喜歡:</p><p><br></p><p>首先,喜歡作者輕淡的筆觸,絮語式的敘事方式。讀她的文章,就如同在聽一位老友漫不經(jīng)心地嘮著家長里短,她那么隨意地一說,你那么自在地一聽,輕松,但身心愉悅。<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刪繁就簡三秋樹”</span>,以最少的文字寫最大的文章,以最簡練的筆墨表現(xiàn)最豐富的內(nèi)容,該是作者崇尚的寫作理念吧?</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其次,喜歡作者清新淡雅、靈動輕盈的文字。諸如</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仰頭拍攝花樹的時候,看見樹冠之上佩著一枚薄薄的月亮”</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看著籃子,里面裝的哪里是艾蒿,分明是春天??!”</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蜻蜓的翅膀上馱著夕陽金色的光芒”</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螢火蟲沒有飛遠,它們攜著燈盞,飛進孩子們夏日的夢中”</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陽臺的每一片陽光都有了歸屬,棉被上躺著陽光,鞋子上走著陽光,衣服里搖擺著陽光。還有陽臺正中的一片陽光,在等著什么的樣子,于是端把椅子放在那片陽光里”</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幸遇見如此有趣的文字,細細“把玩”一番后,會禁不住感嘆:漢語真美!</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再者,喜歡作者與我在文字里相逢的感覺。在這本書中,作者也有一些篇章是對家鄉(xiāng)世俗的生活風情的描述,如曬秋、燒荒、腌酸菜、凍米籽等。在讀這樣的章節(jié)時,常有會心的笑意彎上我的嘴角,因為我們對很多場景有共同的回憶:“立秋日不能下河,因為會長秋斑”,我也是從小聽著這樣的訓誡長大的;兒時的夏天,我和玩伴們也是整天泡在河里捉魚、摸蝦,直至暮色降臨時,才用狗尾巴草串著魚蝦回家;修剪庭院里的薔薇時,我也是每次都被薔薇那尖利的刺劃傷,所以對作者“美與無法接近的痛苦是薔薇的象征”的體會感同身受……相同的情景,相同的心境,讓天各一方、不曾謀面的作者與讀者在文字里相逢,真是奇妙的事兒!</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 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示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者在書中曾引用川端康成的話:</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時就會不由得自語道:要活下去”</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者也深有同感:</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看著陽臺外一樹樹的繁花,會對自己說,就算為了每年春天與這樣美的光陰相見,也值得好好活下去。</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是啊,正是因為生命中邂逅的美好事物觸及到了心里的柔軟,才使我們的內(nèi)心變得淡定、平和、從容,并撩撥起對這個并不完美的世界的留戀和熱愛之情。</span></p><p><br></p><p>作者常年在山林湖畔游走,在以自然為書寫對象的日子里,她也為過度開發(fā)、亂捕濫殺所帶來的隱患而憂心忡忡:在很多地方,人們的耳朵聽到的早已不是蟲鳴之聲和蛙鳴聲,而是被世俗的喧囂塞滿。人們毀掉了山林、田野,創(chuàng)造了城市、街道,成了自己所造城市的主宰者。但當這世界只剩下人和人所創(chuàng)造的事物時,是不是就到了盡頭?當夜晚醒來,再也聽不到天籟之音,人是否會陷入更大的恐慌?</p><p><br></p><p>目前,新冠病毒還在我們中國大地上肆虐,且大有蔓延全球的趨勢。假若不是有人貪圖口腹之欲,怎會惹下如此大的禍端?確實到了我們?nèi)祟愒摲此嫉臅r候了。正如作者所言,在經(jīng)歷了一次次大自然給予的懲罰后,我們應該鄭重地想一想,怎樣才能與身處的環(huán)境和睦相處,既不傷害,也不為其所傷?當大自然向我們展現(xiàn)它迷人的景致和風物時,我們是應該進一步索取、占有,還是保持足夠尊重的距離,不去打擾,只是欣賞?</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在四季草木間行走、觀察、拍攝、寫作,是想通過這些尋找自己的位置,不至于在光陰的遷徙中迷失,讓精神安寧自在,擁有一個不可被歲月掠奪的花園?!?lt;/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作者從自然中體驗到了生命之美,并把這份“美”定格在文字圖片中分享給了我們,用這份“美”喚醒了我們麻木的心靈,讓我們體驗到了生命的感動和力量,也讓疫情囹圄了多日的焦躁的心漸漸地沉寂了下來。我想這就是《山中歲時》這本書的魅力或是說是魔力所在吧!——花事漸頻,春和景明,愿疫情過后,國泰民安,天下清平!感謝作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