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近在網(wǎng)上偶而看到周佩紅的作品《上海私人地圖:馬路、弄堂、愛和命運交叉的軌跡》,很精彩,第一次看到描寫老家靜安寺及周邊的散文。</h3></br>在這個滿天飄舞著雪花的季節(jié)里,靜靜地欣賞著她的作品,靜坐思幽,也輕輕地釋然心中對老家靜安寺及周邊的懷念!以往的童年、少年、青年、至成年,一幕幕的成長過程會一一涌現(xiàn)在腦海中。那熟悉的人物,周邊的一切也會浮現(xiàn)于眼前。冬天是屬于沉思的季節(jié),隨著年齡的變化,回憶是一種美好的享受,與家人一起,慢慢聊過去的過去也是那么地溫馨!<h3> <h3>靜安寺在上海是非常有名的地段,無論在公共租界時期、還是在1949年解放后,一直是上海西區(qū)文化商業(yè)中心,一是有盛名的千年古寺,另一方面也是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上, 上海十里洋場的西端,凡事拍到老上海的電影、電視劇無不都有百樂門舞廳的呈現(xiàn)。靜安古寺建于三國(247年),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遷入至今的地點(南京西路1686號)更名為靜安寺。早于上海建城,寺內(nèi)原有八處名勝,取名為靜安八景,即:赤烏碑、陳朝檜、講經(jīng)臺、蝦子潭、涌泉、綠云洞、滬讀壘、蘆子渡。當今靜安公園新建的八景園也是由此而來。</h3></br> <h3>春節(jié)期間,我們會去寺廟內(nèi)看熱鬧,因春節(jié)期間開放的房間更多,展出的內(nèi)容與平時大不一樣,樓上會展出一些平時見不到的藏品。</h3></br> <h3>大雄寶殿內(nèi)有3.89米高的玉佛,目前在中國是最大的。</h3></br> <h3>靜安寺的大銅鐘是明代洪武二年的,是國家重點文物之一。</h3></br><h3> <h3>靜安寺山門前的涌泉(馬路中央的古井)更被譽為"天下第六泉"。上海剛解放,我就出生在靜安古寺對面,南京西路1699弄,古井封掉前,兒時的我們是經(jīng)常在井邊玩。井口有四、五平方米大,井欄用水泥砌成,比小孩的個頭高些,當時大人講,很深通東海,井口上復(fù)蓋鐵絲網(wǎng),有時能看到烏龜,許是有人放生的吧!靜安古寺前的井,于1966年9月被填沒,修地鐵二號線時重新找到泉源,重建井口。</h3></br><h3> <h3>新建涌泉井,在寺廟大門處。</h3></br> <h3>1860年太平天國期間,靜安寺毀于戰(zhàn)火,1880年重建。此后,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佛祖誕日靜安寺廟前,會舉行三四天的廟會,規(guī)模很大,南安西路從華山路一直到銅仁口,常德路到愚園路到處是搭起的攤位,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是上海民間每年重要的一項民俗文化活動,該處廟會集市前后一共存在了83年之久,一直持續(xù)到1963年才結(jié)束。廟會是我童年期間最能回憶起的重要組成部分。</h3></br> <h3>上海的五月溫暖滋潤,南京西路從銅仁路到華山路的廟會地段商賈云集,游人如織,街道兩邊擺滿了一個個售貨攤:</h3></br><h3>有賣床柜、桌椅、箱子、棕繃、藤綳的家具攤,</h3></br><h3>有賣浴盆、腳盆、馬桶、小板凳、刀砧板、木拖板(木屐)、汰衣裳搓板的木器攤,</h3></br><h3>有賣淘籮、藤筐、竹榻、竹簾、掏耳勺、馬桶刷子、撓癢癢的 "老頭樂"等的竹器攤,</h3></br><h3>有賣草帽、草蓆、枕蓆、芭蕉扇、食品罩、蒼蠅拍的雜貨攤,</h3></br><h3>有賣床罩、床單、被單、枕套、靠墊、枕芯、棉花胎等的床上用品專攤,</h3></br><h3>有賣童帽,便帽,鴨舌帽、羅宋帽、風(fēng)雪帽、布鞋、皮鞋、拖鞋、鞋墊、鞋拔、 鞋刷、鞋油的鞋帽攤,</h3></br><h3>有賣菜刀、刨刀、剪刀、水果刀,剃頭刀、扦腳刀的刀具攤、有賣蟑螂藥老鼠藥的小攤頭,</h3></br><h3>還有堆滿了一荮荮碗盤碟勺的陶瓷器皿攤等。</h3></br><h3>人頭簇擁香氣繚繞的是各色食品攤,賣臘肉、臘腸、臘鴨、板鴨、火腿、扁尖,蝦醬、開洋、苔菜,海蜒、淡菜、紫菜、咸鯪魚、黃魚鲞、鴨胗肝、黃泥螺、霉干菜、蓮心、紅棗、黑棗、芡實、薏米、香菇、銀耳、黑木耳、金針菜、百合干、枸杞子等的南北貨攤;</h3></br><h3>賣糖糕、蜂糕、松糕、綠豆糕、赤豆糕、定勝糕、條頭糕、倫教糕、千層糕、水晶糕、蘿卜絲糕、松花團、雙釀團、糍毛團、桂花酒釀、酒釀圓子、豆沙水晶包,菜肉大包,叉燒大包、鮮肉大包、三丁大包、香菇蔬菜包、糯米肉丁燒賣等中式糕團饾饤的食品攤,</h3></br><h3>還有賣蛋撻、椰絲撻、白脫酥、蝴蝶酥、咖喱卷、白脫咸條、咖喱雞肉酥皮餃、奶油栗子蛋糕、椰絲奶油蛋糕、巧克力奶油蛋糕、檸檬奶酪蛋糕等西式糕點攤。</h3></br><h3>各家百年老店也設(shè)立了專柜,在這里可以買到梅龍鎮(zhèn)、綠楊村,老飯店、王家沙、喬家柵、新雅粵菜館的特色菜肴點心,如:荷葉粉蒸肉、走油蹄膀、特色熏魚、鮮肉響鈴、蜜汁火腿、新雅蝦仁、四喜烤麩、蟹粉獅子頭、煙熏鯧魚等等,應(yīng)有盡有。(摘自網(wǎng)絡(luò)文章)</h3></br><h3>1862年,這條路被公共租界命名為Bubbling Well Road 即"涌泉路"、或稱為靜安寺路,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才稱為南京西路。</h3></br><h3> <h3>1949年上海解放前靜安寺就是滬西地區(qū)交通網(wǎng)絡(luò)中心。1908年,以靜安寺為起點的上海第一條電車線路開通,這一帶日益繁榮。靜安寺向南通往徐家匯,往北通往曹家渡,往西通往虹橋一帶,往東即是十里洋場起點直至外灘。</h3></br> <h3>靜安寺一帶,30年代前以獨立花園住宅為主(例如哈同花園),以后就演變?yōu)橐怨⒑托率嚼锱獮橹?,抗?zhàn)期間,隨著人口密度的增加,沿路陸續(xù)開設(shè)眾多商店,高檔商店,銀行,銀樓紛紛在此設(shè)立分號,相繼出現(xiàn)百樂靜安等大商場,影院和舞廳也相繼涌入靜安寺附近,40年代末取消了租界后,交通越益便捷,商業(yè)也趨繁榮,商場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華山路、愚遠路、南京西路一帶,漸漸形成上海西區(qū)的商業(yè)中心、一個時尚繁華之地。</h3></br><h3>我的家在靜安寺,就在這座千年古剎正對面,南京西路1699弄里(現(xiàn)在伊美時尚廣場的位置),我出生在這兒,童年成長在這兒,1959年我們家遷往靜安公園另一邊的延年坊,延續(xù)我的學(xué)生時代直至文革、上山下鄉(xiāng)離開老家、七七年恢復(fù)高考又殺回靜安寺,我們家一直居住到整條街的動遷,經(jīng)歷過的四十多年往事歷歷在目,對靜安寺的所有,仍然是記憶猶新,這個情結(jié)在心中是無法抹去的,就像許多老靜安人所說:</h3></br>“靜安情結(jié)在老靜安們的心中是就像無法抹去的初戀情人。不僅是她的美麗和繁華,還有她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令人癡迷和陶醉。她像陳年美酒,逾久彌香?!?lt;h3>1699弄1-11號解放前稱為思義坊建造于1923年。1699弄39-69號是屬于繞泉村,許多小學(xué)同學(xué)任子強、勞有林(聞名資深新聞記者)、小宋、陳乃偉、陳修池(大學(xué)同學(xué))都居住那一片,吳尚禮、尤均民、尤惠民三位同學(xué)的家,樓房是屬于華山路127弄,與1699弄通的。居住在思義坊還有蔣志英和王金皓。南京西路小學(xué)原在延年坊里,近靜安公園一邊。五六年級才合并到愚遠路第七小學(xué)。小學(xué)同學(xué)都住在靜安公園周圍這一片。華山路上的顧xx(米店)、王xx,(煙紙店)、阿忠(棉花店)都是小學(xué)同學(xué)。</h3></br> <h3>南京西路1699弄原址,現(xiàn)為伊美時尚廣場,靜安寺地鐵站華山路出口。</h3></br> <h3>1699弄右邊一幢樓(近華山路),早期似是靜安分局前身, 后成為保險公司和電報局。再旁邊依次為皮鞋店、牙醫(yī)疹療所(個體)、舊書店。</h3></br> <h3>1699弄左邊一幢樓(南京西路1693-1697號)就是當時很有名氣的得利車行,家的后門正對著得利車行后門。得利車行成立于1922年,比思儀坊的歷史還早一年。早年要買永久和鳳凰牌自行車可要早早來排隊的,后來又執(zhí)行憑票供應(yīng)。</h3></br> <h3>得利車行往東是關(guān)帝廟,很小,知道的人不多,也就是我們住附近的小孩還捉迷藏到這地方。關(guān)帝廟外墻是廣告欄。再過去就是靜安公園了,墻外靠馬路邊設(shè)立了長長的電影畫廊,凡是有新的電影即將公映,畫廊必定展出該影片圖片??梢詮闹辛私獾焦适鹿8?。不僅國產(chǎn)片,外國影片也占有重要地位,如西班牙《騎車人之死》、聯(lián)邦德國《柏林情話》、民主德國《科倫上尉》以及許多蘇聯(lián)影片。這個畫廊好像一直延續(xù)到了60年代初期。靜安公園大門口很小,這張照片看來是入冬時拍的。當時大門就是很簡單的。</h3></br> <h3>我的人生之中,有相當長的一段生活經(jīng)歷與靜安公園之間,留下深深的情結(jié),她是我童年的回憶,少年的憧憬,學(xué)生時代的記憶,直至今日,每年每次來到靜安公園,高大的梧桐樹,舊日白色的大理石西式?jīng)鐾?,綠色大草坪還是那么熟悉,坐在長板凳上,靜靜想著往事,耳邊迴蕩著童年,少年,學(xué)生時代的嘻笑打鬧的聲音。每年夏天小伙伴們在公園里捉蟋蟀、蜻蜓、蝴蝶,及隨居委會人員組織滅蚊,趕麻雀的景象都會涌現(xiàn)出來。就是成家立業(yè)后,還會時常帶小孩來這公園。一進公園的大門口,最令人忘懷的,就是這兩旁齊整的三十二棵梧桐樹,如今我老了,可它們比我更老,棵棵都已有一百多歲了!那還是1897年建立外國公墓時栽種的。如今樹干高大粗壯,似威武衛(wèi)士、列隊巨人,站在公園入口,一眼望去,綠蔭如蓋,郁郁蔥蔥,一條很幽靜的綠色長廊,但現(xiàn)在似乎少了幾棵。我在魁北克家咐近的小路,也發(fā)現(xiàn)類似的景點,會即刻聯(lián)想到老家靜安公園的門景。</h3></br><h3> <h3>靜安公園前身是外國"墳山",梧桐樹、大理石西洋白廳,以及哥特式教堂都是舊物。白色西洋廳是墓室改建而成大理石亭,雕刻精細,結(jié)構(gòu)別致,中間是大理石桌、凳,面積約20平方米。我們童年時,它是安放于現(xiàn)在八景園的位置,現(xiàn)移置于公園的南端。而在南端,曾經(jīng)有一座紅磚哥特式教堂,內(nèi)設(shè)禮堂,火化間,化尸爐,骨灰盒陳列室,到1949年己葬5353穴,其中90%為外國人。</h3></br><h3>1953年市政府撥款18萬元將公墓改建成靜安公園。上小學(xué)時每周勞動課就是到靜安公園,為冬青樹捉蟲。那時公園還在建設(shè)之中,時常過能見到遷墳后留下的石碑,還沒填好的墳坑。那紅色的教堂,火化間直至1978年才拆除。1950年"二.六轟炸"的時候,那時的外國墳山不幸也挨了一顆炸彈,所幸沒扔到1699弄,幸免大難!</h3></br><h3> <h3>公園南部教堂</h3></br><h3> <h3>大理石西洋涼廳,如今是游客下棋打牌的好地方。</h3></br> <h3>靜安公園往東是鼎新園,最早是美康食品公司,賣西點、賣冷飲,三年自然災(zāi)害期間轉(zhuǎn)成鼎新園,專賣糕點點心,松糕、冷團、 赤豆糕、定勝糕、條頭糕、松花團、雙釀團、糍毛團、青團、桂花酒釀、酒釀圓子等,很有特色。1982年樓上開了酒樓,我的婚禮就在這家酒店里面舉辦,所以對我們小家庭那是更有特殊的情懷。</h3></br> <h3>鼎新園隔壁就是廣東店"公成號",廣東燒臘烤鴨,叉燒,烤肉十分出名,后期與旁邊廣東土特產(chǎn)商店,水果店一起,成立立豐廣東土產(chǎn)食品店。早期工場間就在延年坊第二條弄堂的第二間30號(陳家)。</h3></br> <h3>南華五金店(與華山路公共廁所旁邊的五金店,都是顧家兄弟經(jīng)營)。旁邊就是延年坊(南京西路1603弄)。延年坊是1928年建造的。弄堂大鐵門,上方建有過街樓,下沿有石刻"延年坊"三個大字(鐵門于1958年大躍進大煉鋼鐵時,被扔進大溶爐),延年坊是標準新式石庫門建筑,生活設(shè)施煤衛(wèi)齊全(后期搬進人家多了,就不一樣了,不是每家都有衛(wèi)生設(shè)備),前門大,進去天井,客堂,兩旁廂房(前后廂房,中間衛(wèi)生間),客堂后面有后天井加廚房,有后門出入。上樓后分客堂樓,左右?guī)浚竺嫱ぷ娱g,有鐵制樓梯通向曬臺(亭子間頂上)。延年坊弄內(nèi)有四條小弄堂,小時候我們都稱之為第一弄到第四弄,弄內(nèi)單號在左邊,雙號在右邊。大弄堂的兩旁第一家,二樓都有陽臺。第四弄有圍墻,左邊后來為方便居民進出,開了一扇腰門,與常德路81弄的嘉禾里相通。右邊圍墻外就是靜安公園。</h3></br> <h3>1959年我們就搬到延年坊,在這條石庫門新式弄堂里生活了幾十年。渡過難忘的青少年時代,文化大革命,1969年上山下鄉(xiāng)離開靜安寺的家,直至1977年恢復(fù)高考,從黑龍江考回上海,又重新回到靜安寺的老家。以后結(jié)婚,又出國留學(xué)算是告別了延年坊,但出國前還不間斷地帶著孩子回家看父母。1996年因拆遷,家從靜安寺這樣中心鬧市搬到浦東新區(qū)。對于我們這一代人,對延年坊里有著太多太多的故事,經(jīng)歷,太多的人物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鄰居,同學(xué),朋友,一些長輩等。從第一條弄堂到第四條弄堂,每家每戶都是那么熟悉。少年時期弄堂小伙伴,一起玩的情景,一起打球,一起打牌,一起做官兵捉強盜,甚至一起翻墻入靜安公園等等,就連許多細小的事情都會歷歷在目,仿佛是昨天發(fā)生的事情。這種情結(jié),是從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才會留下的弄堂歲月。對老家許多回憶,實際上就是對這片生活過的地方(靜安寺、1699弄、延年坊、以及周圍的商店、弄堂、建筑)回憶,留念和熱愛,留下珍貴而又美好的往事!沉淀成一段人生!</h3></br><h3>▼后門照片</h3></br> <h3>延年坊的左邊依次為華東搪瓷店、中西藥房(后改為靜安化學(xué)試劑商店)、銀器店(同學(xué)家開的,后來關(guān)掉后,改為靜安區(qū)第五十糧店)、滄州理發(fā)店(當時比較高級的理發(fā)店,進去的大部分都是時髦人士。門口掛著漂亮的珠簾,二旁就是理發(fā)店標志,一對玻璃燈,滾動著紅白藍三色圓柱。沿街的櫥上放著許多時髦發(fā)型照片來招攬顧客。后門直通延年坊,與里面的大師傅都很熟悉,晚間常與他們下棋。),益壽坊(南京西路1587)小弄堂,(弄內(nèi)王家后門通延年坊,少年時,時而偷偷從此門回家),常德路拐角處是一家保險公司。</h3></br><h3>保險公司的對馬路,轉(zhuǎn)彎角是倉庫,外面是大型廣告牌。</h3></br><h3>往常德路北方向可以見到常德公寓(張愛玲曾二次居住在此)和靜安區(qū)沙眼防治所。解放后,馬路中央偏西方向有一小花園,二排筆直的銀杏樹,增添了一條風(fēng)景線,少年時也是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h3></br> <h3>往靜安寺廟方向,是南京西路1600弄牛家花園,隔壁是牙防所,吉美村(南京西路1610弄,1937年建造,新式里弄),可通往愚園路,小學(xué)四年級時,我們弄堂小學(xué)合并到愚七小學(xué),上學(xué)時,出延年坊后,穿過吉美村就到愚七小學(xué)了。吉美村也有許多幼兒園和小學(xué)的同學(xué)。這么多年名字都忘了,有一個小名叫西多的還依稀記得。因去他家較多原因吧!</h3></br> <h3>▼愚園路第四幼兒園是在吉美村后面,是一座花園洋房里,門口有大鐵門,幼兒園教室門廳、門柱及臺階都是大理石,老房子,很洋派,教室里打臘地板,教室前面是小操場,高高圍墻,樹木也是高高的。曬上一張1955年幼升小的畢業(yè)照,第二排左一是1699弄小學(xué)同學(xué)尤惠民,第五排左五是1699弄小學(xué)同學(xué)蔣志英,第三排右二就是西多。那么多年,這些童年小伙伴都在哪?</h3></br> <h3>▼照片中右側(cè)第一家應(yīng)是徐重道中藥房,它的右側(cè)曾作過炒貸店和自行車修理行。左側(cè)就是合作社,專買糖果糕點,少年時代經(jīng)常光顧之地。旁邊是一家買布料的商店(早期是洗衣店,門口有一位??椦a絲襪的婦女),因常有打折促銷活動,媽媽是常來的。兒時隨媽媽來此店,感興趣的到是店里結(jié)帳時,頭頂各條鐵絲上,飛來飛去的蝴蝶夾(一種收銀結(jié)帳方式)。店里有專一的收銀員,營業(yè)員開好單子收好錢,放在夾子里,通過連到收銀臺上方的鐵絲,進行傳遞。</h3></br> <h3>照片中最右側(cè),南京西路1634弄就是西廟弄,1912年建造。屬于舊式里弄,與北面的東廟弄(愚園路67號)統(tǒng)稱為廟弄,弄堂不寬,石板鋪的路,兩旁是住家,簡陋的矮平房,水泥地,比廟弄的路面高出二格臺階。一些家庭的女主人,也會幫人家做做針線活、銹枕套、代客拷邊等(早期個體戶) ,后來發(fā)展成賣針線、小人玩具,改革開放初期,做生意人家逐步增多,賣的品種就多了,卡通片等,一度成為小孩,學(xué)生每天放學(xué)后光臨之處。廟弄東側(cè)還有一個敬義坊,新式石庫門建筑,在會作社背后,通吉美村。張愛玲傳中,也提起"文學(xué)研究會"發(fā)起人鄭振鐸長期棲身靜安寺廟弄。東廟弄口有中共上海地下黨負責(zé)人劉長勝古居,上海地下黨秘密聯(lián)絡(luò)機關(guān)舊址,離極司菲爾路76號很近??!</h3></br><h3>西廟弄口有一棟五層樓房似是交通大學(xué)教師住房,高中一同學(xué)住這棟樓里,1969年她去了黑龍江北安農(nóng)場一分場,網(wǎng)上見過她們農(nóng)場三十年時聚會留念照片,現(xiàn)不知在何處,老同學(xué)們也正在尋找她。(年底,老同學(xué)己聯(lián)系到她,半個世紀再相遇相聚,也就是我們這一代人,人生中的奇事,2019年春)</h3></br><h3>西廟弄左側(cè)是一家文具店, 里面品種很全,賣各種顏料,各種紙張。店名改過多次。隔壁一家是服裝店、老虎灶、煙紙店。</h3></br> <h3>▼東廟弄口劉長勝古居</h3></br> <h3>照片中右側(cè),電線桿位置,那是南京西路1664弄,泰利巷,舊式里弄,1911年建造,屬靜安寺地段早期建筑。許多中學(xué)同學(xué),云云,豪豪,小浦東,小王都住這條弄堂。弄堂到底,有一條一人走的小道可通到西廟弄,一般知道的人很少,限于小孩和學(xué)生而已,大人是不會去走的。</h3></br><h3>泰利巷旁就是亞細亞副食品店,專賣外國火腿,也有中國各種肉類雞鴨蛋和豆制品。亞細亞副食品店在《張愛玲傳》第六章上海的公寓生活里曾出現(xiàn)過。描述她買菜的情況。</h3></br> <h3>亞西亞旁邊一直是水果店(名稱不同,早期叫立豐行),靜安寺廟左側(cè)開過香燭店,有一種叫"印度奇南香"在當時也是很有名的,不久以后改為花店過,然后是同茂百貨店,一家陶瓷店(后來門面被廟里收回,改為靜安寺廟專門提供素面的店堂,寺廟也搞三產(chǎn))。</h3></br> <h3>▼解放前靜安寺地圖一角:1,常徳公寓(爰林登公寓);2,吉美村;3,愚四幼兒園位置;4,廟弄;5,泰利巷;6,亞細亞;7,靜安寺廟;8,原愚園位置。</h3></br> <h3>▼南京西路華山路口拐角就是銀行,華山路銀行正門旁是另有小門,從此可上二樓。</h3></br> <h3>▼馬路對面,1699弄,電報局,拐彎就是華山路。</h3></br> <h3>進入華山路至愚園路口,這一路段也是熱鬧非凡,云集了一大批名店。不管是梅蘭照像館這一邊還是對面老大房這一片,因有幾個交通站點,上下乘客特別多,似南京路上步行街。銀行拐角的門面依次是參茸補品商店,梅蘭照相館(靜安寺附近幾家之中屬于最好一家,我結(jié)婚照就是在這兒完成的),享得利鐘表眼鏡店,一家門面很小的專賣火腿和咸肉的店,鴻運齋熟食店(門面不大生意宏火,色相味道記憶猶新),15路電車調(diào)度室,報邗門市部(門口集郵愛好者云集之地),雜貨店(賣香煙,香灶,春節(jié)期間賣炮竹小煙花等),靜安小學(xué)(華四小學(xué)),前面亞細亞那張照片上可看到靜安小學(xué)教學(xué)樓,頂上有攔網(wǎng)的操場。旁邊是樂村酒家(記得高中一同學(xué)婚禮在此酒店舉辦),富麗綢布店(很大,小時常隨母親光顧),拐角處是一家錦旗店。</h3></br> <h3>▼銀行對馬路拐角就是大發(fā)南貨商店,(門面很大,商品齊全,天南地北的南貨都有,住在靜安寺生活上是十分方便)。</h3></br> <h3>▼大發(fā)南貨店對面就是正章洗染店 (1925年成立的老店) 。</h3></br> <h3>大發(fā)南貨店旁邊依次為眼鏡店,新華書店,西區(qū)老大房(它的顯眼標記是圓框里填寫一個"真"字,柜臺里有各種蘇式糕點蜜餞,各色玻璃紙包的糖果,牛皮糖、酥心糖,最有名的是現(xiàn)做的鮮肉月餅,糖炒栗子),新元泰水果店,源源藥房(西藥房)。拐角是永固無線電商店。對面就是百樂門舞廳。</h3></br> <h3>百樂門舞廳,建造于1932年,是楊錫镠建筑師設(shè)計,號稱"東方第一樂府"。從當年上海灘傳誦一時的詩句:"月明星稀,燈光如練。何處奇足,高樓廣寒,非敢作遨游之夢,吾愛此天上人間。",足以流露出當時上流人對百樂門的喜愛!百樂門作為老上海的文化底蘊,對靜安寺,甚至整個大上海留下深深烙印。提起老上海就會想起她,想起她,旗袍、爵士樂、蹦擦擦旋律就會浮現(xiàn)和迴響,似乎又聞到彌漫著70多年前老上海的氣息和空氣。解放后舞廳取締改為紅都劇場,小時候父親周日休息天常帶我來聽京劇,因離家太近,弄堂口就能看到劇場。</h3></br> <h3>紅都北面有一家規(guī)模較大的舊貨商店,舊貨門類眾多,店里常年都擁擠著淘舊貨的人。再隔壁便是百樂商場的一個進出口。百樂商場和靜安商場都是靜安寺,具有一定歷史的兩大商業(yè)中心,40、50后的人會對這二個商場有深刻印象,年輕人都會對中百九店有記憶。</h3></br> 百樂商場其實是由眾多平房商鋪組合成的規(guī)模市場,正式的進出口有三個,兩個在在梵皇渡路(今萬航渡路)上,其實通過沿街門面店鋪都可以進入商場內(nèi)部。那一排商店有綢布店、床上用品店、絨線店,還集中了幾家花鳥店,賣金魚熱帶魚、多肉類盆栽(仙人球、掌,寶石花、孔雀花等當時比較罕見的品種),個別店鋪簡直就是個小型玻璃暖棚,可見店主之精心。最后一家是字號"老松盛"的點心店,這里的小籠包、蝦肉餛鈍在附近頗負盛名,算是比較高檔的。直面對著"愛文義路"(北京西路)是擁有三間店面是糕團店,出售壽桃糯米團、松糕赤豆糕方糕定勝糕,在重陽節(jié)的時候,大的蒸糕上插幾面小三角紙旗,以黃色為主調(diào)夾雜著紅藍諸色圖案,小孩眼里很有一種儀式感神秘感。當時北京西路到此成為"斷頭路"。商場的另一頭從愚園路入口進去,盡是賣針頭線腦各式紐扣發(fā)卡梳子小商品小百貨的鋪子,右轉(zhuǎn)后有售賣簡單家具(折疊桌椅)的店和紅都影劇院的后門,這個夾弄朝東通向萬航渡路。由于商場頂棚長年漏雨歷經(jīng)多次修繕,大概房齡也老了,后來就徹底消失了。(摘自網(wǎng)絡(luò)文章)<h3>靜安商場是百樂商場的姐妹商場。沿愚園路向西,大約一二百米就是其所在。沿路也還是幾家擋次顯得較高的理發(fā)廳。靜安商場兩個口子如兩條弄堂并列,比起百樂商場破敗多了,多數(shù)商店也顯得分外凋敝。之所以提到它,因為這里有一家"大滬電影院",專門放映三輪舊影片,放映的信息經(jīng)常和平安電影院一起登在報紙的電影廣告欄里。不過生意倒是出奇地好,還常常亮起"客滿"的霓虹燈。少年時期會經(jīng)常去看電影的,票價便宜,1角,只是沒有大影院的冷氣,唯有高高垂下的電扇送些風(fēng),聊解暑熱。</h3></br>這個商場里開著兩家照相館倒也有自己特色。它們專門拍攝戲裝照片。那時有許多迷上越劇的小姐少奶奶都到這里來照相,由店里專職化妝師按照她們的要求,提供各色戲服、鳳冠、頭巾,乃至髯口,把她們妝扮成她們"偶像"在舞臺上的造型,滿足其心愿。(摘自網(wǎng)絡(luò)文章)<h3>▼百樂門斜對面郵局老照片</h3></br> <h3>▼愚園路膠卅路口自由市場</h3></br> <h3>▼大發(fā)南貸店與和平路之間的報刊廊</h3></br> <h3>▼愚園路靜安寺救火會</h3></br> <h3>▼南京西路常徳路頭上的培進女中,后來是靜安公安分局。</h3></br> <h3>少年時代,對南京西路常德路(南)轉(zhuǎn)彎角更熟悉的地方,叫"黑鐵門"。這兒原是一家柴爿店,出售柴禾,燃煤,煤餅、煤球,黑牙牙一片,進口邊上是擺小人書攤(連環(huán)畫),小伙伴都把這地方叫"黑鐵門",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黑鉄門"就是小人書攤子的代名詞。一分錢看一本,上下冊二分。"黑鐵門"旁邊也時常有些小販賣"香煙牌子",賣玻璃彈子,橡皮筋。</h3></br><h3>南京西路常徳路口是電車一場進場車的拐彎處,彎度大,所以行駛速度也慢,小學(xué)期間曾學(xué)鐵道游擊隊扒火車,在此處與小伙伴們一起練過扒車?,F(xiàn)想想當時膽夠大的。</h3></br><h3>靜安寺,對老家這一片地區(qū)太熟悉了,有太多可回憶之處。常徳路上安義路菜市場(也是張愛玲光顧的菜場),安義路上毛澤東舊居,往銅仁路方向的金城別墅,精益家具店,前哨照相館,華山路方向的老街,大隆煙紙店,點心店,愚園路膠州路上的自由市場,紅都對面照相材料行,萬航渡路口上的老松盛點心店,對面的軍人俱樂部,南京西路過華山路的和平路,萬裕新醬油店,和平飯店,愚園路上救火會……,太多了。</h3></br><h3>靜安寺的往事似乎是永遠也寫不完,她是留在我人生成長的記憶中最美的一頁。如今老靜安寺雖已逝去,但一個嶄新的國際化的新靜安寺挺立在曾經(jīng)的老家,回國重游故地,新靜安與上海一樣,帶給我們是驚喜,老家變的更美麗,更光彩耀人!</h3></br> <h3><font color="#010101">冬天,是屬于沉思的季節(jié),坐在窗前,望著那披滿銀裝的街景,看著那漫天飛舞的雪花,靜靜地聆聽冬天的聲音,默默地回想著遠方的老家靜安寺,記憶中的那些往事幕幕重現(xiàn),享受那種老年人特有的、暖暖的感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38sOHk_c2WfBdBpwdBbKuw"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