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本來計劃2019年國慶期間與先生去美國東北部自駕游,在做行程過程中感覺中美關(guān)系日漸緊張,正猶豫之時,看到“租租車”推出巴爾干半島三國游的行程,立刻改主意去巴爾干三國。而先生國慶期間恰好又有事情,所以我就改成與伙伴們同游了。</h1><h1> </h1><h1> 巴爾干半島三國游之一是10月1日到4日自駕游的日記。</h1> <h1> 9月30日下午乘坐荷蘭皇家航空公司KL678號航班15:10告別加拿大的卡爾加里于10月1日8:11到達(dá)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再由阿姆斯特丹轉(zhuǎn)乘荷蘭皇家公司KL2591號航班12點起飛,14:20到達(dá)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機(jī)場,完美完成由北美游到南歐游的轉(zhuǎn)換模式。</h1> <h1> 這是第一程飛行圖,卡爾加里到阿姆斯特丹。</h1> <h1> 10月1日在阿姆斯特丹機(jī)場。</h1> <h1> 貝爾格萊德我們住所旁邊的建筑,很有年代感。</h1> <h1> 塞爾維亞時間10月1日晚上在貝爾格萊德的街頭看到《我和我的祖國》系列電影廣告,很是興奮和激動。正像我們吃晚飯時老板說的中國和塞爾維亞是好兄弟!</h1> <h1> 塞爾維亞時間10月2日巴爾干半島之旅第2天,行走在貝爾格萊德。因為今天主要是在城里游覽,且距離都不是太遠(yuǎn),所以交通工具就是雙腳。下圖有160年歷史的噴泉紀(jì)念碑。</h1> <h1> 舊王宮。</h1> <h1> 在舊王宮與塞爾維亞國會大廈之間的路上、在最具人氣的米哈依諾大公街上都有《我和我的祖國》電影海報。</h1> <h1> 國會大廈。</h1><h3></h3> <h1> 北約空襲遺跡,在這里看的心里酸酸的,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是毀滅與荒蕪。</h1><h3></h3> <h1> 這是北約空襲遺跡馬路對面的現(xiàn)狀,恢復(fù)了昔日的和平與安寧。建筑物有氣勢、優(yōu)美。塞爾維亞人的康復(fù)能力是很強(qiáng)的。</h1><h3></h3> <h1> 在圣薩瓦教堂前巧遇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的小兒子及孫女,這是他孫女給我們拍照留念。</h1> <h1> 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堂——圣薩瓦教堂。</h1> <h1> 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尼古拉·特斯拉發(fā)明了交流電系統(tǒng),是現(xiàn)代無線電和無線通信的奠基人。被人們尊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xué)家”。</h1><h3></h3> <h1> 圣馬可教堂。</h1><h3></h3> <h1> 米哈伊洛大公街,這條步行街連接卡萊梅格丹城堡和共和國廣場,街道兩旁有不少建造于19世紀(jì)的代表性建筑。</h1> <h1> 進(jìn)入卡萊梅格丹城??ㄈR梅格丹城堡(Kalemegdan / Beogradska Tvr?ava),又稱貝爾格萊德城堡,背靠貝爾格萊德老城,面對薩瓦河與多瑙河的交匯處,絕佳的地理位置讓它在歷史上一直是重要的防御工事,現(xiàn)在則是最受當(dāng)?shù)厝讼矏鄣墓珗@以及最吸引旅行者的景點,也是看日落的最佳地點。</h1><h3></h3> <h1> 卡萊梅格丹城堡上俯瞰。</h1><h3></h3> <h1> 一直玩到夜晚才回去。</h1> <h1> 共和國廣場之夜。廣場中間豎立著1882年建造的塞爾維亞大公米哈伊洛·奧布雷諾維奇三世(Mihailo Obrenovi?)的銅像,為了紀(jì)念他將塞爾維亞從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中解放出來。共和國廣場占地面積不大,但一直都是貝爾格萊德舉辦各類活動,以及人們相約碰面的首選地點。</h1> <h1> 我好有錢??的樣子??!塞爾維亞貨幣第納爾。</h1><h3></h3> <h1> 塞爾維亞時間10月3日巴爾干半島之行第3天,這是風(fēng)雨兼程的一天,開啟了八人的自駕之旅模式。早上提了車從貝爾格萊德出發(fā),原計劃一早去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遺址,但由于我們提車等車時間太長耽誤了時間,加上下雨我們改變了計劃,直接開車出城,直奔彈孔紀(jì)念碑(狙擊手紀(jì)念碑)。可是雨很大,霧氣很重,無法拍攝大場景,只能近距離拍攝。也只有我和娟兩人下車拍照,回去給大家分享。</h1><h3></h3> <h1> 狙擊手紀(jì)念碑,是1981年為了紀(jì)念1941年鐵托領(lǐng)導(dǎo)的游擊隊與德國軍隊在此對抗因兵力懸殊而陣亡的士兵。設(shè)計師Bogdan Bogdanovi?一直沒有透露建筑的象征意義,但圓孔被普遍認(rèn)為象征著狙擊手的槍膛。但我怎么看都覺得是彈孔,彈孔炸開處是無數(shù)個人頭。</h1> <h1> 這就是就是我們向往已久的河中小屋,它是我巴爾干之行的重點之一。因一期國家地理雜志封面而揚名。美中不足的也是沒有陽光,冒雨拍攝。因為特別喜歡就多放幾張圖??。</h1><h3></h3> <h1> 河中小屋邊上的餐廳,我們在此晚餐。</h1> <h1> 餐廳里掛著河中小屋的油畫。</h1> <h1> 波黑時間10月4日巴爾干半島之旅第4天。昨夜風(fēng)雨兼程由塞爾維亞過境到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亞(簡稱波黑),入住維舍格勒小鎮(zhèn)。維舍格勒是波黑西部的一個小鎮(zhèn),位于波黑和塞爾維亞的邊境。小鎮(zhèn)風(fēng)光綺麗,德里納河流經(jīng)于此,河上默罕默德.巴夏.索科羅維奇古橋是由奧斯曼帝國宮廷建筑師默罕默德.巴夏.索科羅維奇在1577年完成的,200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下圖都是寧靜的維舍格勒小鎮(zhèn)。</h1> <h1> 拉卡修道院。</h1> <h1> 建于1577年,200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默罕默德.巴夏.索科羅維奇古橋。</h1> <h1> 古橋中間的紀(jì)念碑。</h1> <h1> 換個角度看古橋。</h1> <h1> 維舍格勒小鎮(zhèn)也以古橋為榮,不時就有宣傳圖片。</h1><h3></h3> <h1> 10月4日早晨游覽完寧靜的維舍格勒小鎮(zhèn),有點依依不舍的告別小鎮(zhèn)后向薩拉熱窩出發(fā)。一路山水、田園相隨,風(fēng)景優(yōu)美。車行至一山水處,我們停車拍照。</h1> <h1> 看到植物我怎么也不會放過。</h1> <h1> 野生西紅柿??。</h1> <h1> 下面是途中車拍田園風(fēng)光。</h1> <h1> 薩拉熱窩住宿地,三層樓的花園房。</h1><h3></h3> <h1> 這車就是我們巴爾干半島的坐騎,薩拉熱窩是一個山城,而且路非常狹窄,幸虧我們的小伙伴兒邱先生車技高超,駕著九座的手波車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把我們帶到住地,感謝有這樣的好伙伴!遠(yuǎn)處還有部分我的小伙伴。</h1> <h1> 我們住的院子里。</h1> <h1> 這就是剛剛開車進(jìn)來的窄窄的街道。</h1><h3></h3> <h1> 后面那個形似書報亭的是個公共噴泉,是巴什察爾希亞的中心地標(biāo)與薩拉熱窩的城市地標(biāo)之一。“巴什察爾希亞”源自土耳其語,意為“主要市場”。噴泉建于1891年,夏季泉水溫涼,仍可飲用。</h1><h3></h3> <h1> 走進(jìn)銅匠街。</h1> <h1> 薩拉熱窩老城銅匠街的一個店鋪。這是以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的拍攝地,而且電影里鐵匠就是這個店老板的當(dāng)年的主人。</h1><h3></h3> <h1> 現(xiàn)在這個店鋪由當(dāng)年飾演鐵匠的兒子在經(jīng)營,店里面反復(fù)放映《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里面有鐵匠的鏡頭。</h1> <h1> 店主人介紹這些都是他和兄弟的手工制品。這件店很有經(jīng)營頭腦,也很會營銷。他家是整條銅匠街上生意最好的。我也買了他的手工制品。</h1> <h1> 街道上的商品。</h1> <h1> 畫中是薩拉熱窩的清真寺與鐘樓,是這個城市的典型代表和地標(biāo)性建筑,也是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的主要拍攝地。</h1> <h1> 薩拉熱窩清真寺。</h1> <h1> 換個角度看薩拉熱窩清真寺。</h1> <h1> 薩拉熱窩鐘樓。</h1> <h1> 鐘樓與教堂??。</h1> <h1> 街景,是個博物館吧。</h1> <h1> 薩拉熱窩的古橋之一拉丁橋及博物館,當(dāng)年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就是在此被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槍殺。這次事件使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zhàn),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dǎo)火索。</h1><h3></h3> <h1> 科瓦西墓地,這個美麗的城市飽受戰(zhàn)爭摧殘,波黑戰(zhàn)爭后埋葬穆斯林的墓地。</h1><h3></h3> <h1> 黃堡,這是俯瞰全城的最佳地,也是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最后德國軍官站在這個山坡上說“看這座城市,這就是瓦爾特”的拍攝地。</h1> <h1> 白堡在黃堡之上,應(yīng)該是這個城市的最高點,不知道為啥關(guān)閉了觀景臺,只有后面的一條羊腸小道可以走,我剛好在那里看到了棵結(jié)滿紅色果實的植物。</h1><h3></h3> <h1> 白堡美餐后拍夜景,這里俯瞰全城。我的小伙伴阿娟和他先生在玩浪漫。</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