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月5日,新冠疫情依舊籠罩著我的祖國,和家園與杭州城開啟了更嚴(yán)格的升級防范,我從北歐回來已有數(shù)日,因腰傷復(fù)發(fā),忍痛臥床。這時,從“皇家園林?jǐn)z影群”傳來一個好消息:曉蓮老師要給宅居的影友們帶來一堂精彩的公益攝影課。群里頓時歡騰起來,一掃疫情壓在人們心頭的陰霾。</p><p>我曾經(jīng)介紹過曉蓮老師,我的同齡人,軍人出身,在京城因拍頤和園而赫赫有名。我曾經(jīng)跟在她身后,馬不停蹄地在頤和園西堤跟拍三個多小時,目睹了她的行攝風(fēng)采,也收獲了諸般良益,那是去年春天,至今歷歷在目難以忘懷。</p><p>好了,言歸正傳,將曉蓮老師昨晚講課的精彩圖文分享如下:</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部分:頤和園攬勝</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font></h3> <h3>1. 香閣迎旭</h3><h3>這是佛香閣。要想拍出它的新意和不同的感覺,就要想辦法。這張不是平拍,這是俯拍。佛香閣坐臥在群山里,是早上六點,在頤和園外面一個高層建筑樓頂上拍的,樓頂上早晨起來有風(fēng)要支架子,速度也一定要上去,否則那就是虛的,所以感光度要適當(dāng)提高。</h3><h3></h3><h3>畫面有一個對角線,從左下方到右上方。那么除了這個對角線,它還是一個梯字形的往上走,非常有立體感。還有我等到了一群一群的白鴿,當(dāng)然了,鴿子比較小,也就是作為一個點綴。這張照片就和在頤和園里面拍的不一樣,所以我們想拍出不一樣的新意,就要動腦筋想辦法。</h3><h3><br></h3> <h3>2. 與閣輝映</h3><h3>這片子題目叫做:與閣輝映。是指雨燕和佛香閣都是金色的,金色的雨燕和金色的佛香閣。大家可以看一下兒這張片子的技術(shù)參數(shù)。</h3><h3>光圈我把它放到了11,為什么?因為一般我們風(fēng)光攝影都要放到8到11,這是最佳的。這里放到11是因為我想把佛香閣也照清楚,因為佛香閣是一個標(biāo)志,必須把它照清楚,但是雨燕的飛行速度也非??欤俟锸?10的速度,那么我的速度也要提上來,所以速度是八百分之一速度提上來,高感肯定也要提上來,這是當(dāng)時的技術(shù)參數(shù)。</h3><h3>這兩年我拍了不少的雨燕,但是拍成金色的雨燕,這還真是第一次。這次正好雨燕似乎在圍繞著佛香閣轉(zhuǎn),實際上是從佛香閣飛過,但形狀像繞著佛香閣在轉(zhuǎn),這非常的有趣。大家都在拍佛香閣,而這些雨燕就讓這個佛香閣和別人的不一樣了,和別的佛香閣圖片與眾不同。</h3><h3><br></h3> <h3>3. 氤氳部洲</h3><h3>可以看出,遠(yuǎn)處的云霧籠罩樹和樓房,但前面的部洲又非常清晰。這也是早晨拍的。</h3><h3><br></h3> <h3>4. 踏雪尋幽</h3><h3>為什么叫踏雪尋幽?這是17拱橋,處于一個潔白的世界,這兩個人,一個黃衣服,一個紅衣服,很顯眼,再往前是很幽靜,不雜不亂,人物點綴也非常的合適。但能不能再好一點呢?也可以再好一點。就是這個人物,走到最高處的時候再去摁,就會更好(可見每張照片,也難免有不足和遺憾)。這兩個人走了兩行腳印,作為引導(dǎo)線,細(xì)節(jié)就出來了。</h3><h3><br></h3> <h3>5. 赤霞雨燕</h3><h3>這張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張片子,為什么呢?這個天象太難得了,大家可以仔細(xì)看一看:這個霞像一只燕子,這個最外面的像兩個翅膀,還有他這個后邊的這個羽翅、燕尾,都非常的像一個完整的燕子。為什么管她叫赤霞呢?這是傍晚拍的啊,霞是紅的,所以是一個赤霞雨燕。這種天象真是難得,多少年也碰不到。</h3><h3>那這張片子它的主體是什么?它的主體是玉泉塔。我們很多影友在拍傍晚的片子時,西山就是一條死黑,什么也沒有,看不見細(xì)節(jié),更看不見主體。大家可以仔細(xì)看,這張上面樹、林、塔都在都有。所以在拍傍晚片子時,紅霞是一個烘托作用,主體要有并且清晰。</h3><h3>所以在以后拍片的時候,大家要注意這一點,暗部一定要有細(xì)節(jié)。</h3><h3>這張片子其實是來之不易的。當(dāng)時走到西堤的時候,大家都知道西堤有引水,這是頤和園引水源頭,欄桿一根兒接一根兒很密,鏡頭根本塞不進(jìn)去。當(dāng)時這個霞出來以后,哎呀,覺得真好看,可是拍不了,正好我碰到了一個朋友,她的朋友是一個男同志,他就站在那個水閘上,那個水閘高大家知道,他舉著這個相機,一直舉著過了這個欄桿來拍的。</h3><h3></h3><h3>他一手握著相機,一手扶著欄桿兒,非常的累,照一張照片兒,那是夏天嘛,就出一身汗。所以我把這個高感一下兒就提到了1000,因為天也開始暗下來了,速度才是1/50。所以這張照片呢,也確實是來之不易??赡墚?dāng)時也就我們仨拍到了這張片子,拍到了這張很珍貴的一張片子,我非常喜歡,也非常感謝他倆。</h3><h3><br></h3> <h3>6. 印證</h3><h3>這張片子叫印證,也是印證歷史的意思。我在這個地方拍了無數(shù)張照片。但只有這張照片,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張。參數(shù)大家可以看看,光圈兒我用的是11。速度加快一點兒,達(dá)到二百五分之一那么高,感光度是100,那么速度夠了,高感就盡量給他放低。那光圈兒小一點兒,也是為了讓細(xì)節(jié)稍微清楚一點。這張是用低機位拍攝的。</h3><h3>只有低機位才能把水和神獸的倒影拍出來。當(dāng)時我的機子是貼在水面上拍的。照的阿?這張片子的云啊層次啊,立體感還是挺好看的。</h3><h3><br></h3> <h3>7. 云霧繚繞</h3><h3>這張片子題目叫做云霧繚繞,大家看佛緣閣都在云霧繚繚繞當(dāng)中。當(dāng)時霧氣很大,為了讓它清晰一些,就用了光圈兒11。感光度250,速度是一百六十分之一。雖然他云霧繚繞,還是很清楚,很清晰,人也非常的清楚。這張圖片,是一張人和景的片子,有人物在里面點綴。</h3><h3><br></h3> <h3>8. 悠悠歲月</h3><h3>這張片子命題叫悠悠歲月,說明頤和園有悠久的歷史,另一方面,也因片中的船有很強烈的悠悠動感。</h3><h3>這是晚上七點拍的,光圈兒是九,因為比較晚了,ISO就提高到了200。速度是30秒,用的是慢門,只有用慢門,船的動感才能夠出來。</h3><h3>這個地方其實我也拍過很多次,但是就只有這一次這張照片,我比較喜歡。動靜這個結(jié)合的比較好,船的動感也非常的強。真的就是老天要幫助你,如果他刮南北風(fēng),這個船,就無法拍到這種感覺,這風(fēng)應(yīng)該是東西風(fēng)。</h3><h3>開始東西風(fēng)了,這個船,這個動感的感覺就非常好,他是前后這么動,慢門兒拍下來以后就有動感。還有天空,呈現(xiàn)出冷色調(diào)和暖色調(diào),那么冷色調(diào)和暖色調(diào)在一起呢,他就會很漂亮,很好看。</h3><h3></h3><h3>再看佛香閣也非常清晰,所以我還是說我們拍夜景照或傍晚,一定不能把主體拍的讓你看不到細(xì)節(jié),那是一張失敗的片子,一定要有細(xì)節(jié)。而且大家可以看啊,這個佛香閣的山和天空沒有后期的痕跡,很多影友在做后期的時候,這個山和天都出來一道白線了,痕跡很厲害。做后期的時候,不要留有痕跡,要讓他銜接的非常自然才是。</h3><h3><br></h3> <h3>9. 守候百年</h3><h3>不論這個銅牛是鎮(zhèn)水也好,還是望著佛香閣也好,或者是遙望著耕織圖的織女也好,她一直在這兒守候已然百年。</h3><h3>這是一個前幾年的照片,可以看到它的護欄還是低的。棧橋上有一些人作為點綴。因為是前幾年的作品,它也是有缺憾的。如果我的角度再低一些,這個牛的頭,再往左邊一點,效果會更好一些。因為他是一個早期作品,那時候拍照還不是很成熟。但是雪非常好,現(xiàn)在這個雪,能把萬壽山給下的這么白,還是不多,很少見!</h3><h3><br></h3> <h3>10. 紫氣東來</h3><h3>大家知道,四大部洲,你要想把它照全不容易,哪兒都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勘察,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地方能照到這里,就是在圓明園里面。圓明園有很多樹,山也不高,只有這么一個地方有那么一點樹之間的縫隙能照到這個地方。那一天早晨起來06:07到那里去拍。當(dāng)時因為天比較黑,有風(fēng),也是要上架子,同時,感光度要提起來,速度要加上去。</h3><h3></h3><h3>櫻園拍頤和園的四大部洲,當(dāng)時的云也確實不錯,從東邊兒打過來,所以給她起的名字叫紫氣東來,因為天上的云呈現(xiàn)粉帶紫色的這個云,所以呢,給他起名就叫紫氣東來。</h3><h3><br></h3> <h3>11. 船塢雪韻</h3><h3>這張片叫做船塢雪韻。知道頤和園的人都知道這是大船塢,是當(dāng)年慈禧放船的地方,下雨、下雪、刮風(fēng)啊,全放在里面。這是早晨將近九點的時候。高感用到了500,為什么呢,讓速度上去,因為天太陰了,雨雪天嘛。</h3><h3>大家看看前景、中景、遠(yuǎn)景都有,前景是樹枝,樹葉,中景是船塢,遠(yuǎn)處還有一個城關(guān)。雖然這個畫面比較滿,但是呢,也沒顯得很亂。</h3><h3><br></h3> <h3>12. 春化融雪</h3><h3>這張照片是上午九點多一點拍的,雪慢慢融化了,光夠的情況下,感光度越低越好,因為速度也已經(jīng)上去了。</h3><h3>看前面的水波紋,完了中間的是雪,完了又是水,一層一層的,很有層次感。前景很有層次感,遠(yuǎn)景就是練橋再往遠(yuǎn)處,還有一個靜悄悄的藏在后面的玉泉塔,這也是比較清晰的。</h3><h3><br></h3> <h3>13. 翻江倒海</h3><h3>片子的題目叫做翻江倒海掀巨浪。這是下午四點多拍的,光圈兒用了11,因為要把佛香閣照清楚。速度一百六十分之一,高感100,因為當(dāng)時天比較涼。為什么把它變成黑白片?黑白片顯得水比較透亮。這張片子也是來之不易。當(dāng)時報的起風(fēng)有七八級,但是大家都知道進(jìn)到新建宮門以后往東堤這個地方是一個風(fēng)口,對于一個風(fēng)口,風(fēng)非常大,預(yù)報是七八集,里邊就有十級左右。當(dāng)時我在棧橋上拍的。棧橋早就給打濕了,東堤岸上一大片一大片也都是濕的。當(dāng)時是四月份的事兒,還是很冷啊,因為風(fēng)很大呀,到了棧橋上以后,衣服都被打濕了,風(fēng)一吹特別冷。人不多,有那么兩三個呢,衣服也是風(fēng)一吹冷的就不行了,就都上岸上去了。這種天氣,說實話,我在頤和園十多20年,沒見過這么大的浪,也沒見過這么大的風(fēng)。我覺得這應(yīng)該是出片子的好機會,所以這一天我進(jìn)去了三次。</h3><h3>為了拍到這張比較精彩的片子,我進(jìn)去三次都是在棧橋上拍。而且要用低機位拍,浪就顯得更高,但是低機位,你又不能把佛香閣擋上。所以你就得多拍,多點把握,那怕拍到一張合適的。不是說張張都會合適,你不知道這個浪他會起多高,你也不知道這浪什么時候才起浪。所以我進(jìn)去了三次,確實也拍到了幾張我喜歡的片子。也沒有白白付出辛苦,但是當(dāng)時那風(fēng)真是很大,有一次有一個大風(fēng)吹過來以后。把我就給吹倒了,但是后邊兒大家知道這站點兒邊兒有那個鐵欄桿兒,一根鐵欄桿兒擋住了我。所以我沒有躺在這個棧橋上,如果躺下去頭上濕了,衣服肯定就全濕透了……</h3><h3><br></h3> <h3>14. 雨潤梵音</h3><h3>大家知道,四大部洲是一個佛教圣地。這是一次下雨天,雨停了以后我就在這個角度,透過這些石頭來拍這個建筑。當(dāng)時,云也不錯,石頭都非常濕潤。這個色彩跟大自然的這個色彩,是非常非常的貼近,非常非常的還原的這么一種色彩。所以我就拿出了這張片子,因為當(dāng)時天也比較陰,所以我感光度放的也比較高,讓他速度上去。</h3><h3>大家可能就會覺得為什么高管要放這么高???這看機子。如果你是5D3以上的機子用到1000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你是無敵二用到1000,就可能會有噪點,所以這看你是什么型兒的機子,機子好一點的感光度提起來也沒有事兒,沒有問題。如果機子不算太好的話,那么感光度不要放得這么高,因為我沒有帶架子啊。</h3><h3><br></h3> <h3>15. 恍若仙境</h3><h3>這張片子,大概是在上午九點拍的,今年這個云,這個霧啊,在頤和園這幾年也沒有見過下雪天起霧,霧在白天起來了。也是為了佛香閣清晰,用了11的光圈,感光度也提高了一點,佛香閣就非常清楚。</h3><h3>它下面的這些欄桿本來非常不好看,但是在這時,因為有霧,它就成了朦朦朧朧的引導(dǎo)線,大家可以跟著引導(dǎo)線,一直引到主體佛香閣、智慧海,也叫無梁店,一直引申到那,所以這個小欄桿,起到一個好作用。標(biāo)題叫做恍若仙境,確實就像仙境一樣,這佛香閣,在這個云霧里飄啊飄的感覺。</h3><h3><br></h3> <h3>16. 煙霞天成</h3><h3>這張片子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張片子,叫做煙霞天成。這句話是哪兒來的?是長廊里面有四個瓶子,春夏秋冬,這是其中一個亭子里的這么四個字,那么當(dāng)年皇帝在亭子里面看煙霞,非常好看,說煙霞天成,那么我就借用在這里。</h3><h3>一般來說,名字是點主體的,那么我的主體是什么?還是佛香閣,陪體是什么?陪體是玉泉塔。那么這個云,它是烘托氣氛的。</h3><h3>有時候名字也不見得要直接點主體,它用一種烘托的方法,去點主體也是可以的。</h3><h3>晚霞的片子我拍了很多,但是這張是我比較喜歡的。為什么?大家看,這個霞和云,有凝固的,有動起來的,這樣動靜結(jié)合就顯得非常好看,如果都動起來,或者都不動,都沒有這個好看,因為那些片子我都有。那么動靜相結(jié)合的這張片子,我覺得它更好看。你看看這霞和云都很有層次。慢門拍30秒。但這個數(shù)據(jù)不是死的,為什么,因為你要根據(jù)天氣的明亮程度,根據(jù)云走的速度,來調(diào)整,要根據(jù)當(dāng)時的情況來定義這個數(shù)據(jù)。所以大家在拍的時候,不要死套我的數(shù)據(jù),是要看當(dāng)時的情景,你可以多試著拍幾張。總有一張成功的。</h3><h3><br></h3> <h3>17. 與云共舞</h3><h3>這張片子為什么起名與云共舞,大家可以看:云在舞動著像在跳舞,這個人也在跳舞。這是一個下午五點多拍的。這張片子,也是趕巧了,并不認(rèn)識這個人,聽說話是個外地人,可能覺得來一次頤和園不容易,高興的就是跳起來了。當(dāng)時有人在這兒拍照,我一看趕巧趕緊,所以我也拍了幾張,這個人呢,一看,肯定是個專業(yè)的,這個舞蹈動作應(yīng)該是叫做倒踢紫金冠,這在芭蕾舞里,還有一些比較高難度舞蹈里都有這個動作。</h3><h3>從構(gòu)圖上看,你看墻上那個神獸,在看著她,很有意思,有一個呼應(yīng)關(guān)系。她的右邊還有她的一雙鞋,當(dāng)時有人就說,哎呀,這雙鞋是不是不好???但是我覺得恰恰有這雙鞋才好,很生活、很完整,你說如果就是這么跳兩下,兩只鞋沒有,我倒覺得不完整,不真實,生活就是這樣,就是非常真實,鞋就在這兒,挺好。顏色呢,大家可以看,也沒有做的很重,很還原當(dāng)時的色彩。</h3><h3><br></h3> <h3>18. 夢幻香閣</h3><h3>實際上,我們?nèi)绻歼@么去照佛香閣,大家照出來都一樣,就沒什么意義,那么這張片子是怎么照的呢?我是照著她倒影,完了我把它翻過來。那么就呈現(xiàn)出這個樣子。那么是不是很夢幻呢?我很少用二曝多曝,我都是一次性拍攝。大家可以看一下參數(shù),光圈兒用的是九,速度是1/50。因為是天可能比較黑,感光度提到了500。</h3><h3>我們都在拍佛香閣,怎么能把她拍得更有特點更有個性,更與眾不同,就要多多動腦子。</h3><h3><br></h3> <h3>19. 百年仁壽</h3><h3>這張片子叫做百年仁壽,她很滄桑,立在雪中,這是一個大場景片子,而且用它的這個側(cè)面,讓它有這個三維的感覺,很立體的出來了。這個銅缸、龍鳳、香爐也都可以看到,是比較完整的一個仁壽殿,雖然這張片子我沒有在正面拍,我在側(cè)面去拍的。</h3><h3>當(dāng)時雪下的比較大,我試了很多張以后,感覺它的速度在1/50、1/60的時候,雪花兒是表現(xiàn)得最好的時候。那么,這時候我只能把感光度放在500。</h3><h3>為了感光度不要太高,清晰度清晰一點,我把光圈放到了七點一稍微大一點兒。這張片子是拍一個建筑,拍建筑的片子,所有的柱子一定要垂直,那么你當(dāng)時拍的不直歪了一點,就一定要把它調(diào)整過來。建筑一定要橫平豎直。那么你是歪的,那就會被別人笑話,因為拍建筑橫平豎直是最基礎(chǔ)的東西。一定要做到這一點。</h3><h3><br></h3> <h3>20. 萬丈光芒平地起</h3><h3>這是我們熟悉的廓如亭,俗稱八風(fēng)亭。拍這張,主要是想找它的光。這個名字不直接點這個主題,萬丈光芒平地起,光從這個柱子那個柱子縫隙發(fā)射過來,這是下午的公園兒。這個速度是1%,感光100。拍的這張光還是挺漂亮的,光打得很好。</h3><h3><br></h3> <h3>21. 氣貫長虹</h3><h3>這張片子可以橫過去看。這個題目叫做“日落西山紅霞飛”也行,叫“氣貫長虹”也可以。為什么要叫氣貫長虹呢?在頤和園的西堤傍晚,有這么長的紅霞,很難得!一般有紅霞,沒有這么長,它就是一個局部。能有這么長,真是很難得。那是一個傍晚,五點多進(jìn)去以后,天都黑的不得了,一點兒都不好,到了七點的時候兒都不行。當(dāng)時幾個影友都出去了,就說不行了走了走了。我們當(dāng)時也覺得沒希望了,就在那兒多聊了幾句天兒,沒出去。到了7.0幾分,這個霞開始發(fā)粉,慢慢兒越來越紅,哎喲,把我們給激動的。</h3><h3>那幾個出去的人也進(jìn)不來了,把他們給后悔的??!因為當(dāng)時覺得天不會好,所以我沒帶什么頭,就戴了一個50定,沒法兒照這個大面積的彩虹啊,怎么辦呢,當(dāng)時我就沒辦法想辦法,我這張是用接片照的。用了十幾張吧,九張到13張的片子吧(我忘了是9張還是13張了)。因為當(dāng)時定焦鏡頭你拉不了那么遠(yuǎn),那我就上架子拍照出來的。</h3><h3>當(dāng)時也不太會接片兒,這是我第一次接還是第二次接片兒,我記不住了,當(dāng)時啊,這個心跳的咚咚咚咚響也不知道照的好不好啊,就怕辜負(fù)這么好的天氣是吧,哎喲,緊張。</h3><h3>別提有多緊張了,當(dāng)時這紅霞吧,又讓我們陶醉,又怕拍不好,說話都不敢說,就我們兩三個人在那兒拍。回去以后一接片兒,哎喲還行,哎喲,可算松了口氣,因為這種片子這種天氣真是很難得,幾年也不見得能有一次這么長的紅霞。而且又不太會接片兒,又沒帶什么鏡頭。你也沒法兒啦,幸虧當(dāng)時靈機一動拍了個接片兒。所以留下了這張片子,所以我的這些好多片子,真是得來的挺不容易,有的時候也都是機緣巧合。</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部分:專題《鳳凰墩》</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font></h3> <h3>我一直在說,做一件事,還是要專注的去做。別這也拍拍,那也拍拍,因為你要想攝影要拍的東西多了去了。你是拍風(fēng)光,還是拍人物;你是拍蟲鳥,還是拍動物……它的種類非常多,所以,根據(jù)你的興趣,首先你對什么最有興趣你就去照什么。當(dāng)然我相信啊,在我們?nèi)豪锎蠖鄶?shù)都是喜歡風(fēng)光的是吧,因為我們拍頤和園嘛!那么,如果你認(rèn)定拍風(fēng)光,你就一定要主拍風(fēng)光。別的可不可以拍,可以拍,你像頤和園什么都有,但主次要分明。</h3><h3>比如頤和園,樓臺亭閣、花鳥魚蟲,什么都有,它是一個練習(xí)拍攝特別好的場所、場地。但是你要認(rèn)準(zhǔn)一個主打方向。因為你想我們起步晚,也都是這個年齡了,你什么都拍,你就什么都拍不好,一定要主打一個方向。那么下面要上的這些片子,實際上拍的都是一個景點,很不起眼的一個景點,就是鳳凰墩,在什么位置上呢?在頤和園南門一進(jìn)來,過了繡衣橋,就能看到鳳凰墩。</h3><h3>這些鳳凰墩的片子,有近景有遠(yuǎn)景有中景。因為環(huán)境(季節(jié))不同,前景不同,角度不同,那么它呈現(xiàn)的感覺就不一樣。這些片子我不再細(xì)講了,就大概的講一講。</h3><h3><br></h3> <h3>1. 這是一個下雪的天氣。雪沒有完全覆蓋前面這些石頭、木棍、木樁,正好當(dāng)前景。遠(yuǎn)處就是一個鳳凰墩。鳳凰墩,在頤和園的歷史上,以前是三層,是很漂亮的一個建筑。但是被摧毀以后,因為經(jīng)費問題就沒有再修建起來,目前就是一個小亭子。</h3><h3><br></h3> <h3>2. 這張是一個藍(lán)調(diào)片兒,是早上起來照的。我白天的片子的色彩都不會很重??赡苡型瑢W(xué)也會問,張老師你的片子怎么有的色彩也挺重的,但是我要跟大家說啊,一早一晚,是有色溫變化的,拍出來的片子顏色就是很重,很好看。</h3><h3>我一般不會加顏色,我只會明暗上動一動,那么色溫就隨之自然,會有一點點改變。這也是利用前景拍下的這個鳳凰墩,大家可以看看有前景。</h3><h3><br></h3> <h3>3. 這張我用一個樹枝當(dāng)作一個最前的景,是虛的。再往里,有細(xì)樹枝、小樹枝,就清晰了一些。那么再進(jìn)一步往里,就是鳳凰墩,鳳凰墩是清楚的。焦點在哪兒?焦點是鳳凰墩,因為它是主體。我透過一層一層這么去拍,那么這張照片,它就有了層次感。再有一個呢,就是我們拍任何一個地方,既要拍她的大景觀也要拍他的小景觀,注意小景、近景,要有近中遠(yuǎn)。</h3> <h3>4. 這是另外一個角度,鳳凰墩在前面作為一個主體。這是一個傍晚拍的,色溫就是這個顏色,根據(jù)當(dāng)時天氣不一樣,色溫有差異,不是我給他加什么顏色了,這是晚上的色溫自然形成的。主體鳳凰墩很突出。后面的陪體是景明樓,再往那邊兒就是埝橋,鳳凰墩的后面,大家還可以隱隱約約看到妙高塔。這也是鳳凰墩。一個鳳凰墩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角度,多種不同的展現(xiàn)。</h3><h3><br></h3> <h3>5. 這張鳳凰墩它有前景,大家想一想,一片白雪,沒有前景,就不好看,前邊兒就太禿了,那么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前景,使得這張照片的畫面就豐滿了,也顯得好看了。</h3><h3><br></h3> <h3>6. 這張鳳凰墩,帶上了兩個長椅還有兩棵樹。這樣搭配起來也不難看。這也是一個下雪的天氣,又是一個新角度,用前景來搭配,但也不很亂,顯得畫面豐富了。</h3><h3><br></h3> <h3>7. 拍雪天,一個不能讓它太黑,顯得雪很臟,一個是不能讓它過曝,過曝以后就沒有了細(xì)節(jié)。大家看這張照片,它不臟很適度。鳳凰墩的左邊是埝橋,右邊是景明樓,都可以看得清楚。如果過曝了,那這些遠(yuǎn)景就看不到了,它就沒有像素它就沒有了。</h3><h3>再看前景是蘆葦飄蕩,我讓前景和左邊的樹左右叉開不重疊在一起。如果前景在左邊,后面的樹也在左邊,這個畫面是不好看的。它會一頭兒沉了,前景在右邊,后面的樹在左邊,讓它有一個左右呼應(yīng),就不亂。那么中景呢,就是水和雪。再往后就是鳳凰墩,再往后就是遠(yuǎn)景,是很有層次的。</h3><h3><br></h3> <h3>8. 這張鳳凰墩照片我也比較喜歡,為了拍這張照片,我跑了三趟,跑的還挺遠(yuǎn),跑到西堤上。第一次去,我要看一看在什么位置上,才能把太陽放到亭子里,在大概幾點鐘的時候去拍?這是第一次去。第二次去,沒有太陽,天不好白去一趟。第三次我又去了,找了一個好天,終于拍到了,因為它有薄冰非常好看。我把這張照片給倒過來了。我說過我不是二曝,也不是多曝。</h3><h3><br></h3> <h3>這是原圖,大家可以比較比較,如果按照正常的這張,太陽在上面,大家可以看到它不好看是吧,顯得這個上頭沉底下輕,感覺頭重腳輕,也沒有更多的藝術(shù)感。</h3><h3>大家再來看上面那張就好的多,頭重腳輕的感覺沒有了,薄冰在上面還有藝術(shù)感,這樣我覺得更好看。所以很多時候,是要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創(chuàng)作、自己去體會,要多琢磨。這樣,你才能把你的畫面又提升一步。</h3><h3><br></h3> <h3>9. 這張照片也是一個經(jīng)典機位,在繡衣橋,頤和園南門進(jìn)去以后,它是三景合一的一個機位,有鳳凰墩,有柳橋,有怡泉塔。前面一定要有前景,否則我會把鏡頭再拉近,不會讓前面這么空。正是因為有了前景,后面這三個才會覺得好看。熟悉頤和園的影友們都知道這個機位。所以大家可以多到這個機位去拍一拍,遇到好天氣一定是能夠出片子的。</h3><h3><br></h3> <h3>10. 這張鳳凰墩不需要前景,為什么有了前景反而畫蛇添足了。我這張最想表現(xiàn)的是什么呢?最想表現(xiàn)的就是這個霧,表現(xiàn)霧氣昭昭的感覺、朦朦朧朧的感覺,所以不需要前景,我就是這樣去表現(xiàn)它就足可以了,這也是很難得啊,也是很久好幾年也沒有這樣情況。那天下雨,又下小冰粒兒,完了出現(xiàn)了這個大霧。</h3><h3>大家以后慢慢體會:我覺得是冷空氣和熱空氣(熱流)相遇。那么它就會出現(xiàn)霧,有了這種霧的天氣,大家一定不要放過,一定要抓住拍攝。</h3><h3><br></h3> <h3>11. 這張鳳凰墩很清晰,雖然有樹木擋著,但是依稀可見。這張要前景,因為它的前景和遠(yuǎn)處還都比較好看,所以我就這么拍下來,用1/3的構(gòu)圖法拍攝的這張鳳凰墩。</h3><h3><br></h3> <h3>12. 這還是有霧的那一天,在另外一個角度拍的,這一張相當(dāng)于在西這邊兒拍的,角度不一樣,那么這個鳳凰墩大家看,左面有繡衣橋,那么你只有在西這個方位去拍,你才能夠照到繡衣橋。這天的水霧,非常漂亮,非常難得,也真是很多年不會遇一次的。</h3><h3><br></h3> <h3>13. 這張片是早上,大家看,顆粒比較粗,因為沒有帶架子,高感都升到四五千了。有這個顆粒也沒關(guān)系,以前我們?nèi)ヅ恼掌瑑海r候兒不是都有這種顆粒片兒嗎,就當(dāng)這種顆粒片兒用,也可以轉(zhuǎn)換成黑白。這個顏色也不是我加的,是當(dāng)時的色溫就是這個顏色。用雪當(dāng)它的前景。冰面上還有一塊兒一塊兒的雪,很天然,很自然。當(dāng)然我的主體還是鳳凰墩。</h3><h3><br></h3> <h3>14. 這張片子這棵樹向前探出去,它的右邊是鳳凰墩。當(dāng)然了,如果他的上方?jīng)]有上面的葉子,我覺得會更好看啊,但是躲不開,躲不掉,沒有辦法。因為攝影嘛總是要留有遺憾的,不像畫畫兒,我想要個什么我不想要什么都可以。但是攝影,它是真實再現(xiàn),所以也就只能是這樣,我躲來躲去,躲不過去它,也就這個有點遺憾啊。</h3><h3><br></h3> <h3>15. 這張片子是在西堤用長焦拉拍的鳳凰墩。焦點在哪兒?在前面這個蘆葦上,讓蘆葦清楚,鳳凰墩隱隱約約的能看出來就夠了,這是一個早晨去拍的。</h3><h3><br></h3> <h3>16. 這張鳳凰墩有前景,它的前景是它的水波紋兒。這個水波紋非常漂亮,它左邊的那個陪體,還有景明樓比較全。那么左邊的樹只能露出來一點,再露多了,就不好看,因為后邊兒就很密了,它會搶眼這個鳳凰墩主體,所以我只能留出一點來。那么水波紋怎么形成的呢?那是因為剛過去了一條船,蕩起了這個水,自然就形成了這個波紋,非常漂亮,所以我就抓住了這個瞬間。</h3><h3><br></h3> <h3>我們攝影的目的是什麼?影評家許華飛說:</h3><h3>用攝影尋找身心愉悅的感覺</h3><h3>用影像記錄時刻流逝的生活</h3><h3>用攝影塑造更加完美的自己</h3><h3><br></h3><h3>最后以曉蓮說的格言來結(jié)束這堂課:</h3><h3>我依然堅守:</h3><h3>堅守一份孤獨與落寞 </h3><h3>堅守一份失敗與重復(fù)</h3><h3>堅守創(chuàng)新、光影與勤奮</h3><h3>就一定得到不一樣的光彩!</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