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與美、英、法(羅浮宮)公認并列為世界四大博物館。</h3> <h3>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之重要場所,為臺灣省規(guī)模最大的博物館。</h3><h3>臺北故宮博物院坐落于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qū),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為中國傳統(tǒng)宮殿式建筑,主體建筑共4層,黃墻綠瓦,平面呈一字型加兩耳排開。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筑莊重典雅,富有中華民族特色。</h3><h3> 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沈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jiān)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余件文物。</h3><h3> 此次參觀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除“東坡肉”在嘉義展出外,“毛公鼎”、“翡翠白菜”、都一睹為快。按平日慣例十大鎮(zhèn)館之寶每次只展出一件的。</h3> <h3>翠玉白菜,據(jù)說是清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妝,原來擺放在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故宮的永和宮。翠玉白菜由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的玉石雕刻而成,工匠把綠色的部位雕成菜葉,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幫,菜葉上頭還有兩只小蟲,一只是蚱蜢,一只是蟈蟈。這棵白菜與真白菜一樣大小,滋潤新鮮,許多人到臺北"故宮",第一個要看的就是這棵"白菜"。</h3><h3>翠玉白菜是臺北故宮知名度最高的超級人氣寶寶,無論是票選還是網(wǎng)選一直是國寶排行榜的第一名。到了臺北故宮只有看到了翠玉白菜,才算是不虛此行。</h3><h3>翠玉白菜曾經(jīng)到日本展出,引起極大轟動,據(jù)說當時至少要排兩個多小時的隊才有機會看一眼這棵小白菜。</h3> <h3>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銅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1843年出土于陜西。盡管該鼎不算最大,最早,但鼎內壁鑄有銘文32行,近500字,是現(xiàn)存青銅器銘文中最長的一篇,堪稱西周青銅器中銘文之最,其內容敘事完整,記載詳實,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故極其珍貴。</h3> <h3>嬰兒枕</h3> <h3>臺北故宮的許多寶貝,基本上都是小巧型的,這大概是當時逃離為了便于攜帶的原因。隨心拍攝部分感興趣的文物。</h3> <h3>翡翠屏風,據(jù)說是汪精衛(wèi)送給日本,日本又送還給臺灣的。</h3> <h3>形神兼?zhèn)涞纳汉实瘿D―財神。</h3> <h3>早就聽說,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蔣介石撤退到臺灣帶走的,來自北京故宮、沈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jiān)等處的大量寶貝,大凡到臺灣的祖國游客,多數(shù)會到這兒一睹為快,今天算親眼所見。</h3> <h3>臺北到處都有711,非常方便</h3> <h3>由于時間關系,還有很多寶貝沒得看到,買份郵票留著紀念。</h3> <h3>臺北街道</h3> <h3>謝謝觀賞,待續(x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