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left;"> ------安陸錢沖銀杏谷游記</p><p><br></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賞千年銀杏,我們走進湖北安陸;尋萬種風姿,我們來到銀杏之鄉(xiāng)。錢沖古銀杏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安陸市西北部、大洪山南麓,擁有全國規(guī)模最大、生長最為集中、樹形最為奇特的古銀杏群落,現(xiàn)存千年古銀杏59株,500年以上樹齡古銀杏1486株,百年以上古銀杏4368株;樹齡數(shù)十年的掛果銀杏大樹3萬多株,新植銀杏28萬畝,定植銀杏60余萬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進錢沖,處處可見古銀杏傲然挺拔,有6人方能合抱的銀杏樹王,有樹高30余米的銀杏巨人,有公孫樹、母子樹、夫妻樹、姊妹樹、空腹樹、蟠龍樹……“十里錢沖,百味人生,千年銀杏,萬種風情”,這里的九沖十八谷,沖沖不一樣,谷谷有特色。每一棵樹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每一處景都有拍不盡的美妙。</font></h3> <h3> 11月9日,我們一行20余人慕名來到銀杏之鄉(xiāng)---湖北安陸。走進這里,仿佛走進了巨幅的油畫中。秋,如同一支天來之筆,筆尖揮灑之處,繪出一幅幅色彩濃郁的畫卷。秋,如同一支催眠曲,落葉伴著風的鼓點跳起“生命之舞”,愉快地投入大地的懷抱。</h3><h3> 錢沖古銀杏生態(tài)旅游區(qū)不僅自然風光堪稱一絕,而且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1939年至1941年,李先念曾率部在此戰(zhàn)斗,“新四軍五師司令部”、“五師醫(yī)院”、“七七報社”等一大批革命舊址至今保存完整。<br></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我們來到的第一站是:“忠心耿耿”古樹景點。<br> 在錢沖古銀杏國家森林公園楊家沖盧家塆南頭山坡下,有棵數(shù)百年古銀杏,胸徑0.8米,樹干直插云端,但樹干從頂梢到樹腳,好象被誰居中齊齊削為兩半,剝?nèi)チ肆硪话霕淦ぃ冻鲠揍窘箍莸睦细?,形貌十分怪異?lt;br> 之所以稱它為“忠心耿耿”樹,是因為它當年見證過抗日戰(zhàn)爭的硝煙和戰(zhàn)火。1941年冬季的一天,日寇悄悄摸進楊家沖,企圖翻過蜜蜂寨,襲擊錢沖。幸得一個砍柴的村民發(fā)現(xiàn),不顧個人安危,趕到錢沖報信。日寇見陰謀敗露,只得強攻跑馬嶺。惱羞成怒間,便要在楊家沖燒、殺、搶、掠,誰知當?shù)乩习傩赵缫言谛滤能娧谧o下逃入深山。日寇便拿老百姓賴以為生的銀杏樹出氣,用小鋼炮炸斷了它的主干,將大樹居中切開。后來,李先念率部擊潰日軍,日軍倉皇撤退。老百姓回來后在斷口處抹上濕泥,用油布裹住傷處。第二年開春后,這棵銀杏樹又恢復了勃勃生機,現(xiàn)今,只留下永遠抹不去的傷痕,訴說著日寇當年的暴行。 <h3> 看圖中的這位銀杏老人,他從春秋戰(zhàn)國時代走來,歷經(jīng)3000年風霜,笑看世間萬物,閱盡人間滄桑。它心胸寬闊,虛懷若谷。故世人叫它“虛懷若谷”樹,這是我們此行的第二站。</h3><div> 他腹中空洞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日本鬼子燒殺搶掠暴行活生生的見證。1940年春,李先念率領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和京安縣黨政機關來到錢沖,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3戰(zhàn)坪壩等戰(zhàn)役,給日寇以重擊。侵華日軍震怒,便調(diào)兵到安陸西部掃蕩,目標直指抗日機關所在地——錢沖。在李司令的指揮下,豫鄂邊區(qū)抗日軍民奮起反擊。日軍付出慘重代價,就拿銀杏樹泄憤,他們砍倒了不少銀杏樹。看到這棵銀杏樹枝干粗大,難以刀劈斧鋸,便在樹干上澆潑汽油,點火焚燒,大火一直燒了兩天兩夜。錢沖軍民看在眼里,恨在心頭,阻擊更為頑強。這棵銀杏樹也是堅貞不屈,哪怕被燒成這樣,也笑傲敵寇。1945年8月15日,日軍呈交無條件投降書。又是幾十年的歲月,彈指間而過。如今,這棵銀杏樹依然亭亭如蓋,枝繁葉茂。</div><div> 這棵樹以頑強的生命詮釋著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氣節(jié)。</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組圖片拍攝者: 劉宗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組圖片拍攝者:劉宗祥</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虛懷若谷”樹前的合影,彰顯了我們作為華夏兒女的氣節(jié)。正如《孟子》中寫到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此之謂大丈夫?!?lt;/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第三站是:“蟠龍現(xiàn)世”古樹景點。這棵古銀杏遠看像一個精雕細琢的盆景,近觀如一幅栩栩如生的龍鳳呈祥立體畫。</p></font></h3> <h3> 在車上被路邊美景吸引,駐足拍攝。拍攝地點為:楊沖到錢沖間的盤山公路。翻過盤山公路就到達錢沖了。</h3><h3> 關于錢沖一名的由來,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相傳很早以前,一位鶴發(fā)童顏的老翁,牽頭黃牛路過這里,準備翻山過去。因山勢險峻,牛不愿走。這時,恰遇一牧童經(jīng)過,老翁便請他幫忙。于是,牧童硬是推著牛屁股登上了山頂。臨別時,老翁給他一根牛毛,說:“拿著它,就用它報答你!”說完,便不見了蹤影。牧童看著牛毛不知有何用,隨手一扔,哪知牛毛被風一吹,便化作千千萬萬棵銀杏樹遍布山巒,而且每一棵樹都掛滿了銀杏果。摘下來吃了,可治病;把果串成鏈子,像珍珠白銀。于是,這里便被稱為“搖錢沖”。久而久之,又被稱為“錢沖”。</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路車馬勞頓后,終于步入第四站——寬廣平整的銀杏廣場,舉目相望,這就是銀杏樹王,樹齡為2800年。它枝干灑脫入云端,傲然生于天地間,它雖歷經(jīng)百代風雨,仍枝繁葉茂,</font>遮天蔽日,談笑間,千百年滄桑已成過眼煙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家在氣勢磅礴的帝王樹前合影留念</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圖為銀杏廣場上賣銀杏土特產(chǎn)的村民們,村民們世世代代靠銀杏產(chǎn)品為生。近年來,王義貞鎮(zhèn)與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等大專院校聯(lián)合,相繼開發(fā)了銀杏葉茶、銀杏香枕、銀杏食品等系列產(chǎn)品,取得了良好效益。以銀杏果、木耳、香菇、油茶為主的旅游商品也從無到有,逐漸興起。旅游業(yè)直接帶動解決錢沖村200余人就業(yè),年均創(chuàng)造旅游收入近300萬元,顯示出良好的經(jīng)濟和生態(tài)效益。</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瞧,大家在吃什么?是這里的特產(chǎn):銀杏果和拐棗。</p><p> 看到這些,不禁憶起銀杏果捧在手心的溫暖,回想拐棗在味蕾間甜甜的味道。只是本著攝影者的操守,我忍住口水,口是心非地拒絕了美味。</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h3></font></h3> 從銀杏廣場驅(qū)車五分鐘左右, 就到了當年“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我們心心念念的第五站終于到了。<br> 1939年,奉黨中央指示,李先念率軍從河南竹山南下到安陸開辟抗日革命根據(jù)地,先是成立新四軍豫鄂邊挺進縱隊,李先念任縱隊隊長,政委朱理治。1941年4月5日,改編為新四軍第五師,李先念任師長兼政委,在王義貞彭家祠堂召開軍政大會并宣布就職。在這棟畫棟雕檐的古建筑里,他指揮了一場又一場的戰(zhàn)役,更和當?shù)乩习傩战Y(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至今,這里還流傳著“李司令修犁”,“板栗情”等感人的故事。 <h3><font color="#010101"> 出了</font>“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步行約五分鐘,就到了蜜蜂寨。蜜蜂寨上蜜蜂洞,蜜蜂洞下蜜蜂泉,蜂蜜泉——就是李先念為傷病員提供的神丹妙藥,這里也是我們旅途的最后一站。那個年代物資匱乏,傷病員沒有好的補品,李先念一直為這件事兒憂心不已。有一天,李司令發(fā)現(xiàn)蜜蜂寨流下的泉水是甜的,后詢問鄉(xiāng)民得知,山頂?shù)膽已虑捅谥杏忻鄯涠矗捎谏絼蓦U峻求蜂蜜而不得,蜂蜜就隨著泉水一起流出。李先念就迅速叫人在這里修了一眼泉,傷病員每日飲此混合了蜂蜜的泉水,身體恢復得特別快。如今,還有小股的泉水在山中流淌。</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進入蜜蜂寨后,滿心滿眼都是金黃。在這片靜謐的銀杏山林中,時光仿佛是靜止的。</font>四周萬籟俱寂,一片片銀杏葉悠悠然落下,悄悄然飛舞,千百年如是,讓人不禁心生肅穆之情,山中本無歲月,游客反倒像是闖入者。</h3> <h3><font color="#010101"> 雖有一路美不勝收的銀杏群落,我們這支大隊伍的速度卻一下子提升了。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大家想早點看到李先念當年戰(zhàn)斗過的地方。銀杏依依而立,英雄早已作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身后這棟青磚布瓦的古建筑就是當年“新四軍第五師醫(yī)院”舊址,在微微山巒間,在碧空金黃下,更顯莊重。由于正在修葺,我們不得而入,只能在外瞻望。</h3></font><font color="#010101"><h3> 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里,安陸人民為國捐軀的革命英烈達1000余人。這所醫(yī)院于1939年底創(chuàng)辦,搶救了大批英勇負傷的戰(zhàn)士和百姓。</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醫(yī)院外墻上依然留著李先念曾經(jīng)用過的拴馬樁,斯人已逝,獨留舊物供后人寄哀思。</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從蜜蜂寨返程</h3> <h3><font color="#010101"> 返程途中,正好遇到陽光普照。銀杏葉在太陽光下分外惹人注目,那束光也照進了我的心里。我想,革命先輩們當年拋頭顱、灑熱血為之奮斗的不就是現(xiàn)在這種國泰民安、歲月靜好的生活嗎?</font></h3> <h3> 最后附上一位同行前輩的攝影作品和另兩位同行前輩的詩作,圖片拍攝地:銀杏巨人樹下。謹祝關心下一代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再上新臺階,再創(chuàng)新輝煌。</h3> <h3><font color="#010101"><h3> 錢沖銀杏樹眾多,一時難以看盡,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散場之時,我們結(jié)束了本次旅行,踏上了歸途。</h3><h3> 有到過錢沖的游客感慨:“十里錢沖,百味人生,千年銀杏,萬種風情!” 作為秋天最濃重的色彩——金黃色,是最美的秋色。最美秋色看銀杏,銀杏秋色看錢沖。</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