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今天,2019年11月8日,對在廣州市化工學校學習或工作過的化校人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有著幾十年歷史的芳村校區(qū),被移交到有關(guān)部門,作為建設(shè)白鵝潭“三館合一”用地,不久將被清拆,芳村校區(qū)將不復(fù)存在。此時此刻,曾在白鵝潭畔這片土地上學習、工作過的化校人,心情異常復(fù)雜,難免不勝唏噓、無限感慨:昔日廣州化工“黃埔軍校”,史跡就這樣“被歷史拋棄”(馮玉棠校長語),縱有百般不舍,終須無奈告別!</b></h1> <h1><b> 白鵝潭“三館合一”項目用地航拍圖</b></h1> <h1><b> 據(jù)說這是10月12日下午,各相關(guān)部門人員云集學校,準備商議、決定化校地塊拆遷事宜(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b></h1> <h1><b> 李永健攝于11月1日</b></h1> <h1><b> 聽說這里要拆了,陸續(xù)有退休的老師和校友專門回來看看,拍照留念,唏噓一番。</b></h1> <h1><b> 這幾天,離愁別緒刷爆了各種化校微信群、朋友圈。經(jīng)歷過的風風雨雨、體驗過的喜怒哀樂,廣州市化工學校,從此只能在記憶中!</b></h1> <h1><b> 化校1958年創(chuàng)辦于東較場,1973年在珠江之濱、白鵝潭畔的芳村長堤街復(fù)辦。</b></h1> <h1><b> 當年無數(shù)次出入這個簡易的校門</b></h1> <h1><b> 化校與白天鵝賓館隔江相望。以前重大節(jié)日在白鵝潭放煙花,早早就有教工拖兒帶女、攜親帶友來到教學樓的走廊、樓頂?shù)日紦?jù)最佳地點觀賞。</b></h1> <h1><b> 當年這排低矮簡陋的平房是學校的教工生活區(qū),與對岸的白天鵝賓館有著巨大的反差。</b></h1> <h1><b> 學校門口對著芳村碼頭,芳村過江隧道建成之前,大部分師生都是坐黃沙至芳村渡輪上班上學。至今記憶憂新的是:每當早上遇到刮臺風,渡輪停航,大批化校師生就聚集黃沙碼頭,互相打聽當天是否要停課,如果得知不停課,就失望地轉(zhuǎn)坐19路車或騎單車走珠江大橋輾轉(zhuǎn)上班上學。</b></h1><h3></h3> <h1><b> ??吭谛iT前江邊有多艘經(jīng)營艇仔粥等飲食的木船,還記得最著名的“滿記艇仔粥”嗎?</b></h1> <h1><b> 八十年代校門外白鵝潭影像,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同框。</b></h1> <h1><b> 學校附近的珠江岸邊曾是蕉船云集的水上香蕉市場。</b></h1> <h1><b> 復(fù)辦后第一屆學生的開學典禮。</b></h1> <h1><b> 學生參加建校勞動。</b></h1> <h1><b> 首屆工農(nóng)學員畢業(yè)典禮</b></h1> <h1><b> 學習毛主席著作還是集體備課?</b></h1><p><br></p> <h1><b> 留校任教的化工科老師</b></h1> <h1><b> 致敬化校建校元老</b></h1> <h1><b> 廣州市化工學校建校47周年全體教職工留影。</b></h1> <h1><b> 當年校辦廠的雙鵝牌磁頭清潔劑是榮獲“五羊杯”的廣州市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教工們下班后包裝磁頭水的情景還記憶猶新。</b></h1> <h1><b> 學校門前的長堤街經(jīng)擴寬、整飾,成為了景色優(yōu)美的白鵝潭酒巴街。</b></h1> <h1><b> 校園也比以前整潔、漂亮多了。</b></h1> <h1><b> 飯?zhí)?lt;/b></h1> <h1><b> 剛剛加固、裝修不久的教學樓,也要被清拆,可惜!</b></h1> <h1><b> 曾在此生活了12年的教工宿舍也將被清拆。</b></h1> <h1><b> 我待過的辦公室之一,90年代的。</b></h1><h3></h3> <h1><b> 2003年的教師辦公室</b></h1> <h1><b> 退休前的辦公室</b></h1> <h1><b> 2014年初的開學典禮 </b></h1> <h1><b> 2014年3月31日,職業(yè)生涯的最后一天。</b></h1> <h1><b> 1998年,學校在資金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創(chuàng)辦了花都校區(qū)。</b></h1> <h1><b> 花都校區(qū)的前身是某地質(zhì)勘探隊的基地。這是地質(zhì)隊的印刷廠,后改造為教學樓。(以下花都校區(qū)建校前的歷史照片均由洪波老師提供)</b></h1> <h1><b> 這排平房后來被改造為飯?zhí)谩?lt;/b></h1> <h1><b> 學生宿舍的前身</b></h1> <h1><b> 地質(zhì)隊職工宿舍后來改造為教工臨時宿舍。</b></h1> <h1><b> 谷歌地球2004年12月19日花都校區(qū)的衛(wèi)星照片,黃框內(nèi)就是擴建前的花都校區(qū)。</b></h1> <h1><b> 2004年花都校區(qū)進行了擴建,建成了據(jù)說是當時廣州中職學校面積最大的單體教學樓。</b></h1> <h1><b> 這排平房后來改造為學生宿舍,03年非典時期成為隔離觀察區(qū)。</b></h1> <h1><b> 這是花都校區(qū)擴建后僅存的小紅樓,當年是老師們中午休息和晚上值班的宿舍。</b></h1> <h1><b> 這是化校的第二部校車,早出晚歸往來于芳村校區(qū)與花都校區(qū),第一部校車是租來的破舊珠江牌客車。</b></h1> <h1><b> 化校的第三部校車</b></h1> <h1><b> 2013年9月,化?;I(yè)師資及花都校區(qū)整體劃歸到廣州醫(yī)藥學校,今天,芳村校區(qū)也移交將被清拆作為白鵝潭“三館合一“項目的用地。至此,承載著化校幾十年歷史的兩個校園,一是已物是人非,一是將夷為平地,實在令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請注意大門和下圖教學樓頂?shù)男C?lt;/b></h1> <h1><b> 丘紅星老師提供的珍貴照片:2013年花都校區(qū)整體移交醫(yī)藥學校交接儀式。</b></h1> <h1><b> 2013年撤離花都校區(qū)當天的留影,可見辦公室已空空如也。</b></h1> <h1><b> 二十年后再聚花都校區(qū)</b></h1> <h1><b> 2013化校人大聚會</b></h1> <h1><b> 2014離退休教工越秀山聚會</b></h1> <h1><b> 化校55周年化校人大聚會</b></h1> <h1><b> 芳村校區(qū)已成為歷史,根據(jù)市政府的安排,幾年之后,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yè)學校將進駐廣州職教城,這是占地469畝的新校園設(shè)計鳥瞰圖。</b></h1> <h1><b> 今天是芳村校區(qū)移交的日子,上午特地趕回去一趟,拍了些照片和視頻,希望留住我們的記憶,留住化校的記憶。和正在忙前忙后的學??倓?wù)科李鐵營科長打招呼時,李科長一句"真系好吾舒服”,讓我淚目!</b></h1> <h1><b> 以下是2020年3月23日補充的化校被夷為平地的照片、視頻。</b></h1><p><br></p><p><br></p> <h1><br></h1><h1><b> 宅家戰(zhàn)瘟疫,靜心待花開;</b></h1><h1><b> 校園成追憶,無奈看花落! </b></h1><h1><b style="font-size: 20px;"> 花開是風景,花落亦是風景。生活總有許多不舍和無奈,喜看花開,靜賞花落,是大自然的安排,隨遇而安,順其自然,是一份隨緣的自在。</b></h1><h1><b> 我們的化校,曾經(jīng)的化校!永遠的化校!</b></h1><h1><br></h1><h1><br></h1><h1><br></h1><h1><br></h1><p><br></p> <h1><b> 后記:本美篇修改于2020.03.23,部分照片、視頻分別轉(zhuǎn)自化校同事:李永健、馮玉棠、郭琳娜、洪波、丘紅星等,特此致謝!</b></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