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馬一浮 吳叔庠與人論山水行書</h5> 馬一浮是公認(rèn)的國學(xué)大師,也是新儒學(xué)的代表人物,他在諸多方面的學(xué)術(shù)地位與貢獻(xiàn)已無需本文贅言。他的行書極具個性,似乎很難用“碑學(xué)”或“帖學(xué)”來概括他獨特的風(fēng)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馬一浮 行書扇面</h5> 他眾體皆擅,書法也如他的學(xué)問一樣,講求貫通,因此,粗看文雅松脫,實則骨氣洞達(dá)。很多藏家朋友對馬一浮作品的欣賞問題頗為頭疼。在筆者看來,對沒有書法實踐的朋友來說,對“干筆”的深入體味是勘察馬氏行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馬一浮 行書《臨江仙》</h5> 使用“干筆”的價值在于通過很松動的線質(zhì)來傳達(dá)一種儒雅之氣,是虛和的表現(xiàn),正如他的學(xué)問,以涵化通融為主,而不似章太炎那樣的激勵,也不似康有為、梁啟超那樣的氣勢磅礴,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普遍認(rèn)為很玄虛的人品與書品相通還是很有道理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馬一浮 行書</h5> 幾乎每一位書家都要使用干筆,但能夠做到“干而不燥”,干而有清逸之氣卻極難。偽作往往會在其雋秀的樣貌上下功夫,忽視了馬氏的行書中既有章草的古樸跌宕、又有草書的連貫氣脈,就像一個精神矍鑠的老者,雖然年邁但體格輕健。<br><br>縱觀其學(xué)書之路,早年以唐碑入手,尤喜愛歐陽父子,二十歲后遍臨魏晉南北朝書,植根于鐘王諸帖。他的篆書直接取法李陽冰,隸書則以《石門頌》為宗。最為世人認(rèn)可的還是其行草書體,集各種書體于一身,自成風(fēng)格。當(dāng)然,馬一浮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贊譽,主要得自他博大精深的才學(xué)。曾受過馬一浮親炙的豐子愷更是服膺他的學(xué)問人品和書藝,稱其為“中國書法界的泰斗“。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馬一浮 行書 贊人造衛(wèi)星</h5> 筆者在與很多資深收藏家的交談過程中有著很深的體會,對像馬一浮這樣的書法、學(xué)問、人品皆高邁的書法收藏,才是真正的雅賞。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馬一浮 行書七言詩</h5> 其一,名頭不小,可以增值;其二,風(fēng)格儒雅;很適合掛在小書齋中;其三,學(xué)問與書法都不是普通大眾喜好的,對他的收藏可以體現(xiàn)自己獨特的眼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馬一浮 《致弘一法師生西紀(jì)念會信札》2017浙江南北春拍拍品</h5> 目前,馬氏的作品有明顯的上漲之勢,考察其行書作品前六位的幾乎都是近三年的成交記錄。在筆者看來,馬一浮作品的市場前景很好,隨著國學(xué)熱等外在因素的不斷推進(jìn),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會進(jìn)一步擴大,價格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