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碧海藍天東山島
</h3><h1> 近年去東山島旅游在本地升溫,特別是該島被列入職工療休養(yǎng)可選目的地后,熱度更高了。</h1><h3></h3><h1> 東山島,位于中國福建省南部沿海,隸屬于福建省漳州市,縣以島名,是福建省第二大島,中國第6大島,介于廈門市和廣東省汕頭之間,處北回歸線附近,東海和南海的交匯處,是中國大陸與臺灣澎湖列島最近的地方(98海里),自古以來就是大陸和臺灣交流的始發(fā)地,也是當年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發(fā)兵地。</h1><h1>東山島海灣遼闊,沙灘平緩,綠樹成蔭,勝景眾多,極具南國濱海風光特色,曾獲得 中國優(yōu)秀旅游縣、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十大濱海旅游精品”、’‘福建十大美麗海島’等榮譽。</h1><h3></h3><h1>去東山島療休養(yǎng)共5天4晚,中間3天完整游覽。</h1><h1>本篇按序收存各游點手機片片,手機為HTC。</h1><h3><br></h3><h3><br></h3> <h3>東山島主要游點示意</h3> <h1>7月22日,動車杭州出發(fā)7個半小時后至離東山島最近的云霄站</h1> <h1>第一天,7月23日,東門嶼 馬鑾灣</h1><h1> 東門嶼位于銅山古城東門對面二公里遠的海面上,故稱東門嶼,又因島上有文峰塔,又名塔嶼。它同廈門的鼓浪嶼,溫州的江心嶼和臺灣的蘭嶼,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嶼。島嶼面積近1平方公里,是一個近似“土”字形的島嶼,最高處文峰塔海拔91.3米, 島嶼上風光相當漂亮。這邊建成了萬佛寶殿、天王殿、臥佛壇等廟宇,共計六千多平方米,形成了一個頗具規(guī)模的佛教寺廟群。寺的南面有小沙灘、礁石、洞穴,并有眾多的石刻碑刻點綴其中。周圍自然景色秀美,山林郁郁蔥蔥,幽靜宜人</h1> <h1>看看這天這海就會明白干嗎浙江人不去身邊舟山的眾多島嶼而要趕來千里之外的東山了</h1> <h1>文峰塔,是東門嶼的地標性建筑,于明嘉靖五年(1526)由巡海道蔡潮主持修建。其建筑樣式為八角型密檐式實心石塔,并由七層花崗巖砌成,塔頂端配置石葫蘆。塔高32米,圍寬14米,四面各配一副浮雕?,F為島內重點景點之一。</h1><h3><br></h3><h3>本片為相機片,手機近距離裝不下這完整的文峰塔</h3><h3></h3> <h1>從文峰塔上巡看四周,無處不成景,無景不美片</h1> <h1>遙看銅山古城</h1> <h1>合一個(部分朋友)</h1> <h1>東門嶼上有一定量的游樂項目,游艇,帆船,沖浪艇等</h1> <h1>想玩水,菜鳥也不用怕</h1> <h1>帆船</h1> <h1>海天一色</h1> <h1>和諧共生</h1> <h1>哥們難得同在海邊,點個帆船,兜一圈,合一個</h1> <h1>合一個,與其92年畢業(yè)旅游在普陀山千步沙時合過泳片,沒再海片</h1><h3></h3> <h1>馬鑾灣海濱浴場,沿東山島東南沿岸有南門灣、嶼南灣、馬鑾灣、金鑾灣、冬古灣、烏礁灣、澳角灣、宮前灣七個海灣,它們呈月牙形,首尾相接、綿延30多公里,潔白的沙灘背靠蔥蘢的林帶,環(huán)抱著清澈的海水,是天然的海濱浴場。灣內小島星羅棋布與浩瀚的大海交相輝映,構成一處天藍、水碧、沙白、林綠、海灣美、島礁奇的海濱旅游度假勝地。是一個國家級健康海水浴場。馬鑾灣長2500米,寬60米,沙灘潔白、細軟,粗不扎腳、細不沾身<br></h1> <h1>兒童樂園</h1> <h1>潮水退去</h1> <h1>遠處是東山島最高的蘇峰山</h1> <h1>退潮后的巖石上零星布有全神貫注的釣客</h1> <h1>助力</h1> <h1>拉網,在馬鑾灣,有漁民拉網上岸就在泳區(qū)</h1> <h1>拉,一位上了年歲的臉上刻滿滄桑的老漁婦盡力在拉網</h1> <h1>收網</h1> <h1>漁獲現場</h1> <h1>第二天,7月24日,風動石景區(qū)(銅山古城 ) 蘇峰山環(huán)島公路</h1> <h1>清晨,趕去視野更開闊的金鑾灣看日出,出地平線時的太陽被海霧收走了光芒,漂在海邊的漁船有了一種迷茫悠遠的美感</h1> <h3>風動石</h3><h1>風動石--坐落在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的東山風動石,高4.37米,寬4.57米,長4.69米,重約200噸,上尖底圓,狀似仙桃,風吹石動,故名“風動石”,然而歷經臺風、地震而不倒,有“天下第一奇石”之稱。巍然“擱”在一塊臥地凸起且向海傾 斜的磐石上,接觸面僅為十余平方厘米??耧L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臥盤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有“天下第一奇石”之稱。</h1><h3></h3> <h1>東山關帝廟 又名武廟,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擴建,至第四年,始建成縱袤一百二十尺,橫廣五十一尺的宮殿式大廟。爾后,幾經擴建、焚毀、重修。關帝廟它屬抬梁式構架,單檐歇山頂、傳統(tǒng)對稱型建筑;內有回廊廂房、丹墀龍陛、華表僧舍,其建筑中軸線正與隔海相望的文峰塔相對。關帝廟融建筑、石雕、剪瓷雕、木刻等民間藝術于一爐,且已達爐火純真的地步。關帝廟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單位。</h1> <h1>這么精致的雕塑歷經文革而留下,你不由得懷疑漁家子弟不愿參加紅衛(wèi)兵的</h1> <h1>24日下午,乘車游覽了蘇峰山環(huán)島公路,環(huán)島路已成東山島重要游點</h1> <h1>遠處小小的半島上座落著一個佷原始的至今沒通自來水的古村落叫巖仔</h1> <h1>第三天,7月25日,自由活動。</h1><h1>我見宣傳片里有從南端的澳角灣向北冬古灣方向拍的全景片,風車沿黃白的沙岸一字遠去,岸內植被茂盛村落有致,極富鏡頭感,便租了電驢自北而南獨自飄兜了一天。線路為馬鑾灣--金鑾灣--環(huán)島路--冬古-蘇峰山環(huán)島路(再游)--巖仔古村---冬古--環(huán)島路--只山--陳城鎮(zhèn)--七賢文化公園--澳角--海岸堤壩--山口--谷文昌紀念園--只山--環(huán)島路--金鑾灣--馬鑾灣。</h1> <h1>25日一早,轉去住地邊上的馬鑾灣吹吹清爽的海風看看盛夏的日出,5點,遠處海面上漁船上的燈還零星亮一著</h1> <h1>柔情的太平洋</h1> <h1>守望</h1> <h1>鷗鳥飛翔的日出</h1> <h1>遠處,日出第一縷陽光曬在沙灘邊的小貨車上,這貨車似乎在接應剛近岸的漁船,便決意去探個究竟</h1> <h1>果然,小貨車在裝船老大頭晚的漁獲一一各種離水就死的小雜魚,這小魚將快速送去飼料廠,成為新飼料最主要的蛋白質成份</h1> <h1>滿倉滿鏟</h1> <h1>太陽剛把沙灘照亮,就有保潔員在認真專注的勞作了</h1> <h1>按下手機,心里一陣熱動</h1> <h1>9點,一般游客都和早晨的清涼一起從沙灘撤走了,太陽和熱浪完全控制了海島。 金鑾灣,大批軍人的訓練真可謂熱火朝天,透出殺氣。進島時被告知東島為軍事重鎮(zhèn),軍營軍人軍訓宜看不宜拍。</h1> <h1>環(huán)蘇峰山,當然是風景獨特的跑馬運動線路</h1> <h1>礁石海岸</h1> <h1>風車點綴的海岸</h1> <h1>靠著蘇峰山的巖仔古村</h1><h3></h3> <h1>和很多地方的很多小村落一樣,巖仔村也只有為數不多了的幾位老年人留守了</h1> <h1>巖仔村往東看便是一望無際的臺灣海峽了</h1> <h1>當天租的小電驢,這小玩意當天載了我近百公里</h1> <h1>陡崖上的環(huán)島路</h1> <h1>環(huán)島路下金鑾灣</h1> <h1>環(huán)島路遠眺南面的冬古港</h1> <h1>在東山,會看到好多管理精細的農田</h1> <h1>漁村冬古,街景</h1> <h1>冬古港,在打造的新船</h1> <h1>村廟,攝于陳城鎮(zhèn)</h1> <h1>從陳城水庫看大帽山風電場風車</h1> <h1>澳角村,村口</h1> <h1>美麗的澳角灣</h1> <h1>澳角灣很長一段布滿了堤岸伸向沙灘的管子,問了才知道,這是堤岸內的鮑魚養(yǎng)殖池抽取海水專用的。東山島是我國最大的鮑魚養(yǎng)殖基地。</h1> <h1>沿堤岸一字排開的澳角灣風車</h1> <h1> 谷文昌,東山人的光榮與驕傲。<br>一一(谷文昌是河南省林州市人,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勛。解放軍南下時,他隨大軍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戰(zhàn)斗中。解放后,谷文昌服從組織安排,留在福建東山工作,任東山縣縣委書記。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艱苦,實事求是,帶領東山縣人民苦干14年,終于把一個荒島變成了寶島。他用自己的言行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br>2009年9月,谷文昌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一一</h1><h3></h3><h1> 谷文昌與東山就像焦裕祿與蘭考,在他們身上最集中最典型最真實的體現了共產黨好干部的樸素品質,我對這類榜樣性人物從來心存敬意,可惜,由于時間太緊,這位于山口村的紀念館未能進去細品。</h1><h3><br></h3> <h1>紀念館外,一段谷書記時代修建的引水渠成了時代實物憶存</h1> <h1>回到馬鑾灣,國家帆船訓練基地放出的訓練船成了好風景</h1> <h1>下午三點,東山島被熱浪嚴嚴實實的罩著,沙灘上也并無海風吹來,我電驢回程時又轉去看看低潮時的馬鑾灣,馬鑾灣海天一色,陽光灼眼,長長白白的沙灘照樣的安靜柔美,忽然發(fā)現,一早在此清理打掃過的保潔員又在不緊不慢按自己的節(jié)奏在清掃著,我便下了堤岸走近過去按上幾張</h1> <h1>孤獨高大</h1> <h1>堤岸邊,另一只籮框已裝滿著她的清掃成果</h1> <h1>25日電驢游島特別記憶:雙腿裸露段被熱情的從不徇私的太陽烤了個熟</h1> <h1>26日返程,一早再去海灘時看到釣客。</h1><h3></h3> <h1>再見,東山島!哥有機會還會再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