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去約旦Jordan純屬偶然。</h1><h1>我們一行在埃及旅行時由于突發(fā)事件, 埃國緊急關(guān)閉了尼羅河以西的沙漠地帶。原訂的黑白沙漠的三天體驗活動臨時取消, 小林隊長當機立斷, 帶領(lǐng)我們飛去約旦。</h1> <h1>約旦在阿拉伯世界中是個較小的國家, 但比較清流。相比周邊國家來說, 它不產(chǎn)石油、沒有戰(zhàn)亂。人民較為富裕、國家相對開放。政治、經(jīng)濟和外事等穩(wěn)定平和。在神秘而動蕩的中東局勢中, 它經(jīng)常充當協(xié)調(diào)者的角色。</h1> <h1>旅游業(yè)是約旦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在這個人口不足千萬的小國, 每年要接待五百萬游客的造訪。首都阿曼、古城佩特拉、死海和瓦迪拉姆紅沙漠等景點, 都是世界各國游客的常選目的地。我們利用三天時間, 匆匆掠過約旦的山河、城鎮(zhèn)、古跡和沙漠, 驚鴻一瞥卻回味無窮。</h1> <h1><b>第一天: 抵達阿曼、朝拜尼泊山、嬉水死海、夜宿佩特拉。</b></h1> <h1>一大早從埃及首都開羅飛到約旦首都阿曼。在機場花60美元購買落地簽證自行貼在護照上, 順利過關(guān)并取了租車。今后幾天的諸個景點從阿曼出發(fā)一路南下?,F(xiàn)在前往第一個景點 - Mount Nebo 尼泊山 (車程1小時)。<br></h1> <h1>尼泊山是Moses摩西最后隱居和升天的地方。摩西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教派共同的偉大先知。因此, 這里是全世界最值得敬畏的圣地之一, 每年都有大批宗教信徒和八方游客前來朝拜和觀光。</h1> <h1>來到山頂, 首先看到這個巨石雕成的石碑。這是為紀念2000年時, 羅馬教皇Pope John Paul II 約翰.保羅二世來此參觀而建立的。正是由于教皇的到訪和考證, 正式確認了尼泊山是先知摩西升天的地方。</h1> <h1>巨石從正面看, 可以看到摩西的形象。從側(cè)面看, 像是層層疊疊的一本本記錄歷史的殘破書卷。它象征著時光荏苒、年代更迭、精神傳承、信仰不朽。</h1> <h1>石碑上還記錄著整修尼泊山參與者的名字和教皇保羅二世蒞臨尼泊山的紀文。 </h1> <h1>摩西升天紀念碑</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white-space: pre-wrap; font-family: PingFangSC-light;">圣經(jīng)《埃及記》記載, 希伯來人 (古以色列人) 在埃及被奴役四百多年。上帝指引摩西帶領(lǐng)他們離開埃及, 回到上帝應(yīng)許的土地迦南。摩西帶領(lǐng)希伯來人</span>在逃離埃及的路上被紅海阻攔, 后面還有埃及士兵的追擊。摩西祈求上帝拯救苦難的希伯來人, 于是上帝施展神力讓紅海自動劈開兩半, 讓希伯來人如履平地、安全渡過紅海。</h1> <h1>在艱辛的逃難路程中, 希伯來子民因為沒有水喝而與摩西爭鬧, 摩西違背上帝的命令而用杖打水。因此, 上帝不讓他們渡過約旦河進入應(yīng)許之地。摩西帶領(lǐng)希伯來人只得在西奈曠野上碾轉(zhuǎn)徘徊。在歷經(jīng)40年的流浪生活中嚴守著猶太十誡 The Ten Commandments, 盼望著能有一天渡過約旦河, 到達上帝所應(yīng)許的“流著奶和蜜之地” - 迦南。但是, 摩西始終不能償願, 逝世在尼波山中。</h1> <h1>遙想當年, 120歲高齡的摩西攀上尼波山頂, 遠望那“流著奶與蜜的土地”而不能進入, 心情該是多么的凄涼和悲苦啊。</h1> <h1>尼波山的海拔雖然只有870米, 但由于周邊的地勢都是負海拔, 更增加了它的巍峨之處。站在山頂, 四顧茫茫, 好像來到世界盡頭, 有一種遺世獨立的感覺。</h1> <h1>山頂是一座教堂。教堂的地板鑲嵌著拜占庭式的馬賽克拼圖, 表達狩獵、畜牧、耕種和各種鳥獸的主題, 展現(xiàn)了當年動、植物繁盛的景像。</h1> <h1>大教堂的旁邊是古教堂的遺址</h1> <h1>山頂上, 一架象征摩西權(quán)杖的巨大鋼制盤蛇十字架直聳入云。根據(jù)《圣經(jīng)》記載, 當年希伯來人逃離埃及, 因路途艱辛而埋怨不已, 上帝遣派火蛇去咬噬他們。當他們哀求時, 上帝叫摩西做一條銅蛇, 只要仰望它便可得以醫(yī)治。</h1> <h1>中午時分, 我們離開尼泊山, 來到下一個景點 - Dead Sea 死海 (開車半小時)。</h1> <h1>我們選擇嬉水的地方是一處公共水域, 叫 "阿曼海灘 Amman Beach",門票20約旦Dinar (約28美元)/人。</h1> <h1>死海位于以色列與約旦之間的大裂谷中, 水源為約旦河。它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 海拔為負424米。它也是地球上最咸的湖, 湖水鹽度超過34%, 生物無法在里面存活, 故稱為“死海” 。<br></h1> <h1>因為鹽水密度高, 人們可以很輕易地漂浮在水面上。</h1> <h1>如果您不巧有傷口和其他皮膚毛病, 可不要輕易下水。另外, 飄浮在死海上也要有一定的技巧, 雙腳踩穩(wěn)后, 讓身體慢慢仰臥平展開, 動作不能激烈, 要防止嘴巴和眼睛進水。</h1> <h1>死海黑泥被譽為護膚極品</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死??旎钔嫠:? 我們馳騁在?荒漠公路上,一路?南下 (車程2小時)。</span></h1> <h1>傍?晚時分到達Petra佩特拉</h1> <h1>在佩特拉景區(qū)門口購買好今晚的“佩特拉之夜 - 圣殿燭光秀”和明天的門票, 到旅館休息。</h1> <h1>晚飯后又來佩特拉景區(qū)。行走在進山的小道上, 看到黃昏時分最美的巖石顏色,</h1> <h1>黑夜里、山谷中, 雄偉的Treasury神殿前燃起的排排燭火, 照耀著眾人。<span style="-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星空下、神殿前, Bedouins貝都因人的歌聲和笛聲回蕩在山間。那空靈、蒼涼、神圣而又肅穆的古老音樂, 隨著</span><span style="-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夜風輕拂, 伴著燭火搖曳。除了音樂, 全場沒有一絲喧囂。</span></h1> <h1><b>第二天: 上午徒步佩特拉古城、下午到達Wadi Rum瓦迪拉姆紅沙漠。</b></h1><h3><b><br></b></h3><h1>佩特拉古城有許多健行步道, 我們選擇最經(jīng)典的線路, 從景區(qū)入口處到最高山頂?shù)男薜涝? 來回約5小時。</h1> <h1>通往佩特拉主城的必經(jīng)之路, 是一條長約1.5公里的峪谷小徑-Siq西克。行走在這彎曲蜿迤的蛇形小道中, 兩側(cè)斷崖高聳入云, 縷縷陽光從一線天縫中直瀉而下。</h1> <h1>走到盡頭, 豁然開朗。突然看到陽光照射下依山雕鑿的一個巨大的神殿。</h1> <h1>這就是Treasury神殿!在陽光的照耀下, 散發(fā)出玫瑰色的光彩。這座建造于公元一世紀的神殿是佩特拉的第一張名片。多少人正是看到它的高貴典雅而向往佩特拉。</h1><h3>注: 昨晚已然來到殿前, 但黑暗中沒瞧仔細,</h3> <h1>Treasury神殿驚艷了我們。然而, 精彩才剛剛開始。</h1> <h1>穿過殿堂右后方的小山谷, 來到一片開闊地帶。依四周山坡而造的建筑有寺院、宮殿、浴室、住宅和陵園。這是一座隱沒于峽谷中的城市, 懸崖絕壁環(huán)抱, 城墻天然而成。</h1> <h1>佩特拉, 這座位于約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 在公元前9年到公元40年是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都市之一。</h1> <h1>這個獨一無二的巨大城市, 建筑在垂直的石壁之上。從入城的神殿到山頂?shù)男薜涝? 所有的遺跡都保持著原來的雄偉壯觀。</h1> <h1>古城建筑都雕琢在金紅色調(diào)的巖石中, 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發(fā)亮, 呈現(xiàn)絕美獨特的顏色。</h1> <h1>人稱佩特拉為"玫瑰古城"</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公元前6世紀末, Nabataean納巴泰人來到了這里并定居下來。幾百年來他們控制了連接東、西兩邊各國的重要貿(mào)易路線, 創(chuàng)造了極大的財富。佩特拉是當時納巴泰帝國的首都, 一度極其繁華。</span></h1> <h1>公元106年納巴泰帝國被羅馬帝國吞并。之后, 佩特拉在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又風光了兩百多年。</h1> <h1></h1><h1>直到公元363年的大地震摧毀了城市的大部分建筑。隨后由于貿(mào)易路線的變化, 佩特拉古城一蹶不振, 宿命般地墜入沒落和荒涼。</h1> <h1>人們遺棄了這個古城, 只有土著貝都因人固守著家園。</h1> <h1>1812年, 瑞士探險家Burckhardt布克哈特來這里。他把自己打扮成阿拉伯人的模樣, 獲取了貝都因人的信任, 終于發(fā)現(xiàn)了這個神秘又迷人的古城。</h1> <h1>1985年, 佩特拉古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 2007年7月7日被宣布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4個”7”)。</h1> <h1>踏入向往已久的佩特拉古城, 拜訪矗立千年的瑰麗古跡, 找尋納巴泰王國的昔日輝煌。</h1> <h1>寺廟</h1> <h1>平民住宅區(qū)</h1> <h1>皇家陵園</h1> <h1>古羅馬劇場遺跡。古城的劇場依山雕鑿, 看臺成扇形, 隨山勢沿上而下雕琢的階梯座席, 可容納6000人。</h1> <h1>雄偉壯觀的羅馬大道</h1> <h1>巍峨莊嚴的古城門</h1> <h1>健步在充滿玫瑰色彩的山野小徑上, 心曠神怡。整個人都感到爛漫輕松。</h1> <h1>沿途所見</h1> <h1>要到全城最高的山頂去瞻仰修道院還頗有些難度。登山單程約1小時, 要攀爬800多級石階。</h1> <h1>山路崎嶇</h1> <h1>但一路風景秀麗, 徑邊還有許多小販店可以歇腳聊天。</h1> <h1></h1><h1>登高望遠</h1> <h1>終于登上山頂。<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Monastery修道院, 我們來了!</span></h1> <h1>Monastery修道院, 如此雄偉的鬼斧神工、天造地設(shè)的建筑!</h1> <h1>攀登上對面的小山坡, 俯瞰修道院。</h1> <h1>流連忘返</h1> <h1>下午離于佩持拉, 開車去Wadi Rum瓦迪拉姆紅沙漠 (車程1.5小時)。</h1> <h1><br></h1> <h1>下午3點?抵達紅沙漠。貝都因向?qū)Ш拓S田越野車已經(jīng)等待在那里了。</h1> <h1>游玩大沙漠的最隹方法就是乘著越野車在廣袤的原野上狂奔。</h1> <h1>瓦迪拉姆 (當?shù)卣Z意為酒紅色的沙漠) 位于約旦的西南部。沙漠以廣袤無垠的沙漠和巍峨險峻的奇山的美妙結(jié)合之曠世美景而聞名于世。2011年, 紅沙漠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h1> <h1></h1><h1>廣袤的沙漠穿插著高聳的巖層、懸崖、拱橋和峽谷??茖W家論斷這里的地貌與月球表面頗為相似, 因此, 這里又得名為”月亮谷”。好幾部好萊塢關(guān)于火星的科幻電影如《火星救援》都是在這里取的外景。</h1> <h1>充滿阿拉伯風情的沙原, 蒼涼無邊。</h1> <h1>這一站是勞倫斯泉。山上的一眼泉水被當?shù)刎惗家蛉擞霉艿酪律? 蓄積到一處水槽里。在沙漠穿梭的牧人和駱駝等可以在這里飲水休息。這個小小的不起眼的地方, 因為有了水源, 在莽莽沙漠中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h1> <h1>進了沙漠之后, 向?qū)б欢〞v述關(guān)于T.E. 勞倫斯的故事。<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故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 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入侵阿拉伯半島, 英國軍官勞倫斯帶領(lǐng)阿拉伯各族抵抗力量, 馳騁沙漠、屢建戰(zhàn)功,威震中東。勞倫斯被譽稱為“阿拉伯的勞倫斯”。</span></h1><h3>注: 好萊巨片“<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size: 20px;">阿拉伯的勞倫斯”, 記錄了這段史實。</span></h3> <h1>離開勞倫斯泉水后, 越野車開往沙漠深處, 來到一個狹窄的峽谷裂縫。</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穿越峽谷。在峽谷的的深處, 兩側(cè)巖壁上刻有遠古土著人的巖畫和碑銘, 可以清晰地看到駱駝、馬、山羊、人和泉水的圖案。據(jù)考古專家考證這些雕刻和文字已在沙漠深處留存了一萬多年。</span></h1> <h1>離開古文明, 向?qū)?qū)車帶我們到了另外一個大峽谷。他在峽谷外停下, 讓我們自己穿越這個峽谷。為了防止在廣袤的沙漠中走失, 他一再交代說, 他會在一個峽谷的另一側(cè)等著我們。</h1> <h1></h1><h1>從外往里走, 路越來越窄。走在峽谷中, 兩側(cè)高聳陡峭的崖壁遮住了午后強烈的陽光, 感到有絲絲的涼意襲來。</h1> <h1>走出峽谷, 眼前是一片寬闊地帶。特別感動的是看到沙漠中竟然有草有樹啊。</h1> <h1>腳踏松軟的紅沙前行, 走走停停。整個徒步約1個小時, 非常輕松愜意。</h1> <h1>來到滑沙場地</h1> <h1><br></h1> <h1>沖沙</h1> <h1>也許受三毛影響, 我們四人都有“沙漠情結(jié)”。置身于廣袤無垠的沙海中, 心情肆意放縱、體力盡量揮霍。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享受著最本真的快樂。</h1> <h1>荒漠夕陽溶金。大林在捕捉余暉的華麗。</h1> <h1>我們則在沙漠上煮茶, 靜候夕陽斜下。一抹余輝悄然而落, 大地突然繽紛起來。</h1> <h1>向?qū)б宦暳钕拢骸笆贞牎薄?lt;/h1> <h1></h1><h1>傍晚, 向?qū)覀儊淼綘I地。依山而建共有十來個小帳蓬, 中間有一個大帳篷作為餐廳, 可容納20余人。近處有個簡陋石屋是廁所兼浴室。</h1> <h1>黑白條紋的帳篷很有特色, 床鋪上有足夠的御寒被褥。</h1> <h1>宿營地中, 貝都因人已經(jīng)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晚餐。我們的晚餐是從地里挖出來的, 已經(jīng)烤了好幾個小時。在沙漠里能吃到有葷有素的美味晚餐, 幸福感頓時爆棚。</h1> <h1>深夜的營地很夢幻。純凈的夜空, 皎月高懸、繁星閃爍、銀河浩瀚。不時有一道流星劃空而逝。若不是在凜列的夜風中瑟瑟發(fā)抖, 也許真能一宿坐到天明。</h1> <h1><b>第三天: 上午弛騁紅沙漠、中午返回安曼、晚上乘飛機抵家。</b></h1><h3><b><br></b></h3><h1>一大早, 我們就在營地翹首以盼, 等待向?qū)ч_啟又一程的沙漠之旅。</h1><h3>注: 沙漠之旅有1、2、5、8小時的行程, 依各人的時間來選擇, 費用也不盡相同。</h3> <h1>晨曦中的酒紅色, 純粹的景致凈化了塵心。</h1> <h1>紅沙漠中的天然拱橋集錦</h1> <h1>石破天驚</h1> <h1>勇敢者登上拱橋之頂</h1> <h1>天空之窗</h1> <h1>大地之眼</h1> <h1>永存吾心</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渾然天成</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沙漠深處布滿了經(jīng)千年風光、被時光雕琢的奇洞異石。這顆巨大的蘑菇石就是代表作之一。</h1> <h1>返程的時間到了, 我們依依不舍向紅沙漠揮手告別。酒紅色的沙漠漸漸淡出視野, 熾烈的體驗卻永久鐫刻在心間。</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