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渤海明珠】</h3><h3><br></h3><h3>天津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人稱“渤海明珠”。</h3> <h3>【九河下稍】</h3><h3><br></h3><h3>它擁有山、河、湖、海等豐富的自然資源,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在此匯聚,人稱“九河下稍”。</h3> <h3>【萬國之都】</h3><h3><br></h3><h3>它是中國近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聚合地,擁有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人稱“萬國之都”。</h3> <h3>【天津】</h3><h3><br></h3><h3>它就是人們所熟悉的美麗城市“天津”。</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八仙山】</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天津最古老的巖石,誕生于30億年前,出露于薊縣下營鎮(zhèn)常州村至天津八仙山明安梁子一帶。</h3> <h3>【諸河尾閭】</h3><h3><br></h3><h3>天津也是子牙新河、馬廠減河、獨流減河、永定新河、青龍灣河、潮白新河、薊運河等河流的入海地,可謂的“海河之要沖”。因此天津又稱“諸河尾閭”。</h3> <h3>【三岔口】</h3><h3><br></h3><h3>黃河曾幾度由天津附近流入渤海,天津平原在黃河泥沙推積的作用下逐漸形成。而天津城市在發(fā)展的進程中的重要角色 -- 海河水系,正在此刻悄然孕育。</h3> <h3>【大直沽牌坊】</h3><h3><br></h3><h3>坐落在中國南北大動脈上,又倚靠內(nèi)海的天津,隨著元朝的政治中心轉(zhuǎn)移到北京,成為北方地區(qū)最重要的漕運中轉(zhuǎn)站,漕運和沿海內(nèi)河貿(mào)易,奠定了天津在北方的經(jīng)濟地位。人們終于有理由向這里聚集,天津也有了第一個名字 -- 直沽。</h3><h3> </h3><h3> 直沽</h3><h3> 極目滄溟浸碧天,</h3><h3> 蓬萊樓閣遠相連。</h3><h3> 東吳轉(zhuǎn)海輸粳稻,</h3><h3> 一夕潮來集萬船。</h3> <h3>【天津之眼與天石舫】</h3><h3><br></h3><h3>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地渡過大運河,兩年后成功的奪取了皇位。</h3><h3>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此地正式筑城并得名“天津”,意謂“天子車駕渡河之處”。</h3><h3>天津成為了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這便是天津城市史的開端。</h3> <h3>【鼓樓商業(yè)街】</h3><h3><br></h3><h3>漕運不光是溝通貿(mào)易的紐帶,也是文化積累的輸送帶,南邊的江浙文化、閩粵文化,北邊的首都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通過運河在天津的聚集,最后形成了天津獨特的地方文化。 </h3> <h3>【媽祖文化圓】</h3><h3><br></h3><h3>有道是“先有娘娘廟,后有天津衛(wèi)”,從閩越地區(qū)傳播而來的媽祖文化,就是最典型的文化傳輸,在過去的千百年里,為天津人帶去了無數(shù)的尉籍。</h3> <h3>【楊柳青年畫】</h3><h3><br></h3><h3>楊柳青年畫中的《天仙送子》,繪制媽祖娘娘乘風而來的慈祥景象。</h3><h3>但實際上,傳承數(shù)百年的楊柳青年畫,也汲取了江南地區(qū)的雕版印刷技藝,更離不開南方精致的紙張及水彩。</h3> <h3>【天津利順德大飯店】</h3><h3><br></h3><h3>到了晚清,天津的商貿(mào)優(yōu)勢被西方列強相中。1860年之后,天津被迫開埠,成為華北地區(qū)對外貿(mào)易口岸。英、美、法、俄、德、日、意、比、奧九國租界沿海河兩岸設(shè)立。</h3><h3>由于租界的建設(shè)和發(fā)展,天津的建筑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多樣性,至今仍保留了1000多棟風格各異的小洋樓。</h3><h3>(天津利順德大飯店,建于1863年,位于原英租界內(nèi),也是全國第一家酒店博物館)</h3> <h3>【天津怡和洋行大樓】</h3><h3><br></h3><h3>由于大批外國商業(yè)機構(gòu)涌入,使天津的進出口貿(mào)易激增。</h3><h3>(天津怡和洋行大樓是英國怡和洋行在中國天津建造的分行大樓,坐落于天津和平區(qū)解放北路157號)</h3> <h3>【寶成紗廠】</h3><h3><br></h3><h3>尤其是紡織品的進口量,長期位居全國之首,西方紡織品和紡織技術(shù)的傳入,也為未來天津成為全國大型的紡織基地,提供了便利的條件。</h3><h3>(1920年創(chuàng)建的寶成紗廠與1921年創(chuàng)建的裕大紗廠合并后稱棉紡三廠)</h3><h3><br></h3> <h3>【天津火車站】</h3><h3><br></h3><h3>1888年洋務運動中,清政府將津山鐵路的前身,唐胥鐵路延伸至天津。</h3> <h3>【天津站南站進站口】</h3><h3><br></h3><h3>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車站移址至海河畔“老龍頭”處,隨地名稱老龍頭火車站。</h3> <h3>【海河夜景】</h3><h3><br></h3><h3>在天津,有很少的人能分清東南西北,因這里的道路多是依海河走勢布局。而天津人的母親河 -- 海河沿岸,也形成了橫穿市區(qū)的風景線,夜色霓虹燈下,宛如一幅風景畫卷,使人產(chǎn)生無限的遐思。</h3> <h3>【天津之眼】</h3><h3><br></h3><h3>橫跨海河連接河北、紅橋,是世界上唯一橋上瞰景摩天輪,到達最高處時,“沽水流霞”盡收眼底。</h3> <h3>【古文化街戲樓】</h3><h3><br></h3><h3>坐落在天后宮的古文化街,是天津衛(wèi)文化的發(fā)祥地,市區(qū)以這一帶為原始中心逐漸拓展,謂之“故里尋蹤”</h3> <h3>【意式風情街】</h3><h3><br></h3><h3>前身為意大利在境外的唯一租界,也是意大利本土之外最大的意式風格建筑群。</h3> <h3>【津灣廣場】</h3><h3><br></h3><h3>位于古老的解放橋和現(xiàn)代的赤峰橋之間,做為海河旖旎風光的一部分,天津金融城標志性區(qū)域,映現(xiàn)了天津近代城市的功能、文化和風尚,是天津人審美慧眼與人文卓識高度的標志。</h3> <h3>【周大福金融中心】</h3><h3><br></h3><h3>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是濱海新區(qū)地標性建筑。占地面積:39萬平方米,建筑總高度:530米。</h3> <h3>【國家海洋博物館】</h3><h3><br></h3><h3>故而,兼收并蓄的天津人無欲無求,他們把豁達揉進了骨子里,把樂觀融入到生活中。</h3> <h3>【戀家】</h3><h3><br></h3><h3>天津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基礎(chǔ)設(shè)施完備,親和力、生活化,讓天津百姓有歸屬感。</h3><h3>天津人常把“籍貫天津,愛好回家”,“戀家”才是最原始的愛。</h3> <h3>【戀家】</h3><h3><br></h3><h3>天津人很懂得享受生活,知足常樂是天津人的態(tài)度,在天津生活,你會覺得自信、自在、安全和方便。</h3> <h3>【古文化街】</h3><h3><br></h3><h3>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南開區(qū)東北角外海河西岸,系商業(yè)步行街,國5A級旅游景點,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jīng)營特色,以經(jīng)營文化用品為主。</h3> <h3>【渤海明珠】</h3><h3><br></h3><h3>天津塑造天津人,而天津人早已融入了天津。</h3><h3>海河之水奔騰而去,浪花淘盡往日云煙,歷經(jīng)千百年的風雨滄桑,今天的天津,已然是日新月異,是佇立享樂的盤山,是生生不息的人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