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7月15日,草原行第四天,今天經經山線去烏蘭布統。烏蘭布統與木蘭圍場、塞罕壩等地統稱為垻上。是清朝皇帝木蘭秋狝的地方,也是康熙大帝大戰(zhàn)噶爾丹的古戰(zhàn)場。這里是攝影愛好者的樂園,全國搞攝影的幾乎沒有誰沒來過烏蘭布統的。</h3><h3> 從克什克騰旗到烏蘭布統120多公里,路一直在山巒和森林中穿行,車很少,行人幾乎沒有,有幾段路正在修高速。經紅山鄉(xiāng)~樺木溝林場傍中午到達小紅山子村。在天悅賓館住下,賓館是新建的,環(huán)境設施都不錯。店主薛廣成和姐姐倆在自己家的宅基地上蓋起了三層樓的大賓館,地下一層是大餐廳。同時還經營著騎馬等旅游項目。小薛上幾輩子是從山東過來的。</h3><h3> 到了烏蘭布統,計劃住3天(因為門票3天有效),我們修改了作息時間;早上4點出發(fā),中午到下午3點休息,洗洗衣服,睡午覺,3點~4點,下午茶,4點出發(fā)去攝影。今天下午去御征山寨和蛤蟆埧拍日落。</h3> <h3> 烏蘭布統位于赤峰市克旗西南部,草原一望無際,林場松濤滾滾,小河淙淙流淌,清康熙帝大戰(zhàn)噶爾丹的點將臺、十二座連營等古跡依稀可見。</h3><h3> 烏蘭布統峰東北,沙明如雪,白樺、紅柳似翠如丹。峰西南,鳥蘭公河繞山而過。峰前將軍泡子(清大將軍佟國綱戰(zhàn)死于此)廣約千畝。</h3><h3> 這里有遼闊的草原、幽靜的白樺林、世界珍稀樹種沙地云杉;有包括灤河源頭、金蓮花灘在內的6萬畝濕地。</h3><h3> 烏蘭布統既具有南方優(yōu)雅秀麗陰柔,又具有北方粗獷雄渾的陽剛,是攝影之鄉(xiāng)、天然畫廊、露天影棚。</h3><h3> 烏蘭布統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是一個來了還想來的地方。</h3> <h3> 御征山寨,是個旅游山莊,就在樺木溝至小紅山村子的路邊,山莊對面有一個小湖泊,想看,交老板10元錢即可。</h3> <h3> 有著原始村落風貌的蛤蟆壩位于樺木溝林區(qū)境內,在攝影人眼中,這可是一個百拍不厭、常拍常新的攝影創(chuàng)作“寶地”。</h3><h3> 蛤蟆壩距紅山軍馬場20余公里,沿著通往克旗的油路經過樺木溝林場,向西北進入鄉(xiāng)間土路,再前行大約三四公里,由低向高緩緩地爬上,一處點綴著榆樹、樺樹等林木的地方就是蛤蟆壩了。</h3><h3> 蛤蟆壩的取名來源于水庫里的一塊頗像蛤蟆的大石頭。村子南北走向、兩山夾一溝,溝底一條幾乎一步即可跨越的小河,清澈曲折,是牛羊等牲畜的水源地。山坡下,溝膛里,依山就勢,散落著幾十間茅屋草舍和新蓋的紅磚瓦房。雞鳴犬吠,炊煙裊裊,很有一種古樸原始的田園風味。</h3><h3> 蛤蟆壩的妙處就在“天然”二字。村落不大,隱在溝膛里,如果不停車,即使從村邊駛過也難發(fā)現。坡面不陡,但溝壑縱橫,高低起伏,山頂是一片片白樺樹,山腰是一塊塊不規(guī)則的梯田,山麓是三三兩兩姿態(tài)優(yōu)美的老榆樹,在樹木的空隙里則是用木柵圍成的或圓形或矩形的羊圈、牛欄。沒有統一規(guī)劃,也沒有刻意安排,更沒有哪位美術家的指導,一切都那樣自然,而一切又都符合高低錯落、疏密穿插、欹正相成的美學規(guī)范。即便初學乍練的攝影人,來到蛤蟆壩,也不必為如何構圖而煩惱,因為這里的攝影要素太完美了,隨便把相機往那一支,一按快門,就是一幅畫! 由于獨特的地理結構和人文環(huán)境,蛤蟆壩一年四季都很美,尤以秋、冬兩季最為迷人。秋季,山分五色,五谷飄香,原本樸素無華的蛤蟆壩,此刻變成了一位身著盛裝的新嫁娘,容光煥發(fā),站在村路旁、山坡上,喜迎八方來客。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皚皚,洗卻鉛華的蛤蟆壩儼然一位氣定神閑的隱士,曾經滄海,看破紅塵,寵辱不驚,心靜如水,仿佛遠遠望上一眼便能起到凈化靈魂的作用。攝影人的到來使名不見經傳的蛤蟆壩名揚四海;蛤蟆壩的無私饋贈也使眾多的攝影人在國內外不同影賽中摘金奪銀。</h3> <h3>蛤蟆垻就是因為在村里的水庫中的這塊石頭而定名的。</h3> <h3> 烏蘭布統不僅以她獨有的風光,吸引著攝影師、畫家,也吸引了大批的美女。在蛤蟆埧,就遇見了來自河南洛陽的幾位美女。她們帶了兩位攝影師,專門到這拍照的。我們應邀拍了幾組照片之后,就應接不暇了。</h3> <h3> 天漸漸的黑了下來,今天的拍攝任務己順利完成,回酒店休息了,順便研究一下明天的拍攝計劃和地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