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h1></h1><h3><b>(續(xù)上篇)</b></h3><div><b><br></b></div><h3><b>三條意見:訴諸新聞媒體,發(fā)動示威游行,聘請律師打官司。</b></h3><br>你駕著黑白兩色的200匹馬力的“伊戈·泰倫”跑車,迅疾地匯入百老匯大街的車流里。20分鐘的車程,你得構(gòu)思好明天的社論。題目是自動跳出來的——《唇亡齒寒》,談?wù)劽绹裰髦粕鐣欣婕瘓F分割蛋糕的游戲規(guī)則,少數(shù)民族弱勢集團之間的相通利益以及一損俱損的多米諾骨牌的效應(yīng)。孔夫子不愧為萬世師表,你自嘲地想,中國的讀書人,什么時候都要師出有名,名正則言順。世上所有的官樣文章,拿著同它背后最原始的出處對照,都會呈現(xiàn)出駭人聽聞的反差??梢粋€社會沒有官樣文章,恐怕也難維系。在到達會場前,你覺得自己已經(jīng)世故得足以卷入這場沖突了。<br><br>會場設(shè)在一家越南餐館的二樓宴會廳,四壁竹雕畫的環(huán)繞中,群情激憤。二十幾個越南社區(qū)領(lǐng)袖,爭搶著發(fā)言,黝黑的高顴深目的五角形臉膛,漲得通紅,大呼小叫著鼻腔音重濁的越南語。<br><br>這些黑色五角形臉膛和響亮鼻音語言,你不陌生。二十幾年前,你在中越邊境的十萬大山里插隊落戶,村里的越南僑民就是這容貌這腔調(diào)。那是些躲避美國空軍轟炸逃到中國來的越南人。不過,眼前的這群越南人正好相反,他們是美軍從南越帶出來的:1975年,北越軍隊的坦克大炮突破l7度線南下,西貢政權(quán)的壽命已屈指可數(shù),美國國會決定,為免遭報復(fù),凡為美軍正式服務(wù)過的越南人均可隨軍撤到美國。一下子過來了十幾萬,被安置在美國的8個州,從此,美國有了越南社區(qū)。那時,你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名炮兵,你的一些戰(zhàn)友正被抽調(diào)到越南,驅(qū)趕著美軍和——眼前的這些越南人。<br><br>為首的一位老者客氣地引來一位身材苗條,娥眉淡掃的年輕女子:“阮小姐,給你當(dāng)翻譯?!?lt;br><br>阮小姐悄沒聲息地在你身邊的紅木椅上坐下,文靜得像熱帶村寨傍晚時升起的一縷淡青色的炊煙。應(yīng)你的要求,阮小姐把一片嘈雜的音響譯成了輕聲輕氣的英語。聽了5分鐘,你不由得苦笑一下,毫無政治經(jīng)驗的烏合之眾,什么罷市啦,寫血書啦,去蓋爾家住下吃大戶啦。<br><br>“有沒有提出自焚的?”你好奇地問。南越和尚當(dāng)年自焚得舉世聞名。<br><br>“Not yet”(還沒有),”顯然聽出了你的調(diào)侃之意,阮小姐嫣然一笑,笑得如同局外人那么超然。<br><br>看來,不拿出方案,恐怕是一事無成了,你側(cè)身對老者說:“我能談?wù)剢???lt;br><br>“可以,可以,”老者連聲說,他似乎也被鬧得頭昏腦漲了,“請阮小姐譯成越語?!闭f著,朝眾人擺擺手,中氣十足地說了句什么,會場頓時安靜下來。<br><br>你放慢語速,字斟句酌。除了用詞恭敬外,還要讓聽眾感到這主意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剛才大家談的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意見,主要有三條:訴諸新聞媒體,發(fā)動示威游行,聘請律師打官司,越南社區(qū)政治上的成熟和東方式的足智多謀,讓同是東方人的我感到十分驕傲(在如此美好的贊揚下,他們肯定不會拒絕這個方案了)。這三件事不能一起做。要分期做。頭一件事可以完全交給我們報社,我們報社除了發(fā)表文章,同時會向其他英文媒體提供消息;示威游行放在文章發(fā)表之后,那時會有更多的媒體來報道;至于打官司可以等一等,看蓋爾議員的態(tài)度,如果他肯公開道歉,就不一定要法庭上見了。我們的態(tài)度是有理、有利——”一時間,你不知道“有節(jié)”這個詞英文怎么說,情急之中,說成“有限度”,不知阮小姐再把它譯成越語,成個什么意思了。<br><br>還好,社會領(lǐng)袖們開始點頭,把目光轉(zhuǎn)向老者,老者站起身,一臉肅穆地向你伸出手:“越南社區(qū)謝謝你和貴報?!?lt;br><br>阮小姐退去一邊,遠(yuǎn)遠(yuǎn)飄來半是譏諷的淡淡一笑。<br><br>第二天,報紙推出,頭版通欄標(biāo)題:<br><br>“蓋爾議員一語出大禍<br><br>越南社區(qū)決示威抗?fàn)帯!?lt;br><br>第三天,各英文報紙也報導(dǎo)越南社區(qū)的強烈反應(yīng)了。到傍晚,電視臺來電話,詢問事件始末,聽說明晚市府門前有千人大示威,當(dāng)即表示一定去采訪。<br><br>第四天,剛上班,阮小姐來電話:“今晚的示威你會到場的吧,電視臺會來的?!?lt;br><br>“你真以為我是一個喜歡上鏡亮相的人?”你非常不愿意被阮小姐誤解,“我把智慧都給你的同胞了?!?lt;br><br>“不過,也不能說明你就是個好人呀!”阮小姐的聲音,讓人想起穿過竹林的泉水,“你很——狡猾。”<br><br>“我不去了,祝你們順利?!蹦銙焐狭穗娫?。<br><p></p> <p>圖為作者1990年7月4日在《美中時報》創(chuàng)刊招待會上致詞,時任總編輯。</p><p><br></p><p><br></p><p><b>淚水涌出蓋爾棕色的眼睛</b><br><br>好了,一波攻擊接一波攻擊,如期撲向至今不露面的蓋爾議員的堤防,驚濤拍岸,浪花如雪,蓋爾能支持多久?<br><br>中午,蓋爾議員來電話了,要求約見報社負(fù)責(zé)人。不覺心中一顫:蓋爾在政壇上不是白混的,在這排炮亂轟的迷亂時刻,居然能正本清源,弄清來龍去脈,提綱挈領(lǐng),直接尋找解鈴人。<br><br>“好的,下午三時,在報社見?!?lt;br><br>報社的會客室,四壁掛著中國字畫,屋里放著中式家具。這是刻意營造的中國風(fēng)味,目的是想使來訪的美國人產(chǎn)生一種置身于異族文化氛圍的感覺,讓他們適應(yīng)美利堅文化是多元文化這一觀念。<br><br>蓋爾議員不是想象中的身材細(xì)長,手腳靈活,恰恰相反,中等個子,粗壯結(jié)實,像個伐木工人,有一絲無意中流露出的局促不安。<br><br>“這是中國畫,你看,與西方油畫最大的不同是它的透視,不是焦點透視,是散點透視。”你指著門邊的一幅山水立軸,像個沙龍主人那樣興致勃勃,故意忽略蓋爾的急迫神情。你知道這是搶占精神制高點的較量。<br><br>蓋爾強打精神,看著立軸,機械地點著頭,應(yīng)和著。<br><br>“總編先生,我只是轉(zhuǎn)述別人的話,”蓋爾再也撐不下去,唐突地切入話題,“我并不認(rèn)為越南餐館在殺狗宰貓,我的原意是調(diào)侃市政府不肯出力解決流浪狗貓的問題?!?lt;br><br>“可是,你損傷了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一個行業(yè)?!蹦銓W⒌乜粗w爾棕色的眼睛,清楚地看見他眼神疲憊焦慮,眼圈發(fā)黑。<br><br>“你是說我種族歧視嗎?”蓋爾的眼神慌亂起來,“這太離譜了。我父母本世紀(jì)初從意大利移居美國,連英語都不會說。我從小在多民族混居的社區(qū)長大,直到我外出上大學(xué)之前,我都不知道有少數(shù)民族多數(shù)民族這件事。我腦子里根本就沒有種族歧視這個觀念呀,我只是想說一句笑話,那個該詛咒的笑話啊——”突然,淚水涌出蓋爾棕色的眼睛,他無聲地低下頭,擦眼淚,一頭花白頭發(fā)蓬亂地垂下。 <br><br>你忽然心軟了。哪怕蓋爾是在演戲,就沖這一頭白發(fā),也讓人不好受。憑直覺,蓋爾不是那種滑頭的政壇油子。更何況,在美國,“種族歧視”這頂帽子,誰也戴不起,弄不好,傾家蕩產(chǎn),身敗名裂。不久前,8個中國小孩逛商場,在出口處被營業(yè)員訓(xùn)了一句:“小中國佬,搗什么蛋?”商場就要賠800萬美元,一人100萬,才能了結(jié)。<br><br>“作為政治家,你比我更清楚禁忌之所在,”你不由自主換上了推心置腹的口氣,“有些錯誤,一旦犯了,就要付代價,哪怕是無心犯下的。這就是生活。”<br><br>“我要付什么代價?”蓋爾議員仿佛在聽候宣判。<br><br>“今晚,越南社區(qū)在市府門前集會,如果你能到場并誠懇地對待他們,本報愿意為你留出版面,如果你肯登一則為失言致歉的聲明的話——”<br><br>“怎么樣?”蓋爾忍不住追問。<br><br>“越南社區(qū)將放棄下一步的訴訟及索賠的要求?!?lt;br><br>沉默。<br><br>蓋爾抬起頭,聲音喑啞地說:“我接受這個代價。” <br><br>把蓋爾送到報社大門外。蓋爾進汽車前,突然說:“順便問一下,你不是學(xué)新聞學(xué)的?”<br><br>“不是。你怎么知道?”<br><br>“那么,你一定是學(xué)政治學(xué)的?!鄙w爾自信地斷言,鉆進汽車,離去了。<br><br>這點雕蟲小技,在你母國的政治舞臺上,根本輪不到出場。你想。<br><br>雄渾的落基山又那么不遠(yuǎn)不近、亦遠(yuǎn)亦近地橫聳天際。陽光如水,從藍(lán)色晴空深處奔瀉而下,澆鑄出一個明晃晃的搖曳不定的世界。一瞬間,你仿佛站在一邊,看見陽光下的自己,穿行在異國的歲月里,作著夢蝶般的無盡逍遙游。<br></p><p> </p><p> * * *</p><p><br></p><p>附錄:</p><p><b>《美中時報》1992年春節(jié)獻詞:</b></p><p><br>美中時報,同美中地區(qū)數(shù)萬華人同胞共渡兩個春節(jié)了。<br>前天,報攤上,一個老奶奶翻尋著:“美中時報呢?我們大樓里許多中國人要看呢。”冬日的陽光下,銀發(fā)飄逸。<br>“奶奶,我來拿?!鄙磉叺男∧泻?,童音甜脆,眼睛像兩顆黑寶石。<br>老已蹣跚,少尚蹣跚,向公車站走去,手中一疊美中時報。一邊,洛基山巍峨插入深邃的藍(lán)天,一邊,北美平原蒼茫伸向遙遠(yuǎn)的海洋。<br>是故,美中時報全體同仁,不敢有一日松懈。這是一根紐帶,故國神韻涓涓匯來,慰藉異鄉(xiāng)艱辛的跋涉;這是一面風(fēng)帆,載著絢麗的夢想,,馳向新世界的長河大海,馳向明天。<br>假以風(fēng)雷撞擊,加以滄桑變遷,未來時代,新大陸上的一個嶄新民族——新華族將從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和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生活中,脫穎而出,巍然崛起,為茫茫黃土地添一份希望,給人類新文明增一份生機。<br>不負(fù)先人與后世,我們一起耕耘。<br>以此,祝我華人同胞新年快樂!</p><p><br>總編輯 薛海翔 <br>1992年1月31日 <br></p><p><br></p><p> * * *</p><p><br></p><p>薛海翔檔案<br><br>生于上海。老三屆。<br><br>出國前,從事過的職業(yè):工農(nóng)兵學(xué)商;居住過的地域,東西南北中——一個喜新厭舊的人(變心的翅膀?)<br><br>說是去美國拿博士學(xué)位,其實是想當(dāng)一回馬克·吐溫,八年中,干過五行八業(yè),躋身三教九流,拿“只當(dāng)是體驗生活”做撐竿,居然跳過溝溝坎坎。<br><br>最美好的東西:高山、大海、中國語文;<br><br>最喜歡的事情:滑雪、開快車、燃燒卡路里。<br><br>1979年開始發(fā)表文學(xué)作品。新作長篇小說《早安,美利堅》值得一讀。<br><br> 1995年7月《海上文壇》<b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