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小提琴《雨》由著名日本音樂人久石讓創(chuàng)作,<br></b></h3><h3><b>這首純音樂樂曲中,藏匿著豐富細(xì)膩的情感變化,讓聽者動(dòng)容。憂傷的小提琴聲響起,畫面開始浮現(xiàn),如同被困在雨中的我們,彌漫在空氣中述說著你我之間再也回不去的過往故事。</b><br></h3> <h3><b>一輩子究竟有多長,沒人能預(yù)測。
幾十年光陰,我們只能聽天由命不停走下去,任何人都不能給自己量身定做,唯有順其自然。</b><br></h3> <h3></h3><h3></h3><h3></h3><h3><b>不得不說,人到了一定年齡后,心態(tài)會(huì)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
從年幼無知的幼年,狂妄不羈的少年,追求夢想的青年,跨過不惑門檻的中年,直至踏入古稀之年,整個(gè)人都在不斷變化中,身不由己。
或許,是生存環(huán)境影響了心態(tài),漸漸不再急躁,人仿佛隨著時(shí)間的流逝漸漸安靜下來。
似乎很多身邊正在發(fā)生的事物,和自己無關(guān),生活的節(jié)奏也慢了起來。</b><br></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b>
以前,別人的一句贊美能開心好久,在鮮花和掌聲里漸漸迷失自己,生活在虛擬的夢里,不肯醒來。
話不投機(jī),火氣十足,就會(huì)爭論的面紅而赤,不爭上下不罷休。
漸漸地,隨著時(shí)間的推移,身心也靜了許多。慢慢的不再追求名利,不再對(duì)喝彩聲付諸太多的熱情,回歸寧靜。
激情褪去,那些平常日子里的瑣碎,一言不和起身憤然離去,恨不一拍兩散的憤憤然,情緒化的拌嘴,越來越少了。</b>
</h3><h3><br></h3><h3></h3><h3></h3><h3></h3> <h3><b>楊絳說,我不爭,我誰都不屑爭。
是啊,到了一定年齡的人,早就沒了分別心,嫉妒心,日子從容從指尖劃過,不驚不擾,放下了所有的情緒的羈絆,有了惰性,平淡如水。</b><br></h3> <h3></h3><h3><b>靜而不亂,靜而不爭,不爭就少了煩惱,多了溫和。
人生短短一輩子,有什么值得爭得呢?
和名利爭,欲望就會(huì)膨脹;和命爭,平添負(fù)累;和親人爭,勢必疏遠(yuǎn),得不償失;和愛人爭,只能讓生活多了瑣碎,少了寧靜;和朋友爭,只能讓感情越來越淡,漸漸疏離。
靜下來的時(shí)間,不想折騰了,安靜下來,做自己吧!
打理生活,看看書,喝喝茶,留時(shí)間給自己,余生不長,善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b><br></h3><h3></h3> <h3></h3><h3><b>參天大樹,不是一朝一夕長成,青青碧草,亦非弱者,四季輪回,生生不息,哪一個(gè)生命的存在不是要循序漸進(jìn),做最初的自己呢。
回歸自我,尋找最原始的狀態(tài),那就是靜,清空欲望,先潔凈內(nèi)心,等一等靈魂,切莫迷失自我。</b><br></h3><h3></h3> <h3><b>余生的日子有多長,誰都無法估算,活在當(dāng)下,淡然看待人生的所失與所得,未嘗不好。
這匆忙的時(shí)間隧道里,你是旅人,我是過客,遇見請(qǐng)好好珍惜,余生,還能一起并肩走多久,誰能知曉呢?</b><br></h3> <h3><b>朱瞻基在《樂靜詩》中的靜字,更是多了一絲從容:
“暮色動(dòng)前軒,重城欲閉門。殘霞收赤氣,新月破黃昏。已覺乾坤靜,都無市井喧。陰陽有恒理,斯與達(dá)人論?!?最喜后四句,乾坤安靜,沒有市井的喧囂,陰陽自然是亙古不變的恒理,就不要爭論不休了。</b><br></h3> <h3></h3><h3><b>我想,人到古稀,日子屈指可數(shù),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身邊的一切,清空雜念,洗滌靈魂的污垢。
余生,靜而不爭,也是一種難得的大智慧。</b><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