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太白山,請來這個美麗的地方,看上一眼就會心生向往。</p><p class="ql-block"> 太白山,一個充滿誘惑的名字。對于一個戶外愛好者來說,太白,就是一個標桿,一種向往,一座圣山。她可能承載著徒步者那種難以言表的激情與超越,追求與征服。</p><p class="ql-block"> 太白山以其高、寒、險、奇以及富饒的植被、珍稀的動物聞名于世,素有“北太白”“南武功”之稱,是戶外登山愛好者必登的山之一,更是戶外愛好者挑戰(zhàn)自我的絕佳陣地。</p><p class="ql-block"> 它那高聳入云的雄偉氣勢,瞬息萬變的氣候神姿,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更為中外科學家和文人志士所向往,李白、杜甫、韓愈、蘇軾、以及現代的于右任都曾攀登過太白山。建國之初,中國登山隊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攀登的第一座山就是太白山。</p> <h3> 太白山是大秦嶺最核心最精華最有特色的組成部分,它將大秦嶺的所有特質集合在一起,集中完美呈現。大秦嶺以“中華父親山”笑傲天下群山,太白山以“大秦嶺主峰”笑傲天下群峰。</h3> <h3> 司馬遷在他那著名的《史記》中,寫下‘秦嶺,天下之大阻’這句話之后,秦嶺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記載。</h3><h3> 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最新測量),位于陜西省寶雞市境內。秦嶺山脈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陜西。在陜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 。長約1600多千米,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 由于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h3> <h3> 衛(wèi)星影像圖上的太白山,像是健美男肌肉隆起的右臂。拔仙臺-跑馬梁-太白梁-鰲山是大臂,向南延伸的嶺脊則像小臂,山體是隆起的肌肉,河流是鼓起的血脈。</h3> <h3>鱉太穿越的主線</h3> <h3> 太白山國內青藏高原以東最高山(臺灣玉山除外)。太白山的“高”,是從關中、漢中拔地而起,從盆地、從平原拔地而起,從海拔450-500米直至3771.2米的“高”。山下四季分明,山上冷暖交替。太白山的“高”,是一種氣候、地質、水文、生物和人文多樣性的“高”,山下山上、南麓北麓、陰坡陽坡、遠近高低,各有天地,別具一格;太白山的“高”,是一種由北方到南方的“高”,從關中到漢中,也就從“中國的北方”到了“中國的南方”;太白山的“高”,是一種由黃河到長江的“高”,從北麓走到南麓,也就從黃河流域來到長江流域;太白山的“高”,是一種清爽的“高”,讓你完美體味“一日歷四季”的滋味!也正因為如此,太白山成為大秦嶺無可爭議的“主峰”。</h3> <h3> 本次穿越太白山是端午節(jié)隨三人行戶外組織的北南穿越,是穿越太白山幾條線路中最輕松的一條(沒敢挑戰(zhàn)鰲太)。一行40多人,領隊挽風、遁去的一,一路與農夫、稀里嘩啦、毛豆等新老朋友同行,相互扶持,同登太白。從北側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購票進入,先乘景交車40公里左右到下板寺,再坐索道到上板寺,再徒步十多公里到大爺海,第二天從大爺海、二爺海、三爺海、玉皇池、藥王殿到鐵甲樹,歷時11小時近30公里。</h3><h3> 本次登太白,一路藍天白云,輕風拂面,沒有遇到極端天氣。看來人品不錯,去年端午去武功山也是藍天白云,今年端午的武功山可是狂風暴雨啊??磥磉x擇去年到武功今年來太白是無比正確。</h3> <h3>購票進入,安檢時查出氣罐不讓帶。還好大巴車還在門前,將氣罐、爐具放在大巴車上</h3> <h3> 秦嶺素來被稱為中國的綠肺,剛進入太白山,公路兩側的綠色便撲面而來,空氣中夾雜著樹葉的清香,藍天白云相互映襯,顯得生機勃勃。</h3><h3> 秦嶺山脈整體上是北陡南緩的趨勢?;赝麃頃r的路。</h3> <h3> 乘景交車到下板寺。古代文人墨客贊美太白的詩文墻,沒時間細看,匆匆一瞥。</h3> <h3>坐索道時間不長,上升較平緩,近距離感受秦嶺之美。</h3> <h3>到達上板寺,海拔3200米,徒步上山,有點高反頭疼,影響不大。</h3> <h3>沒有往日的輕快,唯有輕輕的喘息。</h3> <h3>一塊巨石凌空外凸,稱拜仙臺(3400米),登臺眺望,偶爾可見太白寶光,是太白山道教仙氣的集中體現。</h3> <h3>眾仙膜拜</h3> <h3>典型的秦嶺云</h3> <h3>高山杜鵑,尚未完全開放</h3> <h3>到達天圓地方,仰視天如圓蓋,俯視大地如盤,似有天圓地方之感。</h3> <h3>一腳踏南北,一水流兩域</h3> <h3>從拜仙臺右側山腰線插到小文公廟</h3> <h3>從天圓地方到小文公廟</h3> <h3>進入太白山自然保護區(qū)</h3> <h3>到達小文公廟</h3><h3>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憲宗派使者迎佛骨,長安城掀起信佛浪潮。韓愈以為荒唐,上《論佛骨表》勸諫。由此惹怒了皇上,欲處韓愈以極刑。一時間,京城震動,以為加罪太重,在多人極力勸諫下,憲宗貶韓愈為潮州刺史。于是,韓愈在《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之寫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韓愈的“侄孫湘”,即是“韓湘子”,韓湘子最后度韓愈入道。也許韓愈生前未曾到太白山游玩,但韓愈在詩中寫道:“太白山高三百里,負雪崔嵬插花里?!痹陧n愈死后,人們在太白山設廟祭祀韓愈。太白山有大文公廟和小文公廟。大文公廟祭祀韓愈,小文公廟祭祀韓湘子。</h3> <h3>檢查登記站,所有游客須登記,外國人禁止入內,點贊。所以太白山被國人贊為國內最為霸氣的地方之一。</h3> <h3>鰲太穿越提示。</h3> <h3>一路食物中毒的農夫大哥,忍受巨大的不適,堅持堅持再堅持。</h3> <h3>感受第四紀冰川的遠古、洪荒。</h3> <h3>發(fā)思古之幽情</h3> <h3>稀里嘩啦大哥號稱三千米以下一條龍,三千米以上一條蟲。正遭受高反的折磨,一步一步向前挪。</h3> <h3>一路石海,第四紀冰川典型地貌</h3> <h3>到達大文公廟,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韓愈韓文公之廟。</h3> <h3>也可以從此處下山(北下)直達羊皮溝</h3> <h3>簡單午餐</h3> <h3>文公廟旁的石碑</h3> <h3>一段艱苦的拔高</h3> <h3>毛豆也正遭受低血糖和高反的雙重折磨,亦步亦趨。</h3> <h3>我愛太白紅杜鵑,農夫哥在忘情拍照。</h3> <h3>通往仙境之路</h3> <h3>此路只應天上有</h3> <h3>六月太白雪,無花只有寒</h3> <h3>太白山著名的大爺海,是黑河的源頭。</h3><h3> 專家們曾測量,海拔達3590米的大爺海周長約300多米,水最深處達18米,其湖容水量估計大23萬立方米。大爺海的水常年不見干涸。專家調查得出結論:大爺海的水就是來自大爺海旁邊的一個冰洞。</h3><h3> 據分析,坐落在拔仙臺腳下的這個半山腰的山洞,里面有一條暗河,因為秦嶺地處中國地理南北分界點上,常年雨雪不斷,降水量極為豐富,而從拔仙臺等高處的落下的雨雪,通過地下滲透,形成暗河,最后流到這個冰洞,然后經暗河流到大爺海、二爺海、三爺海、玉皇池,直到山下流入黑河。</h3> <h3> 九十年代的西安黑河引水工程曾灑下我們青春的汗水。</h3><h3> 好像是90年10月份左右,西安各大單位、大專院校包括軍隊院校都有挖掘任務。一個單位一大段再分成若干小段,那勞動竟賽場面至今記憶猶新,借用宋丹丹小品的詞,那真是旌旗招展,鑼鼓喧天,再加上人山人海,歡聲笑語,揮汗如雨。</h3> <h3>搭上帳篷,卸下重裝,向太白最高峰拔仙臺進發(fā)。</h3> <h3>農夫大哥奮力前行</h3> <h3>高山區(qū)自然景觀。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h3> <h3> 太白山3000米以上高峰54座,高山周遭保存有完整、清晰的第四紀冰川地貌,在中國獨一無二,全世界也難得一見,堪稱“古冰川遺跡博物館”。博物館內,冰斗、槽谷、角峰、刀脊、石海、石河、石環(huán)、石裙、石柱、石塔、石佛、石猴、石熊、石駱駝、石玫瑰……姿態(tài)各異,形態(tài)怪異,神秘奇特,蔚為壯觀。拔仙臺就是一個巨大的角峰,儼然是“古冰川遺跡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h3> <h3>突然起霧</h3> <h3>霧鎖拔仙臺,這是姜子牙封神點仙的地方。</h3> <h3>二爺海</h3> <h3>三爺海</h3> <h3>夜宿嚴冬伴雪眠。原以為今夜可以睡個好覺,不像板房內住宿條件極差,農夫他們一個房間住了108人,真是太白山108將,一個十幾平米的房間居然能住60多人,男女混床。早早八點不到就進帳入睡,可惜由于高反,一夜無眠。既焦慮又慶幸,焦慮的是這兩天幾乎沒睡個好覺,第一天夜里兩點多大巴車才到住宿地,早上六點起床,由于睡袋太熱,幾乎沒睡著覺,第二天索性連一分鐘都沒睡著,實在擔心后面的路能不能走下來。慶幸的是沒有頭腦發(fā)熱直接走鰲太線,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凌晨四點半起來收拾帳篷背包,用大爺海冰冷的水洗了臉,五點強撐精神出發(fā)。</h3> <h3>大爺海的清晨</h3> <h3>太白云海,云橫秦嶺家何在?</h3> <h3>觀太白日出</h3> <h3>正式下山</h3> <h3> 拔仙臺南側二爺海、三爺海、玉皇池、三清池、佛爺池,可謂“五池連珠”,與拔仙臺西北的大爺海合稱太白山六大“天池明珠”。這六大“天池明珠”,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堪稱太白山上的神湖、神水,專為太白山各路神仙享用。在太白山下,褒河水庫、黑河水庫、石頭河水庫等眾多“人工湖泊”,為蕓蕓眾生享有。</h3> <h3>經過三爺海,看到有露營的帳篷。</h3> <h3>高山杜鵑和高山冷松</h3> <h3>遠處的云海像湖泊</h3> <h3>三爺海旁合影留念</h3> <h3>遠看玉皇池</h3> <h3>中途休息</h3> <h3>經過玉皇池</h3> <h3>還在石海中穿行</h3> <h3>此行中最輕松的一段旅程,土地松軟,芳草萋萋,松濤陣陣,陽光明媚</h3> <h3>一般以鐵甲樹南北穿越的驢友會在此扎營,強驢則直達大爺海</h3> <h3> 太白山動植物資源豐富,中草藥種類繁多,常用中草藥資源2000余種,其中植物藥1478種,動物藥415種,礦物藥12種,加工、揀拾類藥87種,列入國家《藥典》的中藥材266種,占《藥典》收載中藥總數60%。太白山獨有130多種“太白七藥”,其功效奇特,因毒副作用小,極少引起藥源性疾病。太白山靈芝、太白米、太白茶、皆是世間少有的神藥靈草,也是太白山富有靈氣的藥物。“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千百年來,無數草醫(yī)藥農踏著鳥道上山采藥。李白詩中的“真人”,也許就是“藥王”,就是“妙應真人”。</h3><h3> 孫思邈被這滿山靈丹所吸引,長年隱居莽莽太白山,深得太白山浩蕩之氣,在醫(yī)學史上樹立了同太白山一樣的豐碑。后世在太白山修建規(guī)模宏大的藥王殿,世世代代祭祀藥王。孫思邈的著作《千金要方》是中國最早的醫(yī)學百科全書。</h3> <h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h3> <h3>隨處可見的太白山紅豆杉</h3> <h3>下了三四個小時,海拔還是3000米以上。</h3> <h3>芍藥芬芳</h3> <h3>正式結束石海下坡路,開始大坡道的山路十八灣模式。</h3> <h3> 一路上,對面不斷走來挑戰(zhàn)南北穿越的隊伍,說得最多的兩個字是:加油。有北京的、廣東的、江蘇的、河北的,還是山東的……;有組團來的,有約伴的,青年人還是多,看到一個個青春的身影,內心慨嘆年青真好,同時也暗自佩服:我們下山尚且如此艱苦,上山則需多大的努力啊!</h3> <h3>我們的隊伍向太陽</h3> <h3>進入江南秘境</h3> <h3>瀑布流泉</h3> <h3>一臉疲憊</h3> <h3>石橋</h3> <h3>大熊貓活動區(qū)域,可惜沒看到。</h3> <h3> 剛開始食物中毒的農夫、高反的稀里嘩啦、狀態(tài)不佳的毛豆,此刻已滿血復活,不見蹤影。一個人單溜了好長時間,偶遇一個西安大哥追上來,交談得知他們一行5人是昨天從北坡上的(具體地址記不清),從1400米開始一路撥高到拔仙臺3771米,行程40多公里。問起年齡己65歲了,鰲太穿越已3次了,他說這次的強度比鰲太大多了。到鐵甲樹等人的間隙在河谷中洗腳,與同洗的一個北京小伙伴交談,得知他(還有兩伴在后面)剛從鰲太下來,只用了三天時間。更有趣的是,晚上我們一行7人在西安吃羊肉泡饃,鄰桌一大哥看我們穿著,問我們是不是走鰲太,我們實話實說說是北南穿越,沒敢穿鰲太,他說鰲太沒啥,他走過多次,現在只要登記,管理部門租給驢友一部衛(wèi)星電話,每天報告情況,方便救援,僅此而已,不知是不是真的。要真是這樣的話,那還有得一試。</h3><h3>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戶外界真是高手如云,猛將如雨啊。鰲太在我心中是那樣的高不可攀,可在他們眼里就是毛毛雨。</h3> <h3> 又回到人間,感覺真好,真正的一天歷四季?!吧侥_盛夏山上春,山麓秋艷山頂寒。”由山腳至山頂,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五大氣候帶垂直分布,堪稱太白山奇觀。</h3> <h3>著名的鐵甲樹,南北穿越的起點或北南穿越的終點。</h3> <h3>從鐵甲樹乘小巴到厚畛子換大巴到西安,一路沿著黑河一直到黑河水庫,飽覽秦嶺風光。</h3> <h3> 有道是,“一日太白山,只識半截臉。二日太白山,坡腳升峰巔。三日太白山,心靈強震撼。四日太白山,飄然已是仙。五日太白山,千回夢里牽。”期待最精彩、最刺激、最具挑戰(zhàn)意義的五日太白山一一鰲太穿越吧。</h3> <h3> 本文引用許多別人的觀點和內容,不一定正確。在此感謝領隊和隊友們,無兄弟不戶外,期待再次同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