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直對攝影中“生態(tài)類”的分類有腹誹,生態(tài)片似乎就是為了展示生物的姿態(tài),是寫實類的攝影,這是典型的西方人的分類。看過西方人拍的不少生態(tài)片,多是微距和花草寫真,確實可以稱的上是生態(tài)片。而中國文化里的花鳥畫,似乎極少有純粹寫實的作品,最為人稱道的還是寫意作品,在寫意作品里,這些花草已經(jīng)不是生物學上的花草,而是一種擬人化或者說人格化的意象,是一種文化符號。作者,特別是進行文人畫創(chuàng)作,更多的是借花喻人,是自我內心世界的表達。所以,要想拍好中國的高級的“生態(tài)片”,首先要理解這些物象的文化內涵和精神符號,否則和生物課本上的標本也差別不大,不符合中華文化的審美觀了。
這些年拍攝最多題材應該就是荷花,甚至不少朋友稱我為拍荷專業(yè)戶。一來荷花是花中君子,自然是好題材。更重要的是,這種花的花期很長,兩三個月,而且江南城市里幾乎到處都是,我們小區(qū)周邊有五六處荷塘,取材極是方便,比如我們小區(qū)旁邊的東沙湖公園,幾乎成了個人拍荷基地。良子還有一首打油詩來贊美東沙湖公園:
我住姑蘇園區(qū)東,
東沙湖畔種芙蓉。
半畝荒塘一半荷,
還有一半是風情。
-------------良子打油詩/攝影于蘇州東沙湖畔
這當然對于我這種個人時間極其珍貴的華為屌絲男來講,更是難得。我們華為上海研究所有個攝影協(xié)會,基本可以定性為“攝影器材協(xié)會”,因為大家伙兒幾乎沒有時間拍照,只能業(yè)余時間討論器材來“解饞”了。所以一直建議他們要么拍花花草草,走走寫意路線,要么就拍小孩子,還能增加親子時光。閑話扯遠了,還是說說荷花攝影吧,前年良子曾經(jīng)寫過一篇荷花攝影技巧,里面講了不少拍攝荷花的前后期技巧,這里就不再贅述。今天我們簡單談談寫意荷花攝影的精神內涵的表現(xiàn)手法,個人覺得這對拍好荷花至關重要。
中國文化里的荷花元素其實可以追溯到很早,詩經(jīng)里的采蓮曲,蓮花總是和美好的女子相關。到后來屈原的《楚辭》,蓮花似乎已和君子相關了,中間有段時間,荷花甚至是妓女的代名詞,這里面的文化歷史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荷花的人文精神內核的形成,大致在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一文幾乎就把蓮花給定格了,蓮花就是君子的象征。周敦頤說菊花是花中的隱者,荷花則是花中的君子。當然必須得啰嗦一句,荷花本身的內涵就比較多,可以說雅俗共賞,文人說他是君子,因為出淤泥而不染尤為可貴,老百姓其實看她千嬌百媚,也有艷俗之美。這也可能為什么梅蘭竹菊是四君子,而荷花未能上榜的原因吧。所以我今天說的荷花的氣質,僅代表我個人的理解和認知,也就是荷花的君子之風。這個君子當然是儒家孔孟之道的君子。君子的概念太抽象,我們稍微具體點,我個人理解的荷花的特性,從這個幾個關鍵詞說起,潔、幽、遠、趣、殘。
PS:本文所說的荷花,不僅是花本身,而是包括整個荷塘。<br></h3> <h3>潔。
君子潔身自好,這個潔,是品性的高潔。君子出淤泥而不染,貴在出于淤泥而能保持著靈魂的圣潔,這是中國人最贊美的品性。另外,佛教中蓮花就是圣潔的象征。其實每一朵荷花,單拿出來看,都是很高潔的,但是如果放倒荷塘里,就沒那么容易了。所以為了表現(xiàn)荷花的“潔”,構圖很關鍵,構圖其實就是取舍,大道至簡,少就是多,構圖時盡量過濾掉多余的元素,讓畫面簡單。當然也不是說一張照片就放一束荷花,那就顯得單調了,一定要有必要的元素點綴,比如一般情況下選取荷花做主體,荷葉做輔助,利用虛化的荷葉點綴荷花,或者用規(guī)則的荷花點綴荷花,都能有助于表現(xiàn)荷花的潔。其次,用色也要簡單,最好顏色不要超過三種,顏色多了,就會顯得花花綠綠,容易顯得庸俗,庸俗一般就是高潔的反義詞嘛。第三,建議多用冷色調,冷色調比較容易表現(xiàn)出干凈的味道。最后,黑白其實可以多嘗試,黑白灰的色調再配合簡潔的構圖,很容易表現(xiàn)出蓮花的高潔。<br></h3> <h3>幽。
幽深的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重要的審美元素。對于君子來講,幽深是內斂,是穩(wěn)重也是深沉。對于幽深意境的表達,個人經(jīng)驗,還是要統(tǒng)一色調、簡化構圖,要營造沉靜甚至淡淡憂傷的調子,另外,不太建議使用高調,低調的影調和低飽和度的色彩,能營造一種沉重而內斂的氣質,當然還是建議使用冷色調,但是這些都要注意度的把握,中國人講究色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就需要對色調、對比度有一定的控制,不可太過。<br></h3> <h3>遠。
遠的意境是中國審美里常見的。周敦頤《愛蓮說》里也寫到“可遠觀不能褻玩焉”。感官上講,遠是一種透視,一種視覺效果。從心理上講,遠是種距離感,是一種卓爾不群,甚至是清高孤獨之感。荷花一般都比較遠,近的都被采了嘛,一般來講長焦的空間壓縮感較強,如果配合上前后景的虛化,自然會有層次感,層次感本身就能表現(xiàn)距離感。另外,孤本身也能表現(xiàn)遠,除了一般意義上講的獨孤的意象和極簡的構圖外,增強對比也能凸顯孤的意境,比如冷暖對比,比如環(huán)境的喧囂的襯托等??偠灾@個遠是心理上的遠,是距離感,是孤獨感,甚至是神秘感。<br></h3> <h3>趣。
這個趣,可以說詩意的鏡頭語言去表達荷花甚至荷塘的意趣?!靶『刹怕都饧饨牵缬序唑蚜⑸项^”是一種意趣,一種閑情逸致。“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是細致入微的趣味。荷塘月色是一種幽靜的意趣。“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是一種淡淡憂愁的意趣?!耙黄L光誰畫得:紅蜻蜓點綠荷心”又是一種生動的情趣。所以為了能表達荷花的趣味性,需要借助于荷花之外的道具比如蜻蜓、蜜蜂、蝴蝶等昆蟲非常常用,還比如光影、雨風、露珠等。當然構思要巧妙,而且要分清主次,不能喧賓奪主了。<br></h3> <h3>殘。
詩與畫同體!殘荷這個出現(xiàn),和社會環(huán)境有明顯的關系,以唐詩為例,李白的作品中很少有殘荷的意象,當然這也和盛唐李白的大氣滂沱的意境不符。到杜甫就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殘荷的意象了,再到衰落的唐代中晚期,殘荷詩歌與審美已經(jīng)是不勝枚舉了,甚至出現(xiàn)“芙蓉死”的句式。殘荷衰敗的氛圍,配合秋天的風聲與雨聲,傷感而細膩的詩人看了,太容易產(chǎn)生共鳴了。我自己有過親身體驗,一個秋日黃昏,一個人驅車到東沙湖畔拍殘荷,一池殘荷,一個個低著頭,簇立在夕陽下,悄無聲息,突然一陣秋風吹過,發(fā)出莎莎的聲音,此起彼伏,一會兒風停,一切會恢復了一片死氣沉沉。此刻,湖畔,除了殘荷外,就我一人,殘陽如血!這種感覺,太容易引起共鳴了,那些失落而柔腸的詩人看了,怎能不肚子肺腑的吟詩作賦呢?后來的畫家,特別是明清兩代的寫意畫家,都愛畫殘荷,每次看徐渭、八大山人的殘荷,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的那時那景的心境,幾百年之后,也能略微感知一二,這就是中國審美里的重要一環(huán)。而且殘荷還是生死輪回的象征,死不可怕,畢竟還能新生,這也是精神不死的寓意,我想這都是殘荷之所以迷人的地方吧。
攝影也是情感表達的一個媒介,你拍出來的殘荷,也是你心境的外現(xiàn)形式。個人建議,衰敗之感,一來需要色調盡量做“舊”一些,還要有質感,不大建議用順光,側光能表現(xiàn)質感,逆光能表現(xiàn)氛圍。有時候也需要襯托,衰敗往往需要光線的輝煌來襯托,才能更衰敗。最后,構圖上還是建議做減法,空曠遼遠意境,需要留白來表現(xiàn)。甚至可以夸張構圖,更能顯得衰敗與孤獨。<br></h3> <h3>下面兩圖構圖比較夸張,把主體放到極不顯眼的地方,目的是為了表現(xiàn)獨孤<br></h3> <h3>《風定池蓮自在香》
良子/攝,東東/文
風定池蓮自在香,
搖曳生姿沐流光。
一縷禪心塵不然,
翠葉凝珠舞霓裳。<br></h3> <h3>我的微信公眾號,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多交流。<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