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江南第一橋鄉(xiāng)一一青浦金澤古鎮(zhèn)游記

胡玉龍

<h3>  金澤位于青浦區(qū)境域西南,東與朱家角鎮(zhèn)接壤,西與商榻鎮(zhèn)毗鄰,南靠太浦河與浙江嘉善縣大舜鎮(zhèn)交界,北傍淀山湖,西北與江蘇吳江市、昆山市交界,是上海唯一與江浙兩省交界的鎮(zhèn)。金澤興于宋,盛于元,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h3><h3> </h3> <h3>  相傳古代這里有位農夫偶然獲得一塊金子做的石頭,故曾取名"金石",還有一種說法此地為水鄉(xiāng)澤國,盛產魚米,是一塊聚寶盆,所以叫"金澤"。金澤是上海地區(qū)有名的橋鄉(xiāng),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錢君匋曾為之題寫"金澤古橋甲天下"七個大字。翻開歷史畫卷,金澤曾有"六觀、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橋"之景,且有"廟廟有橋,橋橋有廟"之諺。如今大部分寺廟已廢,但當年的古橋風姿猶存。</h3><h3> 五月十八日,國際博物館日,我們哈哈太極團隊一行十一人在劉東才老師帶領下興致勃勃地去有"中國古橋梁博物館"之稱的金澤古鎮(zhèn)游玩。</h3><h3> 早晨七點半,我們一行在市中心乘上滬商高速專線,路況很好,八點半就把我們送到金澤。</h3> <h3>  金澤四面環(huán)水,湖泊星羅棋布,河港縱橫交錯,景色異常秀麗。一條南北流向的市河一一金溪河貫穿全鎮(zhèn),沿河各有一條明清時期延續(xù)至今的石板古街,河東的叫上塘街,河西的叫下塘街。我們先從金溪路上塘街朝南游玩。在路口見有一簡樸的牌坊,上寫"幽巷古肆"四字,上聯(lián):水鄉(xiāng)水景水秀水清,下聯(lián):古鎮(zhèn)古跡古色古香。</h3> <h3>  在經歷了城市的喧囂,當我們走在上塘街古老的石板路上,一種幽靜、安逸、閑適的感覺由然而生。</h3> <h3>  金澤古鎮(zhèn)至今仍完整地保留了宋元時期的建鎮(zhèn)格局,民居建筑鱗次櫛比,傍水而建。</h3> <h3>  金澤水鄉(xiāng)人家多水橋,傍河人家?guī)缀跫壹叶加兴畼?。這水橋不像其他橋凌架于水面,而是由陸地一級一級石板臺階通向水中,便于當?shù)鼐用窀鶕?jù)季節(jié)、水勢來水橋邊淘米洗衣等??吹剿畼?,不由自主地想起故鄉(xiāng)龍華甲申村的東浜、西浜的水橋,小時候我也經常去水橋洗衣淘米、玩耍??</h3> <h3>  走了不多遠,見河邊有游船,根據(jù)原定計劃,先來個水上游,再進行深度游。和船家談好價錢后(十一人一百元),我們便高高興興地一一登上游船,拍照的坐船頭,其他人坐船艙。游船坐上十一人,基本滿座。船是上海江南水鄉(xiāng)常見的搖櫓船,船老大一人站在船尾,隨著"吱呀吱呀"的搖櫓聲,游船啟航了,我們的快樂水上游開始了!</h3> <h3>  船行不久,前面出現(xiàn)了一座虹橋,我知道這座既現(xiàn)代又古老的橋叫"普慶橋"。說她現(xiàn)代,因為是二十年前一美國電視臺為拍攝中國古橋藝術的紀錄片而特地建造的;說她古老,是因為此橋是根據(jù)《清明上河圖》中汴河虹橋的原樣建造的,因建在普濟橋不遠,所以叫"普慶橋"??上КF(xiàn)在正在修建,已看不清她的原貌了。普慶橋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溝通著古鎮(zhèn)的過去和未來。</h3> <h3>  船慢慢地向前滑動,江南水鄉(xiāng)那小橋,流水,人家,兩岸的美景一一呈現(xiàn)在眼前,大家的心情豁然開朗,紛紛拿出相機,留下那水鄉(xiāng)的秀美英姿。持手機拍照的就是我們的劉老師。</h3> <h3>  也許我們一行到金澤較早,金溪河面上有游客的船我們是第一條,河面也顯得格外安靜,除了岸邊??康膸讞l大小不一的游船外,偶然有清潔船駛過。船慢慢向前劃去,前面出現(xiàn)了一座古橋,古樸的橋梁橫跨兩岸,聽船老大介紹,這就是著名的普濟橋。</h3> <h3>  透過普濟橋的橋洞,左前方出現(xiàn)了一座廟和一座橋,名副其實的廟橋!</h3> <h3>  廟是總管廟,橋為放生橋。</h3> <h3>  放生橋前面不遠就是如意橋。</h3> <h3>  坐在我身旁手持相機的就是專業(yè)攝影師何總。他的攝影作品多次在一些攝影刊物上發(fā)表。</h3> <h3>  "右邊那建筑物是不是飯店?""不?。?,船老大說那是香港老板建造的,進去要買票。只見那建筑物有點古色古香的味道,依水而建,大部分建在岸上,少部分凌架于水面,由幾根木樁支撐住。</h3> <h3>  又一座古橋遠遠地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那是迎祥橋,六柱五孔梁式古橋。我知道迎祥橋的橋梁是珍貴的金絲楠木,所以提前告訴大家注意橋頂。</h3> <h3>  船慢慢駛進橋下,我拿著手機趕緊拍下在岸上拍不到的金絲楠木。</h3> <h3>  過了迎祥橋,左邊出現(xiàn)了觀賞亭,前方是一座公路橋,游船在此掉了頭,返程而去。</h3> <h3>  讓我們在船上多欣賞一下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吧!</h3> <h3>  船穩(wěn)穩(wěn)地??看a頭,我們一行上岸,開始了金澤深度游。</h3> <h3>  踏著上塘街古老的那被行人踩踏的泛著光澤的長長石板路,不多遠看見有杏花色的墻面,應該是一座寺廟到了。這兒人多起來了,原來當?shù)鼐用癜炎约悍N的時令蔬菜拿出來賣。</h3> <h3>  真奇怪,這兒的人拿岀來賣的多為蘆筍,比菜市場買的要短些,但粗一些。這些蘆筍用橡筋扎成一捆一捆,一元一捆,五元六捆,游客上前買的挺多的。</h3> <h3>  河邊??恐未?,在游船上留下靚影。江南水鄉(xiāng),多像水鄉(xiāng)新娘!</h3> <h3>  向左轉彎,一片開闊地出現(xiàn)在眼前,這兒就是著名的頤浩禪寺。頤浩禪寺始建于南宋(頤浩是南宋相國呂頤浩的名字,相傳此寺是他建造的,是宋高宗趙構最愛的風水寶地。),盛于明清,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也非常喜歡這里。經過歷代擴建,頤浩禪寺規(guī)模宏大,據(jù)說曾有5084間,據(jù)記載,當時連杭州的靈隱寺也此不過它。后經戰(zhàn)亂和天災,到民國時僅存一段"不斷云"石欄,一棵銀杏樹,一塊古石碑,其余建筑物和文物都蕩然無存。</h3> <h3>  黃墻黛瓦的寺院,匾額上"頤浩禪寺"四個大字莊重有神,系已故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所書。</h3> <h3>  寺內有一棵古銀杏大樹,為元初西域高僧聶卜爾納所植,已有700多年,樹高25米,樹圍有4.5米,為金澤古樹之冠。</h3> <h3>  這是"不斷云"石欄,為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的杰作,原有四十多米長,現(xiàn)存二十多米。</h3> <h3>  頤浩禪寺前有一古石碑,碑名為《頤浩禪寺記》,碑文共七百多字,現(xiàn)建仿古碑亭,供人瞻仰。</h3> <h3>  離開頤浩禪寺,我們又拐入上塘街繼續(xù)前行,前面就是普濟橋。普濟橋在金澤鎮(zhèn)南首,因橋畔有圣堂廟,所以又叫"圣堂橋"。普濟橋建于南宋,為單孔石拱橋,橋長26.7米,高5米,橋下的石砌拱圈中間的一塊拱石上,鐫刻有"咸淳三年"四個大字,莊重有力,充分證明此橋為宋代建筑物。普濟橋與鎮(zhèn)北的永安橋遙遙相對,稱為"姐妹橋",因為普濟橋略小,為"妹妹橋"。</h3> <h3>  普濟橋形如月牙,纖巧飄逸,風姿綽約。橋身所用石料為珍貴的紫石,每當雨霽初晴之時,橋上的紫石散發(fā)出晶瑩光澤,宛如一座用珠寶鑲嵌的寶石橋。據(jù)記載,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夫婦經常站立普濟橋頭,吟詩作畫,普濟橋見證著他們的愛情經歷??</h3> <h3>  我們的專業(yè)攝影師何總喜笑顏開地站在橋畔留影。</h3> <h3>  船娘搖著船漸漸駛向普濟橋。</h3> <h3>  離普濟橋不遠處,金澤河拐彎處出現(xiàn)了廟橋,這座廟叫總管廟。"總管"是元代設置的官制,當時金澤的總管老爺叫金元七??偣軓R建于明代,上世紀九十年代重建,黃粉墻廟堂坐北朝南,廟屋高爽。</h3> <h3>  總管廟前有一條流水清清的放生河,河上橫跨著一座單孔石拱橋,因橋下流淌著放生河所以叫放生橋;因橋畔有座總管廟,所以也叫總管橋。橋橋有廟,廟廟有橋,這里是最好的佐證。此橋建于明代,橋柱刻有楹聯(lián):"橋連如意接康衢,水出灣潭通秀氣。"因離此橋約50米處有一座如意橋,此聯(lián)既寫出了古橋的氣概,又寫出了流水的美麗清秀。</h3> <h3>  走上放生橋,放眼望去,江南水鄉(xiāng)景色盡收眼底,趕快排隊拍照留念吧!</h3> <h3>  拗個造型美不美?</h3> <h3>  這個姿勢怎能樣?</h3> <h3>  過放生橋不多遠,又出現(xiàn)了一座單孔石拱橋,叫"如意橋",因橋堍有祖師廟,故也叫"祖師橋"。該橋建于元代因明清兩代多次大修,橋身整齊優(yōu)美,是金澤最完整的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長20.8米,寬3.4米,石料為一色花崗巖,打鑿整齊,橋面雕鑿盤龍,右端有如意圖案。橋拱倒影碧水,成虛實相接,恰成一圓形,有詩云:"橫橋遠畫如游龍,明珠影落長河中。"</h3> <h3>  江南水鄉(xiāng)的秀美吸引了攝影師,看!何總聚精會神地取景攝影。</h3> <h3>  如意橋上來留影 稱心如意金澤行</h3> <h3>  走過如意橋,遠遠看見的就是迎祥橋。此橋元至元年間(1335一一1340)建,距今600多年。迎祥橋造型特別,橋墩用青石,橋上的梁是金絲楠木,楠木梁上鋪青磚,成為一座磚、木、石組合的橋梁,很有特色,在現(xiàn)存古橋中極為罕見。昔時,"迎祥夜月",有"月印川流,水天一色"之勝,為金澤八景之一。相傳因元代蒙古族以騎兵著稱,經常要騎馬過橋,沒設臺階,也無護欄。</h3> <h3>  在迎祥橋畔留影紀念。對了,橋畔有一小店,專門經營金澤特產狀元糕等,一路上好像只看見這一家小店,這又是金澤老街的特點。</h3> <h3>  迎祥橋橋長34米,寬2米多,似長虹橫臥于煙波江上,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古樸典雅。</h3> <h3>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迎祥橋南百米處建造了一座大型水泥公路橋,以減輕迎祥橋的負荷,在古橋東南另辟園地,建造古亭,栽種樹木花草,供游者賞景休憩。</h3> <h3>  迎祥橋華容婀娜,身姿柔美,高貴風雅;橋下泱泱流水,回清倒影,周圍樹木青翠,隱約可見粉墻黛瓦的民居,環(huán)境極為幽靜。</h3> <h3>  虹影環(huán)空如入畫,水天一色合吟詩。</h3> <h3>  根據(jù)金澤古鎮(zhèn)游覽線路,我們翻過迎祥橋,金溪河西岸就是下塘街,也是清一色的古老的石板路。不遠處是金澤工藝社,占地面積極大,把一部分臨河地界都占了,這兒就是剛才船老大所說香港老板建的供人們拍攝影片之類所用,游人不能入內,對岸有些景色也不能看到,有點不倫不類的樣子。</h3> <h3>  這兒拐彎處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駐足抓拍。</h3> <h3>  在攝影師的眼光中,難得的好背景!</h3> <h3>  在兩座高聳的宅院高墻的夾峙下上方露出一條線形的天空,地下是一條一步寬的石板道,石板被人們的鞋底磨得溜光,泛著青光。就在這里取個景,留個影吧!</h3> <h3>  白墻黛瓦,假山翠樹,這兒取景,別具一格!</h3> <h3>河邊水橋有浣紗女,好一派江南水鄉(xiāng)韻味!</h3> <h3>  古鎮(zhèn)多水橋,金澤古鎮(zhèn)大大小小我們見到幾十座水橋,真是典型的小橋 流水 人家。</h3> <h3>  站在水橋臺階上,滿面笑容,手指著對岸停泊的游船,清澈的河水倒映著水鄉(xiāng)的民居,樹木,多美的景致!</h3> <h3>  過了普濟橋,一長幢古色古香的建筑出現(xiàn)在眼前,這里是陳家倉庫,民國初期建造,磚木結構。解放初期,金澤人民政府以陳陸兩家大屋為基礎,建立金澤糧食倉庫,因面積大,儲糧多,通風設備好,糧食質量達到國家標準,作出重大貢獻。陳家倉庫前有陳家碼頭,長長的碼頭見證著當年這里的繁華景象。</h3> <h3>  站在清澈的金溪河邊,腳下是古老的石板路,身后粉墻黛瓦的民居清晰地倒映在水面,好一派江南水鄉(xiāng)風情!</h3> <h3>  過了陳家倉庫不多遠,下塘街也拐了個彎,又走到金溪路。金澤古鎮(zhèn)現(xiàn)在商業(yè)中心就在金溪街兩旁,從滬青平公路進入金溪街,兩旁商家鱗次櫛比,熱鬧非凡。時間過了十一點半,我們找了"金秋酒樓"作為聚餐點。這里的白水魚、白斬雞、鹽水蝦等味道不錯,菜的數(shù)量也較足。</h3><h3><br></h3> <h3>  對了,我們還吃了金澤的特色小吃一一菜莖塌餅,用糯米和菜莖和成油煎加糖,有點家鄉(xiāng)的味道,就是太甜了??山璁敃r沒拍照,這是我網(wǎng)上下載的,和我們吃的差不多。</h3> <h3>  對了,金澤有名的趙家豆腐干不得不說。清末,金澤有位姓趙的人家開辦豆制品作坊,至民國時期,"趙洽昌"豆制品店的趙家豆腐干已名揚江浙兩省周邊地區(qū)。它選用當?shù)貎?yōu)質黃豆,應用祖?zhèn)髅胤胶同F(xiàn)代工藝精致而成,味道鮮美,回味綿長。現(xiàn)成為青浦著名的土特產品。</h3> <h3>  酒足飯飽,我們繼續(xù)了在金澤的游玩。金澤南面游覽過了,這次我們游北面了。我們仍從上塘街開始游程。首先看見一雜貨店,爐子、火鉗、鋤頭鐵搭、大大小小的生鐵鍋子,我小時候曾經用過的器具這兒幾乎都有,看到這些熟悉的器具,引起了我們懷舊的思緒……</h3> <h3>  我們腳踏著長長的石板路往前走,拐了個彎,看見前面有座橋,橋對岸左邊是一幢樓,墻面寫著:"江南風韻狀元古樓"八個大字。此橋叫塔匯橋,橫跨北勝浜,站在橋上可望見三孔的天王橋。此原為古鎮(zhèn)的鬧市中心。塔匯橋建橋年代較早,明嘉靖年間重建,系單孔石梁橋,橋畔原有規(guī)模很大的圓通庵。據(jù)記載,清乾隆三十二年即1767年春,地方疏浚市河,要開挖此橋之河,民工發(fā)現(xiàn)水底無數(shù)年代久遠排列整齊的巨大木樁,像是古塔的塔基。人們分析古金澤有"一塔六觀十三坊四十一虹橋",造塔要選擇風水寶地,那"一塔"應該在這兒,由此得塔匯橋橋名。</h3> <h3>  塔匯橋橋頭就是狀元樓茶館。宋以來,金澤人凡有人中舉當官,統(tǒng)稱為"做狀元",清末有人考中狀元,金澤人引以為耀,于1891年在此建造了狀元樓茶館,平時滿屋茶香,民間彈唱聲悅耳。這里也留下一些革命家的足跡,上世紀二十年代,陳云曾兩次來到狀元樓茶館宣傳革命考察農民運動。解放后,這里列為重要古跡,進行了保護。</h3> <h3>  我們沒過塔匯橋, 在北勝浜,我們看見前面有一座橋,于是沿著北勝浜的石板路朝前走,原來這橋叫"富皇橋",也是單孔拱橋,過了橋往回走,又看到很大的一個碼頭。</h3> <h3>  你猜這是一人多高的植物是什么?香菜!可以說是香菜王,原來這是用來收種籽的。</h3> <h3>  沿街有多間這樣的過街樓,這也是金澤水鄉(xiāng)的特色之一。</h3> <h3>  我們重新回到上塘街,這里就是狀元樓,我仔細看了看狀元樓,又走上塔匯橋,朝南望,三孔古橋隔河相望。下了塔匯橋,走過狀元樓又繼續(xù)沿著石板路往前走,不一會兒又一座古橋出現(xiàn)在我們視野中。這就是普濟橋的姐妹橋一一永安橋。此橋建于宋代,是金澤最早最大的單孔石拱橋,橋長29米,高5.5米,橋欄石上云紋雕刻非常講究,云紋連綿,變幻無窮,奇麗多姿,巧奪天工。原來橋面上建有亭閣,故俗稱"亭橋"。</h3> <h3>  萬安橋橋名得名于"萬世安詳,風調雨順,萬民安業(yè),五谷豐登。"的詩作。橋的東堍有佛閣,河東有財神閣,一橋挑起兩座廟,這在江南古鎮(zhèn)中是不多見的。故巜金澤小志》稱:"金澤四十二虹,萬安為首。"具有七百多年歷史的萬安橋和普濟橋都是金澤極其珍貴的古橋。</h3> <h3>  古橋猶在,橋畔的廟宇大多蕩然無存,但橋畔還可看到香燭架,佛教的雕像,雖說簡單,但祭拜的心情一樣那么虔誠。</h3> <h3>  走過永安橋,我們踏上下塘街,啊!粉墻黛瓦,小橋流水,水鄉(xiāng)民居倒映水中,真像一幅美麗的水墨畫卷。</h3> <h3>  天皇閣橋終于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此橋始建于明代,與上塘街的塔匯橋遙遙相對。因橋北堍有天王廟,所以也叫天王橋。</h3> <h3>  這是金澤唯一的一座三孔連拱石橋,橋型優(yōu)美,古樸典雅。橋的正中有石刻如意圖案,并有浮雕"輪回"、"寶幡"等多種佛教圖案。</h3> <h3>  橋欄上還雕刻八只石獅,栩栩如生,憨態(tài)可掬。遠處還可看見塔匯橋和狀元古茶樓。</h3> <h3>  讓我們從另一角度再來欣賞天皇閣橋,水鄉(xiāng)古橋真的很美。相傳春秋吳國大將要離、三國東吳大將甘寧,死后皆葬于此橋附近,足見金澤歷史的悠久。</h3> <h3>  金澤的古橋是古鎮(zhèn)歷史的見證,也是江南水鄉(xiāng)風光的精華之處。她那高高的駝背,走過了多少年的行人;她那圓圓的拱環(huán),圈出了一方的秀色!金澤的橋因了她的小和精致,更適合于且行且看,慢慢領略。</h3> <h3>  古鎮(zhèn)金澤在河塘的懷抱中靜靜地呈現(xiàn)著一派澹泊明凈,像一首小詩,低調地吟唱了千余年,又像一位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宅女",但她的簡樸,她的精細,她的平和,洋溢著特有的魅力和情調,感染了前來的游客。她不像七寶、朱家角那樣游人如織,摩肩接踵,人頭攢動,在這兒游玩盡可放心慢慢游,好好取景,盡情留影。</h3> <h3>  行將結束金澤游之際,要問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概括為:原汁原味原生態(tài),古色古香古橋梁。</h3><h3> 讓我用最初進上塘街看到的牌坊上的楹聯(lián)作為結束語:水鄉(xiāng)水景水清水秀,古鎮(zhèn)古跡古香古色。</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