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紫云英花開的時節(jié),春日的陽光溫柔地灑向地面,空氣中彌漫著春天的花香。</h3><h3>不經(jīng)意的安排得到了完美的結(jié)果——在從江縣增盈村,徜徉在紫云英的花海,邂逅美麗的侗裝少女,留下了極致的時刻,增加了深刻的思念和惦記。</h3><h3>美篇帶你們游覽增盈,感受侗寨的風(fēng)情吧。<br></h3> <h3>金勾風(fēng)雨橋。增盈的鼓樓與金勾花橋為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建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之久。 金勾風(fēng)雨橋為村中三座花橋的最大的一座,花橋頂是五層結(jié)構(gòu),長度有四十米左右。國家重點保護文物。<br></h3><h3><br></h3><h3></h3> <h3>花橋是侗族的一種藝術(shù)建筑,花橋的全部橋身都是用杉木橫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鐵釘和鐵部件,結(jié)構(gòu)極為合理。橋建起一個長廊式的建筑,把橋身完全遮蓋起來。長廊上有供過路人休息的長凳。<br></h3> <h3>鼓樓是村寨重大事件聚眾、議事的會堂,平時是村民社交娛樂和節(jié)日聚會的場所。侗族的文化與鼓樓密不可分,重大的活動都在鼓樓里舉行。</h3> <h3>鼓樓旁邊的戲臺。節(jié)日里聚集在這里,侗族大歌侗戲就在這里表演。</h3> <h3>河上的另外三座花橋,花橋頂部結(jié)構(gòu)不一樣了。</h3> <h3>村寨房屋比鄰而建,一方方尖頂黑瓦的木屋,散發(fā)古老的凝重。寨子街道從前到后走上一圈用時一小時。屋內(nèi)、街邊,都是忙碌的身影,紡線的、織布的、竹編的,為著生計、為著堅持自己的傳統(tǒng)。</h3> <h3>走到村子北面的山上可以看整個侗寨全貌——小河、花橋、鼓樓、民居盡收眼里。下午四五點的光線泛著黃色的溫柔,在傍晚的余暉中,升起的炊煙折射著光線。</h3> <h3>陽光處晾曬大青菜。大青菜曬干切細,用糯米飯、鹽拌勻,放入壇中發(fā)酵八九個月,就是美味的侗族腌菜了。</h3> <h3>村中小河河水清澈,可以直接用來洗菜。油炸小河蝦就是主人從河里撈上來美味。</h3> <h3>婦女為家庭的服飾忙碌。侗族的盛裝,從種棉花、紡線、織布、染布、縫制,手工制作。床單、窗簾一般也都是自織自染做的。</h3> <h3>晾曬的是紡好的棉線,松軟舒適。</h3> <h3>村子特色之一是茯苓。茯苓蒸熟后,清理干凈,切成小塊晾曬干,藥材公司收購。</h3><h3></h3> <h3>80多歲的老奶奶,還在專心收拾茯苓。</h3> <h3>楊老師女兒趙雅涵,家里家外一會也不消停。這個小調(diào)皮應(yīng)該是村里的出名人物了。到增盈打聽楊老師,就問趙雅涵家怎么走的。</h3> <h3>老人專心著編織竹簍。</h3> <h3>能干的楊老師,是學(xué)校教授侗族傳統(tǒng)藝術(shù)的老師,會唱侗歌、彈侗琴、刺繡,多才多藝。曾經(jīng)帶領(lǐng)學(xué)生到北京演出了。</h3> <h3>三層木屋是楊老師家的民宿,洗浴衛(wèi)生設(shè)施齊全,客人來有合適的休息場所了。</h3> <h3>楊老師的學(xué)生也是她的徒弟,教授侗歌、舞蹈和彈琴。學(xué)生們淳樸,模樣俊俏。穿上了白色或者深色的侗衣,真是如同仙女下凡塵。</h3> <h3>花兒與少女的美麗照片感動感懷。沖洗了一百多張照片,制作紀念冊作為紀念。</h3> <h3>晚上聆聽觀看學(xué)生們彈唱舞蹈,如同天籟之音。其中還有幾位學(xué)生進京演出侗族大歌了。</h3> <h3>看看有沒有琴手的味道了。</h3> <h3>雖然錯過了油菜花,紫色的紫云英驚喜了我們的眼睛,成為照片的背景和裝飾。</h3> <h3>遇上上山祭主的一家人。每人分別帶著糯米飯、米酒、咸菜,熱情邀約我們一起聚餐。</h3> <h3>豪爽的侗家烤肉風(fēng)格,肉切成大塊穿在竹簽上,用炭火燒烤,大口吃肉大口喝酒。</h3> <h3></h3><h3></h3><h3></h3><h3>百度增盈小記</h3><h3>增盈村位于從江縣西北角往洞鎮(zhèn)北部,全村2個自然寨,480戶2300多人,均為侗族,是往洞鎮(zhèn)最大的一個村。兩條小河環(huán)寨而過。全村有鼓樓2座,其中一座八角樓,一座六角樓,花橋3座。
增盈村是侗族大歌的發(fā)源地之一,民間稱之為“增盈大歌”,與“小黃大歌”齊名,還有攔路歌、見禮歌、問候歌、 酒歌、情歌等多種多樣的歌,屬于南侗歌寨;鼓樓、風(fēng)雨橋、民居、禾晾、禾倉、古井和古石板道保存較好,民居均是青瓦履頂?shù)牡跄_木樓;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春節(jié)、清明節(jié)、八月八、秧節(jié)、新米節(jié)、斗牛會等,節(jié)日期間與周邊侗寨開展吃相思、演侗戲、對侗歌等活動;風(fēng)味食品有腌魚、燒魚、牛癟、羊癟、紅肉等;民間工藝有竹編、線編、織侗布、刺繡等;信仰薩瑪、鬼神、崇拜自然和諸多禁忌。<br></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