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正好是因為拍攝星空受傷入院一個月的日子。想起昨天讀了一篇關(guān)于星空的文章,加之今年春節(jié)以來都還沒有發(fā)過美篇,那就用手機里面保存不多的幾張星空片來做一篇吧。</h3><h3>以下文字轉(zhuǎn)載《光明日報》,所有圖片均為我的原創(chuàng)。</h3> <h3><br></h3><h3>你已經(jīng)有多久沒有看過星空了?</h3><h3>曾幾何時,人們仰望星空,浩瀚的銀河宛若一部壯闊絢麗的星空史詩,更似一曲震撼人心的黑夜頌歌。難怪有人認為,當?shù)厍蛏系谝粋€人類仰望星空時,便邁開了追尋文明和真理的腳步。</h3><h3><br></h3><h3></h3> <h3>攝于四川康定紅海子</h3> <h3>攝于湖南郴州。3月4日凌晨摔傷就是在這個位置。</h3> <h3>攝于新疆白哈巴村(西北第一村)</h3> <h3>從古至今,燦爛的星空引發(fā)了人們無盡的遐想,無論是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還是“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中關(guān)于星空的描寫,都將中國人的情感和智慧融入其中。</h3><h3><br></h3><h3></h3> <h3>攝于湖南郴州仰天湖風(fēng)電場</h3> <h3>攝于湖南郴州仰天湖。</h3> <h3>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詩詞合集,《詩經(jīng)》中記載了古人觀測到的許多天文星象?!缎⊙拧ご髺|》有云:“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維南有箕,載翕其舌;維北有斗,西柄之揭。”</h3><h3>這首詩中便提及了“織女、牽牛、啟明、長庚、北斗”等多種星象。</h3><h3>我們的過去,我們的未來也都能在這一片天空中找到答案。</h3><h3><br></h3> <h3>攝于新疆禾木</h3> <h3>攝于新疆克拉瑪依</h3> <h3>“400年前,在佛羅倫薩的每個人都可以看見星空,但是只有伽利略有望遠鏡;400年后,現(xiàn)在每個人都有望遠鏡,但是卻沒人能看得見星星?!泵绹膶W(xué)副教授、天文愛好者保羅·波嘉德在《黑夜的終結(jié)》一書中寫下了這段話。</h3><h3> </h3><h3></h3> <h3>攝于內(nèi)蒙古烏蘭布統(tǒng)</h3> <h3>攝于內(nèi)蒙古烏蘭布統(tǒng)</h3> <h3>隨著城市的發(fā)展,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們的夜晚逐漸被明亮的燈光、發(fā)光的LED所占據(jù)。星空已經(jīng)成為了都市人只能在電視電影中看到的奢侈品。據(jù)全球光污染地圖顯示,全球逾1/3的人口無法在居住地一賞燦爛星空,無法一賞夜空星河。</h3><h3><br></h3><h3></h3> <h3>攝于湖南郴州。</h3> <h3>攝于湖南郴州仰天湖</h3> <h3>很多孩子對星空和宇宙充滿興趣,但卻沒有見過真正漫天繁星的樣子。其實只要走出家門,即使在最明亮的市中心,站在稍微遠離路燈的地方,你依然可以用肉眼辨認出北斗七星和北極星。</h3><h3><br></h3><h3></h3> <h3>攝于內(nèi)蒙古烏蘭布統(tǒng)</h3> <h3>攝于內(nèi)蒙古烏蘭布統(tǒng)</h3> <h3>所幸的是,許多“追星者”活躍在世界各地,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寒風(fēng)凜冽的地球兩極,從俄羅斯遠東的苔原到北歐的冰川,他們追星逐日,只為記錄下地球夜空本來的樣子。</h3><h3>希望人們腦海中的星空不僅僅是電視或天文館中虛擬的影像,而是走出家門就能看到的、真實存在的點點繁星。</h3><h3><br></h3> <h3>攝于西藏珠峰大本營,現(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實行封閉。</h3> <h3>攝于西藏納木錯</h3> <h3>攝于西藏加烏拉山口(海拔5296米,此處可看到包括珠穆朗瑪峰在內(nèi)五座海拔8000米以上神山。)</h3> <h3>攝于內(nèi)蒙古烏蘭布統(tǒng),在我按下快門的時候,正好有一顆流星劃過銀河,給畫面增添了一抹亮色。</h3> <h3>攝于四川康定黑石城,雪山為蜀山之王貢嘎。</h3> <h3>攝于四川康定雅哈埡口(海拔4556米),雪山為貢嘎。</h3> <h3>攝于四川康定冷嘎措(海拔4550米)。雪山為貢嘎。</h3> <h3>以上文章轉(zhuǎn)載自《光明日報》2019年3月31日文。圖片為原創(chuàng)。因為手機里只有一些平時交流發(fā)片留下的圖片,像素都是經(jīng)過壓縮的,畫質(zhì)可能不是很好,只當作為入院治療一個月的時間點,給自己早日康復(fù)的</h3><h3>一個鼓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