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布谷鳥鳴叫的早春時節(jié),我們“蓬島詩薈”一行從丹城出發(fā),赴寧波美術(shù)館,于獨特的詩書畫中玩了一次穿越,我們跟隨著海上老師,走過荒原,走過河谷,走過中原,走過絕域,來到了史前。</h3> <h3>去寧波美術(shù)館之前,“蓬島詩薈”的班長韓高琦老師說,此行我們要去參觀海上老師的巖畫展。據(jù)說海上老師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創(chuàng)作的巖畫獨具特色,我們都對這位未曾謀面的高人充滿了好奇。剛走進美術(shù)館,我們就看到一位身著“古風”服飾的書法家正在揮毫,他寫字的方式頗為奇特,字是倒著寫的,一筆一畫都飽含畫意,有些筆畫像太陽,有些筆畫像小鳥,有些筆畫像一個人正在勞作……仿佛每一個字都在講述著遠古的故事。倒著寫漢字?讓每一個字來講故事?若不是親眼所見,斷不敢相信,這世上會有這么能干的人!沒錯,他就是我們此行想拜會的海上老師,他的字,被稱作“巖畫體”。<br></h3> <h3>海上老師見我們圍著他紛紛拍照,連連說“不小心,暴露了”。他說:“我很少在別人面前寫字,今天被你們發(fā)現(xiàn)了?!表n高琦老師不失時機地提出:“請海上老師為我們蓬島詩薈每人寫一幅字吧!”海上老師欣然應(yīng)允。盡管我們知道海上老師寫的每一個字都在講故事,但我們只認字,卻聽不懂字語。他一邊倒著寫字,一邊為我們講解著每一筆每一劃的含義?!缎氯A字典》里的一萬多個字,每一個字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對這一萬多個字了如指掌,知道每個字的前世今生。到底是什么樣的力量,能讓一位藝術(shù)家對漢字潛心研究到這樣的程度?!</h3> <h3>眾人懷揣著海上老師的墨寶,走進“誕生記——海上巖畫巡回展”,走近一幅幅古樸中透著時尚氣息的巖畫作品。“古老的族人在遷徙中愈加強大,為了永世傳承,他們又出發(fā)了”“詩意自古以來就是活著追逐夢想”“鼓舞彡祭,手舞足蹈,且吶且喊,歡天喜地,歌功戴德,歲豐年登,天長地久”……每一幅畫,都像一首詩。海上老師說:“我畫畫不是為了展示才華,是為了講遠古的故事,不小心成了畫家。”海上老師還透露,他的巖畫,除使用傳統(tǒng)顏料,更多的是自制的材料如石粉末、植物果汁,而畫紙的選材也相當廣泛,有時報紙也被拿來作畫。</h3> <h3>巖畫本是人類先祖在巖穴、崖壁上制作的,構(gòu)成了文字發(fā)明以前原始人類最早的“文獻”,反映出人類童年時代某種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幾十年來,海上老師從文字開始追究,向著文字的源頭漫溯。將巖畫與書法、水墨、水彩等多種藝術(shù)結(jié)合,把自己對中國文化的思考和見解融入其中,表達出一種文化根脈的自覺性。</h3> <h3>見識了海上老師的書和畫,我們“蓬島詩會”眾人又有幸收到他通過微信發(fā)來的詩歌。每一行文字都閃爍出創(chuàng)世初始時留下的殘跡,一行行詩意的文字,可以喚醒人類沉睡已久的原始精神,讓我們重新認識中國的史前文明,以及中華文化發(fā)展與進步的歷程。震撼人心的不光是詩行,還有詩尾的一行字:2019年元月10日凌晨作于廣州廣從公路旁。腦補一下這樣一個畫面:元月的凌晨,黑暗、寂靜且冷的空氣中,有一位詩人,獨坐,走進遠古的年代,筆尖傾瀉出詩行。這就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海上!</h3> <h3>我們有幸坐上海上老師詩書畫的巨輪,跟隨這位玄奧的藝術(shù)家去游歷遠古的文化,也游歷了他浩瀚的學識和充盈的人生,這一次寧波美術(shù)館之行,我們的收獲滿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