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一名:呂布</h3><h3> 呂布平生事跡,亦兔名馬,加上方天畫戟可謂天下無敵,為何會那么容易便被愛才如命的曹操所斬。這回又是有劉備在場,怪只怪呂布當(dāng)年不應(yīng)該轅門射戢救了劉備,反被劉備后來白門樓上借曹操手殺害,其實那個時候的呂布也想好好找個主子過好下半生,但是劉備一句讒言……綜合一切因素,排名第一。</h3><h3> 第二名:魏延 </h3><h3> 魏延在“三國演義”里可以算得上是雄才大略的武將。魏延跟趙云一樣,都是在劉備最背的時候去投靠,而后在長沙魏延不殺昏主,則黃忠必亡,而獻長沙城則是老早就想投靠劉備了,一切行動證明了魏延當(dāng)機立斷的大將風(fēng)凡,可能是孔明對紅臉的大將都沒有什么好感,一見面就是一堆歪理要殺魏延,要是按照諸葛亮的理論,張松,法正之徒則都是賣主求榮之臣。魏延實際上是僅次于關(guān)羽的第二號大將,可是他一直沒得到重任,最后……</h3><h3>第三名:張郃</h3><h3> 木門道弩射張郃,其實是司馬懿借諸葛亮之手而將張郃殺之,當(dāng)時,司馬看出諸葛亮的詭計,知道如果深追,必中埋伏,理由一,張郃乃魏之名將,數(shù)敗于張飛,魏王都未加責(zé)怪,這于曹操平日的賞罰分明有很大不同,可見張郃乃曹操深愛的武將,而張郃對曹魏也是絕對忠心,且經(jīng)歷了曹氏三代,張郃在軍中享有絕對的威望,不難分析,如果張郃不死,則司馬篡權(quán)的野心就絕對不能實現(xiàn)。當(dāng)時曹氏宗將沒有能挑大梁的,只剩張郃是司馬的一顆眼中釘,所以在一次出現(xiàn)了死在自家人手里的冤枉事,綜合一下,排名第三。</h3><h3>第四名:文丑 </h3><h3> 云長延津誅文丑,書里描寫到文丑為了給兄弟報仇,獨自領(lǐng)兵殺到顏津,曹將張遼、徐晃雙戰(zhàn)文丑盡然還吃了敗仗,高手過招便被殺都很忌諱兩個打一個,可見文丑的實力已經(jīng)高到讓曹將不顧身份的程度了,但是后來又讓關(guān)羽輕松“通關(guān)”這次雖然書里沒有明確描寫,但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實是這次出征劉備也在軍中,文丑雙戰(zhàn)曹將未顯懼色,后被關(guān)羽交手兩個回合腦后一刀,文丑向中邪一樣,死的更是冤枉……</h3><h3>第五名:顏良</h3><h3> 顏良先前斬殺宋憲、魏續(xù)都是當(dāng)年呂布帳下極厲害的人物,論武藝不在張遼之下,所以從側(cè)面可以看出顏良絕對是三國里出類撥卒的單挑型武將,更是絕對不會被關(guān)羽一刀就解決了。書上行尾小字描寫到,在顏良出征以前,劉備曾經(jīng)告訴顏良,要是看見紅臉長髯用大刀的那就是我二弟,你給他招手,他就來投降……結(jié)果未做招手任何準(zhǔn)備的顏良就這么死不暝目了,顏良死的確實很冤……</h3><h3>第六名:潘鳳</h3><h3> 曹操起兵討董卓時,華雄在帳外挑戰(zhàn),冀州太守韓復(fù)突然很搞笑的說了一句,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當(dāng)時,潘鳳本人清楚自已的斤兩,知道不是華雄的對手,所以沒有請纓,結(jié)果用了不到四分之一柱香的時間就殉國了,可是潘鳳被點到了,也很郁悶,但是將令已下,死也要向前,跟了這樣不了解屬下能力的主公,冤死也是遲早的事情,所以綜合排第六名。</h3><h3> </h3><h3>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shù)茫茫不可逃。</h3><h3><br></h3><h3> 讀【三國】悟事道人心,曹操戎馬四十載,一生敗袁術(shù),破陶謙、平張邈、殺呂布、滅袁紹、定烏桓、降劉琮、走赤壁、克馬超、收張角、曹操一世梟雄,為什么一世功業(yè)在身后卻被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家族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