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2月28日,為了進一步宣傳和研究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涌現(xiàn)的典型教育家形象和思想,從而激勵廣大中小學教師爭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教師”,上海隆重舉辦面向全國的“人民教育家——于漪教育思想研討會”。</h3><h3> 指導:中共上海市教育衛(wèi)生工作委員會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h3><h3> 主辦:上海市教育發(fā)展基金會 </h3><h3> 上海市中小幼教師獎勵基金會</h3><h3> 承辦: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h3><h3> 分論壇承辦: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上海教育出版社</h3><h3> 來自15個省市的700多名教師共赴這場思想盛宴,研討會現(xiàn)場一座難求,分論壇上許多老師甚至席地而坐聽完全程。雖然這兩天上海降溫,寒意逼人,但研討會現(xiàn)場卻充滿了溫暖與感動。幾代名師共同梳理、凝練著一代師者楷模的思想精華,無論是白發(fā)老者還是青年教師都像個學生一樣聆聽、喝采、歡呼。</h3><h3> </h3> <h3> 江西省婺源縣清華中學教師余勇超有幸全程參與了大會,并在下午第三分論壇“于漪語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價值”作了發(fā)言。</h3> <h3> 上午主會場由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李駿修主持。</h3> <h3> 上海市第十屆政協(xié)副主席、上海市教育發(fā)展基金會理事長、國家教材委員會委員兼思政專委會主任王榮華講話。王副主席高度贊揚了于漪老師的崇高品格和育人風范:一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服務人民。二是具有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深刻的教育思想,成為引領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先鋒。</h3> <h3> 全國中語會、《人民教育》、《中語參》、《語文世界》等宣讀賀信。</h3> <h3> 播放專題片《生命與使命同行》,回顧于漪光輝燦爛的教育歷程。</h3> <h3> 于漪老師等為“于漪教育思想研究”征文一等獎獲得者頒獎。</h3> <h3> 《語文學習》主編何勇介紹《于漪全集》。</h3> <h3> 復旦大學張汝倫教授主旨演講:《人文主義的教育理念——于漪教育思想管窺》:</h3><h3> 于漪始終把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品格作為教育的首要目標,她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fā),堅定地主張:“學校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要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首先要讓心靈輝煌起來?!?lt;br></h3><h3> 語文教育的基本特點應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于漪從“人文”的角度理解語文和語文教學,她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而語文學習,是達到此一目的的適當途徑。<br></h3><h3> 語文教育既是德育和智育,也是美育:于漪認為,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是個藝術家、詩人。教師要給學生以美的享受,首先自己要能感受美、營造美。于漪非常自覺地追求課程的審美境界,她的課以飛揚的激情、優(yōu)美的語言、心靈的交流,將學生帶入審美天地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洗禮。<br></h3><h3> 教育要傳承本國的優(yōu)秀文化和人類的精神文明:中國當今的教育不是在零起點上,是有傳統(tǒng)的,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成長、成人、成才的根和本,忘了根脈、離開了本真,不可能長足發(fā)展。于漪看到了文化的根本作用和力量,文化是民族的靈魂,中國之所以有今天,有賴于幾千年薪火相傳的中華文化和由此鍛造的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lt;br></h3> <h3>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方智范主旨演講:《于漪——中國人文知識分子的典范》:</h3><h3> 于漪老師,已成為引領廣大教師精神境界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一面旗幟。她為人處世和教育思想,與基礎教育立德樹人的功能,與語文教育“人”“文”同一的本質屬性,這三者之間,竟是如此的相互契合,甚至達到渾然一體的程度。<br></h3><h3> 于漪“第一等”的襟抱與學識,主要體現(xiàn)在</h3><h3>她具有高尚博大的人文情懷。在她心中,“人”與“文”本來就是完全合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而且這種“人”與“文”的高度同一性,是語文學科的真正價值和獨特功能所在。<br></h3><h3> 對育人大目標的重視,對學生的熱愛和尊重,對現(xiàn)代新人素質的理解,決定了于漪的語文教學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可概括為:以情啟理,理中蘊情;緣文釋道,因道解文。<br></h3><h3> 她既是一位非常難得的“思想者”,又是一位現(xiàn)實改革的“在場者”,這種與時俱進的現(xiàn)實關懷,使得她的思想能夠深接地氣。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于漪老師還感應著時代脈搏的跳動,盡著一個人文知識分子的神圣職責,筆耕不輟,誨人不倦。她向我們發(fā)出呼吁:“進入新時代,面臨新挑戰(zhàn),廣大語文教師要有一點新思考,有一點新作為。勇當排頭兵,積極探索,積累經(jīng)驗,開拓創(chuàng)新?!?lt;br></h3><h3> 我相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于漪對中國語文教育究竟意味著什么,將是一個常談常新、認識不斷深化的話題。<br></h3> <h3> 市教衛(wèi)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副主任李昕為于漪老師佩戴“教育事業(yè)杰出貢獻獎”獎章,隨后進行講話,他說:“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于漪老師作為全國基礎教育教師代表獲得改革先鋒榮譽,對全市、全國都有著很好的示范引領的作用。我們要學習于漪老師堅定忠誠的立場,以教育自信辦自信的教育,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要學習于漪老師的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認識有高度、實踐有深度、育人有溫度;學習于漪老師敬業(yè)專業(yè)的素養(yǎng),教書育人,不僅教在黑板上,更教在學生心里。我們要在于漪老師教育思想的激勵和感召下,繼往開來,共同讓上海教育事業(yè)的明天更美好?!?lt;/h3> <h3> 于漪老師發(fā)表熱情洋溢的講話:我能獲得“改革先鋒”的稱號絕不是因為我個人的優(yōu)秀,而是因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基礎教育教師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地創(chuàng)造我們教育的人間奇跡。這是黨和國家對我們教師工作的肯定和贊揚。</h3><h3> 我就是一塊鋪路石,是實實在在的草根教師,一直站在課堂上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什么是教育?我認為,作為教師,就是育人,就是引領孩子走一條健康、正確的人生之路。這條路該怎么走?就是讓我們的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每個孩子都是國家、老百姓的寶貝。有了良好的國民素質作為基礎,我們的中國夢才能實現(xiàn)。<br></h3><h3> 我們學習語文,實際上不只是學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實際上是構建屬于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一個人有了精神家園、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他會一輩子都有內驅的動力。<br></h3><h3> 這兩天,有媒體來采訪我,問:“您怎么能堅持幾十年不懈???”我說,我做了一輩子的教師,覺得每天都是新鮮的。因為每天學生都在成長,所以教師每天都有學不完的東西、做不完的事。每一天我都能從學生身上、從青年教師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能感受到精神世界的成長,怎么會有厭倦呢?<br></h3><h3> 孩子是最耽誤不起的。生命對任何人都只有一次,人生是一張單程票,每一站都要遇到好老師,因此我們需要敬畏孩子的生命。<br></h3><h3> 所以我說,教師的生涯是雙重奏,一是教師要演奏好自己的人生,要奏一曲有中國特色的、美妙的、中華民族的人生曲。同時,教師還要指引學生在這樣一個紛繁復雜的環(huán)境下樹民族精神之根,筑愛國主義之魂。用中國人博大的情懷、用真正的本領為中國做出貢獻,為人類做出貢獻。<br></h3><h3> 從事教育事業(yè),十分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追求,要靠真本領,頂天立地地做一個大寫的“人”。我愿意做一塊鋪路石,讓老師們從我身上跨過去,創(chuàng)造基礎教育更輝煌的未來。</h3> <h3> 下午第三分論壇“于漪語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價值”,由《語文學習》主編何勇、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組長黃榮華主持。</h3> <h3> 揚州大學徐林祥教授作主旨發(fā)言。</h3> <h3> 程翔老師專題發(fā)言。</h3> <h3> 李華平教授專題發(fā)言。</h3> <h3>王意如教授專題發(fā)言。</h3> <h3>李衛(wèi)東老師專題發(fā)言。</h3> <h3>任彥鈞副總編發(fā)言。</h3> <h3>金薇老師發(fā)言。</h3> <h3>景洪春老師發(fā)言。</h3> <h3>余勇超老師發(fā)言。</h3> <h3><h3> 于漪先生給自己立下規(guī)矩,課一定要“一清如水”。我想,于漪先生的人生更是“一清如水”的,清清白白,涵養(yǎng)深邃,廣闊無邊?!疤依畈谎?,下自成蹊。”大道至簡,正是于漪先生的本色。于漪的教育思想發(fā)軔于語文教育,根植于基礎教育。她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她的使命意識,她的偉大人格,她的深厚學養(yǎng),奏出一曲“政治維、實踐維、思想維、情懷維”四維融通的和諧樂章,凝聚成于漪人民教育家的立體生命。</h3><h3> ——引自《四維融通,人民教育家的立體生命》(《語文學習》2018年第10期,作者 余勇超)</h3></h3> <h3> 注:大量內容轉引自上海市教委官方微信"教師博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