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2018年12月21日,在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之際,梅列區(qū)第二實驗小學230余名四年段的老師與學子齊集于朱熹誕生地--尤溪,同學們開啟了“傳承朱子文化 探秘桂峰古韻”的愉快研學之旅,感受國學禮儀和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h3> <h3> 上午7 點,同學們開心來到學校,滿臉寫著的都是興奮、期待……</h3> <h3> 乘坐大巴前往尤溪,同學們一路歡歌笑語。</h3> <h3> 大家一個個搶著表演節(jié)目,講故事、唱歌……</h3> <h3> 終于來到了朱熹故里——尤溪。</h3><h3> 尤溪始建于唐開元 29 年(公元 741 年),地處福建省的中部,因境內(nèi)有同名的溪流而得名,素有“千年古縣” 、“閩中明珠”的美稱,是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學家朱熹誕生地,是全國文化先進縣、體育先進縣和省級文明縣城。</h3> <h3>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1]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后的又一人。據(jù)說朱熹五歲時,就已通曉《孝經(jīng)》大意,從小立志崇圣傳道。</h3> <h3> 首先,來到了第一站---古建筑文化代表地桂峰村。</h3><h3> 桂峰村滿目皆古,古道、古街、古樹、古書齋、古碑刻、古畫、古族譜等(見圖),最出色的則是古建筑。據(jù)統(tǒng)計,清代以前的古建筑就有 39 座。這里處處滲透著古文化;古建筑;古技藝……到處顯示著神奇奧秘,精彩。</h3> <h3> 【蔡氏宗祠】</h3><h3> 蔡氏宗祠為二進制單檐歇山頂抬梁式木構建筑,方向 270 度。占地面積 948 平方米,建筑面積 616 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正堂、中堂、山門華表。面闊五間, 左右次間與明間相通,構成一個寬敞的大廳。地面用石板和石灰三合土鋪就,異常堅固。正堂為祀典活動的主要場所,因采用減柱法構建,即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故有五爪龍構件。廳中植四柱,寬 10 米有余。全祠用 80 根巨大杉木柱子構建,寬枋大梁,不用一釘一鐵,全部用卯榫鑲嵌而成,結構嚴密,富有特色。登斯堂者,敬仰之心油然而生。</h3> <h3> 【蔡氏祖廟】</h3><h3> 蔡氏祖廟位于村中心,坐南朝北,占地面積 1390 平方米,建筑面積 731 平方米, 為二進單檐歇山頂木構建筑,是蔡氏最早的肇基之地。祖廟背倚青山,面朝綠水, 龍脈雄偉,案堂俊秀,地理先生稱之為“飛鳳銜書”。中軸線上依次為正堂、天井、下堂。正堂為三層建筑,迭梁式與穿斗式混合結構。粗梁大柱,翹角飛檐,雕梁畫棟,古樸典雅。面闊五間,明間高大寬敞,廳頭設有神龕,置歷代祖宗之神位, 供后裔春秋祭祀。</h3> <h3> 午飯時間到了,我們品嘗當?shù)靥厣摹爸熳蛹已纭保媸敲牢丁?lt;/h3> <h3> 下午,懷著一顆虔誠的心,我們來到了朱子文化園,它是集現(xiàn)代文化體驗與傳統(tǒng)文化傳承為一體的新型人文景觀。</h3> <h3> 來到了南溪書院,參觀南溪書院建筑群。</h3> <h3> 對話先賢 ——朱子印記 學朱熹詩詞, 聽朱熹故事。</h3><h3> 我們用耳朵傾聽,眼睛觀察,嘴巴說話,用心思考。通過對朱熹幾個經(jīng)典故事的了解,體會朱熹寫的《觀書有感》寓意。</h3><h3>【半畝方塘 源頭活水】觀書有感(其一)</h3><h3> 朱熹</h3><h3> 半畝方塘一鑒開, </h3><h3> 天光云影共徘徊。</h3><h3> 問渠那得清如許? </h3><h3> 為有源頭活水來。</h3> <h3> 同學們身著漢服,開啟朱熹拜師禮活動</h3><h3> </h3> <h3> 老師們也穿上漢服,美美的,真開心。</h3> <h3> 禮之一 向朱文公敬獻鮮花</h3> <h3> 禮之二 向朱文公塑像行敬拜之禮。</h3><h3> 朱子之靈,庇佑學子:健康快樂,智慧聰明,學業(yè)有成,前程似錦!</h3> <h3> 禮之三 書寫“人”字 。</h3><h3> 一撇是德,一捺是才。德才兼?zhèn)?,方行天下。人字兩劃,一撇一捺。?nèi)涵豐富,意義重大。寫個人字,只要一瞬。做個好人,則需一生。每位學子學會做人,做個好人,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h3> <h3> 禮之四:表心愿。</h3><h3> 祈禱朱子在天之靈,保佑每位學子心想事成,如愿以償,夢想成真!</h3> <h3> 禮之五 恭誦《朱子家訓》。</h3><h3> 《朱子家訓》</h3><h3>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h3><h3>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 </h3><h3> 見老者,敬之;見幼著,愛之。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h3><h3>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處世無</h3><h3> 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h3><h3> 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h3><h3>可不扶。 </h3><h3> 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h3><h3> 此乃日用長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體,飲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刹簧髟?!</h3> <h3> 禮之六 擊鼓明志。</h3><h3> 表明梅列二實小學子的遠大志向。</h3> <h3> 學習活字印刷,親手制作線裝書,滿足我們的小心愿。我們了解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h3><h3> </h3> <h3> 造紙術與線裝書</h3><h3> 我們祖先發(fā)明了文字,從最早的結繩記事到甲骨,產(chǎn)生了甲骨文,甲骨文到后來的竹簡刻字,由于笨重,不方便攜帶,于是造紙術的出現(xiàn),演變出了中國古代的紙本書。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今天我們看到掛在墻上的軸書法,仍是線裝的遺風。線裝書是指以線類進行裝訂的圖書類型,又稱古線裝,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重要發(fā)明。</h3><h3> </h3><h3> 東漢末年 摹印 拓印石碑 印刷術 開始于唐朝雕版印刷術 經(jīng)宋仁宗時代的畢昇發(fā)展、完善,產(chǎn)生了活字印刷?;钭钟∷⑿g的發(fā)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h3> <h3> 這是我們親手制作的線裝書,漂亮吧!</h3> <h3> 最后一站,參觀尤溪縣博物館。博物館占地面積 3605 平方米,分為 5 個陳列廳,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h3> <h3> 愉快的旅程總是過得很快,我們返程了,期待下一次的美好……</h3> <h3> 一天的研學課程結束了,同學們走進朱子故里,以朱子文化和古韻桂峰為主題,漫行于朱熹誕生地,浸染朱子文化,探索桂峰古文化的過程中,穿越歷史對話先賢,圍繞“尊師重道,孝親禮義,知恩感恩,理解自然”為主題,開展極具特色的“國學”、“禮儀”、“書畫”、“非遺”四位一體傳統(tǒng)教育活動課程,讓學生加深對祖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悟朱子文化的精髓發(fā)展傳承,增強學生對自己故鄉(xiāng)的自豪感和自信心。</h3> <h3> 研學旅行以全新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學生信心,勇氣、好學、自律、學會愛和關懷,敢于踏出舒適圈,敢于挑戰(zhàn)自己 挑戰(zhàn)不可能!希望孩子們能通過此次活動,效仿先人、學會感恩、學會做人,努力做到: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愛家鄉(xiāng)。</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