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到年末,總會有很大一批人,開始大規(guī)模地想念趙本山。許多媒體也跟風猜測、報道趙本山老師即將回歸春晚舞臺。有的媒體甚至打出“春晚最大懸念:趙本山是否回歸”這種標題來吸人眼球。那么趙老師真的會參加2019年春晚嗎?其實事實并非如此。</h3> <h3>早在11月中旬,著名娛樂媒體方面就曾主動聯(lián)系到趙本山老師的公司本山傳媒,向相關知情人士詢問趙老師是否參加2019年春晚,獲得了否定的回答,對方表示對此事并不知情??梢娳w老師并未參與有關2019年春晚的活動。</h3> <h3>那段 “改革春風吹滿地”的視頻,無論我什么時候點進去,總有一兩千的人同時在看,彈幕布滿了全屏。</h3><h3></h3> <h3>從年初到年尾,可見每逢佳節(jié),我們最想念的還是趙大爺。<br></h3><h3><br></h3><h3>年末了,我們都太需要快樂,太需要趙大爺了。</h3><h3><br></h3>一<h3><br></h3><h3>你肯定能想起來,那些趙本山塑造的角色有多深入人心。</h3><br><h3>他是大忽悠,對著范偉指手畫腳,輕輕松松就把他忽悠瘸了。</h3><br><h3></h3> <h3>他是徐老蔫,面對相親對象,腳羞澀地在地上扭來扭去。</h3><h3></h3> <h3>當然最出名的還是黑土,1999 年,他和宋丹丹、崔永元合作了一部《昨天、今天、明天》。</h3><h3></h3> <h3>今天再看這個小品,笑點之密集,每一句都是梗,還有對社會變遷的反映和戲劇化表達,簡直是無可超越的作品。</h3><br><h3><b>“薅社會主義羊毛”</b><b>,</b><b> </b><b>那是過去的時代感。</b></h3><h3></h3> <h3><b>“門牙光榮下崗了”</b><b>,</b><b>那是對當年的調侃。</b></h3><h3></h3> <h3><b>“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爭氣;齊心合力跨世紀,一場大水沒咋地” ,</b>同時又不乏對未來的展望。</h3><h3></h3> <h3>畢竟在1999年,聽著黑土這段激昂念出的話,誰不會對未來充滿希望呢?</h3><br><h3>總之,那個小品給人的回憶是厚重的,有深度的。</h3><br><h3>彈幕里就有人說,因為這個小品,我記住了那一年發(fā)生的好多事情。</h3><br><h3>一看到趙本山,就能重新被拉回到那一年的記憶和期待。</h3><br><h3>二</h3><br><h3>趙本山的確是每個人對于春晚的最大回憶。<br></h3><br><h3>小時候,就算對春晚里的歌舞、戲曲表演沒什么興趣,也會準時在零點前坐到電視機前,和爸爸媽媽一起等趙本山,看完他的小品才能放心地去放炮。</h3><br><h3>影響力之大,就連我這個南方人也知道了鐵嶺這個比較大的城市。</h3><br><h3>最有意思的是趙本山和宋丹丹合作《鐘點工》那年,小品里有段經典的對于 “馬甲” 的調侃:</h3><br><h3><b>“小樣的你穿個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b></h3><h3></h3> <h3>據(jù)說這段話直接導致那年馬甲滯銷,小姑娘們紛紛表示這馬甲穿也不是不穿也不是,索性不買了,幾個哈爾濱服裝市場的老板甚至打算聯(lián)名告他。</h3><br><h3>趙大爺給我們帶來的快樂還是持續(xù)的。</h3><br><h3>春晚結束的第二天,那些直白精準又喜感滿滿的金句臺詞,會立刻流行起來,有些現(xiàn)在都還會被拿出來用。</h3><br><h3>比如 <b>“要啥自行車啊?!?lt;/b></h3><h3></h3> <h3><b>“湊活過唄,還能離咋的”</b>,簡直是東北人的機靈話大全。</h3><br><h3></h3> <h3><b>只要你靈活掌握了趙大爺小品里的金句,你就基本成了一個合格的東北人。</b></h3><br><h3>東北媽媽叫孩子吃飯的時候會說:<b>“ Hello 哇,飯已 OK 了,下來咪西吧!”</b></h3><br><h3></h3> <h3>東北人夸人的時候愛說:<b>“你太有才了!”</b></h3><br><h3></h3> <h3>東北人傷心的時候則說:<b>“我這心哪,拔涼拔涼的呀!”</b></h3><br><h3></h3> <h3>就連范偉的那句:“哎~呀!呀!呀!呀!”,現(xiàn)在都還能在各種搞笑視頻BGM中聽到。</h3><br><h3></h3> <h3>在那些小品中,趙本山將東北話的幽默感發(fā)揮到了極致。</h3><br><h3>押韻是東北口音的基本素養(yǎng):<b>“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lt;/b></h3><h3></h3> <h3>就算押的都是同一個字,那洗腦效果也是杠杠的。</h3><br><h3><b>“真正的服裝表演?不就頭上包個綢子,露個肩膀頭子,一身玻璃球子,走道還直晃胯骨軸子。”</b></h3><h3></h3> <h3>那些年,趙大爺是當之無愧的東北話推廣大使。</h3><br><h3>就算你不是個東北人,你也會知道 “忽悠”、“嘮嗑”、“賊好”、“稀爛” 是什么意思。</h3><br><h3><b>這些金句永遠地留在了我們的記憶里,到現(xiàn)在都能帶來快樂。</b><br></h3><br><h3>三</h3><br><h3><b>趙本山的小品,讓你覺得東北人都特別幽默。</b></h3><br><h3>連東北明星都總能給人一種特別接地氣的感覺。</h3><br><h3>前段時間汪蘇瀧上《吐槽大會》,本來以為他不過就是個殺馬特網絡歌手,有很多腦殘粉,但當他一開口:</h3><br><h3>“我是沈陽滴。”</h3><h3></h3> <h3>那種東北人自帶的喜感一下就撲面而來,迅速拉近了你和他的距離。<br><br></h3><h3>你會發(fā)現(xiàn),他的東北口音比他的口水歌還要接地氣。</h3><br><h3><b>趙本山所代表的東北娛樂思維,更奠定了東北主播的霸主地位。</b></h3><br><h3>雖然趙本山已經很少出現(xiàn),但你還能在各種東北主播的直播間里,看到他的影子。</h3><br><h3>每個東北主播你都覺得他自帶二人轉和小品天賦,多才多藝,能聊又能跳。</h3><br><h3></h3> <h3>有人說,“過了山海關,都是趙本山?!?lt;/h3><br><h3><b>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趙本山代表了東北,也代表了一種快樂方式。</b></h3><br><h3>四</h3><br><h3>2011 年,趙本山表演完《同桌的你》,之后就再也沒上過春晚了。</h3><br><h3>最后那幾次春晚表演,他的身體和承受的壓力都達到了瀕臨崩潰的程度。</h3><br><h3>08 年《火炬手》時他全身起紅疹,表演完就在后臺哭了,他說:“無數(shù)次跪在地上告訴自己不要再上春晚了?!?lt;/h3><br><h3>17 年他發(fā)過一條有意回歸春晚的微博,網友反響熱烈,隨后被他刪除。<br></h3><h3></h3> <h3><b>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沒了趙本山,你可能很久沒和家人在電視機前一起笑出來了。</b></h3><br><h3>我們的笑點越來越“圈子化”。有時就連你的同齡人,也無法進入你的世界。</h3><br><h3><b>只有趙本山可以。</b></h3><br><h3>好像他就是從黑土地里長出來的,他的小品藝術也是從黑土地里長出來的,真實而有生命力,有好笑的消解,也有樸素的大道理。</h3><br><h3>他所代表的快樂方式,是<b>最能跨越年齡和階層</b>的一種快樂方式,并讓所有人得到<b>最大程度的共情。</b></h3><br><h3>就像李誕說的:“幽默其實不用高級和深刻,好笑就行?!?lt;/h3><br><h3>在春晚這么大的舞臺上,趙本山創(chuàng)造了最大公約數(shù)的快樂。</h3><br><h3>所以在他離開春晚 7 年后,還有這么多人在他的小品下回味,感慨。</h3><br><h3><b>趙本山帶給我們的快樂,一點都不簡單。</b></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