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人講去浴室,不同於北方人的稱謂去澡堂,而是叫"孵渾堂",這"孵"字講究舒適的意思,"渾堂"則是浴室的代名詞。汰一次浴,出一身汗,既舒絡筋骨,又醒神??快?,這確實是普通大眾的需要,在舊時的上海,沐浴業(yè)十分興盛普遍,"汰浴"或者"??。⒍汲鲎酝灰馑?,現就過往的浴室服務點滴,談一下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時候每屆冬天都會跟長輩去浴室的,那時沒有空調,洗澡不外乎是要麼去浴室要麼老虎灶擔熱水來泡澡,為了省事,我選擇去澡堂,比較去得多的是錢家塘內的環(huán)龍浴室和進賢路上的西泉浴室,二家都有清湯池,比較干凈.這二家都靠近淮海中路,洗好澡就可逛商業(yè)圈。年長後為了路近便去安福路上的和平浴室,沐浴業(yè)是滬上不可缺少的服務性行業(yè),雖然這已成昨日黃花,而被名目繁多浴城所代替,什麼蒸汽浴、桑拿浴等等,綜合項目的出現,終究不能替代沐浴業(yè)過往的輝煌歲月,過程走來實屬不易,直至漸微消失,從前的浴室地皮上蓋起了一幢幢氣派大樓,曽經的澡堂關閉貽盡……。</p> <p class="ql-block">從前的冬天,為取暖去浴室每週洗澡已成為大眾的習慣,天氣越冷,越多人來"孵渾堂",浴室排隊等開門已成慣例,生意火紅,服務員也不含糊,為了多做生意,直接招呼無座位的客人,把他們的衣衫褲子捆成一團,叉上高高的掛鉤上,顧客則直接入池內泡澡,浴室內?浴的人多了,等侯的人少了,車輪幾圈下來,等扵增加了營業(yè)量,幫助浴室盤活了生意,服務員生就一對火眼金晴,一個人看住幾十號人的衫褲,從不出錯。當然客人也很自覺,見到浴室生意忙,多數愿意配合,速戰(zhàn)速決,汰好浴即空位走人,無人"孵渾堂"的,要是真的碰上"孵渾堂"的,服務員也自有辦法,一把一把的熱毛巾扔給你,或是乾脆幫你擦汗,其實是暗示你可以走人了,幾圏毛巾下來,"孵渾堂"的也會覚得不好意思了?,立馬走人。這與今天的浴城消費有很大的不同,如今的浴城是來享受得,與過去的汰一次浴,出一身汗的概念大不相同。</p><p class="ql-block">浴室的技師們,各有分工不同,服務種類繁多,從買籌即竹簽牌塗上不同顏色來區(qū)分,傳統(tǒng)上分為擦背、扦腳、採耳、修甲、推拿、揑腳、敲背、拉黃背痙等,技師們按竹籤顏色對號入座,收籌多少計算工時,納為個人勞動所得,個中最吃重的活是擦背,在浴室悶焗的溫度下,於浴池邊沿上替客人擦背,三到五個客人下來已是揮汗雨下,必須輪休一次,否則大汗淋漓很易虛脫的,由於勞動強度大,在輪休時會捧著缽頭盛飯吃,每頓吃半斤飯是尋常事,這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屬很高的定糧水平,既是特強體力活,也是一項技術活,差不多有"孵渾堂"經驗的人都知道擦背的奧妙,事后令人有脫胎換骨,渾身一松的感覺。可惜此項技術現已失傳。</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上海的浴室文化包含了新舊社會二個時期,比較高檔的有"浴德池"、"大觀園"、"卡德池"等,都設有小包間,平民化的浴室有普安路的"日新池"、淮海東路的"逍遙池"、以及淮海中路的"環(huán)龍浴室"和進賢路的"西泉浴室"。據說在舊上海的浴室更加五花八門,富豪會選擇小包間,有專人伺候,像點煙,上點心,更有移動固定電話入室內,方便客人談生意及聊天等,小包間除身份象征外,連客人的私密都受到保護,像"浴德池"更提供私人叫菜和叫車服務,由於舊社會的浴室都有幫會控制,服務工作不能隨便馬虎,遞煙送茶自不在話下…。新社會之後,只看見服務員推著小車叫賣香煙和素雞豆腐干,而那一大堆舊社會固有的陋習全都不見蹤影了。</p> <p class="ql-block">(照片來自網上),(原創(chuà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