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1564fa"> 荷蘭(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全稱是荷蘭王國,位于歐洲西北部,國土總面積為41864平方公里,瀕臨北海,與德國、比利時接壤。該國以海堤、風(fēng)車和寬容的社會風(fēng)氣而聞名。首都設(shè)在阿姆斯特丹,中央政府在海牙。荷蘭還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國家,四分之一國土海拔約一米左右、四分之一國土在海拔以下。我們在鹿特丹下榻的酒店位置是全國海拔最低點,負(fù)6.7米。</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 鹿特丹的名字來自于在市中心注入紐烏·馬斯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蘭詞Dam(壩)。鹿特丹是荷蘭第二大城市,有著世界最大的港口。它連接歐、美、亞、非、澳五大洲的重要港口,素有“歐洲門戶”之稱。</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鹿特丹的歷史也不算短,但在二戰(zhàn)期間,這座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所以現(xiàn)在擺在面前的這個鹿特丹市可以說是嶄新的。于是,腦洞大開的荷蘭人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傾注于這座城市之中,成就了鹿特丹許多新穎、甚至是奇葩的建筑,立方體房子(Cube Houses)就是其中之一。 </font></b></h1><h3><br></h3> <h1><b><font color="#167efb"> 立方體的設(shè)計理念源于“生活在城市的屋檐下”,它利用兩座過街天橋,在沒有占用其他空間的情況下,建造了38個相同大小的立方體方塊。傾斜的方塊只有一點安置在柱子上,三面向著地面,另外三面向著天空,每一戶都代表一棵樹,所有的屋頂連起來就是一片森林。</font></b></h1><h1><br></h1> <h1><b><font color="#1564fa">荷蘭人生活節(jié)奏不快,日子過得看似很安逸。</font></b></h1> <h3><b><font color="#167efb"> </font></b></h3> <h1><b><font color="#1564fa"> 不知怎的?在荷蘭會讓我想起祖國的寶島臺灣。除了這兩地有不少相像的建筑,尤其看到正宗荷蘭人的頭發(fā)顏色,就會聯(lián)想到淡水著名的“紅毛城”。大概因為臺灣淡水曾經(jīng)是荷蘭的殖民地,所以當(dāng)?shù)厝烁鶕?jù)荷蘭人最主要的特征給荷蘭人聚集地起這個形象的地名吧。</font></b></h1> <h1><font color="#1564fa"><b> 作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收錄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安然恬靜的小孩堤壩景區(qū),是荷蘭風(fēng)車最經(jīng)典的景點。相傳荷蘭人希望筑起堤壩保護(hù)所有的孩子。這里的19座風(fēng)車均在1740年左右建造。</b></font></h1> <h1><b><font color="#1564fa">別以為荷蘭人的木鞋子只是藝術(shù)品,還真有人穿著它干農(nóng)活呢!</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在夏天用紅外攝影拍攝的風(fēng)車場景,有著秋天的韻味。不是嗎?</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阿姆斯特丹(Amster dam)位于艾瑟爾湖西南岸,是荷蘭王國的首都。</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阿姆斯特丹運河是西歐最繁忙的運河之一,有4道水閘,全長72公里,大小條人工開鑿或修整的運河道有160多條,縱橫交錯,有1000多座各式橋架在河道上,所以阿姆斯特丹被稱為“北方威尼斯”也是有道理的。 阿姆斯特丹運河兩岸,分布著很多獨具特色的歐式老建筑,所以沿著運河步行,不帶任何目的,反而是對阿姆斯特丹這個城市歷史和建筑全面了解的好機(jī)會。 無論日夜,或是一年四季,都有船游運河。</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船上的小販和岸上顧客的互動很另類,也許是我們這些外國人少見多怪了。</font></b></h1> <h1><b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font color="#167efb"> 三個黑色的“X”</font></b><b><font color="#167efb">是阿姆斯特丹的城徽</font></b><b><font color="#167efb">,代表了這座城市曾經(jīng)的遭遇:水患、火災(zāi)、黑死病。 曾有人戲稱,阿姆斯特丹是三個叉守護(hù)下的“罪惡”之城,也有人把這三個X解讀為同性戀、大麻、性。因為在荷蘭同性戀、吸大麻、性交易都是公開、合法的。</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 因為不允許有“老鴇”,在荷蘭開妓院為違法。只允許性工作者個體私營。圖為櫥窗女郎招攬顧客的“工作室”。</b></font></h1> <h1><b><font color="#1564fa"> 阿姆斯特丹沒有城管,一些在中國由城管干的活,到了荷蘭都讓警察干了。這不,幾位演奏正歡的街頭藝人遭到警察“蜀黍”??的驅(qū)離。</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自拍”也引領(lǐng)著荷蘭的時尚潮流。</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 “自行車王國”果然名不虛傳。在荷蘭,公路上幾乎都設(shè)有專門的、暗紅色的自行車道。立體式的自行車庫到處可見。</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坐在街心花園的長椅上嘗試跟蹤拍攝騎車人,很有意思。</font></b></h1> <h1><br></h1> <h1><b><font color="#1564fa"> 在自行車王國里警察騎自行車巡街很正常。但讓我不解的是,警察對騎車違章的情況很寬容,甚至視而不見?;蛟S,在我們看來的一些騎車違章行為,在荷蘭根本就不是個事。</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看,這種帶人騎車法,在中國夠罰50元人民幣了吧!</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看,并排騎車的這兩位,邊騎車邊抓紙包里的東西吃,四只手只有一只扶在車把上。水平不是一點點哦。</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騎車聽手機(jī)、玩手機(jī)的,那就多了去了。</font></b><br></h1> <h1><b><font color="#1564fa">俊男的“桃子頭”和靚女的深紫色嘴唇是不是很潮???</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阿姆斯特丹的觀光馬車比起比利時的更加“高大上”。</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荷蘭的有軌電車也很漂亮、氣派。</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海牙(荷蘭語:Den Haag)意指“伯爵家的樹籬”,是荷蘭第三大城市,排在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之后。雖然海牙并不是荷蘭的首都,因荷蘭憲法規(guī)定首都是阿姆斯特丹,但它是荷蘭中央政府所在地,而且碧翠斯女王居住在海牙并于此辦公。所有的政府機(jī)關(guān)與外國使館都位于此。</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荷蘭的國會大概是世界上守備最不森嚴(yán)了吧,完全感覺不到肅穆和緊張,廣場上只有賣冰激凌的和拍著照的游客,倒是更像一個悠閑的景點。據(jù)說首相也會偶爾出來,在旁邊的咖啡館喝杯咖啡。</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從內(nèi)庭穿出來,外面是漂亮的霍夫菲法湖,湖岸旁邊插著荷蘭各個州的州旗。</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 實拍的海牙國際法庭外景。越權(quán)挑戰(zhàn)中國南海主權(quán)的“南海仲裁庭”設(shè)在這里。最近海牙國際法庭在伊朗被制裁問題上又和美國干上了。總算正義了一回!</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著名的席凡寧根海灘。</b><i>(手機(jī)片)</i></font></h1> <h1><font color="#1564fa"><i>(手機(jī)片)</i></font></h1> <h1><b><font color="#167efb"> Steigenberger Kurhaus Hotel位于席凡寧根海灘附近。酒店之所以又被稱為“李鴻章大酒店”是因為在1896年7月5日到8日期間,李鴻章在探訪歐洲和美洲之旅之中是第一個訪問荷蘭的中國外交官。當(dāng)時他就在這酒店下榻留宿,并在這里的留言板上留下了痕跡。我們在這個號稱五星級的酒店住了一晚,感覺一般般。</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 <b> 腳踩在愜意的席凡寧根海灘的細(xì)沙上,往前看是美麗的夕陽,往后看就是金碧輝煌的李鴻章大酒店。</b></font></h1> <h1><font color="#1564fa"><b>海灘邊的雕塑造型各異。</b><i>(手機(jī)片)</i></font></h1> <h1><i><font color="#1564fa">(手機(jī)片)</font></i></h1> <h1><font color="#1564fa"><i>(手機(jī)片)</i></font></h1> <h1><b><font color="#1564fa">這樣規(guī)模的街頭樂隊,在荷蘭并不多見。</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 見到街頭藝人的擊打樂器-鋼鼓,讓我回想起曾在臺灣淡水街頭聽過鋼鼓擊打發(fā)出的美妙聲音,有些興奮。</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 在水中嬉戲的“白骨頂”(水雞的一種)和岸邊休憩人們構(gòu)成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和諧畫面,很是受用。</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烏特勒支(utrecht)是荷蘭交通系統(tǒng)上相當(dāng)重要的樞紐,有近二千年的建城歷史,因此雖名列荷蘭地四大城市,但舊城區(qū)仍保留了歷史風(fēng)貌,處處彌漫著幽靜沉穩(wěn)的氣息。</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當(dāng)然也有這樣的現(xiàn)代風(fēng)格獨特建筑。</font></b></h1> <h1><b><font color="#1564fa">城市雕塑承載著歷史積淀,遍布于荷蘭的每一座城市。</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 羊角村(Giethoorn)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至今仍然保留一派童話的景象,這里沒有汽車、沒有公路,只有縱橫密布的運河和176座連接著家家戶戶的小木橋。有人賦予它“荷蘭威尼斯“的美譽(yù),在這里人與自然交融,沒有喧鬧和嘈雜,多了幾分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的幽靜和閑適。羊角村的一切都猶如畫卷里描繪的一般,岸上綠樹搖曳,水中倒影蕩漾,橋的盡頭是花團(tuán)錦簇的小木屋。很多房子都被植物包圍著,主人把門前的空地建成了花園,非常詩意。</b></font></h1> <h1><b><font color="#1564fa">結(jié)束語:9月9日離開比利時的通厄倫小鎮(zhèn)到荷蘭只需幾小時,過境無需辦理手續(xù),幾乎打個盹就到了。四個主要城市、四天的游玩時間雖有些匆忙,但留下的這段經(jīng)歷非常美好。個人覺得做個美篇,留個念想,比買個紀(jì)念品更有價值。一個半月后才完成此美篇制作有點拖,但結(jié)果比過程更重要,不是嗎?</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