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膠東半島好容易下場大雨,狂風驅(qū)趕了連續(xù)的高溫,天更藍、樹更綠、草更新了,蟬兒一個調(diào)地鳴叫,令人倍感清涼的可貴。七七巧娘節(jié)到了,大過古稀的我,又想起小時候在家過節(jié)的情景,那么有趣。我的家是黃縣(今龍口)北馬鎮(zhèn),解放前連年戰(zhàn)亂,新中國耕者有其田后,建國僅僅一兩年,農(nóng)村就富裕起來了。
<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巧娘節(jié)是為牛郎織女過的節(jié)。牛郎織女凄美的愛情故事那真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那年代麥面干糧金貴,麥收之后,能變著花樣吃幾頓面食,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盼呀盼,過巧娘節(jié)了,煉巧餑餑吃排骨包子,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風俗。<br></h3> <h3>
</h3><h3> 初六那天煉巧餑餑(又叫巧餅)。媽媽發(fā)上一盆頭坡白面(頭坡面就是石磨磨小麥第一遍磨下來的面,又細又白;二坡面的就黑了;最后是黑面,有細細的麩皮,口感較差。)一盆二坡面。早飯后,進間飯桌上躺上大面板。先做黑面的準備現(xiàn)吃,再做白面的準備分。巧餑餑卡子是用木質(zhì)細密沒有味道的杏木梨木刻上花卉鳥獸做成的,大的一巴掌大,小的雞蛋大,也有不大不小的?;ɑ苡泻扇~、石榴、蓮蓬、桃子等,鳥獸有各種魚、蟬、猴子等等,惟妙惟肖。民間藝人可精巧了,雕刻得既漂亮又有寓意。荷葉,和和美美;魚,年年有余;石榴,多子多孫;猴子,聰明伶俐。樣樣彰顯大吉大利??ㄇ娠灥倪^程鄰居之間還會互相借換卡子,讓花樣繁多。我們把面揉啊揉,揉得都流脂油了,擦上干面粉,切成劑子。媽媽教給我們,向卡子里放面,要邊上把面壓得與卡子一平,中間的面要稍稍鼓起,這樣卡出來的巧餑餑中間鼓起,煉熟了鼓鼓的胖胖的顯豐滿、喜慶。你聽吧,蹦、蹦的卡個不停,手拿卡子把,卡子前頭在面板上一卡,一個個巧餑餑生龍活虎地擺開來了。
<br></h3> <h3>
<br></h3><h3> 煉巧餑餑既得有技術(shù)又熱汗?jié)M面。遭遭都是我媽干。鍋底燒麥管草,就是打麥子壓癟了的麥秸草,得半天添一把草,讓火陰陰地著,不起火苗,鍋底不能太熱,就用那個烘烤勁兒。我媽總是趴在鍋上,不停地翻,就怕糊了,脖子上掛一條手巾,不停地擦汗。巧餑餑逐漸地鼓起來,籠黃的饹馇,一會兒天空中就彌散著巧餑餑的香味,我們的口水也就流了出來,眼巴巴地望著媽媽。媽媽故作看不見。上坡干活的沒回家,孩子饞死也不能先吃,這是規(guī)矩。
<br></h3> <h3>
</h3><h3> 一鍋又一鍋,白面的,黑面的,大的小的,分裝在笸籮簸箕里,香噴噴的味道飄散在街頭巷尾。
<br></h3> <h3>
火辣辣的太陽終于到了正南,上學的、干活的回來了。我們家當時三輩十幾口人,男士上坡干活的在東間飯桌吃,其余的在進間吃。媽媽吩咐把白面大的端到東間,我們一個人分一個白面的,不夠就吃黑面的了。十幾歲的我和二姐不舍得吃那個白面的,聞一聞就藏起來。熱熱的巧餑餑,一掰中間冒出一股香噴噴的熱氣直沖鼻孔,那黃籠籠的饹馇脆脆的嚼起來可香了,不用就菜,吃了一個又一個,可知道,大家大口的,一年就這么一次跟著巧娘姐姐沾光。
<br></h3> <h3>
傍晚全家齊了就開始分小巧餑餑了。媽媽主持,見人見份。我們家組成復(fù)雜,什么東西都分著用,從來不攀比,不吵架的。分到手的巧餑餑用線串起來,一串有小孩的一庹長,下端栓上花布條和沙果,高高的掛在炕頭墻上,可漂亮了。要知道,那可是屬于自己半年的面干糧,準備有病時解饞用的。好年頭,我曾分過四串。
<br></h3> <h3>
七月七那天中午,能吃一頓蕓豆排骨包子。老遠,就聞見香噴噴的包子味。一揭鍋,麥穗包子白白胖胖的,那花紋又豐滿又漂亮。一掰,白白的油光光的大肥肉,暗紅的排骨,有人還能吃到脆骨,直吃得嘴角流油,肚子鼓起來,晚上一般就不吃了。家里的規(guī)矩,吃飯時吃飽,空里不準零食。
<br></h3> <h3>
七七晚上,在場院上鋪上幾個草簾子。那是用麥秸草自家勒的,厚厚的,長長的。把頭上的一卷,就是枕頭。每年我們家麥收后大哥都要勒幾個新草簾子,我們家開菜園子,準備蓋菜用。新麥秸草勒的簾子躺上去還有清新的麥草味。男的一幫,女的一幫,割個西瓜,摘些黃瓜,搖著蒲扇,仰望著天空。
<br></h3> <h3>
七月的夜空,浩瀚的銀河橫貫東西,繁星似錦,閃閃發(fā)光。大人們講著牛郎織女的故事,教我們指點著北斗星、牛郎星、織女星。牛郎星由中間的一顆大星和兩邊等距離的小星組成,說是牛郎挑著他的一兒一女準備涉過天河去天橋見織女??椗鞘怯伤念w星擺成梭子狀在銀河的另一旁。據(jù)說七七晚上天下的喜鵲都去天河搭橋,好讓牛郎和織女踏著相會。第二天一看,喜鵲背上都掉了羽毛。
<br></h3> <h3>
男人們還會大侃三國演義西游記的故事,你講我補充,講著講著,就爭起來了。
<br></h3> <h3>
我們女孩子七七晚上就染指甲蓋。采好了夾桃花、扁豆葉子,準備了紅線。集中到誰家,把夾桃花和一點白礬在蒜堆臼里搗爛,放一點在指甲上,用扁豆葉包好,用紅線纏起來。這個包扎的活可細致了,把扁豆葉向上,葉柄在指頭下方的第一節(jié),兩邊的葉片先包,再一起把葉尖疊放在指甲上方,用線纏起來。你給我包,我給你包,好不熱鬧,我們就那么擎著雙手捉迷藏,睡覺時兩手墊在破布上,睡一晚上,第二天指甲就紅了。
<br></h3> <h3>
大姑娘們會搭伴去葡萄架下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她們都說聽到了,可聽到了什么話,誰也不肯說。
<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啊,在住著高樓,吃穿豐腴的今天,故鄉(xiāng)的巧餑餑、故鄉(xiāng)的排骨包子、爹媽辛勞的背影、天上的銀河、密密麻麻的繁星,又浮想在我眼前。<br></h3> <h3>
說明:本篇文字稿件是我剛剛的新作。圖片借用網(wǎng)絡(luò),我們這兒沒找到荷花。
</h3><h3>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