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國慶假期的最后一天,重溫了一下《教父》。<h3><br></h3><h3>電影里有一個細(xì)節(jié),邁克和手下正在談?wù)搸团墒虑榈臅r候,邁克的姐姐對著他說了一句話:“父親從來不會在餐桌上當(dāng)著孩子們的面談‘生意’?!碑?dāng)時邁克愣了片刻,然后吩咐手下走出了房間。</h3><h3><br></h3><h3>為什么會這樣?邁克的父親,老教父柯里昂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不顧家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一個男人可以在外面刀光劍影,但餐桌是生活的圣地,只要你坐在家人面前,要做的就只有扮演好你慈父、好丈夫的角色,給家人溫暖和幸福。</h3><h3><br></h3><h3>或許很多人對此不以為意,但我依然堅持——餐桌,最能看出一個家庭的溫度。</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1</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很多年以前,我還在學(xué)校讀書的時候,兼職做過一段時間的家教。</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大多數(shù)時候我去到雇主家,就只有孩子和他媽媽在。在我和那個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的性格特別內(nèi)向,而且眼神總是閃爍不定,給人的感覺特別缺乏安全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有一次我做完家教的時候,正好他們一家三口人都在,孩子爸便請我留在家里吃飯。結(jié)果我還沒來得及答應(yīng),他便和孩子媽吵了起來,因?yàn)榧依锏牟妥郎戏e著一層灰。</h3><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怎么桌子這么臟,你就不知道收拾一下么?!?l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這幾天我們都是在外面吃的,你嫌臟,那今天也去外面吃吧?!?l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于是,我們便去了附近的一家餐廳。沒想到的是,開始吃飯后沒多久,兩人又吵了起來。起因是小孩想吃蝦,讓他媽媽給剝一下,結(jié)果他媽一口回絕了,“這么大的孩子了,自己剝?!?l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孩子爸看見了,扯起嗓門說了句:“給他剝一下能死么?!?l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能!你是親爸,有本事你剝。”……</h3><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就在兩個人喋喋不休之時,我發(fā)現(xiàn)坐在一旁的小孩,瞪著眼睛直勾勾地看著自己的爸媽,閃著淚花,但沒有哭出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也就是從那開始,我才明白,為什么每次我看到那個小孩,都覺得他特別怯懦——孩子的成長,最需要的是幸福的家庭氛圍,而不是有人和你住在一個屋子,卻沒人能給你溫暖。</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2</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我小的時候,鄰居家的孩子考上了上海的大學(xué),離家千里,半年才能回來一次。我留意到每次他們家孩子回來前兩三天,叔叔阿姨就開始張羅往家里購置各種東西。等到孩子一進(jìn)家門,阿姨便使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藝,又是紅燒肉,又是酸菜魚……各種拿手的家常菜,一天一個樣兒。</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我爸媽總逗趣叔叔阿姨:這當(dāng)?shù)鶍尩娜銈円粯?,還不得累死啊,孩子在外面又不是吃不上飯。</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那會兒阿姨總愛回一句話,如今看來特別有哲理——“米飯、小菜都是通人性的東西,一定要好好對待?!?l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一個在餐桌前懂得善待食物,好好吃飯的家庭一定是幸福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我有個親戚,前些年做生意時賠得很慘,欠了一屁股債。一家三口租在一間30平米不到的房子里。吃飯的時候,只能在床上撐一只小桌子。但是他們一家人卻從來沒有過一點(diǎn)負(fù)面情緒,每次到了飯點(diǎn),女兒小佳就負(fù)責(zé)撐桌子,準(zhǔn)備碗筷,他們夫妻二人盛湯的盛湯,炒菜的炒菜。</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那時候他們唯一的葷菜就是炒雞蛋,吃的最多的就是白菜和土豆。盡管如此,一家人吃飯的時候總是其樂融融,互相照顧著彼此。</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后來,一家人辛辛苦苦奮斗了好幾年之后,不僅欠債還完了,小佳還考上了一所國內(nèi)頂尖的政法大學(xué)。旁人都說他們家人有福氣,千金散盡還復(fù)來,但我很清楚,他們的福氣都是在餐桌上一點(diǎn)一點(diǎn)修來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日子再苦也不抱怨,生活再難也要笑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就是他們一家人的精氣神。一個在餐桌前能表現(xiàn)出強(qiáng)大凝聚力的家庭,有什么理由過得不好?</h3></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3</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舌尖上的中國》里有一段話:</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在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痛和喜悅,中國人總會將苦澀藏在心里,而把幸福變成食物,呈現(xiàn)在四季的餐桌之上。正因此,熱氣騰騰的餐桌,一家人團(tuán)圓,笑語滿堂,推杯換盞,才會成為中國人最簡單也最踏實(shí)的幸福。</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一個家庭的溫度,就在餐桌之上,想要好好生活,先學(xué)會好好吃飯。</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