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有些人將還沒有婚嫁的女孩子稱為“黃花閨女”,為什么要叫她們“黃花閨女”呢?</h3> <h3>自古女子愛美,即使身居閨閣,仍然勤于梳洗打扮,換裝描眉。相傳,南北朝時期,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不僅性格開朗,美麗大方,而且精于化妝術(shù)。正月里的一天,她和宮女嬉戲于宮中,微風(fēng)拂過,香氣四溢。不一會她們玩倦了,壽陽公主就躺在檐下沐浴花香假寐起來。被風(fēng)吹落下來的梅花飄落在了壽陽公主的額頭上,花汁浸染,留下淡淡花痕。宮女見了,發(fā)現(xiàn)公主更加明艷照人。從此以后,壽陽公主就經(jīng)常摘取一些梅花貼于額前,本就美麗的女子,更顯嫵媚。之后,宮女也學(xué)著公主這種妝容。接下來,這種化妝術(shù)流傳到民間,人們叫這種妝容為“梅花妝”或“壽陽妝”。</h3> <h3>梅花雖好看,但是開放的時間有限。在沒有梅花的季節(jié)里,愛美的女子便想到用其他花瓣代替。<b><font color="#ff8a00">因而,貼花瓣、施花粉成了當(dāng)時的時尚。由于這種妝術(shù)最早是點綴在額際,顏色又以黃色最襯人,人們便稱這種黃色的粉妝為“花黃”、“額黃”。</font></b>古人向來喜歡“貼花黃”,但是這種妝束只有女子未嫁之前可以裝扮,出了閣的女子是要做婦人裝扮的。<h3><br></h3><h3>“貼花黃”所用原料是從黃菊里采集來的黃色花粉,因而,人們便以黃菊的孤冷清高來形容女子保持操守。所以,“貼花黃”又成了區(qū)分女子是否婚嫁和恪守貞操的一個標(biāo)準(zhǔn),“黃花”也就有了指代未婚女孩的意思。到了金元時期,沒有出閣的小女孩雖然已不再這樣精心裝扮,但是人們還是習(xí)慣叫未婚的女孩子為“黃花閨女”。此后,這種叫法一直保留下來。</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