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莊老橋東頭,路南邊一家不起眼的雜貨店鋪,吸引我眼球的是就地擺放的一些瓶瓶罐罐,陶泥砂鍋砂壺等等。</p> <p class="ql-block"> 坐在攤子后面忙碌得原以為只是一位修鞋師傅,說話間一直在做具有沂蒙特色的皮涼鞋,一種用廢舊傳送帶,手工釘制的涼鞋,過去農(nóng)村人幾乎都穿這種涼鞋,原來是制作,不是修鞋。師傅健談,說是父親手藝傳下來的,現(xiàn)在青年都不愿意學(xué)了,原來師傅名叫劉傳紅,曾經(jīng)是沂南縣京劇團的演員,三十幾年前京劇團解散,便下放回家,子承父業(yè),一干就是半輩子。</p> <p class="ql-block"> 一間不起眼的小店,聊起砂鍋,陶壺,陶碗,看似普通的土雜商品,就地擺放,每一件都透著年代感,我戲問光賣也有年歲了吧!劉師傅說我喜歡這些東西,一方面迎合市場,賣不了就攢下了,所以商品說不準那年進的,也說不準什么時候會賣掉,無所謂,說話間問我:“你也喜歡,去里屋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 屋里落滿陳灰的貨架上,柜臺上,地上,滿滿的,茶壺、陶罐、陶器花瓶、酒瓶、大壇高粱酒,還有多年窖藏的玫瑰花酒,琳瑯滿目,雜亂無章堆放著,好像多年前就這樣擺放著。也有為了迎合市場需求陶泥花盆、藥壺、砂碗等等。我挑了幾件,一口砂鍋,一問價,劉師傅說:“24元”,我說:“怎么不是25元,或者30元,也或者20元”,劉師傅說這些錢提的,當然這話也許不準,但是這樣一個報價很特別,也不多要,少了看樣也不行了,也許這是他的底線價格了,我又挑一把陶壺,幾個黑釉墊碗,算完賬劉師傅說讓兩元吧,留個想頭,樸實誠懇,我問一天也賣點吧,他說不一定,有時能賣點,有時還不一定開張,我想這就是守望吧!,對一樣?xùn)|西或事物的喜歡,即便沒有利潤也堅守著一份生意,一份養(yǎng)家糊口的事業(yè),執(zhí)著守望,也許這就是不忘初心吧!</p> <p class="ql-block"> 最后還是要回歸到沂蒙鞋墊子涼鞋上來,一雙20元,好點的皮子做出來,有25元,30元,50元不等的價格,這是對手藝的堅守,我想我應(yīng)該致敬,這是傳承。</p><p class="ql-block">圖片拍攝于2018年5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