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有一段時間沒有寫關(guān)于贛劇的文字了吧?當(dāng)看到眼前這個老人,見到來訪的這些贛劇晚輩時,眼神里的那種喜悅,那種關(guān)切,那種鼓勵,還有期待……擰合出一股直搗人心的感動,驅(qū)使著敲下了這些文字。</h3> <h3>老人名叫王耕梅。也許,如今的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很陌生,即便是自詡贛劇癡的觀眾,也沒有多少人知道她。但在贛劇界,她就是一個無聲的傳奇。她,一個被歲月和塵世黯淡了光芒的贛劇表演藝術(shù)家,當(dāng)年景德鎮(zhèn)市贛劇團的著名演員。</h3> <h3> 王耕梅在贛劇傳統(tǒng)戲《桃花裝瘋》里扮演的俏丫頭桃花。</h3><h3><br></h3><div><br></div> <h3> 1937年9月,祖籍鄱陽的王耕梅生于江西樂平縣,她的父親就是著名的饒河戲樂手,也就是后來在贛劇音樂界舉足輕重的著名贛劇音樂家王仕仁。這樣的家庭出身,王耕梅別無選擇地學(xué)習(xí)演“饒河戲”,8歲那年,她就開始登臺演出了。自1949年9月,隨著名的饒河戲班社“小京舞臺”,來到景德鎮(zhèn),先后演于“泰安劇院”、“人民戲院”、“工人戲院”。由此,在景德鎮(zhèn)扎下了根。</h3> <h3>根據(jù)京劇《謝瑤環(huán)》移植的贛劇《女巡案》,王耕梅飾謝瑤環(huán)。</h3> <h3>1950年,饒河戲與信河戲合并,成為“贛劇”。王耕梅進入景德鎮(zhèn)市贛劇團,成為了贛劇演員。同年3月調(diào)江西省文聯(lián)主辦的“江西省實驗贛劇團”。1951年由團保送進江西省文藝學(xué)校戲曲科學(xué)習(xí),1952年結(jié)業(yè)后,分配回景德鎮(zhèn)贛劇團,師從贛劇饒河派第一代坤伶石祁香,技藝日精,成為劇團的主要演員。</h3><div><br></div> <h3>1954年,江西省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王耕梅在贛劇《打金枝》中扮演皇后。公主由陳桂英扮演,唐皇由高金水扮演。 同年,該劇被中國唱片社灌錄成贛劇最早的唱片。</h3> <h3>從藝幾十年來,王耕梅主演了大小八十多個劇目,其中有高腔戲《珍珠記》、《龍鳳劍》、《送衣哭城》;昆腔戲《漁家樂》、《水漫·斷橋》、《扈家莊》;彈腔戲《白蛇傳》、《失金釵》、《花田錯》等,她不僅能演正旦、小旦、武旦,甚至還能串演正生和小生,如《雪夜訪普》里的趙普,《轅門斬子》里的楊延昭、《百花臺》的李文正等;1962年,根據(jù)京劇《謝瑤環(huán)》移植的《女巡案》里,她跨生旦兩行扮演謝瑤環(huán)?,F(xiàn)代戲《江姐》、《黨的女兒》、《山鄉(xiāng)風(fēng)云》等劇中也有精彩的表演。</h3><div><br></div> <h3>1954年,王耕梅在贛劇《桃花裝瘋》中飾演桃花。江西人民廣播電臺進行了錄音,這是迄今為止看到的最早的贛劇上電臺的記錄。</h3> <h3>1954年,王耕梅在贛劇《桃花裝瘋》中飾演桃花。</h3> <h3>文武昆亂不當(dāng),生旦皆能,王耕梅不僅是贛劇界難得的全能演員,即便在全國其他劇種中也屈指可數(shù)。她的才能還不止于此,由于父親的原因,她對贛劇這個多聲腔劇種的音樂也頗有造詣,所有的唱腔板式和曲牌,她都了然于胸。更為難得的是,她還擅長贛胡、贛二胡、鼓、鐃鈸、大鑼、小鑼等文武場樂器的演奏。</h3> <h3>1954年,江西第一屆戲曲觀摩大會上,王耕梅在贛劇昆腔《斷橋》里飾演白娘娘。許仙由著名文武小生彭德才扮演,小青由另一贛劇名旦陳桂英扮演。</h3> <h3>贛劇昆腔《斷橋》</h3> <h3>時光荏苒,1989年,隨著景德鎮(zhèn)贛劇團解散,王耕梅也淡出了舞臺,逐漸在觀眾視野里消失,成為了那個年代人的記憶。但是,心中的那份贛劇情節(jié)伴隨了她一輩子,每當(dāng)有后輩來登門求教,她總是細心指點,恨不得傾囊相授。</h3> <h3>一個音符,一個字韻,細細摳著,追求完美的心一如既往。</h3> <h3>“不錯不錯,要是……就更好了”。要求是嚴(yán)格的,但話語里卻蕩漾著春風(fēng)!</h3> <h3>“唱這句的時候,你要這樣,唱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地被帶到規(guī)定情境之中去。”</h3> <h3>別說高腔沒板眼,它也是有節(jié)拍的。來,我給你擊掌打節(jié)拍。</h3> <h3>眼神里滿是期待和鼓勵!那是一個老贛劇人對贛劇的專注執(zhí)著,對年輕一代贛劇人的寄托</h3> <h3>為后輩操琴。古樸的旋律響起,余韻裊裊,綿延不絕……</h3>